文/陈益峰 清东陵之乾隆裕陵选址,主要是精通地理的文官和钦天监官员。 1738年(乾隆三年)开始,乾隆命讷亲、海望等人和钦天监地理师们,到永平府、保定府沿山一带以及东西陵、密云一带寻找自己的万年吉地。经过再三勘选,东陵境内的胜水峪作为上等佳壤被选中。但乾隆皇帝并未就此表态。 乾隆七年,乾隆派遣三泰、讷亲、哈达哈、海望、三和、阿里衮、张廷璐、德民敏及钦天监监正进爱等人再赴清东陵胜水峪万年吉地相度察看,经过这些人再次仔细勘查后,清东陵胜水峪,得到众人一致认可。 乾隆七年,乾隆利用东陵谒陵之际,亲自查看胜水峪风水,甚是满意,随后定下了胜水峪作为自己的万年吉地所在。 笔者早年先后五次去东陵研究地理,最近又去了两次,一共七次。每一次都是带着问题去研究,少则两三天,多则十余天,将东陵周围的山水都全部转悠几遍。 同行考察的有徒弟陈文、王洪超、郭宇、朱江、姬常勇、梁敬南、林敏等人。 乾隆胜水峪皇陵,为3个相度大臣,13个朝廷精通地理的官员卜选,另外有2个民间乡绅 (1)、讷亲; (2)、海望; (3)、鄂尔泰。 为了寻找万年吉地,乾隆命令相度大臣在北京、河北等附近,沿山一带寻找了十个备选的位置,最后才定址在西陵的胜水峪,作为皇陵所在。 4、相度大臣简介 清朝雍正、乾隆时期大臣、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开国五大臣额亦都曾孙,太师遏必隆之孙,内大臣尹德次子,官至军机大臣、大学士、兵部尚书等职。 雍正五年(1727年),讷亲承袭二等公之位,被授为散秩大臣。 同年九月为御前大臣,因其勤谨廉洁,被雍正帝看重,曾任内大臣。 雍正十一年(1733年),提升为军机大臣,开始参与机务。 乾隆帝即位之后,讷亲协力总理事务,晋封为一等公。 乾隆二年(1737年)正月,讷亲接替那苏图,担任兵部尚书,后改吏部尚书,由鄂善接任。 乾隆三年,因精通地理技术,任乾隆陵寝相度大臣,负责主持乾隆陵寝之万年吉地的相度工作,任相度大臣。 乾隆十年(1745年),讷亲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同年领班军机大臣鄂尔泰病故后,乾隆帝命讷亲接任,至此位极人臣。 乾隆十三年(1748年),以经略头衔,主持大小金川之役,失败。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命讷亲自尽。 (2)、海望、 雍正泰陵和乾隆裕陵,两任相度大臣 乌雅.海望,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臣,孝恭仁皇后族侄。初授护军校。雍正元年,擢内务府主事。累迁郎中,充崇文门监督,正五品。 海望,精通地理技术,参与卜选雍正泰陵。雍正八年十月,因卜选雍正泰陵有功,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兼管户部三库,赐二品顶戴。雍正九年,迁户部侍郎,仍兼管内务府,授内大臣。雍正十三年,授军机大臣。乾隆二年,泰陵完工之后,朝廷因卜陵有功,授拖沙喇哈番世职。 乾隆初年,卜选裕陵,精通地理的海望,依然全程参与,这在古代皇陵卜选时候,非常少见,可见海望的人品、技术、德行非常过硬。 1738年(乾隆三年)开始,乾隆命讷亲、海望等人和钦天监地理师们,到永平府、保定府沿山一带以及东西陵、密云一带寻找自己的万年吉地。经过再三勘选,东陵境内的胜水峪作为上等佳壤被选中。但乾隆皇帝并未就此表态。 