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

 新用户8287dExv 2021-12-01

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

广东潮州道韵楼

       道韵楼俗称大楼,呈八卦形,卦与卦之间巷隔开。座南朝北,周长328米,高11.5米,墙厚1.6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完工。此楼以“古、大、奇、美”著称。

道韵楼

道韵楼

      道韵楼的楼体为八卦宇宙图式布局:楼埕为太极,埕左右两公用水井象征“两仪"(俗称“阴阳鱼”),八面三进围屋像爻画,埕和屋内的明沟暗涵寓阴阳之合。楼中每一卦长39米,各有楼间9间,卦与卦之间用巷道隔开,八卦共72间。其它结构也多以“八”为倍数,如天窗16个、水井32眼、梯112架等。各户虽相朝而门不相对,楼的八棱角指向山缝不对山峰。楼有大门和旁门两通道,它仿照诸葛八卦阵的从生门入、休门出的原理,特地在大门一侧另开一休门,以让族人从此门出寨。楼外环巷之外另筑围屋8列,即在主楼八角的棱角相对留出8条巷道,构成环护大楼的8排围屋。

道韵楼
​道韵楼

      据说道韵楼原本设计为圆形土楼,但屡建屡倒,后有高人言此地是“蟹”地,须用八卦之形才镇得住,建楼的黄氏先祖遂依八卦形状构建,且采取坐南朝北的座向,借北面的笔架山为文笔。

    

​道韵楼

       ​道韵楼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北部山区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是迄今被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2006年5月25日,道韵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韵楼 正门(俯视图)

道韵楼 正门口

道韵楼 正门口

道韵楼 正门口

道韵楼 正门口

道韵楼 正门口 牌匾

      1647年黄锦(明南京礼部尚书)来县城(三饶),道韵楼耆老请其光临该楼,黄锦为道韵楼题写了楼名,昔年的门匾仍嵌筑在楼门之上。大门两侧的对联是清代广西中州正堂黄德祖(系道韵楼黄氏裔孙)所撰。其联云:“道义为本根,天下无双,克念祖德;韵文光奕叶,实华并茂,贻厥孙谋。”

道韵楼

       礼制观念两千多年来在中国根深蒂固,道韵楼也深受这种礼制观念的影响。由于道韵楼处在潮人与山区客家人相混杂的半山客地带,其建筑特点也带有二者的一些异同点,比如楼间的面积大小基本一样,但主要的建筑祖堂仍处于中轴线上,地面前低后高成交椅背格局,加强了尊卑之别:一户一梯的多进形式更接近于平原里多进的府第式民居,而明显与客家的全楼共享数条楼梯的形式不同,它更多地强调了各家各户的私隐性和独立性。

​道韵楼

      楼内最多时曾居住600余人,而今仍有160多人在此安居。


道韵楼

道韵楼

道韵楼

道韵楼

​道韵楼

道韵楼

道韵楼

  楼内房屋分为3进,共深28米,前、中进为平房,中进后各留出一天井,屋虽深而光线充足。后进为3层高楼,全楼有正房56间,另有角房16间。楼中心是卵石铺边内为黄土的广场,约1000平方米,靠南有一北向厅堂,堂前两侧有公用井两口,另有30口井设于正房与正房间的界墙之下,每房各得其半而皆可吸水。

​道韵楼 楼屋一色瓦顶

​道韵楼 楼屋一色瓦顶

道韵楼 楼屋一色瓦顶

​道韵楼 楼屋一色瓦顶
​道韵楼 楼屋一色瓦顶 屋脊还有雕塑

​道韵楼 屋脊上的雕塑

​道韵楼 屋脊细部

道韵楼第三层

       道韵楼第三层楼前部有廊,前为木栏屏,后为活动木雕隔扇(即木墙),皆油漆或彩绘。

​道韵楼三层走道

​道韵楼 三楼

​道韵楼 三层上外看
​道韵楼
固桷用竹钉不用铁钉
​道韵楼
​道韵楼
​道韵楼
​道韵楼
​道韵楼
​道韵楼 从正门进去后所见
​道韵楼正门里面 通道
​道韵楼正门里面 通道

​道韵楼里面弧形的一层住房

道韵楼里面弧形的一层住房

道韵楼里面弧形的一层住房

道韵楼里面弧形的一层住房

道韵楼里面弧形的一层住房 水井

      道韵楼内排水系统相当科学,明道、暗道俱通向大门甬道两侧排水沟。 通过涵道、水道眼,排入楼前水塘里。 水塘植荷、养鸭、喂鱼。

道韵楼里面弧形的一层住房 水井

​道韵楼 一层房屋 局部

​道韵楼 院中
​道韵楼 房间内
道韵楼 房间内

道韵楼楼内有历代雕梁画栋、倒吊莲花、壁画、雕塑。

​道韵楼 厨房
​道韵楼
​道韵楼 室内楼梯
​道韵楼 室内楼梯
道韵楼 户门
道韵楼 户门
道韵楼 户门
道韵楼 局部
道韵楼 户门
道韵楼 局部
道韵楼 局部 雕塑
​道韵楼残留的水磨
​道韵楼
​道韵楼
​道韵楼
道韵楼 三楼局部
道韵楼 局部
道韵楼 局部
​道韵楼 住房
道韵楼 住房
​道韵楼 旁门内
​道韵楼 旁门外

​道韵楼八角的棱角相对留出巷道,共有8条。

道韵楼八角的棱角相对留出巷道,共有8条。

道韵楼八角的棱角相对留出巷道,共有8条。

​道韵楼 巷道

道韵楼 巷道​

​道韵楼 巷道

​道韵楼 

墙基有两层青砖,外墙体由夯土墙和土砖组成,夯土墙的原料是黄泥、白灰、沙石、竹根或碎木。

​道韵楼 外墙

​道韵楼 外墙

       楼周设有枪眼、炮眼外,楼门顶还特设有防火烧门的注水暗涵,全楼具有防兵乱、防乡斗、防火灾、防寒暑、防地震的八防作用。道韵楼按八卦方位,在二层、三层楼墙内向外开铳枪口;口径外大内小,向外射角大,从外向内看,只一点小孔。所以土匪、倭寇皆难靠近。万一靠近大门,铁裹门紧关,用火烧门,而门顶上铺一大水槽,放水灭火,即燃即熄。冷兵器时代,从三层楼窗向下推石放箭,贼人无不逃遁。

       道韵楼一是有着总体庞大规整之美,二是结构对称美,三是环楼廊划之美,另外是它雕梁画栋之美:有壁书壁画、灰雕泥塑、卵石图案。整座楼里,三环围楼房、平房、天井、厅、堂的统一有序和通风、采光、收水以及栽花莳草等。

道韵楼名称由来: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道韵楼居民的祖辈请勘舆师择地建楼,勘舆师先到此地勘察,初觉此地地理位置佳,出于慎重考虑,又转了几十里路,察看了几个地方,还是觉得倒不如这个地方好,又倒回来,潮州话叫做“倒运”。后来起名字时,借“倒运”的谐音,就叫“道韵楼”。


道韵楼建筑由来:
​      黄氏五世祖秉礼公与秉智公兄弟二人1477年倡修主建。黄氏家族从四世祖姐童公开始,人丁渐多,为了保护家族生命财产,也为了团结宗族力量,而且逢饶平初始建县,朝廷诏命设守筑城。饶平县望族大户形成了建造土寨圆楼的风气,黄氏完成筑城任务外,也组织宗族力量,耗费财力、物力、人力,创建了道韵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