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楷之 | 泮池学书答问录

 攸州刀郎 2021-12-01

靜水流深 音乐: 巫娜 - 禪踪 来自QQ音乐

图片图片

唐 楷 之

TANG  KAI  ZHI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任教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展览简况

1994年浙江省书法篆刻大展

1994年首届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文化部)

1995年西泠印社第三届篆刻艺术评展

1998年西泠印社首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

第四届全国篆刻艺术展(中国书协、中国美术馆)

世界书艺祝祭(韩国首尔)

临界线上——韩国艺术双年展(韩国首尔)

情境书法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馆)

2005、2010、2015、2019年四届“书非书”国际现代书法邀请展

2011年德国威斯巴登国际书法艺术大展

2012年上海“非墨”水墨艺术大展

2012“无界” 、2014“有道”、 2016“融合”、2018“潮涌钱江”四届兰亭书法社国际双年展

2012---2016年六届海峡两岸高校书法名家作品联展暨学术研讨会(厦门、台北、成都、南宁等)

2013年国际书法作品大展(中国国家画院、成都中国书法馆)

2013年当代艺术家手工书、纸上作品国际巡展(上海)

2013年传承经典·收藏文明——中国第一届篆刻艺术名家作品收藏展(中国篆刻院)

2014年“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暨书法邀请展(中国书协)

2016年广西十大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北京)

2017-2018年当代书坛二十家作品展(上海、宜兴)

2016年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优秀作品展(文化部、西安)

2017-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学院风骨———当代书法专业博士作品巡回展

2018年《老子节录》获“荣宝斋首届全国书法年展”优秀作品奖(北京)

2019年篆刻作品《逍遥游组印》入选《韩国双年展》(韩国首尔)

2019年书法作品《师说》、《二十四诗品》参加上海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

2019年书法作品入选当代书坛70年代70家提名展(《书法报》武汉)

2019年书法作品入选“纪念于右任诞辰140周年草书展”(南京)

2019年 作品《唐诗》《花非花》参加布鲁塞尔水墨周驭墨展

2019年书法作品《论语为政》入选国家艺术基金立项“中国书法创作世界巡展” (纽约联合国)

2019年《水墨百家姓》入选中国设计大展(国家文旅部)

2019年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优秀作品展(文旅部、上海)

2019年入选第3届中国当代中青年书法精英作品研究展(南京)

2020年白居易《太平乐》等五幅参加上海书协“杜绝浪费-节约光荣:上海书协草书专委会书法作品展”

2020年于右任《杂感》等三幅参加“虚实-情性-首届全国草书学术提名展”(南京)

2020年苏轼《示子过》等三幅参加《传承与新变-长三角青年书法精英对话展》(上海)

2020年楷书《药师经》参加“纪念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20周年书法邀请展巡展”( 兰州、敦煌、张掖)

2020年《奋斗创造历史》参加“健康-小康:兰亭书法社双年展”( 浙江市委宣传部、省文联、浙江美术馆)

2020年《元白先生论书诗二首》参加“北师大书法专业创建二十周年名家书法邀请展”

2020年韩愈《师说》赵孟頫《松江》等三幅参加“探索者-上海美院青年教师作品展”

2007年“象外”、 2009年“笔触的精神与本质”个人作品展(北京)

科研及出版简况

2017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湖南美术出版社《林散之书法全集》全集副主编、书法分卷主编

2018全国高校书法专业系列教材16卷本-《草书临摹与创作》主编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2年8月《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副主编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2019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视觉艺术下的中国现代书法图式研究》

2015主持广西教育厅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书法研究生教育发展和培养模式研究》

2014-2017执行主编广西教育厅、广西美术出版社中小学书法系列教材《书法练习指导》

2012年6月《艺术院校现代书法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发表于《美术报》整版

2013-2014年在国家核心期刊《美术观察》发表《关于中国画题跋与水墨艺术的三个问题》 《跨文化跨学科研究》《学书法有必要上大学吗》等多篇文章。

2016论文入选《中国南京书法研究生教育论坛论文集》

2016年《从书非书思考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问题》发表于《书法报》整版

2017论文《海峡两岸高校书法教育及代表书家略论》入编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高校书法论坛暨论文集