乾隆七年,乾隆派遣三泰、讷亲、哈达哈、海望、三和、阿里衮、张廷璐、德民敏及钦天监监正进爱等人再赴清东陵胜水峪万年吉地相度察看,经过这些人再次仔细勘查后,清东陵胜水峪,得到众人一致认可。 乾隆四年,加太子少保衔。乾隆十四年,任户部尚书。 鄂尔泰(1677—1745年),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清朝中期名臣,国子祭酒鄂拜之子,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正帝心腹。 鄂尔泰先人投归清太祖,为世管佐领。祖父图彦突官户部郎中。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鄂尔泰二十岁中举,进入仕途。二十一岁,袭佐领世职,充任侍卫,累任内务府员外郎。鄂尔泰官运的转机是在雍正继位之时。 雍正三年(1725年),拜广西巡抚。 雍正四年(1726年)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他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与张廷玉等同受遗命辅政,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历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经筵讲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衔太子太傅,充国史馆、三礼馆、玉牒馆总裁,赐号襄勤伯。 乾隆七年,因精通地理技术,任乾隆陵寝相度大臣,负责主持乾隆陵寝之万年吉地的相度工作。 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享年六十八岁,谥号文端,配享太庙,入祀京师贤良祠。 5、参与相度地理人员简介 (1)、工部左侍郎 王纮,从二品 王纮([hóng),字经千,山东胶城王家庄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进士,曾任临淮知县、宛平知县、江南乡试考官、浙江布政使,安徽巡抚,之后又转任礼部侍郎、工部侍郎。 王纮精通地理技艺,乾隆三年十一月初一日,经乾隆万年吉地相度大臣兵部尚书讷亲和户部尚书海望等推荐,称其颇晓地理,参与乾隆裕陵的卜选,是乾隆胜水峪万年吉地的主要卜选者,王纮参与裕陵卜选时候,年级已经非常大,常常根本上队伍,但是其眼力独到,地理技艺高超,深得乾隆信任,全程参与到卜陵结束。 (2)、钦天监监正 进爱,正五品 历任钦天监左监副,兼佐领,乾隆四年任钦天监监正,乾隆四年九月,开始参与乾隆裕陵的卜选。但是其人喜好附会,思想完固。 乾隆四年九月,对胜水峪非常满意,单独上奏乾隆,称赞胜水峪地形非常好。但是乾隆十一年四月,因强烈建议乾隆去其他地方改选,乾隆皇帝大怒,被革去钦天监监正,发配到甘肃庄浪效力赎罪。 (3)、户部郎中 董启祚,从五品 户部郎中 董启祚,从五品,精通地理技艺,乾隆七年,参与乾隆裕陵卜选。因卜选乾隆裕陵有功,提拔为福建福宁府知府,从四品。 (4)、礼部员外郎 管志宁,从五品,先后参与雍正泰陵、乾隆裕陵卜选 管志宁,江西瑞金人,秀才出身。精通相地风水之术,因家贫,曾在江苏、浙江、江西一带看地理风水谋生。管志宁长期研究的秘本为吴景鸾的《望龙经》,以及吴景鸾之女留下的著作《吴公解义》,研究廖璃的四象学说(注意此廖禹不是三僚村所提的廖禹,是北宋地理名师)。