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中海争霸史》札记

 LXPLWX 2021-12-01

阅读中的《地中海争霸史》最大特色是梳理了人类种族的脉系以及语言的脉系,譬如,公元前一千年至两千年,来到地中海沿岸,并且使用亚非语系的是闪米特人,也就是阿拉伯人,犹太人,包括叙利亚人的祖先;同时代活跃于地中海沿岸的,还有从当前土耳其半岛(小亚细亚)以及东欧来的移民,这部分移民使用的是印欧语系,在人类学上,他们被称为雅利安人,其后裔包括但不限于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希腊人,伊朗人和印度人等种族,特别是要指出,雅利安的词义其实是古印度梵语“高贵”之意。此本书对人类学的研究虽然“蜻蜓点水”,但是启发了我们对民族学深入研究的兴趣,以及各民族的交融以及各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演化当中的相互关系,这对理解全人类特别是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文化史,宗教史以及战争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可以与西蒙的《耶路撒冷3000年》对比阅读,角度的变化和地区的变化,带领了不同的观点,但是本书的局限性也在于尚未逃离西方史学家的“臼舀”。

图片

开篇 欧洲的古代先民欧洲古代先民

几个世纪以前,在北欧的一些村落里,仍然可以看到有野狼在街道上捕食儿童。即使是现在的印度,人类被老虎袭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在非洲,人类依旧是狮子口中的美味。但是,一些远古时代的哺乳动物,虽然力量强大,但幸运之神并未眷顾它们,它们最终走向灭绝。大自然变化了,但它们没有适应,最终只能消失。在面临着同样残酷的自然变化时,人类却存活了下来,并不断壮大。人类与大自然的其他哺乳动物争夺着生存领地,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化。因为不断进化,人类获得了强大的力量,甚至在自然界已经很难遇见敌手,究其原因,在于人类学会了如何使用工具,即使是那些看上去很简单的工具,也成了尼罗河下游大象、长颈鹿的克星。大猩猩也将很快从非洲的土地上消亡。随着所使用的工具被不断改进,动物种类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灭绝。在不少自然科学家看来,人类如今已经处于哺乳动物时代的末期。

第一章 金字塔时代的埃及最早的埃及人

以埃及为起点,我们开始探索早期的东方。现在,去埃及旅行的游客要从亚历山大港登陆,这是一个颇具现代化气息的港口。我们跟随着一位旅行者,坐在飞驰的列车中,车厢里舒适而安逸。从窗口处远眺,我们看到这个国家的平原如此开阔,一望无际,一直向远方延伸到地平线:在宽广无边的大地上,深色的泥筑小屋零星地错落着,被一片椰枣树包围着。目之所及,郁郁葱葱,网状的灌溉渠分布在其中。在灌溉渠的两岸,时不时会有辛勤劳作的农民出现:他们身材修长,皮肤是棕褐色的,头发是深黑色的。他们按照一定的节奏将皮桶提起,上下穿梭,取水来灌溉农田。他们的皮桶连着一根长吊杆,其操作方式与我们祖辈在新英格兰使用的杠杆很相似。我们可以想象,这些灌溉渠里有着源源不断的活水,滋养着田里的农作物,直到它们成熟。我们也可以由此得知,为何这里的人们能成功地度过一个又一个旱季。

图片

上图中的字母表最早出现于3000年前的埃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字母表。表中共24个字母,可以想象,当时埃及的书写员们觉得用符号组书写十分不便,于是他们尝试着用更简单的24个字母来书写他们的语言。这个转变很缓慢,需要相当长的适应期,就像我们习惯了用字母组合书写后,就很难适应英语的拼音文字的简化语音系统。如果我们现在觉得古埃及人的符号烦琐而可笑,那么,后人肯定也会认为我们现在使用的字母愚笨不堪。后来,埃及人还发明了一种便捷的书写工具,他们将植物的汁液溶入水中,经过加工,让它变得更黏稠,然后加入锅底灰,这样一来,便捷好用的颜料或墨水就制成了。当时,这样制成的墨水堪称佳品,人们只需将芦苇削尖,蘸上墨水,就可以流畅地书写了。

第二章 帝国时代的埃及漫步尼罗河,追溯埃及封建时代

我们从开罗码头沿着尼罗河溯流而上。极目远眺,长长的一排巨大的金字塔出现在了河西岸的地平线上,正是它们代表着金字塔时代的辉煌文明。随着航船渐渐驶向南方,金字塔慢慢向后退去,在一大片棕榈树丛后消失不见了。不久后,其他一些古代埃及遗迹又呈现在了文明面前。沿着长满棕榈树的河岸继续向南推进,我们还将看到一些建筑,这是一些坟墓和纪念碑。这些遗迹向我们诉说着封建时代和帝国时代这两个尼罗河更为伟大的时代。我们继续乘坐着轮船向南方平稳地前进。此时,尼罗河已经变得曲曲折折,轮船时不时地向河谷纵深的地方拐去,向风雨侵蚀而满目疮痍的河边悬崖靠近。这些崖面上凿着许多墓门,那些墓门后面隐藏着岩壁中凿出来的墓室。

第三章 西亚:巴比伦尼亚西方文明的进化史

现在,我们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并在地理位置上锁定我们所继承的文化的发源地。它位于乌拉尔山西边广袤的亚洲大陆上,乌拉尔山脉在地图上一眼就能看到,它是亚洲的西部边界,与格林尼治东第60条子午线平行。这条子午线一直向南延伸,直到印度洋,而人类文明正是从这条子午线以西与北纬20度以北之间的区域发源的。这两条线形成了东部边界和南部边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地带,整个欧洲、西南亚和北部非洲在东半球的西北部构成了四分之一个地球表面,而人类的高级文明正是孕育于此。

这片区域西起大西洋,东抵亚洲高地,南北是平地,中央是高原地带。高原带的南边是一片东部盆地,地中海恰好在这里将北非的南部平原中间区域与高原区域划分开来。在考察古埃及时,我们就了解到,处于这样的地理环境之下,宽阔的地中海水域成为缓冲带,阻止了冰川时期从高地向下滑落的冰川危及南部平原的中段地区。然而,位于地中海以东的南部平地上的亚洲地区却与高原毗邻,这片地区分布着巴比伦尼亚和亚述。这里地理位置尤其特殊,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与北部冰雪皑皑的高原地带相邻,冰川高地严重阻碍了这片区域上的史前文明的发展。

第三章 西亚:巴比伦尼亚西方文明的进化史

现在,我们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并在地理位置上锁定我们所继承的文化的发源地。它位于乌拉尔山西边广袤的亚洲大陆上,乌拉尔山脉在地图上一眼就能看到,它是亚洲的西部边界,与格林尼治东第60条子午线平行。这条子午线一直向南延伸,直到印度洋,而人类文明正是从这条子午线以西与北纬20度以北之间的区域发源的。这两条线形成了东部边界和南部边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地带,整个欧洲、西南亚和北部非洲在东半球的西北部构成了四分之一个地球表面,而人类的高级文明正是孕育于此。

这片区域西起大西洋,东抵亚洲高地,南北是平地,中央是高原地带。高原带的南边是一片东部盆地,地中海恰好在这里将北非的南部平原中间区域与高原区域划分开来。在考察古埃及时,我们就了解到,处于这样的地理环境之下,宽阔的地中海水域成为缓冲带,阻止了冰川时期从高地向下滑落的冰川危及南部平原的中段地区。然而,位于地中海以东的南部平地上的亚洲地区却与高原毗邻,这片地区分布着巴比伦尼亚和亚述。这里地理位置尤其特殊,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与北部冰雪皑皑的高原地带相邻,冰川高地严重阻碍了这片区域上的史前文明的发展。