2017论文《高等书法研究生教育道技观初探》刊发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教育》创刊号

2017《中国美术报》整版发表论文《重新认识唐楷的价值》

2017年9月《胡公石的书法艺术与教育》刊发于中央文史馆《中华书画家》杂志社

2018中文核刊《中国书法》发表论文《南宋桂林摩崖石刻书法略论》

2018论文《当代书法高等教育散论》入选《第11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

2018《欧阳中石先生书法教育思想略论》入编《欧阳中石先生书法教育思想研究文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2019《谈临摹》发表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教育》专刊

2018中文社科核刊《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第31期发表作品

2020年4月论文《于右任楷书墓志及碑学刍论》刊发于中央文史馆《中华书画家》

2020年10月论文《隋唐楷书忖量》入编《唐代楷书研究与当代楷书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

2020年11月论文《隋代楷书探赜》发表于《中国书法》(CN:11-1136/J)
2009作品集《新唐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2010专著《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创新特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图片

泮池学书答问录

图片

壹   在您看来书法的最高境界是?

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与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一样,如果从技术层面来说,可以称为“以技进道”,如果从哲学思想来说,是“天人合一”,从文化或艺术来看待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这八个字。

图片

《纳兰词-浣溪沙》

贰   请问您觉得写书法时的落款位置有什么讲究吗?

写书法时落款的位置有一定的规定,或者说约定俗成,这是书法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比方说写一首四七二十八字的唐诗,章法大概分为三行或者两行半,那么在另外空的地方,就要写上与之相关的内容,如这是李白的诗,就要写上李白的哪首诗作名称,还要记下时间,哪一年写的,谁写的,就是作者署名,最后还要钤盖印章,它是一个整套落款要求。

在现代书法创作中,对这部分的表现就更多了,如类似古代书法中的题跋,题指的是前面部分,跋指的是后面部分。在传统书法中,题跋是不同的人或在不同时间、地点完成的。

图片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选》

今天来说呢,作者从书法或者绘画的艺术形式美和作品整体构成来考虑,那么包括了把题跋这样的内容也作为创作形式呈现在章法的落款中,所以落款的内容、位置等变得丰富多彩。落款的位置一般是根据书法的幅式来决定,这样落款成为了一种创作要求,使作品空间构成变得多元,更具有艺术性。

所以,在落款位置上,第一要符合我们原来讲的,普通的唐诗一首这样的落款,属于和正文补充协调的一种配套形式;第二将落款一并视为创作内容,书体可以与正文不同,书写位置也与普通样式不同而具有丰富的形式感。总之能够呈现作品的艺术价值、历史等。所以书法落款的位置有其约定性和复杂变化的要求,要研究作品具体风格的章法、幅式的演绎,从而形成新的视觉美感。

图片

大草欧阳修词《采桑子·西湖好》

叁   请问您的书法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对于我们大多的业余爱好者,该如何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呢?

我的风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程式化,就是说还没有一个理想的定式,仍在探索中。仅就我学习书法的几十年来说,风格依旧在主轴上。这一核心的指向首先就是书画的经典脉络,现在的状态就是这个主轴延伸的某个点上。我的风格里面包含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说根据不同的书体,还有根据不同的书写内容来创作,通常讲就是形式与内容统一。

就个人的风格方向来说,主要是在楷书和草书这两个书体上去寻找突破。突破取决于要尊重书体本身的特性,所以在书法风格选择上,我主张首先是经典、规范,这就要求创作的元素和技巧属于高难度和艺术性强的,而不是简单受某些时风、“流感”影响。从历史规律看,学习书法都是从同时代和周围的书家出发。我在学习书法时,也受老师影响,这种影响不是书写样式的模拟,而是艺术观念的接受。

图片

陆游《风入松》

进入大学专业学习后,在向经典持续学习的过程中,开始思考传承的意义,就是说把当下最好的艺术和古典的如何结合,如何塑造自己的艺术风格。我在艺术风格上的探索,主要反映在草书和楷书。