管志宁,近代主要研究明代雪庵和尚留下的著作。 清雍正五年(1723),授为户部主事,正六品,精通地理技艺。雍正八年,因卜选雍正泰陵有功,管志宁升为礼部主客司员外郎,从五品。 乾隆三年十月,参与乾隆裕陵卜选,全程参与至胜水峪裕陵卜选结束。 清朝,对最为信任的地理名家,多数都是钦天监供职,或者户部给一个郎官头衔。 管志宁,著有地理典籍《地理糟粕》一书,参与编著《钦天监风水正论》。 (5)、户部郎中 洪文澜,从五品 洪文澜,户部郎中,精通地理技艺,乾隆三年十月,参与乾隆裕陵卜选,为主要乾隆裕陵的卜选人。 乾隆三年,户部钱局匠役控告炉头行贿监督一案,户部监督洪文澜,牵扯进去,被解职。 但是地理其技术功底扎实,一直参与乾隆万年吉地卜选,直到结束。 乾隆二年,洪文澜参与内蒙古绥远城的相度营建。 (6)、钦天监博士 齐克昌,从九品 齐克昌,钦天监博士,从九品,精通地理技艺,参与乾隆裕陵卜选。参与编著钦天监地理典籍《钦天监风水正论》一书。 (7)、钦天监博士 钟之模,从九品 钟之模,钦天监博士,从九品,精通地理技艺,参与乾隆裕陵卜选。 (8)、钦天监监副 李廷耀,从五品 李廷耀,钦天监监副,从五品,精通地理技艺,参与乾隆裕陵卜选。与康熙皇帝第十六子允禄等合编《钦定协纪辨方书》,此书为清朝钦天监择日的主要参考书籍。 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皇帝谕内阁曰:皇五子致祭阙里文庙,典礼告成回京。奏称孔林享堂墙垣年久倾圮,允宜修葺。雍正皇帝命钦天监五官挈壶正李廷耀,赴山东相度孔林享堂,指导修复工作。 清乾隆二年(1737年),内蒙古修建绥远城,钦天监监副臣李廷耀、与副都统臣詹岱、户部员外郎臣洪文澜、都统臣丹津等人。前往相度,指导建城。 (9)、钦天监监正加太常寺正卿衔 明图,从三品,先后参与雍正泰陵和乾隆裕陵卜选 明图、镶蓝旗章佳氏,其哥哥偏图,原任三等护卫。其祖父松噶岱原任笔帖式,高祖为苏扎。 明图、本为钦天监监正,正五品,精通地理、天文之术。因卜选雍正泰陵有功,雍正八年,授钦天监监正,加太常寺正卿衔,正三品。乾隆三年十月,参与乾隆的裕陵卜选,乾隆四年夏天去职,接任者为进爱。 乾隆九年,编撰的《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 苏扎,国镶蓝旗人,赖塔同族,世居牡丹村地方,国初征服。 其孙松噶岱,原任笔帖式。曾孙常绶,原任步军校。杨舒,原任员外郎。元孙偏图,原任三等护卫。明图原任钦天监监正,加太常寺卿衔。 要特别注意,雍正时期的钦天监监正明图,与乾隆时期的钦天监监正明安图,不是一个人。 笔者收藏的《大清雍正九年岁次辛亥时宪历》,后面的作者落款,有钦天监监正明图、钦天监左监副进爱,还有员外郎衔任兼钦天监左监副任择善的记载,此人参与泰陵、乾隆裕陵的卜选有功,后来得到封赏。 (10)、钦天监监副 任择善,从五品,先后参与雍正泰陵和乾隆裕陵卜选 任择善、经过笔者考证,任员外郎,兼钦天监左监副,从五品。任择善精通地理、天文之术,参与雍正泰陵卜选,雍正八年被继续提拔。乾隆四年十二月,参与乾隆万年吉地卜选,与国子监司业臣塞尔登,相度易州东北金家庄村北瑞麟山万年吉地等地。 (11)、杭州织造 伊拉齐,正五品 伊拉齐,历任内务府员外郎、监察御史、两淮盐政、杭州织造、江宁织造、长芦盐政、广东粤海关监督,最后官至鸿胪寺卿。伊拉齐,精通地理技艺,曾经参与乾隆裕陵卜选。 