肥沃新月的冲突与融合

西亚是亚洲大陆西边突出的部分,东经60度经线从这里穿过,世世代代的西亚人在这里生息繁衍。西亚是一片自然形成的月牙状的边缘地带,位于南部平地与北部高原带之间,南部是广袤的沙漠,北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这里沃野千里,尤其适合进行农业耕种。西亚的口子面向南边,西面是地中海的东南角,东部是波斯湾的北端,北部阿拉伯居中。如果将这块大陆视为一支军队,那么,该军的主力部队就盘踞在北部山岭,它的西翼延伸至地中海东海岸,东翼延伸至波斯湾。换而言之,这支军队的中央主力军在亚述,西翼在巴勒斯坦,东翼在巴比伦。这一片半圆形的地区被人们称为肥沃新月。

肥沃新月还是沙漠湾的沙岸,如果从北部山上向下俯瞰,整个沙漠湾一览无余。当然,沙漠湾并不是海湾,而是一大片沙漠荒地。这片地区一直向北延伸,直到地中海东北部的阿拉伯沙漠的北部地区,横跨五百多英里。事实上,作为石灰石高原,沙漠湾的地势很高。因此,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都无法自然灌溉这片区域,但是这两条河在这片高原上切出来了两条地峡。在冬天降雨的滋润下,北部沙漠湾的广袤地区会长出一些稀稀疏疏的绿草,并在春天时形成绿洲。西亚的历史就是一部无休无止的斗争史。来自北部的山地人和来自沙漠的游牧民族为了争夺绿洲而斗争不休。这种为了生存之地而斗争的情况直到现在仍在上演着。

苏美尔人与闪米特人的冲突

北部高地人并不是闪米特人,迄今为止,我们仍不知道他们与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闪米特人之间有何种联系。就其外貌而言,他们是白人,他们有着圆形的头部,这是高原地带人种的常见特征。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他们的族系。通过一些残存的石刻,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脸上干干净净,身着粗毛制成的裙子。我们能确定的是,他们中间存在着一些苏美尔人。那时,高地人仍以石器为工具,但其中的苏美尔人早就从东部和北部的山口向两河流域迈进了。其中一部分苏美尔人可能在底格里斯河的河岸定居了下来。一部分甚至到了北边的亚述地区,还有一部分来到了冲积扇平原。让人惊讶的是,早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他们就开始开垦两河河口的沼泽地了。他们逐渐占领了希纳尔平原的南部地区,后来,这片区域被称为苏美尔。

因为贸易和行政管理有记录方面的需要,苏美尔人学会了在粗制的草图上做记录。最初,他们的“纸笔”很原始,由扁平的椭圆形或圆形黏土片和苇尖制成。经过太阳暴晒后,这种黏土做成的记录会变得很硬,在炉火中充分烘烤后,会变成不易磨损的泥板。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在泥板上发现一些原始文字,这一点也与埃及类似。他们在泥土上用芦苇制成的尖笔记录图形,首先斜着将芦苇切断,得到一个尖端,再将苇秆劈开,一分为二,尖笔就出现了。但是,这些图形并非用芦尖在泥土上一点点刻画而成的,而是印上去的。他们把苇秆的一端先压在黏土板上,然后把尖尖的那一端也压进去,泥土上就会出现一条线,并形成一个三角。黏土板上的这些三角形与楔子类似,这些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曾用于记录的每一幅图形都是由楔形线构成的,比如,在他们的文字中,用符号来表示“星星”,代表的却是“脚”的意思(见下图,V栏第三图及I栏第三图)。

图片

第四章 亚述与迦勒底早期的亚述和它的敌人

我们从巴比伦出发,沿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一路直上,抵达位于东北角的沙漠湾,我们将在这里细细阅读两河历史的第二个篇章。在这里,东边是底格里斯河,西边和南边是沙漠边上的一块高地,易守难攻。当时,希纳尔平原上的城里人对这块高地的特别之处并不了解,他们只知道那个地方叫作亚述,后来,这片地方被他们称为亚述国。

亚述位于肥沃新月边缘上的高原带南坡,比起巴比伦平原,这里的气候凉爽许多。在亚述东部和北部的山中,延绵分布着许多肥沃的山谷,亚述的竞争者们早早在这里建造了城镇。山里的岩岬有石灰石、雪花石膏,还有其他坚硬石材,可以开发采石场;因此,亚述的建筑与巴比伦的建筑千差万别。巴比伦绝大部分建筑是土砖砌成的,少有石头建筑;而亚述石材众多,石头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东部河谷的草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麦田,一阵风吹过,随着风,那一片绿色形成了碧浪;一群群牛羊漫步于绿色的山坡上,富饶、安逸、生机盎然。最初马还没有出现时,和巴比伦一样,毛驴是这里最主要的驮运动物。农业人口是这片土地上的主导,极少有人从事工业生产,他们也不会像南部近邻那样,四处奔走,从事商贸活动,这与巴比伦截然不同。

第五章 米底-波斯帝国印欧民族的迁徙与扩张

我们都知道,南方游牧民族从阿拉伯沙漠而来,他们从沙漠边缘的草原纷纷涌入城镇,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北方有一片与南方草原类似的草原,这片草原从地势低平的多瑙河流域一直向东延伸,沿着黑海北岸,经过南俄罗斯,一直延伸到亚洲北部与黑海东岸。这片草原上四处游荡着古代的游牧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南方闪米特人在肥沃新月定居一样,这些北方牧民也源源不断地涌向欧洲和西亚

这些游牧民来自北方,被称为印欧人,是一支白色人种,可以认为是现代欧洲人的先祖。正如我们所知,美国人的祖先来自欧洲,因此,这些印欧族牧民也算得上是美国人的祖先。这些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想寻找一块宜居之地,结束他们四处漂泊的生活,很久之前他们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迁徙活动。最初,他们选择了几条不同的迁徙路线,后来,又开辟了一条迁徙的主线。这条主线从东方的印度边界向西出发,横跨整个欧洲,然后抵达大西洋。沿着这条主线,他们到达了今天欧洲人居住的地方,并定居在那里。南方闪米特民族也有一条类似的迁徙主线,从东方的巴比伦尼亚横跨腓尼基、希伯来,向西延伸到迦勒底和地中海西部,那里是腓尼基闪族人定居的地方。要追溯古代世界史,就要围绕着这条源自南方草原的闪米特迁徙线与源自北方草原的、在南方与更古老的闪米特文明相遇的印欧线之间的斗争来展开。在亚洲到大西洋之间的广袤区域里,这两个勇敢的民族(北部的印欧人又称雅利安人,南方的闪米特人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祖先;迦南”在希腊语中的意译便是“腓尼基”。腓尼基人和非利士人是两个不同的族群,非利士人被认为是来自迈锡尼地区的印欧族群,而腓尼基为土著混合族群。这两个族群与犹太人都有冲突)犹如两支剑拔弩张的军队,在地中海地区保持着敌对状态。罗马与迦太基在闪米特迁徙线的左翼展开了战争,波斯与迦勒底则在右翼开战,最终波斯取胜。

经过长时间的不懈斗争,印欧人获胜,征服了中央和两翼地区,还在希腊和罗马时代成为整个地中海世界的绝对统治者。战胜闪米特族之后,印欧族系的各个成员之间为了争夺统治权又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统治权逐渐从北方线的东端向西端转移,从波斯人手里转到希腊人手里,最后落入了罗马人手里。

