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麾指浙南驾秋风——古堰画廊

 昵称42722649 2021-12-01
离开畲乡,直奔AAAA景区古堰画乡。它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距丽水市区二十公里,核心区块包括大港头、堰头、坪地和保定范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氛围浓厚。

导览图

世界遗产通济堰馆

治水功臣之一王禔

北宋政和初年,(公元1111年)任丽水知县,与县学助教丽水人叶秉心,创石函引水工程,成功实现立体交叉排水,破解干渠被山涧来水侵犯而壅塞的难题,沿用至今。

石函
这座小桥,名为石函,在小桥的下面,有两座桥墩,将小桥分成三个洞,所以当地的人也喜欢叫它为三洞桥,小桥的排水方式十分的独特。正是因为独特的排水方式,让山坑水和渠水各流各的,互不干扰,刚好的解决了通济堰会被堵塞的难题。或许它看起来并不显眼的小桥,但是却集结了古代人民的才智,成为中国了不起的创造。据说书中记载,这座小桥可比德国建筑了一个世纪的大工程还要早上1000年,为世界上最早的立交桥。

水雾蒙蒙,夕阳穿透树梢,游人在溪岩上拍照留影。

枯水期,溪水稀少,岩面上玩耍的游客。

古道上的双荫亭,两旁的古樟树已经长了1100多年了。

文昌阁
着沿石涵桥往前走没几步,有座古建筑叫做文昌阁,楼里面供奉的便是掌管功名利禄的文昌帝君,即文曲星。相传在明清时期,这一带出了五名进士,取得功名的也有数十人。所以在嘉靖年间就有了文昌阁。文昌阁的位置,非常巧妙,可谓是一举两得,其一,文昌阁因为它处于村尾,起到了关地锁户,拦截风水的作用。其二这里是官道必经之路,所以可以方便路人在途中休息,暂避风雨。

在文昌阁的右边有一座构造独特的贞节牌坊,上额有“旌表”二字,下额砖刻着“节孝流芳”四字。堰头村是叶氏家族的聚居地,这里原来是叶家的宗祠,名为“追远堂”。据说,当时这里规模很大,但在文革时期被毁,只剩下祠堂门前的这座牌坊。乾隆年间,叶成发英年早逝,留下了一对儿女,当时他的妻子梁氏只有26岁,挑起家庭的重担,勤勤恳恳培养子女考取功名。为了表彰梁氏的从一而终,贤良淑德,嘉庆三年,皇帝下旨建造此牌坊,鼓励天下父母悉心培养子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古道边上的千年古樟

通济古道
这是堰头村的千年古道,称通济古道,古道是唯一一条通往松阳、云和、龙泉之间的陆上通道。古道同时又是村中街道,村落的建筑沿古道、古渠而建,为村民提供了方便。古堰渠、古道、古民居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道路两旁的街景

路旁的休息场所

仰望千年神树

长满青苔的舍利树

这株千年古樟,历经多次雷击,大难不死,浴火重生,树心里结出个舍利子,故名曰舍利树,真是奇观。

绿荫遮盖的通济渠
仅仅几里长的堰头村古渠,两边郁郁葱葱、苍劲挺拔的千年古樟,是整个古村历史的见证。现存古樟树一共有十颗,树龄都在千年以上,这样的千年古樟树群是十分罕见的。古樟树牢牢地护卫着堤岸,也使堰头村风景更加优美,已成为堰头村的“风水树”。这些古樟树还被当地人视为树神。在当地啊还有一个风俗,如果小孩子出生后五行缺木,都会被抱到樟树前,举行一个朝拜仪式,认樟树为干娘,以保佑自己的小孩一生平安。除此之外,古樟树还是长寿的象征,有“古樟树下走一走,人能活到九十九,古樟树下摸一摸,人能活到一百多”的说法。

又是一株千年古樟

清理步道的师傅告诉我,渠对面这株古樟1500岁有余。

古渠边树树相连,株株擎天。

这千年古樟要四个大男人才能合抱

1500多岁的樟树神,这里有三尊。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

通济堰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为止,已有1500余年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拱坝,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济堰前的观景台

千年古堰在这里静静的躺着,至今还在造福百姓。

用松木填基,块石堆砌,铁水灌缝的古堰,永古千秋。

码头靠泊的游船

江边步道

江边通往街道的小巷,幽深古朴。

一泓碧水连瓯江

大港头1300岁的樟树,长得最大。胸经7.45米,树冠覆盖度超过500平方米,郁密度超过75%,是大港头历史变迁的忠实守望者。

大港头古樟

景区的洗手间也精致

设计非常合理隐蔽人性化男士洗手间

匆匆忙忙看了这古堰画廊,没看够,没看完,没看全,但已经感慨万千,山水秀丽,风景如画,古色古香,真不错!最让人激动的还是这千年古樟群。一般的古村有一株已经不易,有二株是十分罕见,在短短的几里路上,这里居然有十株之多,连附近的约有近二十株,实在太让人震撼了。虽然樟树在这里有充足的水分和阳光,但千百年来的天灾人祸,朝代变换,外族蹂躏,就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经历都已经惊心动魄,天翻地覆,何况古樟不会说话,不会避祸,真是不可思议,太难得了!要知道,人祸好些时候是甚于天灾的,这些古树能幸存到现在,要感谢古堰,它和古堰几乎是同时代的,要感谢古堰古渠,靠的是它对古堰古渠的呵护,至今才株盛叶茂。要感谢当年造堰人的后代守护,要感谢堰头村叶氏族人,大港镇的老百姓,也要庆幸相对闭塞的山区坏境。想想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古城、古镇、古村、古庙,有几颗古树?这里才是人与自然和调的典范。情到切处,赋诗诉之:

吟丽水大港镇堰头村通济堰明渠古樟群

始修古堰立村中,

世事无心不苟同。

怜爱黎民常作楫,

亲临堰水茂成篷。

人间宜避伤残痛,

天上须消雷雹雄。

供奉明渠担守护,

年年共沐太平风 。

夜宿丽水市中心,吃住还行。这丽水市比想象的好多了,毕竟是地级市。晚餐后去市中心大型商场——万地广场,硬件不错,就是商品和人稍微少了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