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75期诗评:故乡,游子的心灵之药

 白云之边 2021-12-01

关 注  当代诗歌地理 ,“有梦想,有远方”

【编者按】

故乡,是出生地,成长地,也是出发地。家,家人,始终是记忆中最温暖的部分。游子思乡,是对家对温暖的渴望,是找寻过去的梦想,是从亲人从往事中寻找前进的力量。故乡,始终是漂泊在外游子的心灵之药,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

——白帆

(一)同诗不同评

故乡

李沐荞(福建)

思乡的情绪

总在秋风萧瑟的季节

如藤蔓般疯长

在记忆的残垣断壁里爬行

故乡,却早已不是儿时的模样

记忆里小桥流水、袅袅炊烟

已在钢筋水泥、车水马龙里

磨灭了踪影

只留下一地的沧桑和悲凉

生活的苟且,让我们背井离乡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繁花相送

只为追寻梦里的诗和远方

而我们,还有那光阴的故事

只有在午夜梦回时轻轻奏响

那样温暖,那样安详

留不下的城市

回不去的故乡

怕只怕

连心也变得无处安放

选自《冬之卷【生活的歌颂者】人世间所有的坚守都值得我们抬头,仰望》

    【杨建喜赏析】

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乡,每个故乡都有不同的模样。但相同的是,每个离乡的人都会有思乡的情绪。诗人以“故乡”为题,尚未开卷,便已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好奇。

    第一节,诗人采取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将思乡的情绪比作了疯长的藤蔓,把不可感的东西进行了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看得见摸得着,避免了给人造成虚无缥缈感觉的尴尬。而“残垣断壁”的记忆也给人一种年代久远的感觉,为下节描写故乡的变化作了铺垫。

    第二节,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用“钢筋水泥、车水马龙”替代了“小桥流水、袅袅炊烟”,把故乡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直接对照,给了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这种对照下,故乡儿时的模样逐渐被磨灭了踪影,但同时被抹去的,其实还有儿时光阴的故事,儿时的嬉戏欢乐。故乡已不是诗人熟悉的故乡,再见时只有陌生,当熟悉变成了陌生,难免会让人产生沧桑悲凉之感。

    第三节,诗人采用追忆过往的方式,道出了自己当初离开故乡的缘由。离开故乡,是因为生活的苟且,也是为了追寻梦里的诗和远方。离开故乡后,诗人一路上收获了繁花无数,在别人眼中好像取得了不少成功。但其实每走一步,都是在披荆斩棘,伤痕累累。可是,自己所经历的苦又有谁能懂呢?除了午夜梦回时,回想起儿时的光阴故事能给自己带来一丝温暖和安详,其它时候是多么孤独和无助啊!读来令人心酸不已,但这却是无数离乡人心境的真实写照。

    第四节,诗人采用留白的手法,告诉了读者城市是留不下了,但却没说明留不下来的原因,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为每个读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想象留足了余地,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写作手法在这里运用得很巧妙。城市留不下了,而故乡也在变成城市,怕是也很难能够再回去了。既留不下,也回不去,那么应该如何自处呢?“怕只怕,连心也变得无处安放”诗人直接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时代在巨变,经济在飞速发展,人人都在拼命地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但是当物质得到满足的时候,是否真的一切都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的精神可还有寄托之地?读完这首诗,我的心情和诗人一样沉重,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作者简介】杨建喜,曾用名杨燚,笔名四把火、梦境,苗族,贵州松桃人,现居福建厦门。爱好诗词,有作品散见各大刊物及网络平台。诗观:诗是意化的酒,越品越香。

【王天明点评】

说实话,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思绪就顺着记忆回到小时候,回到记忆中的故乡,而不是现在地理意义上的老家。一切都在变,变得越来越陌生了,老家的一切都变了,都变得陌生了,遥远了,也让人心疼了。

    老家的小路变了,已经不是曲折蜿蜒的乡间小路,两边摇曳的小草都没有了,各色的不知名的小花也没有了,就连房屋上面飘摇的炊烟,也都是在记忆深处徐徐上升。

  为了生活四处奔波,为了诗和远方去打拼。而故乡永远是游子心中的痛。

  这种乡愁在心中,在梦里,在文字中纠结着。

  生命的根要扎在何处,问山,问水,问苍穹!

  【作者简介】心海彩云飞  本名王天明,山西运城人,现居天津。蓟州区作协会员。04年在鲁迅文学院进修,诗文发在天津《每日新报》《山东诗歌》《闽北日报》及中国诗歌网、江山文学网和芳草地纸刊媒和网络平台,并多次获奖。

(二)故乡话题


关于故乡
林英(浙江)

关于故乡的话题,一说就长。故乡,就是家乡,出生的地方,俗称老家。中国人的故乡情结非常重,例如“故土难离”“落叶归根”等等。可见,故乡,是一个让人柔肠百转魂牵梦绕的地方,尤其对游子来说,总是七分暖意中夹杂着三分伤感。

“思乡的情绪/总在秋风萧瑟的季节/如藤蔓般疯长/在记忆的残垣断壁里爬行”。诗人在诗歌的第一段,就点出了浓厚的思乡情绪,尤其在秋天,思念故乡的情绪,就像疯长的藤蔓,让人无处可逃,无处可避。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本就是一个让人多思的季节。尤其秋天还有个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风俗,王维曾发出感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事实上,无论古今中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是不思量,自难忘,思乡的情绪总会在某个节点或者某个特殊的时刻,喷涌而出,让人措手不及却又泛起丝丝缕缕的牵挂和不舍。

故乡,是温暖的,安详的,但是,诗人却发出无奈又悲痛的声音,因为“故乡,却早已不是儿时的模样”。这句话也一下子戳中了我的痛点,因为“记忆里小桥流水、袅袅炊烟/已在钢筋水泥、车水马龙里/磨灭了踪影”,也是我曾经经历过的事。我的老家,已经彻底改头换脸,成了一处风景区,昔日游玩的沟渠、攀爬的歪脖子老树、采摘过的野果子等存活在我的记忆中,而我最熟悉的老桥,经完美修缮以后,成了一道风景,陌生得让人心里发慌。我未离乡,尚有感慨如此,何况游子,他心心念念的故乡,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存放回忆的“小桥流水、袅袅炊烟”,已经被陌生的“钢筋水泥、车水马龙”所代替,那种彷徨无措,伤感凄凉远胜于我!