现在,我们不妨回溯一下印欧人离开北方草原之前的那个阶段。迄今为止,研究者仍不能确定最初的印欧游牧民居住的地点,相关证据表明,印欧人的祖先们最初可能居住在黑海东部和东北部辽阔的大草原上。最初,他们是一个民族,说着共同的语言,包括英语在内的现代欧洲文明居民所使用的语言,就是在这种语言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迁徙之前,印欧民族还处于石器时代。虽然当时铜已经出现了,但他们还没学会使用。我们由此推断,直到公元前2500年之前,他们才分散开来,向四处迁徙。他们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逐草而居,以放牧牛羊为生。当时,他们已拥有了牛、绵羊等家畜,其中以马为主。而直到汉谟拉比时代,那些东方的开化民族才知道马的存在。这些早期的印欧人不仅把马当作坐骑,还用它来拉二轮马车。还有一些部落定居了下来,他们开始种植谷物,主要是大麦。在耕地时,他们把轭套在公牛上,用牛来拉犁。他们没有文字,社会单位的规模也很小,但纵观古代世界,他们仍是天赋颇高、极富想象力的民族。

随着不断的分散,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少,语言与风俗习惯之间的地理差异与日俱增。如果比较一下源于同一种语言的英语与美语之间的差别,我们就很容易理解那些源于同一族系的部落之间的差别为何会如此巨大了。最初,如果印欧语系的两个部落相遇,他们还能互相理解,但是,随着双方语言差异不断增大,后来两个部落再相遇,就难以理解对方的表述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有关祖先的共同记忆逐渐模糊。直到最近,人们才重新发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属关系,现代欧洲的各种语言就是在此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如果以西方的英国为起点,向东横跨整个欧洲,最后来到北印度,在沿途的不同语言中,我们会经常听到各种相同的单词。于是,“印欧语系”一词应运而生。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下面这几个单词:

图片

公元前2000年左右,印欧语系最东端的部落开始离开祖居地,前往黑海东部广袤的无树草原上放牧,这是人们所公认的史实。在那里,这个印欧部落的牧民被称为雅利安人,他们没有留下任何著述和遗迹,但根据他们后人的信仰,我们可以推断,雅利安人已经拥有了比较高级的宗教文明。这种宗教主张人们“善思,笃行”,很重视火,人们将该宗教的教士称为“播火者”。

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雅利安人分为了两支。东部的一支向南迁徙,一直到印度,通过他们的梵文“维达斯”圣书,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雅利安人作为一个整体的脉动。圣书中还有许多有关雅利安人在黑海东部的故乡的记录。

还有一支也保留了“雅利安”的称呼,即后来的伊朗。这些雅利安人离开故土,向西部和南部出发,来到肥沃新月附近的山地,成为后来的伊朗人。其中最强大的两个部落,分别是米底和波斯。在上文已经介绍了,在亚述帝国的统治下,米底人曾从北部山区退到了尼尼微。最后,向南推进的印欧系东翼击败了闪米特系右翼,这支印欧系东翼控制了肥沃新月。

第六章 希伯来人与东方的衰落  巴勒斯坦:希伯来人之前的居民

现在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地方是希伯来人的故土。巴勒斯坦是海洋与沙漠之间的一块狭长地带,坐落在肥沃新月的最西端,也就是地中海的西南角上。它西邻海洋,东边是向北延绵的沙漠和荒地。这块狭长地带比佛蒙特州也大不了多少,长约150英里,面积不足一万平方公里。

巴勒斯坦南部是一片不毛之地。在沙漠的侵蚀之下,这片土地成为石灰岩山丘,这片贫瘠的土地环绕着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北部的山谷地区土壤肥沃,但夏季缺乏雨水,灌溉土地只能依靠冬天的雨季。因此,比起那些夏季降水丰沛的地区,这里的收成要少得多。巴勒斯坦北部的良港一直处于腓尼基人的掌控下,巴勒斯坦与海洋之间的联系也被阻隔。因此,巴勒斯坦因为缺乏自然资源,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也没能像尼罗河畔与幼发拉底河畔的国家以及与其相邻的叙利亚和腓尼基那样,在经济和政治上取得长足进步。

肥沃新月西端的北部山区与其东端一样,当地居民和来自沙漠湾的闪米特游牧民也在这里混居着。这些来自北方的居民身上保留着来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在巴勒斯坦的闪米特人身上留下的特征。人们一直认为,闪族人,尤其是犹太人有着高高凸起的鹰钩鼻,其实,那是来自赫梯人(非闪族)的血统

公元前1100年,埃及走向末路,亚述还未征服西方,而地中海的腓尼基人却离开了克里特岛,来到了巴勒斯坦西南部的沿海平原上,腓尼基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人民崇尚武力。当时,这个腓尼基国家更类似于城邦集合体,不断压制着希伯来人。这时,希伯来人的地方领袖“执政官”发现,他们很难建立自己的国家,这需要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大约公元前1100年前,希伯来人推选出了一位领袖,这位领袖众望所归,成功建立了希伯来王国,成为国王。他就是扫罗,来自南方,他没有改变古老的游牧习俗,仍喜欢居住在帐篷里。在扫罗的带领下,希伯来人与腓尼基人频频交战,然而,希伯来人打不过腓尼基的军队,最终在一场激烈的厮杀中被全歼。扫罗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军队被打败,他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公元前1000年,扫罗自尽。

东方的衰落与对东方文明的回顾

古代东方最后一支能统治世界的力量就是波斯。从公元前400年开始,波斯走向了衰落,很快,崛起于欧洲的印欧民族希腊取而代之。现在,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一时期的历史。在这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东方文明以及它在此前3500多年里所创造的辉煌成果

古代东方经历了驯养动物和发明农业、发现金属、发明文字直到尼罗河的三部伟大的历史篇章,这一过程从大约公元前3000年持续到公元前1150年;两河流域同样经历了另外三部同样伟大的历史篇章,从公元前3200年持续到公元前539年。随着这六部伟大的历史篇章走入尾声,波斯开始统治东方。公元前539年起,印欧人开始统治东方。

在这漫长的时光里,古代东方缔造并发展了最古老的实用艺术。在东方,金属工艺、纺织、玻璃、造纸等制造业陆续出现,还出现了最古老的海船,修建了第一条道路与第一架桥梁,以便将制造业的各种产品贩卖到世界各地去。时至今日,当谈及东方人运输货物、修建宏伟建筑物的本事,人们仍交口称赞。一直到近代,人们才超越了这些早期东方世界的发明创造。

石屋、柱廊、拱门、塔和尖塔等人类最早的建筑也是东方创造的。此外,东方还首次创造了精美的雕塑,这些雕塑最初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后来是埃及的巨型石雕,再后来又成为早期巴比伦尼亚制作精良的印章;在文学方面,东方发明了最早的叙事作品,包括叙事散文、诗歌、历史著作、社会评论和戏剧等;东方还出现了最早的历法、字母表以及数学、天文学和医学学科;在政治方面,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政府行政机构和有关制度在东方第一次出现,它有效地将官吏组织起来,让他们负责政府的各项事宜;在宗教方面,对世界上唯一的上帝耶和华的信仰也最早在东方萌生并发展。耶和华对全人类如慈父一般的仁爱,人类第一个共同的宗教由此开启,以此为基础,现代文明世界的主导宗教迅速发展起来。这时,东方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欧洲尚未开化,仍处于野蛮状态。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东方文明走向没落的原因。对于统治者,东方人民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信任,在他们看来,所有的统治者都是善良而公正的,因此,国王和皇帝的专制独裁也是理所应当的,从来没有人认为,人民有向政府表达诉求的权利,也没有人认为政府里应该有人民的代表。他们从来没想过,作为一个自由公民与爱国者,他们有权利也有义务通过投票的方式参与到政府的管理中去。但是,对于我们所说的自由,东方人并不理解,也从未思考过我们所提倡的民主。