乾隆四年二月,乾隆万年吉地相度大臣讷亲、海望,向乾隆皇帝,推荐新授杭州织造、员外郎职位伊拉齐,奏称称其通晓风水,要求一同前往相度皇陵。 乾隆十二年,盐政伊拉齐犯事,其北京东江米巷住房76.5间被罚入官房。 (12)、国子监司业 塞尔登,正六品 塞尔登,总理工程钱粮事务、国子监司业,正六品。翰林院侍讲学士,从五品。塞尔登,精通地理技艺,曾经参与乾隆裕陵卜选。乾隆四年十二月,参与乾隆万年吉地卜选,钦天监左监副,相度易州东北金家庄村北瑞麟山万年吉地等地。 (13)、钦天监天文生,熊振鹏,从九品 熊振鹏,钦天监天文生,从九品,精通地理技艺,曾经参与乾隆裕陵卜选。 (14)、傅烶,民间精于地理的乡绅 傅烶,乡绅,精通地理技艺,曾经参与乾隆裕陵卜选。 (15)、刘性生,民间精于地理的乡绅 刘性生,乡绅,直隶保定府庆都县,精通地理技艺,曾经参与乾隆裕陵卜选。 (16)、张自明,农官,从八品,不是朝廷专门聘请的相度人员,只是自愿带路,得黄金峪吉地 其中涞水县西北的黄金峪吉地,为农官张自明引导所致。说明张自明,也是精通热爱地理之人。张子明为农官出身。 雍正时期,曾经下令全国各个州县,每年推选出一位当地最勤劳,最俭朴,种地技术最好,并且没有犯过重大过错的农民,御赐他们一顶花翎,封为八品官员,称为农官。 张自明,作为乡绅,有一定的见识和文化,对地理的简介常常比较深刻,其带路的黄金峪吉地,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派专人相度几次,才被放弃。 乾隆裕陵卜选,从乾隆三年,一直持续到乾隆七年,历时四年。经过众多最智慧的地理先生,集体反复斟酌,大家的意见才日趋成熟。只要去看那些曾经备选的作品,就可以感受到,这个过程地理先生也在不断进步,乾隆皇帝本身的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6、乾隆皇陵的卜选全过程 (1)、乾隆三年二月二十八,兵部尚书讷亲,奏请卜选万年吉地 《清高宗实录》记载: 乾隆三年,二月,壬寅日 议政内大臣、兵部尚书、果毅公讷亲奏:万年吉地事关重大,相度宜先。恭请钦命通晓风水之员,敬择吉壤,绘图呈览,报闻。 (2)、乾隆三年十月初四日,在北京房山区长沟镇,卜得长沟吉地 乾隆三年十月初四日,钦天监监正明图,带领相度官李廷耀、管志宁和洪文澜等,前往北京房山县、河北涞水县、河北易县等处相度,在北京房山区长沟镇,得长沟吉地。 (3)、乾隆三年十月二十六日,乾隆命讷亲、尚书海望复查长沟吉地 (4)、乾隆三年十一月初一日、兵部尚书讷亲讷亲、户部尚书海望,上奏折《奏请委员复勘长沟吉地事》,要求钦天监监正明图、户部郎中洪文澜、管志宁、李廷耀理应再一同前往,同时推荐工部侍郎王纮、保定府庆都县民刘性生等同行,说二人通晓地理。 《奏请委员复勘长沟吉地事》奏折全文: 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兵部尚书、协理户部事务管理三库事、果毅公臣讷亲; 内大臣、户部尚书兼内务府总理大臣海望,谨奏为请旨事。 (5)、乾隆四年二月初三,户部郎中洪文澜,在太平峪西南卜得一地。 户部侍郎洪文澜称,又看得太平峪之西南约有十五六里西管头村之北去地之地。 (6)、乾隆四年二月初四日、讷亲、海望推荐新授杭州织造伊拉齐同行 乾隆四年二月初四日,讷亲、海望,上奏《奏为新授杭州织造伊拉齐通晓风水请带令同往太平峪查看吉地事》,推荐新授杭州织造员外郎职位伊拉齐同行,复查长沟吉地、太平峪西管头村吉地。 (7)、乾隆四年二月初六,复查长沟吉地、西管头吉地 讷亲、海望、工部侍郎王纮、钦天监监正明图、户部郎中洪文澜、内务府员外郎 臣伊拉齐、钦天监监副李廷耀和刘性生等,再度查看长沟吉地、西管头吉地,称其均不堪用。一行人,又在涞水县在卜得黄金峪吉地。 (8)、乾隆四年二月十九,讷亲、海望等,上奏乾隆复查结论 《奏为详看涞水黄金峪等处吉地事》。全文如下: 乾隆四年二月十九日 相度人员: 吏部尚书、果毅公 臣 讷 亲 内大臣、户部尚书 臣 海 望 工部左侍郎致仕 臣 王 纮 钦天监监正 臣 明 图 户部郎中 臣 洪文澜 内务府员外郎 臣 伊拉齐 钦天监监副 臣 李廷耀 臣 刘性生 皇后使用的的凤冠 乾隆裕陵,选址有传统的寻龙点穴技术,立向是三合技术,择日是使用《钦定协纪辨方书》一书。 大家不要听民间那些广告先生的宣传,他家秘传的天星、三元、玄空大卦、玄空飞星、任何神秘的日课技术,自古以来都没有走进皇家。这些技术古代没有流传起来,多数古代的案例都是三合立向,就连两广也是如此。皇家的案例更加清晰,有清晰的文字记载。 (9)、乾隆四年二月十九,乾隆命讷亲、海望前往沿山一带,寻找吉地 乾隆四年二月十九,乾隆命讷亲、海望等人和钦天监官员、其他地理相度人员,到永平府、保定府沿山一带以及东西陵、密云一带寻找自己的万年吉地。 上谕: 上谕记载,差果毅公讷亲等,前往马兰峪永平府沿山一带至保定府等处相度吉地,所有随往官员等,俱着一并驰驿前往。 (10)、乾隆四年 三月初七日,讷亲上奏《奏为奉旨相度三河等处吉地情形事 》,称遵化的九凤朝阳山不可用。但是密云县、在三河、丰润、迁安等县内,得地四处。 (11)、乾隆四年四月初一、讷亲奏相度密云、遵化九凤朝阳山 奏折中说:九凤朝阳山,没有结穴。迁安县之密勿庄,三河县之蒋福山,涞水县之黄金峪,都是中等之地。而密云县之董各庄和遵化州东北霍家庄,都是宝地。 《奏为相度密云遵化吉地情形事 》原文: 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事务、协办户部三库事、果毅公臣讷亲等谨奏为相度事。 但此二处山水来源臣未曾详细查勘,而海望又未经相度,即王纮等又称万年吉地事关系綦重,务须再加详酌。臣请于秋成之后同海望等前往悉心酌定,再行奏闻,为此谨奏请旨。 乾隆四年四月初一 (12)、乾隆四年九月初三日、讷亲奏请,前往遵化再次相度 奏折名为:《奏报前往遵化等处相度万年吉地等事 》,原文如下: 今届秋成之侯收成已毕,天气未寒,正可详细相度。臣等拟于本月初六日带领相度人员,及绘图人员,与钦天监应派人员一同驰驿前往至。 王纮已曾寄信臣等,于起身前可以来京,谨此奏闻。乾隆四年九月初三日奏奉旨。 乾隆御批: 知道了,钦此,速交兵部、钦天监,并交内务府转交造办处。 (13)、乾隆四年九月十四日,海望奏请决定万年吉地 乾隆四年九月十四日 癸酉 是月,户部尚书海望,奏酌定万年吉地事。得旨,此摺并图,暂行收贮。俟朕明春往泰陵去时,左近再行亲看。其董各庄之地,俟朕行木兰围去时,顺便再看。 胜水峪来龙特达起伏有力,南面余气回作城郭之山最为周密。 左右界水非常清晰,弦棱明白,左边贴身一股的界气之水,极其明晰 (14)、乾隆四年九月二十二,海望上奏,在清东陵卜得得右胜水峪 《奏为相看酌定万年吉地事》奏折原文如下: 敬绘图样恭呈御览,伏候钦定,为此谨奏。 胜水峪自昌瑞山落脉,龙势曲折蜿蜒,大转身,由天市而转天皇行龙,到头大断过峡,束咽起太阳金结穴。其寻龙点穴使用的是二十八天星的名词,这是天文基础术语,没有使用天星风水的纳水、消砂和龙法理气。 (15)、乾隆四年九月二十二,进爱上奏,胜水峪为万年吉地 进爱所进奏折,为《奏为相度昌瑞山胜水峪应作万年吉地事》,原文如下: 臣等会同果毅公讷亲、尚书海望、侍郎王纮、郎中董启祚等已敬谨酌定穴情,除绘图恭呈御览外,谨此奏闻奉旨。 乾隆御批:知道了,著放着,钦此。 (16)、乾隆四年十二月初一,国子监司业臣塞尔登上奏,在易州金家庄瑞麟山卜得吉地 奏折,为《奏为看得易县东北瑞麟山万年吉地敬谨复加相度事 》,原文如下: 总理工程钱粮事务、国子监司业臣塞尔登谨奏为奏闻事。 据钦天监监副任择善称说: 臣谨绘图恭呈御览,伏乞皇上敕交大臣并钦天监,带领通晓风水人员前往,敬谨复加相度,为此谨奏。 胜水峪自昌瑞山落脉,龙势曲折蜿蜒,由天市而转天皇,起太阳金星,开钳吐唇。峡中之水个子分明,合襟紧凑。内结太极图晕,外成万马明堂。 董启祚等称:胜水峪地形,左边贴身界气之砂稍低,须加培补。而钦天监监正进爱,开始非常中意此地,后来因此想放弃胜水峪,不断建议乾隆去其他地方卜选皇陵,并且以皇家运势相威胁,被乾隆发配甘肃浪庄。 东陵之顺治孝陵、乾隆裕陵、道光废弃的宝华峪陵、同治惠陵,自然朝向靠近金星山,就朝对金星山。而康熙景陵、咸丰定陵等自然朝向,偏离金星山太远,所以没有正对金星山 (17)、乾隆七年三月十七日,大学士臣鄂尔泰等奏,胜水峪不完美 《 奏议胜水峪万年吉地事》原文如下: 大学士臣鄂尔泰等谨奏。 臣等原议如此,今面奉圣训,跪聆之下仰见睿虑所周高明,众大臣等何敢复行渎陈,伏万年吉地关系綦重,理宜敬谨慎同详。恭请皇上于谒陵之便再亲临阅视,祇候谕旨,钦遵办理,为此谨奏。 乾隆七年三月十七日奉旨万年吉地。 (18)、乾隆七年三月十七日,乾隆陵寝定址胜水峪 《清高宗实录》记载: 乾隆七年,三月丙子日 裕陵的陵寝建筑平面布局图 裕陵地宫采用不用梁柱的石结构的拱券式,进深达五十四米,总面积为三百七十二平方米,由明堂券、穿堂券、金券三部分组成。其中金券内放置乾隆和皇后的棺材。明堂券、穿堂券与外面的建筑坐向一致,内侧的金券坐向有所偏差。笔者现场测量,内外向错了8.5度左右。此做法为内外两向,三合理气立向技术,内向合水法,外向合局势和朝山。 地宫的坐向,为坐343度,向163度,地盘立壬山丙向兼亥巳丁亥丁巳分金。 裕陵的隆恩门坐向为坐334.5,向154.5度,地盘立亥山巳兼壬丙三分辛亥辛巳分金。
明楼内的石碑坐向与隆恩门坐向一致,地盘立亥山巳兼壬丙三分辛亥辛巳分金 (19)、乾隆七年四月十二日,任命三和、阿里衮、德尔敏,总理修造胜水峪万年吉地工程 《清高宗实录》记载: 乾隆七年四月辛丑日 命工部尚书哈达哈署户部左侍郎三和、户部右侍郎阿里衮、左副都御史德尔敏,总理修造万年吉地胜水峪工程事务。 (20)、乾隆七年(1742年)九月,重赏相度大臣和相关人员 乾隆七年(1742年)九月庚午日,乾隆皇帝谒陵,亲自到胜水峪阅视,对胜水峪地形非常满意,重赏相度大臣和地理相度人员。 (21)、乾隆八年(1743 年)二月初十日丑时,胜水峪万年吉地工程,破土兴工。 当时的吏部尚书署理直隶总督的史贻直,向乾隆皇帝奏报开工时的情景时说: 维时星月交辉,云霞焕彩。所启之土紫色细嫩,实称上吉。 (22)、乾隆十七年(1752年),胜水峪万年吉地工程,完工。 7、乾隆亲自点穴的传说 在东陵一带,仍流传着乾隆皇帝亲自点陵穴的故事。乾隆帝汉学知识丰富,长期接触地理先生,见过大量地理宝地的案例,都是当时的明师传授和讲解,对地理有很高的修养和见识。 乾隆七年三月,乾隆的陵址确定在清东陵的胜水峪后,需要地理先生在现场点穴礼。乾隆帝为了主持这一典礼,提前几天就起驾离京,来到清东陵。 