草书追求汉唐和明清古风,融入黄宾虹、林散之笔墨语言,这是草书艺术的演化路径。楷书以唐代颜真卿为衣钵,融入魏碑和北齐书风,冀望在唐楷上能够有新气象。二者都在持续研究和实践中。

图片

唐-白居易《太平乐》

同学们要励志成为书画家,最重要是养成获得社会和学界承认的风格。大多数书法爱好者在追求创作风格时,很容易一开始就急功近利,希望通过简单训练以形成这样或那样的风格。我会去提醒那些爱好者,不要太早结壳,使自己世俗化,过早形成一种定式。普遍爱好者大多不会选择学书经典范本,他们容易受周围的书画家影响,建议要选择优秀的书法老师,选择经典碑帖范本,多看、勤练、善听、敏悟。

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提高中国书法审美,熟悉中国书画历史,使自己的风格贴近经典。这样除了持之以恒训练高超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涵养学问,塑造时代精神。这样的话,随着我们的艺术技法不断地提高,升华审美,才能从创造层面上形成风格。

图片


欧阳修《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

肆   请问您在写书法时,心境有发生什么变化吗?

书写时心境的描述很难,通常可分两层。其一就是创作作品时,最佳的创作心境是人的自由;其二往往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心境会发生微妙而复杂的变化。尤其写草书,古人讲“临时从宜”,我们的心境或者创作的最佳状态要“无意于佳乃佳”,不要刻意去做。这样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创作状态。但是,当下的创作生态,都是把它当成一种工作,或者体力劳动,就像运动员要训练出多少秒的速度,或者说书法家要达到什么样的创作样式,作品要诉诸某种目的等等,所以这个时候的心境易受左右,就会比较迫切,反映功利性的诉求。

我个人的创作心境还是保持着一种比较自由的,没有具体功利性的良好状态,所以往往在创作过程中,心境不会波澜曲折,而是相对平稳的。当然也不是没有变化,在作品创作的反复调整、大量书写、重复书写过程或面对创作失意状态,对体力、情绪和心智的磨炼尤为显著。这一点,在艺术改变人上比做成一幅作品更重要。

图片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书法也许与绘画不一样,绘画在起草草稿后,可能会一直画下去,画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画一年,虽然完成需要长时间,但还是能够看到形态逐渐呈现而获得喜悦。而书法的创作不尽相同,我们在创作一幅作品时,往往一起笔就感觉不对,为保证笔画形质的稳定与协奏,不仅调整章法,甚至还会调换书体;或者调整字形结构,或者局部用笔等等。

反复、重复会影响心境,表现在作品上,又反过来作用于人,这时我们的心境实际上与不断地创作实践相协调。所以需要书画家沉下心,专注投入,在创作书写的困惑和挫折中历练心性。唐代孙过庭《书谱》对书法创作有“五乖五合”之说,各种书写条件都对书法有影响和制约,关键还是在涵养成健康和谐的心境。所以,一幅作品的优劣与否,往往是去焦虑,尚雅淡的。不要追名逐利,以某种定式去复制,而是在创作中启迪灵感,坚韧意志,发挥好技法优势,享受书写的快乐。



图片
晏几道  临江仙


伍   在历代著名的书法家中,有没有您崇拜的呢?他对您产生怎样的影响?

既然是历代著名的书法家,我想他就应当是令人崇拜的,但是这也比较宽泛。在讲中国书法史的时候,我会告诉学生,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将中国书法史比作一颗大树,历代的名家、名作或者一个时期的风格流派,就好比这棵大树主干上长出来的枝桠。这样就沿着他的主干去记,顺着发现果实,或者朝阳、或者朝北不同的面去记,考察其风格类型,研究这个书法家在当时和历史上的影响等等。