换而言之,与西方公民不同,东方人身上缺少那种积极的参与感与责任感。这种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度与责任感可以让人们的头脑处于灵敏的状态,而希腊和罗马之所以能产生那些伟大的人物,原因也在于此。

人们无条件地接受了东方国王的绝对统治,还盲目接受了神的统治。这种传统让东方人难以对外部世界展开独立思考与认知,在他们看来,每一场暴风雨都来自神的谕旨,每一次日食都是因为神或恶魔的怒火。他们从未试图探索这些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宗教和传统彻底禁锢了他们的心智,他们的思想戴上了枷锁。因此,在自然科学方面,东方并未取得任何突出成就;在迷信和僵化的思想中,宗教也失去了活力;因为缺乏思想上的刺激,文学艺术的灵感也枯竭了。

如果站在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立场上来看待东方古代文明,我们会发现,人类在政治、自然、文学、艺术以及其他很多领域尚有许多未竟的事业,于是,欧洲大陆承担起了这一历史性使命。现在,我们将返回欧洲,去探索地中海正在冉冉兴起的文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古代东方文明就传到了早期的欧洲。

第七章 东地中海世界的崛起欧洲文明的发端

我们已经对五万年的早期欧洲发展史进行了回顾,因此,我们已经对欧洲早期人类的生活有所了解了。为了对人类文明史有更全面的了解,我们离开欧洲,来到东方,探索了东方文明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当时,大部分欧洲地区仍处于石器时代,那里遍布着人类的足迹。人类的定居地遍布于森林、瑞士的湖泊和山谷等地,他们散居在平原上和海湾边,并沿着河流和河谷逐渐从平原和海湾向欧洲腹地推进。随着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欧洲人,尤其是瑞士以南的欧洲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西西里地区位于欧洲与埃及之间,发挥着桥梁的作用。这是欧洲在东方文明的影响下取得的第一次进步。

约公元前3000年,欧洲东南部仍处于石器时代,但它这次奋起直追,赶上了金属时代的黎明。上文在介绍东方对爱琴海世界的影响时,提到了小亚细亚是一个纽带,联系着爱琴海世界和两河流域,而赫梯人就是这条要道上最重要的人群之一。凭借着得天独厚地理优势,赫梯人可以轻易从国土东部地势较高的幼发拉底河流域进入地势较低的肥沃新月,他们与肥沃新月的人民之间关系融洽。我们对这里的历史已经很了解。我们知道他们是如何占领亚述的,又是如何对抗巴比伦的;也知道他们从古巴比伦那里借鉴了盾形徽章,甚至还包括单狮头、双狮头和鹰的图案。“鹰”的形象被他们从爱琴海世界传播到了后来的欧洲,并一直传播到现在的美国,最后演变为了“美利坚雄鹰”。赫梯人的特征,比如突出的鹰钩鼻早已深深烙在了他们领土两端的爱琴海世界和肥沃新月的邻居们的身上。希伯来人的面部特征也类似,这说明赫梯人曾大规模进入肥沃新月的最西端。赫梯人对西方的小亚细亚爱琴海沿岸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赫梯人的这种影响一直存在于希腊人中,尤其体现在宗教和建筑方面,以及铸币等商务活动中。

赫梯人与肥沃新月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促进了高级文明的产生,文字是这种文明中最重要的标志。这种文字最早的传播者就是巴比伦的沙漠商队。早在汉谟拉比时期或更早的时候,巴比伦商队就沿着幼发拉底河出发,来到小亚细亚,并将用楔形文字记录着账单和商业文件的陶片带到了这里。于是,早在公元前2000年,和其他西方民族一样,赫梯人在频繁的商务往来中学会了楔形文字。

公元前12世纪,特洛伊在被希腊长期围困后最终被攻陷,并被付之一炬。对于希腊人而言,这场远征是难以忘怀的胜利,希腊世界也因此涌现了大批歌颂那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英雄的赞歌。

最后,希腊人征服了小亚细亚地区,多立克人住在南方,爱奥尼亚人主要住在中部,而伊奥利亚人则住在北方。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希腊人首先占领了整个希腊半岛,又进一步征服了整个爱琴海世界。

小亚细亚内陆也同样被希腊人亲族入侵,这是另一支印欧人。他们一路追随着希腊人的脚步不断向南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比起继续向希腊推进,穿越赫勒斯蓬特,进入小亚细亚,似乎更容易实现。于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赫梯人被外族入侵了。

新传入的印欧语很快将赫梯人自己的语言取而代之。在赫梯人的楔形文字泥板中,我们发现了大量印欧语词汇,而这些词汇的语法规则与希腊语很接近。而最近的赫梯文字解读成果也与此相印证。历史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到了公元前1200年,弗里吉亚人、亚美尼亚人等印欧人开始第二次入侵小亚细亚。

最终,印欧人攻克了地中海北端到地中海东端的所有领土。也就是说,印欧人既战胜了爱琴人,还战胜了他们在小亚细亚的邻居——赫梯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很多爱琴人都成功逃走了,但只有逃到了巴勒斯坦南部的那部分爱琴人集中在了一起,并建立了一个国家。这个克里特部落被称为腓尼基人。他们在上文提到的海战中失利,并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最终还是成功地建立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公元前12世纪,他们甚至建立起了一系列繁荣的城邦。正如一些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所知道的,这个国家的实力不容小觑,在那场几乎摧毁希伯来民族的战争中,腓尼基人几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有趣的是,巴勒斯坦这个地名正是从“腓尼基”这个名字演变来的。

于是,印欧侵略者将爱琴海世界已经高度发达的社会摧毁了,其中被摧毁的克里特显得尤为明显。公元前1200年,爱琴文明盛极一时,又倒退回了很久以前的状态,可能只比欧洲晚石器时代好那么一点。同时,随着希腊的入侵,爱琴文明中的一些重要部分也随之消失,比如克里特文字。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很多爱琴手工业品都被保留了下来,后来它们还成为希腊人打造古代世界最高级的文明的最关键的基石之一。

我们在上文提到,入侵的希伯来游牧民与文明的巴勒斯坦迦南人混居在一起,能逃走的爱琴人也夹杂在希腊征服者之中,继续生活。当爱琴人与希腊人杂居后,一个被称为希腊民族的混血民族诞生了。虽然我们不能得知这类混血民族身上所流淌的血液到底有多大比例来自爱琴人,但我们至少能肯定一点,古希腊人涌现了大批的天才,这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他们与克里特人混血,还从希腊人那里继承了宽容对待异族并拥有良好艺术天赋的特点。

虽然早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希腊国王就出现了,但在此之后的两个半世纪里,希腊文明才开始真正兴起,也就是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750年期间。

第九章 希腊的君主时代爱琴文明的遗产:腓尼基商业

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希腊人的运气远远好过他们的爱琴前辈。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公元前13世纪左右,铁已经在希腊出现,是从赫梯传到东方的。当然,这时他们还没有铁制工具和武器,这些物品出现并完全取代铜制品,还需要再过好几个世纪,就像汽车完全取代马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地位一样缓慢。即使铁器已经在希腊普及了500多年,希腊诗人埃斯库罗斯仍用“从海那边来的陌生人”或“迦勒底的陌生人”来称呼铁器,这里所提到的迦勒底是小亚细亚铜的主要产地。到了公元前1000年,铁器在希腊普及了,这标志着长达2000多年的铜器时代正式结束了,这个时期几乎与爱琴文明的历史时期是同一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爱琴文明的历史与青铜时代完全同步,也就是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而进入铁器时代后,也就是大约公元前1000年,希腊文明也逐渐兴起。

