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大方图解》上卷001

 风声之家 2021-12-01

原创 石云Shiyun DrShiyun 2021-11-30 22:58

1
悦读群开始读《伤寒论》,云曾接到老师的赠书《伤寒论大方图解》,感觉此书讲《伤寒》特别清晰,今起介绍之:
本书系清·何贵浮所著。何氏山东菏泽人,于道光三年至十年(1823-1830)在甘肃临泽做通判,是一位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何诉讼等事项得官员。其自述,“潜心二十余年,治经一千余人”。

【桂枝汤】
治风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恶风恶寒,鼻鸣干呕
注:太阳脉行身之背,上连于肺,下络于肾。风寒上重者,多项疼项强;下重者,多腰痛;上下皆重者,周身皆痛;尤重者,身体沉重;入肺者,多咳嗽。
云说:本书最大特色在于图解二字,本节论述的症情,均与膀胱经有关。何氏从经络走向与疾病症状的变化相联系,这个思考很是正确。本节描述似还少了邪入心、肾等脏腑的表现,在其他方剂中有所论述。

桂枝三两(准今法,三钱至四钱) 芍药二两(准今法二钱至三钱)
甘草二两(准今法二钱以内) 生姜三两(准今法四大片) 大枣十二枚(准今法三四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一升。覆令微汗,不可令淋漓如水,病必不除,更饮稀粥,以助药力。

《金匮》注曰:凡风寒在表,自汗出者,皆属表虚,宜桂枝汤主之。名曰桂枝者,以桂枝也。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营。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散中寓敛汗之意。芍药臣桂枝,是于固表中有微汗之道焉。生姜之辛,桂枝以解肌表。大枣之甘,芍药以和营里。甘草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调和中气,调和表里,调和诸药,乃刚柔相济,以为和也。
其精义在啜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入之邪不能少留,将来之邪不得复入也。覆令微汗,不可使如水流漓。禁人之过汗也。此方为伤寒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第一方也。
云说:本节解释桂枝汤君臣佐使之构成。并突出喝热粥助药力的妙法。根据病位与脏腑的关系,肌与脾相应,表明病位比其后的麻黄汤略深,却被阻隔于肌肉之间,这就是人体正气不足,邪气突破皮毛,直达肌肉,故称为表虚。热粥入胃,胃受之并由脾气散精而力举于上,散邪外出。

凡伤风伤寒,皆得而主之。后世不明此义,因专主伤寒,随有“无汗不可用桂枝”之说,淆乱人心,使圣法不能于天下。盖汗化于血,桂枝气辛能散,专行营气,故发汗主药。
自后人立羌活汤,桂枝几废而不用,不知羌活虽能行太阳经络,而不能深入营气之内,以之辅桂枝则可,以之代桂枝则不可也。又《本草》云:防风主太阳上部,独活主下部。凡项痛项强者,可加防风。腰痛甚者,可加独活。周身皆痛者,非气虚即血虚也。气虚加人参,血虚加当归,更有阳虚不能送邪外出者,自有桂枝加附子汤在,不必列于此下。因并采陶氏法,参以治验,立羌桂并用法,以治太阳表证。
桂枝二钱 羌活钱半 白芍钱半 生姜四大片 大枣三枚 甘草一钱
项疼项强,加防风一钱半。腰疼,加羌活一钱半。气虚,加人参一钱。如无人参,以高丽参代,酌虚之大小,用一钱,或二钱、钱半。贫者以真党参三、四钱代之,不可妄用洋参、珠参。血虚者,加当归钱半。瘦人再加熟地二钱。兼嗽者,冬月加款冬花八分,紫菀二钱。春秋月,加紫菀钱半,荆芥五分。
云说:本方加羌活以助药力。本节人身指野山参;高丽参或指朝鲜栽培的园参;珠参即珠子参,是竹节参的变种。从何氏的记载可以发现,当时对于用参的经验已经很丰富。

云说:本图十分清晰地标出了太阳经循行路线及受邪部位,并标注文字做解释。运用本方,可以不必拘泥于病程。当时小贺医生在云处随诊时,诉外感一直有汗,已经两周。给与桂枝汤,一剂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