在中国书学上对我起到作用的书法家,或者说我最崇拜的书法家,无论楷书还是草书,在不同的书体里都有历史性、代表性的书法大家,最重要的当属东晋时期的“书圣”王羲之。在汉代的隶书里面,也有一些,哪怕那些碑刻没有留下书家名字,但也是杰作,比方说《张迁碑》、《石门颂》这样的作品;还有如唐代的颜真卿,因为他相对于王羲之来说,是革新鼎故的创造者。我写草书的时候更多注意唐朝张旭、怀素和孙过庭,还有明代的董其昌、王铎等。在学习过程中转益多师,所以这些大家都是我崇拜学习的偶象。



图片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这些历史代表性书法大家对我的影响巨大,第一是他们的书学观念;第二就是他们的技法与风格;第三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在不同的时期,同样像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风格抉择和创新问题一样,取法借鉴他们在创造过程中思索和突变的一种路径。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时代,比古代的书法家信息量更大,有条件更方便看原作或高清的资料。

同样,他们给我带来的影响,可能比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更大。因为那个年代是比较自然的传承,是对文化整体的一种传统学习,而今天我们实际上是作为一项专业学习,主动、迅速的继承。在有限的时间和断裂的文气中接受衍展,古代经典偶像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我们面临的挑战也任重道远。我们一时难以说清楚这种崇拜具体反映哪些影响,但谁又能脱离这个有形或无形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书法家一生当中,可能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最大的影响应是“抗志希古”,见贤思齐,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创新路径。



图片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陆   你认为书法对中国画的价值是?

书法对中国画的价值或者书法与中国画的关系,是中国艺术里一个永恒的命题,通常讲“书画同源”。“书画同源”说明中国书法和国画都是中国文化衍生的两大体系,书法和国画又是相对独立、各具特性的。书法和国画里面都讲到一个“笔”和“墨”的技法和学理,都是用毛笔和墨来创造文字或者图像。“笔墨”不仅仅是材质物性,更具有民族文化的精神意义。

我认为书法对于中国画的价值主要在于笔墨系统上的影响作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论》提出了“字学”,其中“图形”和“象形”都指称绘画,“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现代黄宾虹提出“五笔七墨”说,实践中国文人画对于书法的“写意”精神。但这并不等于说写好字就能画好画,但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写不好字,总归是一种遗憾。



图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五言联


尤其像苏东坡、董其昌和海派代表赵之谦、吴昌硕,俱是诗、书、画、印、鉴、识的大家。同学们立志成为优秀的中国画家,要担当中国画的时代使命,就要自觉加强书法学习。书法不仅能够为国画落款题跋臻善,还能够为塑造国画风格提供有益的路径。
作为一个书法家来说,如果书法作品里缺少画意,对笔墨语言的体认与把握缺乏拓展的能力,在书画之间未能融通,我想这样的书法家也是有局限。在上海美院国画教学中,我们一直坚持书法课程,在本科一、二、四年级开展书法篆刻不同阶段的课程教学,将来,还要开办书法本科专业教学。中国书法和国画专业优势互补,教学融通,不仅继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奠定了书画并进、艺文双修的学科特色和实力,更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优秀专业人才。



图片
皇甫松  夢江南


柒   能不能提供一些学习书法的意见?

学习书法的意见,我想不同的老师对自己的学生都有很多的要求。从我个人来说,对学习书法的建议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就是要切身观照不同需求的人和不同阶段的学习。

比方说,对于一般兴趣的小朋友,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我不主张用严格的书写规范强加束缚。简单说不要求写欧阳询这样的楷书,不以“严格”标准要求用笔、结构技法精准能力,但是要求干净、相对整饬和遒劲。我尝试用隶书或者篆书,尤其是大篆,以自由图画古文字的形式来引导小朋友们学习兴趣。



图片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个方法同样适合外国人学书法,其实也是文字学启蒙的一种好方法。首先要做到如何保持他们的兴趣,补充能够持续学习的能量。而不是简单讲规矩、重法度,让人感觉学书法是这样枯燥乏味的,畏难而退。这样他们对学习生厌,当然不会持续。

而对于中小学生的要求,在注意兴趣培养的同时首先是讲究规范。规范汉字教学,把字写正确,做到美观、实用这样的特点。尤其是对很多中小学生写字不规范,写错别字等有一定的矫正作用。再者中小学生在运用毛笔临摹经典碑帖的过程中,慢慢在生活、学习熏陶中,培养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中小学书法教育反映并提升了美育的成效。