从公元前750年至公元前700年,英雄赞歌不再回荡于欧洲上空,人们转而为穷人、卑贱者歌唱。作为在奥提亚赫利孔山脚下耕作的农民,赫西奥德开始为他自己而活,为那些被生活折磨的农民创作诗歌。他的作品是为那些和他一样的贫困者所吟唱的,他们都饱受残酷的现实生活的欺凌。

在这些创作中,他向人们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他的兄弟珀西斯贿赂法官,最终获得了父亲留下的土地。

在欧洲农民反抗贵族之际,地中海地区的希伯来人也并没有安于现状,他们同样也站了起来,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战。赫西奥德高声呼吁着公民平等,那些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希伯来人也努力追求着正义与平等。

第十一章 僭主时期的手工业革命手工业与商业的革命

希腊引导了一场殖民扩张和手工业发展方面的变革。欧洲广大地区成为希腊手工业产品的市场,在各新建的殖民地人民心中,这些手工业产品是生活必需品,而希腊成功地以此为突破口,展开了内陆商业贸易活动。为了满足各殖民地商品市场的需求,希腊本土立刻展开了相关的生产活动,地点始于爱奥尼亚城邦,逐渐扩张到附近的群岛,最后直接影响了希腊的大陆地区。

希腊通过贸易获得越来越多的利益,科林斯是最早分享这些利益的城市,随后雅典也参与进来。然而,当庇西特拉图儿子的统治被推翻后,僭主制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慢慢消散了。虽然小亚细亚的西西里等城邦的僭主制得以延续,但就其总体而言,在约公元前500年,僭主时期就已经在希腊结束了。波斯人的到来

在僭主时期,爱奥尼亚获得了领导地位,但它仍经常受到外部威胁,它的小亚细亚邻居就是不可忽视的威胁之一。赫梯人的后裔及后来的入侵者都居住在这里。在上文提到过,吕底亚王国的首都萨蒂斯是小亚细亚最坚不可摧的城市,处在国王克罗伊斯的统治之下。在这里,希腊人开始使用货币。后来,吕底亚人几乎征服了除米利都之外小亚细亚爱琴海沿岸所有的希腊城市。

虽然吕底亚能轻易控制住米利都,但它依然成为波斯居鲁士入侵小亚细亚时的手下败将。那时,来自波斯的居鲁士打败了克罗伊斯,并占领了萨蒂斯。爱奥尼亚是不幸的,它的城市文明才刚刚攀上巅峰又被迫跌回了谷底,换而言之,当它被夺去自由并附属于波斯这个东方专制国家时,城市文明才刚刚步入最辉煌璀璨的时期。波斯人扩张的脚步并未在爱琴地区停下,它开始入侵正在崛起的希腊世界。

第十二章 击退波斯,希腊雅典人的到来

在僭主时期,爱奥尼亚获得了领导地位,但它仍经常受到外部威胁,它的小亚细亚邻居就是不可忽视的威胁之一。赫梯人的后裔及后来的入侵者都居住在这里。在上文提到过,吕底亚王国的首都萨蒂斯是小亚细亚最坚不可摧的城市,处在国王克罗伊斯的统治之下。在这里,希腊人开始使用货币。后来,吕底亚人几乎征服了除米利都之外小亚细亚爱琴海沿岸所有的希腊城市。

虽然吕底亚能轻易控制住米利都,但它依然成为波斯居鲁士入侵小亚细亚时的手下败将。那时,来自波斯的居鲁士打败了克罗伊斯,并占领了萨蒂斯。爱奥尼亚是不幸的,它的城市文明才刚刚攀上巅峰又被迫跌回了谷底,换而言之,当它被夺去自由并附属于波斯这个东方专制国家时,城市文明才刚刚步入最辉煌璀璨的时期。波斯人扩张的脚步并未在爱琴地区停下,它开始入侵正在崛起的希腊世界。

位于欧洲的希腊安全了,处于亚洲专制统治之下的爱奥尼亚也重获自由。在希腊的三排桨战舰在米利都的迈加拉半岛彻底歼灭了波斯在此地的残余舰队。雅典人甚至还控制了亚洲去往欧洲的通道,因为他们夺下了赫勒斯蓬特的欧洲部分塞斯图斯,这足以确保他们不再受到波斯入侵的威胁。波斯本来将统治范围向西扩张到了爱琴海,但遭受了这些重重打击之后,最终,它只能无奈地从欧洲撤走了。此后,波斯军队再也没有染指欧洲希腊的领土位于欧洲的希腊安全了,处于亚洲专制统治之下的爱奥尼亚也重获自由。在希腊的三排桨战舰在米利都的迈加拉半岛彻底歼灭了波斯在此地的残余舰队。雅典人甚至还控制了亚洲去往欧洲的通道,因为他们夺下了赫勒斯蓬特的欧洲部分塞斯图斯,这足以确保他们不再受到波斯入侵的威胁。波斯本来将统治范围向西扩张到了爱琴海,但遭受了这些重重打击之后,最终,它只能无奈地从欧洲撤走了。此后,波斯军队再也没有染指欧洲希腊的领土。

第十三章 雅典与斯巴达之争

雅典军队归来时,迎接他们的只有满目疮痍的雅典城,他们为雅典付出了如此之多,同时,也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此情此景,让他们不由回想起雅典卫城的凄凉景象。危难当头之际,斯巴达却不能及时施以援手,雅典人只能自己站起来对付敌人,并最终打败了那个古老的东方强国。这让雅典人在世界之林中产生了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他们对过往的种种不再纠结,而是满怀期待地关注未来,一个更加强大而繁荣的新雅典即将崛起。

然而,斯巴达人却缺乏这些感性的想法,他们大部分是从军士兵,他们的责任与义务就是军事训练。国家中的男性都是军人,国家为他们提供公共午餐,15人是一个小组,每天大家都一起享用午餐。为军人提供这种公共午餐是每个斯巴达公民的义务,他们也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了公民权。公民不需要耕种,他们平时唯一的任务就是参与军事训练。整个国家就像是一部处于军事操控下的机器。

第十四章 伯里克利与雅典的繁荣雅典人的社会生活

阿提卡人可以分为三类,即公民、奴隶和外国人。在社会中,他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每10个人之中,大约有4个奴隶,1至2个外国人,其余的都是自由人。当时价值最高的财产就是土地,因此,土地所有者通过土地获得的收入可以过上优渥的生活,他们是国家的贵族阶层。有钱的制造业主发现,只有拥有更多的土地并成为贵族地主,才能扩大家族号召力。于是,他们开始大量囤地。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贵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时,一个人能否从事体力劳动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如果不能,他就会遭受众人的鄙视。雅典拥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比如大量的技术纯熟的工匠和小商业主。在此基础上,各种行会应运而生,其性质与工会组织类似,比如石匠行会、木匠行会、陶工行会、珠宝行会等。除了这一阶层之外,雅典还有处于更低阶层的劳动者和自由民,他们一无所有,地位与奴隶类似,比如比利埃弗斯码头上的搬运工。公民来自各个阶层,但雅典公民的主要成员还是阿提卡的地主和农民。然而,因为波斯的侵略,他们能耕种的土地已经大大削减了。