乾隆看了胜水峪宝地之后,非常兴奋,决定亲自点穴试试。随后从怀里掏出一只玉搬指,孔朝上,放在他认为的正穴里,埋上泥土。 第二天乾隆皇帝在众多官员陪同下,来到胜水峪现场,现场观看点穴。点穴官是户部郎中洪文澜,地理功底扎实,当天在点穴现场,非常谨慎,格外小心。 典仪官高声宣布点穴吉时到。洪某小心谨慎的手持金簪,将金簪扎入土中。然后走到皇帝面前,奏道: 点穴已毕,请皇上验看。 乾隆帝走下看台,来到插着金簪的地方,令侍卫用手轻轻扒开金簪周围的土,露出了埋在地下的玉搬指。只见金簪不偏不斜,正插在搬指孔中。 全场官员、兵丁无不惊服,一齐跪倒山呼万岁。足见地理官和乾隆皇帝的功底扎实,心心相印。 乾隆的书法作品《赐河南巡抚何裕城诗》,其神韵非常高雅,其境界远超当时多数名家康熙的书法,雍容典雅,圆劲秀逸,远远不是当世名家可以比拟的。正史记载,其墓地为自己出门游猎所卜选,后来经钦天监把关操作的。 8、自古以来,地理文化的精英在文人手里 关于乾隆点地传说,其真实性应该是非常高的,古代皇家派出去很多地理明师,最后拍板都是皇帝自己。其智力过人,又经历大量案例,所以常常具备极高的鉴赏能力。 笔者考察过大量被废弃的备选吉地,回头来看,很多被废弃的案例,确实不如后来选中的地方。而现在很多神吹,总是抱着提意见,找茬的心态,啥也看不上,总觉得皇家的点地水平很低,不如自己,不如书本,常常是非常愚蠢的。 古代的知识分子,多起自乡间,多数乡间秀才举人、都是精通地理。笔者老家几个秀才,都是喜好亲自点地,当地的很多作品出自秀才之手。有两个秀才,亲自给自己家相度选址修建祖坟,如今后人全家依然是出了很多王牌大学生。 明代著名易学家来知德,在梁平居住、万州虬溪隐居期间,当地的大户人家,都争相邀请他前去点穴,修建祖坟,后来大发家业。 宋代大儒朱熹、蔡元定等等,也是善于卜地,营建祖坟,后人均是大发家业。朱熹精通地理,甚至三次亲自改迁其父亲的坟墓。 乡间乡绅文人点地,发家的多见。职业江湖术士后人发家的非常罕见。除了血脉遗传之外,主要原因是地理技术的精华,自古在文人手里。 乾隆皇帝也不例外,皇室长期接触大量地理明师,经历过大量的地理案例,长期四处游历,加上随身的明师不断指点,其对地理的理解,远远超过乡间那些神神秘秘、闭门造车的祖传先生。要注意,地理的经历和见识,其作用远远大于秘诀。 乾隆皇帝一生对书法、绘画、陶瓷、园林、地理风水、音乐等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远远超过一般的大家。其书法水准,吊打多数当世名家。其后人现在依然有几十个的清北学生。 笔者当年在研究院工作的老领导,金先生,就是乾隆的后人,他是六十年代清华毕业,其书法、绘画功底、古玩、陶瓷的水准,依然吊打当世的多数名家。 古人说:富贵有种,聪明有根,智慧的人,常常做什么,都是最杰出的。此言不虚。 全文完。 作者:陈益峰,男,著名地理师傅,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公费硕士研究生毕业。先后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工作,现任国际易学联合会地理环境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少林北美文化推广中心易学地理总顾问,长期从事传统地理学的实践、考察等研究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