图片
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


对于高等学校或专业学子,书法专业或者与之相关的美术、国画专业学生来说,要求更高。必须通过中国书法的专业训练,掌握五个书体和相关史论知识,这是我们说的专业与职业的问题。包括篆刻艺术,金石学和印学,虽然是相对独立的门类,但与书法学息息相关。对高等教育的书法学习要求,不仅在于技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更重要通过学习中国书法进入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核心。

书法是打开中国文化、哲学的一把钥匙,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古文,热爱中国文化,不仅仅是泛泛的美育要求,不仅仅是一般的扩展眼界,也不仅仅是普通层面的常理认知。关键是学习书法,擅长书法艺术创作,习得并享受书法的智慧。书法的智慧表现了中国哲学阴阳的朴素关系,博大精深、变化无穷。我们要认识宇宙世界的哲思,学习书法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图片
周邦彦  秋思


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学习书法,体现爱国的具体行动,增强文化自信和促进民族团结,对于国家文化安全都有极大的好处。我对学习书法的意见,最主要的就是坚持传统教育学讲的“有教无类”。

对于学习书法的同学,无论十五六岁的青年朋友,还是七八十岁的长者,我们经常交流一些书法上的问题,给予切实指导。学习书法,不论年龄、无论性别、种族和层次,都是个体要求生活完美的一种态度。因为人人都希望在书写过程中,动手益智、享受快乐。



图片
苏轼  水调歌头


从书法中学习智慧去观照生活中的矛盾,看待社会发展问题,处理好和谐的关系等等。大家在书法学习中从认识器具到不断提高能力,进而养成有书写的生活习惯。今天虽然和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割裂,但是在持续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能够构建连接古今的桥梁,促进中西方文化有效交流。


总之,对学习书法的同学,我建议要了解“笔墨纸砚”器识文化,做到三点:一葆有兴趣,二持之以恒,三崇尚雅正。前两点很多爱好者和书家都能达到,难度和高度在第三点,唯其重要,涵养审美的经典性,不就偏俗,这是我对所有书法爱好者和专业同学的建议,互敬共勉!



图片
得道图 



图片
得道图  局部



图片
柳永  雨霖铃



图片
郭则澐  兰亭集序各本之流传演变



图片柳永《蝶恋花》



图片
韩愈  师说



图片
姜白石  暗香



图片苏东坡《青玉案》



图片
袁枚  随园食单



图片
袁枚  随园食单  局部



图片
苏轼  永遇乐



图片
苏东坡《水调歌头》



图片
姜白石  扬州慢



图片
 《兰亭序》



图片
晏殊  浣溪沙



图片
老子选钞



图片
于右任《浪淘沙》



图片
《坛经》



图片
苏东坡《南行序》246cmX108cm



图片
苏东坡《示子过诗》181cmX97cm



图片
苏东坡词《减字木兰花》244cmX89cm



图片
于右任《杂感》143cmX34cm



图片
汉-马援 《戒兄子严敦书》102cmX34cm



图片
图片
图片
 《维摩诘经卷上佛国品第一》



图片
刘基《司马季主论卜》 33.5cmX25cm



图片
 于右任《浣溪沙·寿张大千先生六十》





图片
图片
主   编
猪大人
出   品
杭州木鸟文化
来   源
艺术综合
支   持
雅昌艺术网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网易新闻 搜狐新闻
腾讯新闻 阿里文娱 360浏览器 UC浏览器 惠头条 书艺时空
通   讯
微信 : QYqianyikongjian    QQ : 3100720399

黔艺空间由中国美术学院学生联合创办,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集艺术名家工作室、书画图文装帧设计、艺术教育、艺考动态、高校艺术交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文房四宝、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多个文化产业为一体。黔艺空间艺术平台运营内容主要为网络线上媒体宣传与推广,包括艺考动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高校艺术交流、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为广大艺术家提供高品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