第十五章 雅典帝国的灭亡暴政引起的衰弱: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

到了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成为希腊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但在许多方面,它所面临的内外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虽然波斯的威胁已经没了,但希腊很多岛屿城邦仍试图脱离雅典的统治。显然,它们很难成功,雅典将战舰派往各个反叛岛屿,要求他们上缴船只和贡银。各个岛屿上的居民都遭到雅典移民的驱逐,土地也被瓜分了。雅典派出一支舰队,没日没夜地在爱琴海上巡逻,靠着武力的威慑征收贡银。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那些恢宏建筑就是靠着这些钱财建造而成的。

此外,在外邦人看来,雅典的民主本质上是不民主的。雅典之前曾赋予外邦人公民权,在伯里克利时期,这一开放政策被废除了,并重新规定只有父母双方都是雅典公民的人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事实上,这项法令将帝国人民视为外人,因此,雅典也流失了大批忠诚的属地公民。世纪之初,当雅典战胜波斯人时,雅典人感受到了至高无上的荣耀,后来,在塞米斯托克利斯和伯里克利等伟人的带领下,雅典成为希腊世界的无冕之王,创造了近乎完美的高尚生活。但在公元前404年,伟大的雅典帝国灭亡了。第十六章 最后的城邦之战民主的衰落与斯巴达人的专制

为了维持在希腊诸城邦的统治地位,雅典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却以失败告终。然而,作为雅典的对手,斯巴达就是最合适的统治者吗?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斯巴达一样,倾举国之力推动军事力量的发展,以满足自己控制别国事务的欲望和野心。斯巴达的将领率领军队在希腊许多城市里驻扎下来。为了巩固统治,比起曾经那些雅典僭主政治,斯巴达军队所采取的手段与举措更为野蛮粗暴。

第十七章 伯里克利之后的希腊文明建筑、雕塑与绘画

长期的战争与民主政治让雅典的财政空虚,因此,雅典已经无法缔造像伯里克利时期一样光芒万丈的艺术品了。这时,雅典将财富用在修建防御工事、军火库以及战舰上面。剧院里,古老的木制座位被坚硬结实的石头取而代之。希腊的其他城邦也纷纷效仿雅典,用石头建造了持久耐用的剧院。许多地方还修建了耐用的赛跑场地。这一时期,艺术和建筑已经不再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艺术家们只为一小部分私人购买者进行创作。但是,作为希腊最雄伟壮观的建筑之一,伊莱克提翁宫殿早在伯里克利生前就开始修建了,最终还是竣工了,而且它大部分的工程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完成的。伊莱克提翁宫殿是一座爱奥尼风格的建筑,有许多精美的柱廊,传奇国王克可洛普斯的陵墓就坐落在这里。建筑家们在它上面修建了许多优雅精致的柱廊,廊顶被一座优雅的雅典少女大理石雕像支撑着,守护着这个古老国王的长眠之地。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平静地喝下了那杯毒酒,至此长眠不醒。这就是那时雅典民主派处理国家事务的方式,虽然苏格拉底的死遵循了法律程序,但对雅典而言,处死这样一位圣人,简直是一种奇耻大辱。

作为学生,柏拉图将苏格拉底伟大的人格记载在了自己伟大的著作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苏格拉底表现出了让人惊叹的平静与从容,这让整个希腊世界都为之动容。他为人类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苏格拉底是最伟大的希腊人,他代表着希腊精神。在他的学生们的著作中,他比那些活着的智者更有影响力。

这一时期,希腊出现了许多人们以前并不了解的与现实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而且,这些新的科学知识不再仅仅在少数哲学家之间传播,在一些具有探索精神的公民的家中,也摆放着许多数学论文、天文学(当时一年被认为有365天)、动物学以及植物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他们家不仅有关于当时的已知世界的带有地图的地理书,还有矿物学、历法著作、关于天气预报的小册子,以及有关素描、耕种、养马和烹饪的书。

第十八章 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的崛起

在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山区中,自欧洲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原始文化中逐渐融入了希腊文化,希腊文化却渐渐走向了衰亡。北方人像色雷斯人一样落后,他们使用的是与希腊语同族的印欧语。但是,南方的希腊同族们却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希腊文化中的世俗部分开始对马其顿农民们尚未开化的野蛮生活产生影响。马其顿王菲利普开始学习并借鉴希腊的文化与艺术,他的母亲在晚年时甚至学会了写字,并为此激动不已。

就连菲利普本人也在努力学习希腊文化。公元前360年,菲利普统一了马其顿,他很清楚希腊世界目前的分裂状态,并决定率领马其顿王国征服全世界。这位国王是杰出的政治家,又是勇敢的战士,他正式启动了这个计划。他深知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具备哪些先决条件,于是,他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菲利普曾在底比斯当人质,他从斯巴达的征服者——埃帕米纳达斯那里学会了许多行兵打仗的本领,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菲利普从马其顿的农民中招募了一大批强壮勇猛的士兵,组建了一支职业军队。他们再也不会返回田间耕种。正如他在希腊所见到的,菲利普将这些士兵训练成了重步兵方阵,规模甚至超过了希腊过去的方阵,还为战士们配备了更长的矛。这就是迅速崛起并扬名四海的“马其顿方阵”。

公元前330年,大流士一路逃窜,来到了东部山地,在这里被自己的随从杀害了。亚历山大带着军官骑着马赶去查看了他的尸体。这位最后的波斯皇帝曾经所掌控的广袤国土落入了亚历山大手中。亚历山大惩治了杀害大流士的凶手,妥善周到地安置了大流士的母亲和妹妹,满怀敬意地将大流士的遗体归还给了她们。此时,欧洲人已经占领尼罗河谷与两河流域这两个最早的文明起源地,并迎来了更先进的文明。这时,距离亚历山大首次进入亚洲还不到五年的时间。

波斯不再是马其顿的威胁,但是,对亚历山大来说,建立一个大帝国,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当他从昔日的波斯王国经过,这里已经被居鲁士创立的波斯帝国统治了二百多年。亚历山大在苏萨停留了一些日子,还去参观了居鲁士在波斯波利斯附近的墓地。亚历山大在这里戏剧性地证明了他在亚洲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效法波斯人对米利都(Miletus)和雅典卫城庙宇的做法,亲自焚烧了波斯宫殿。

第十九章 希腊化时期的文明城市的建筑艺术

亚历山大后的三百余年被我们称为希腊化时期,这是一个希腊文明广为传播的时代。这一时代,东方文化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希腊文明。在被亚历山大征服后,马其顿人统治了亚洲和埃及。虽然这些马其顿王所使用的语言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属于阿提卡希腊语,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马其顿人处理政府事务时将希腊语作为官方语言,他们与希腊商人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他们还努力阅读希腊书籍并学习希腊文化。因此,那些有教养的人必须熟练掌握阿提卡希腊语。在亚历山大里亚的犹太人社区,为了吸引那些受过教育的人阅读《旧约》,《旧约》从希伯来语被译成了希腊语。虽然东方人所学到的希腊语并不纯正,但在一些大城市,在地中海两岸的西西里、南意大利和许多东方地区,阿提卡希腊语甚至已经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第二十章 罗马的崛起

台伯河从意大利中部起源,一路向西奔流,最后汇入地中海。在台伯河的南岸和东岸分布着很多古意大利部落,也就是拉丁人。伊特鲁里亚海盗从北岸登陆后,在这片长40英里、宽30英里的平原上,这些拉丁部落已经生活了许多许多年。这片平原甚至比美国的许多县还要小,被人们称为拉丁姆,拉丁人的名字就是由此得来的。