游子为了诗和远方,为了生活,离乡背井,在异地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午夜梦回,故乡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游子是异乡的异客,但是,本是寄托身心的故乡,安放灵魂的故乡,那个最温馨最可爱的地方,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成了回不去的远方。巨大的情感落差,那一颗漂泊的心,尝尽无处安放的孤苦无依,徒留悲伤和凄凉。

【作者简介】林英,浙江临海人,临海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巾子山诗社会员。有多篇作品见于《今日临海》《小楼听雨诗刊》《当代诗歌地理》《华中文学》《长江诗歌报》等纸刊和平台。诗观:好诗在人间。

回不去的故乡
刘孝平(贵州)

一提到“故乡”二字,似乎都和乡愁联系在一起。“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安不下肉身”,是时下在外打拼的每个人的心灵感触和写照。而作者的这首《故乡》,突出了一个“变”字,已然不是曾经的小桥流水,只剩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思念和落寞。

    作者把思念比作藤蔓在残垣断壁上疯长,导出曾经的岁月时艰和现在的思念无限,而这些,往往都会让我们对故乡刻骨铭心,难以磨灭。

第二节中,作者把钢筋水泥,车水马龙这些看似热闹的景象,和沧桑悲凉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实是作者想借这些物像来突出此时此刻的心境。而原来的故乡,只能梦中相逢。此时的作者,在寻找过去的梦和追求现在的梦中,一种复杂的心理,不能兼顾的无奈。

故乡在变化,拼搏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提出,只是一句“留不下的城市”给人无尽的遐想。回不去的故乡,留不下的城市,我们似乎都变成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只是心中那份思念却难以割舍。每年春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想方设法地回乡,都是因为那一个家,那一份难舍的牵挂和追忆,深深地烙印在每个游子的心里。

【作者简介】刘孝平,笔名梦断何处,贵州大方人,文学爱好者。作品散见于《暮雪》《当代诗歌地理》《华中文学》纸刊及诗星光文学平台。诗观:写平凡的世界,朴素的生活。

故乡,游子的心灵之药
刘军华(广东)

沐荞诗友这首诗在投稿前发给我,让我给他参考,我回复他:“看了一遍,感觉不错,诗写得很流畅,有真情,写出了游子的真实感受。尤其是最后一句,升华了主题,写出游子身无所依,心无所托的尴尬、愁苦与悲伤,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留不下的城市”,“留不下”,说明游子主观上是想留在城市,享受城市的繁华便利,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高昂的房价,低廉的收入,令人望而却步。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能不令人沮丧,倍感失落痛苦。他们只能做城市的边缘人,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却难以享受到城市的优越生活。“回不去的故乡”,说明游子心里也想回到温暖的故乡,但是随着岁月的变迁,“故乡,却早已不是儿时的模样/记忆里小桥流水、袅袅炊烟/已在钢筋水泥、车水马龙里/磨灭了踪影/只留下一地的沧桑和悲凉”。游子们想回的是过去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但现实中已经磨灭了。时光无法倒流,谁也无法回到过去。这是一层意思。另外,游子们在外打拼多年,他们早已习惯了在外面的生活,一方面他们难以融入现在故乡的圈子,另一方面他们也无法适应在故乡的生活。他们去外面受苦打拼,为的就是追寻自己的梦想,过上城里人生活,他们无法接受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所以,尽管难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也不愿回到故乡,而宁愿在外面漂泊流浪。

    城市无法融入,故乡难以回返,身无所依,漂泊流浪,对前途感到迷惘,“怕就怕/连心也无处安放”,迷失自我,心灵无所寄托,这正是作者所担忧的。遍尝人世炎凉,倍感孤单寂寞。正如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写:“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如唐朝诗人张继《秋思》所写:“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思乡的情绪/总在秋风萧瑟的季节/如藤蔓般疯长/在记忆的残垣断壁里爬行”,采用比喻,用藤蔓在残垣断壁里爬行,生动形象地写出秋风萧瑟的季节里,游子们思乡的浓烈。只有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从对故乡的思念中,才能寻求到情感上的温暖,心灵上的安慰。“而我们,还有那光阴的故事/只有在午夜梦回时轻轻奏响/那样温暖,那样安详”。

    故乡,是出生地,成长地,也是出发地。家,家人,始终是记忆中最温暖的部分。游子思乡,是对家对温暖的渴望,是找寻过去的梦想,是从亲人从往事中寻找前行的力量。故乡,始终是漂泊在外游子的心灵之药,医治着他们内心的创伤。

【作者简介】刘军华,笔名白帆,广东惠州文艺家协会会员,诗星光文学社诗评主编,《当代诗歌地理》纸刊编辑,湖北诗歌视频编辑。作品见《惠州日报》《山东诗歌》《齐鲁文学》《当代诗歌地理》《客家文学》等报刊,出版诗集《白色的河》。诗观: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和闪光的思想。

本期审编:刘军华

栏目成员:  张全枝 王天明 木鱼

· 齐鲁文学 ·

//////////////////////////////////////////

秉承“探索,创新,文明,诗意”

推进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