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光日新1356】天天读经典:“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新文艺 2021-12-01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天天读经典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篇》

注释:

《关睢》:即《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虽然从社会流传度上来看,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或许更早些、更广些,但作为文字记载,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而《关睢》又是《诗经》的第一篇;并且,在《论语》中提到“诗经”的地方有好几处,而点名的,就只有《关睢》此一篇。

参考资料的解释: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悲伤。”

我的理解:


我最看不惯有些人用现代的眼光、自己的心态对古文中有些字进行解释,一个是“色”,一个是“淫”,很多人都解释为“女色、色情”和“淫荡、放荡”。一看到这俩字,就往现代的“性”上去引导。我觉得古文中的很多“色”,意思都应该跟“色厉内荏”的“色”同一个意思,也就是“外表,看上去的样子”,跟“相由心生、相随心转”的“相”意思相近,所以,过去所说的“色相”也肯定不是现在有些人理解的“色相”。
淫(拼音:yín),始见于战国文字。形声字。从水,㸒声。本义表示“浸淫、浸渍”;也指放纵、恣肆。引申为骄纵。也有雨下个不停的意思,后世写作“霪”。 “淫”后与“婬”同义,解释为在男女关系上态度或行为不正当。

所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感觉是评论《关睢》的,实际上还是体现出了中庸的思想,做任何事都要适度,不能过分。“物无美恶,过则为祸。”“过犹不及”......

对于我来说,乐而不淫,就是遇到顺心的事不能得意忘形,以免乐极生悲;哀而不伤,就是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能过度浸淫在悲哀悔恨之中,要能及时转念、及时止损、及时远离烦恼,避开那些让自己不开心、不快乐的人和事。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篇》

注释:

哀公:定公之子。据传他初即位时,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可见,他应该是一个有想法的明君。

社:土地神,祭祀土地神的庙也称社。此应为“社稷坛”的社。

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 

战栗:恐惧、发抖。

遂事:已完成的事。

咎:过失,罪过,怪罪,处分等,此应为动词,怪罪、处分。

参考资料的解释:


鲁哀公问宰我,做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说:“夏代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寓意长青,长久统治天下之意),周代人用栗木,目的是使百姓恐惧、害怕。”孔子听到这些话,告诫宰我说:“已经过去的事不用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谏了,已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了。”

我的理解:


我对“曰使民战栗”的解释很不理解,查看了几个版本的背景介绍感觉都很牵强,想深究下去,实在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也就“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既然很多人、很长时间都这样理解,我也就暂时存疑、搁置吧!
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可以更好更快地从过去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以崭新的状态迎接新的挑战、任务;另一方面,也可能形成健忘性格,“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对历史缺乏深刻地检讨和反思,导致历史可能重演,犯过的错或许还会再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