在伊特鲁里亚人统治的时期,希腊文明深深地影响着拉丁姆。台伯河下游的码头,来自希腊南部城市的船只来来往往。这一时期,通过希腊人递交的单据,罗马商人逐渐对各种商品的名称有所了解。不久后,罗马商人开始用希腊字母做记录,最终演变成罗马字母,后来又演变为拉丁字母。就这样,东方的文字渗透进西方,这本书所使用的文字——英语——就是这样逐渐演变而来的。腓尼基的文字以及由此演变而来的包括西方的迦太基语、罗马语和东方的阿拉米语在内的其他文字,都在从印度到大西洋之间的广袤区域广泛传播着。最初,台伯河码头找不到罗马人的船只。后来,罗马人模仿希腊船只建造了自己的船只。随着罗马船只不断增加,人们发现,用谷物和牛羊进行最原始的物物交换有诸多不便,那时,希腊人已经在使用铜币和银币等货币。不久后,罗马人开始用粗糙的铜板来交易,这种铜板上刻有牛的图像(见下图,左)。又过了大约150年,随着伊特鲁里亚国王被赶下台,真正的铜币才在罗马流行开来(见下图,右)。后来,罗马与希腊城邦之间往来越发密切,于是,罗马以阿提卡的货币单位发行银币,同时,罗马人也逐渐接受了东方的长度和体积单位,也就是度量衡。

在平民的一再坚持和努力下,法律被以文字形式固定了下来,这样一来,他们在处理法律事务时就能追根溯源,寻找与之相应的法律依据了。共和国成立50年后,公元前450年,人们将罗马早期的法律进行缩编并镌刻在了12块铜表上。与此同时,平民还有权制定法律并举行公民大会。

早在王政时期,平民就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力。平民经常在平民议会厅(comitia)集会,许多氏族和兄弟会组成了议会厅,每个兄弟会都有自己的会堂(curia),因此,人们又将平民议会厅称为comitia curiata。兄弟会有权自行举办集会,进行选举,每个兄弟会有一张选票,因此,多个兄弟会往往会联合起来,集中火力解决一个问题。

第二十一章 罗马共和国的统治与征服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初期的意大利

虽然罗马开始主宰意大利,但那场结束于公元前339年的拉丁战争仍让幸存者们记忆犹新。当时,罗马一度失去了拉丁姆周围的领土。65年后,这个台伯河畔的小城成为整个意大利的领袖。在才能出众、经验丰富的元老院的领导下,罗马人以许多城邦和国家作为基础,建立了新政权。在统治这个国家的过程中,元老院卓越的才华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罗马人只是随性地统治意大利,那么,意大利人一定会产生逆反心理,并站起来反抗。那么,罗马究竟是如何统治整个意大利的呢?

罗马帝国赋予了所有被征服城市的公民公民权;公民在商业往来中得到罗马帝国的保护;在法律上,他们的权利也与罗马公民同等;他们还享有包括与异族通婚等其他社会权利。但是,他们没有获得选举权,生活在偏僻社区的人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必须要跋山涉水,赶赴罗马。因此,他们也没有意识到选举权的重要性。那些处于罗马统治下的城市和社区被统称为“盟员”。对这些盟员而言,在商业往来中受到罗马的保护是重中之重。他们愿意将军队和外交事务全权交给罗马进行管理,而自己则只负责处理本地的内部事务。罗马非常巧妙地赋予了不同城市不同的权利,也进行着不同的约束。因此,绝对不可能有两个有着同样不满情绪的城市出现,换而言之,所有被罗马征服的城市都找不到一个共同的理由来反抗它。

在武器和战术方面,罗马人开始逐步对希腊的战争艺术进行改进。战争初期,双方对阵时,罗马人主要使用长矛,而真正短兵相接时,则使用短剑,这是因为在肉搏战中使用长矛很不方便。与此同时,罗马人还对士兵方阵进行了改良。此前,士兵方阵是一个庞大的整体,而不能化为若干个小的部分,因此调动起来很不灵活。罗马人从纵向和横向分割了方阵,增强了它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罗马人将步兵方阵分为三个部分,即前部、中部和后部,每个部分包括六排士兵,三个部分之间保持很小的间隙。身强体壮的士兵被集中在前部,年龄稍长的士兵则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后部。一旦前部有缺口出现,中部的士兵就立即补充上去。因此,为了避免中部的士兵整排向前涌,就必须将每个部分分割成更小的单位。这样一来,就分为了许多被称为maniple(支队)的小方阵。小方阵纵向有6人,横向有20人,总计120人。那些小方阵就像橄榄球赛中的后卫,一旦前面有了缺口,后卫立即补位。组成罗马方阵的三个部分是一个整体,它本身并不能灵活地变动,中部和后部从始至终都只处于“补位”的地位。显然,罗马人并没有意识到,就像橄榄球赛中的后卫一样,方阵的中部和后部也可以进行灵活的调动。他们既可以变成前部,向另一个方向的敌人发起进攻,也可以让前排士兵独立作战。一旦罗马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人类的战争史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罗马和迦太基都竭力谋求自我发展,而罗马则是以牺牲迦太基的利益来达成这一目的的。在罗马的煽动下,驻守在撒丁岛的迦太基雇佣军发动了叛乱,接着,罗马趁机入侵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尽管迦太基再三抗议,在讲和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罗马还是侵占了这两座岛。于是,罗马拥有了三座岛屿作为可以抵御迦太基的基地。几年后,北方波谷地区的高卢人入侵了意大利,罗马再次卷入了残酷的战争中。高卢人失败了,他们失去了土地和公民身份。至此,罗马帝国的领土一直延绵至阿尔卑斯山下,阿尔卑斯以南的整个半岛都属于罗马人。

迦太基人为了弥补失去三大岛屿的损失,开始打西班牙的主意。当时,西班牙居民是西部石器时代晚期欧洲野蛮人的后代。迦太基将军哈米尔卡尔打算在那里开采银矿,并从当地的土著居民中招募士兵,以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专门对付罗马。但是,这个决策尚未实施,他就死了。他的儿子汉尼拔继承了他未竟的事业。汉尼拔天赋卓绝,在他的领导下,迦太基在西班牙的领土迅速向北扩张,一直延绵至埃布罗河。24岁的汉尼拔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意图进攻罗马本土,这个计划别出心裁、十分大胆,并且似乎确实有摧毁罗马帝国的可能性。

当时,罗马人正埋头对付高卢人,并没有认真斟酌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意图。然而,罗马还是与迦太基签订了一项条约,条约规定迦太基人不能越过埃布罗河。作为一位将领,汉尼拔既富有冒险精神又英勇果决,公元前219年,他利用这项条约制造了与罗马在西班牙边界的纠纷。在此后的大战中,汉尼拔所向披靡,将他的天赋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这场战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已经从毫无秩序的混战逐渐演变为由训练有素的士兵组成的强大方阵之间的较量,比如东方最早的战斗团队。后来,在欧洲,希腊人在菲利普和亚历山大之后也开始摸索着在战争中运用深层方阵来作战。到了罗马时代,方阵不再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而是被分割为了前后两个战斗单位。在扎马战役中,西庇阿和汉尼拔再一次将战争艺术推向了更高的水平,他们发明并巧妙地运用了“分队战术”,以分队作为一个个小单位来调动部队,就像足球教练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遣后卫一样。

战胜迦太基后,罗马成为古代世界最强盛的国家。随着扎马战役的结束,罗马和迦太基于公元前201年签订了一项条约,规定迦太基必须在50年内支付10万塔伦特约合1100万美元的战争赔款;除了三排桨战船之外,其他所有战舰均为罗马所有;没有经过罗马同意,迦太基无权在任何地方发动战争。

第二十二章 地中海帝国的建立与衰落罗马在东地中海的扩张

当亚历山大的后继者们还处于相互仇视、结盟并不断发动战争的状态时,强大的罗马正在西方世界崛起。元老院不能容忍任何一个像迦太基一样的国家在地中海地区出现。于是,罗马将自己的触角朝希腊化时期的东方国家伸了过去,并最终征服了由亚历山大的三个后继统治者所统治的国家。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导致第一次冲突发生的原因。

为了联合马其顿国王一同对付罗马,汉尼拔曾派使者前往马其顿。随着汉尼拔战争结束,罗马人将马其顿对罗马的种种敌对行为看在了眼中。马其顿国王菲利普在政治和军事指挥方面很有天赋,这一点与他150年前的祖父——亚历山大的父亲很像。这位国王打算与叙利亚塞琉古国王安条克大帝,也就是安条克三世签订合作条约,实现对非洲和埃及的瓜分,这一点让罗马元老院惴惴不安。考虑到菲利普之前的所作所为,又联想到当他实施这个计划后随着势力的增强可能采取的后续行动,罗马只能向东发起进攻,入侵马其顿。

显然,希腊城邦没有给马其顿人提供援助,而安条克正忙着侵占埃及在小亚细亚的领土,无暇他顾。

在经历整整三代人的奋斗后,这个台伯河畔的共和国与迦太基展开了一场争夺西部世界霸权的斗争,获胜后又与东方展开了争霸之战。这时,参加过对抗迦太基的西西里之战的老兵们尚在人世,抵抗汉尼拔的罗马人的孙子辈焚毁了迦太基和科林斯。从公元前264年后的125年间,战争无休无止,在这一系列战争的初始阶段,罗马共和国还只是统治着意大利,不久后,它就俨然成为整个文明世界的霸主。

公元前241年,在西西里战争即将结束时,罗马人占领了塔兰托姆城,还抓住了一个名为彼得罗尼乌斯的少年奴隶。后来,在他主人的帮助下,这个奴隶恢复了自由身。他发现罗马人对希腊文字的兴趣很浓厚,于是,他将《奥德赛》翻译成了拉丁文,给罗马儿童当教科书。他还翻译了许多雅典悲剧和阿提卡悲剧供成年人阅读。彼得罗尼乌斯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文学作品翻译者。通过他的翻译作品,希腊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开始影响罗马人的生活。

罗马人对子女的教育并不重视,他们早就习以为常。早期,在罗马没有学校,按照他们古老的习俗,由父亲负责子女的教育问题。后来,虽然出现了学校,但罗马儿童没有罗马文学作品可以用来作为教科书。而这时,希腊儿童已经开始学习荷马和其他诗人的作品了。出于对法律法规的尊重,罗马家长通常会教孩子们学习“十二铜表法”,一直到他们能背诵出来为止。而在当时的英语世界,儿童们已经开始学习“摩西十诫”了。

现在,我们开始探讨一个关键性的历史时期,也就是从公元前146年罗马摧毁迦太基和科林斯开始,希腊化世界的文明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在罗马内部,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一场殊死之战随时可能爆发。然而,虽然内部矛盾格外激化,他们还不得不努力协同一致,治理地中海世界。同时,他们还要时刻提防着北方蛮族入侵。虽然罗马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们仍掌握了治理帝国的基本策略并牢牢地守住了北方的边疆,将来自北方的蛮族隔绝在了阿尔卑斯山的另一边,保存下了那个数百年来阻碍着人类进步的文明。这个文明成为我们的传统,我们会在最后几个章节里来探讨这一部分。

第二十三章 百年动荡与共和国的灭亡共和制与贫民的对立

我们来回忆梳理一下之前提及的罗马帝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那些问题都是应该快速解决却一直悬而未决的。当时,意大利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罗马农民所面临的重重危机。意大利应该让农民的人口数量适当增加,并给他们重新分配土地。意大利盟友的不满情绪是罗马所面临的另一个严峻考验。意大利盟友们从头至尾没有得到选举权,也无权担任任何公职。同时,意大利之外的领土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共和国应该彻底改革各行省的政府,建立起一套能统治广大海外领地的切实可行的管理系统。其次,就边防问题而言,共和国应该加强对北方蛮族的防御,以防他们威胁到地中海世界的文明,避免再次发生像史前时期希腊人摧毁爱琴海文明那样的悲剧。

元老院自从萨莫尼特战争以来,就一直掌管着罗马政府,如今,这么多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这时,一个由贵族组成的寡头政治集团在元老院中崛起了,正如希腊城邦的寡头政治一样。元老院享有着的绝对权力并未建立在任何法律基础之上,他们凭借着担任执政官或其他高级官员时形成的声誉和号召力管理着国家。在罗马,应该由人民来真正控制政府,而他们在召开罗马大会时,从没有通过任何选举或法律赋予元老院这些权利。

第二十四章 帝国时代:奥古斯都和他的继承人

在当地人民最热烈真挚的欢迎中,屋大维返回了意大利。各阶层人民都由衷地感激他,并将他视为英雄,因为正是在他的努力下,长达百年之久的革命、内战和破坏才终于结束了。罗马人已经意识到,庞大的罗马帝国继续前进的关键在于拥有一位独揽大权又宽仁贤明的统治者。经过44年的不懈努力,屋大维终于在罗马帝国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政府机构。如今,悬而未决的一大难题是如何改变罗马人对古老政府所抱有的根深蒂固的观念,进而有理有据地独揽军事大权。

屋大维对罗马共和制心怀敬仰,这一点说明他与恺撒有根本上的不同,他不愿意完全废除它,也不愿意因此而被称为是东方式的君主。于是,他一边积极强化个人权力,一边将共和政体保留下来,并最终登上了元首的宝座。

奥古斯都统治了罗马帝国近半个世纪,具体说来,是44年。而作为皇族,他的家族又接着做了四任皇帝,继续统治这个帝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罗马在平稳中度过了第一个百年和平时期。当时反对个人专权的势力仍大量存在着,因此,当时或后世的那些作家对后来的这四位皇帝都存在着一些个人偏见,有许多相关描写是不真实的。当然,其中有两代皇帝确实昏庸无能,但另外两代皇帝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明君,为完善帝国统治倾注了大量心血。

奥古斯都死后,罗马帝国每一位出色的公民都有机会成为君主,因为奥古斯都并没有通过任何法律形式来规定继承人。

第二十五章 帝国时代:皇帝、军团和法律第二个百年和平时期的罗马皇帝

尼禄死后,几位主要的军事指挥官为了争夺王位,互相厮杀,罗马帝国随时有可能陷入长期内战。令人庆幸的是,一年后,来自东方的将领韦斯帕西安带领着一支强大的军队,轻松获取了胜利。公元69年,元老院拥立韦斯帕西安为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帝国顺利步入第二个百年和平时期。他与之后那些伟大的皇帝共同缔造了昌盛兴旺的罗马帝国。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这些皇帝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作为和功绩,以及在第二个百年和平时期帝国的生活与文明。

边疆及某些行省有局部战争爆发,但这并没有波及帝国整体的和平。韦斯帕西安被推选为皇帝之前,曾在巴勒斯坦镇压过犹太人叛乱。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0年,他的儿子,同样能力超群的梯特攻下了耶路撒冷并残忍地屠杀了大批犹太反叛者,彻底摧毁了这座城市。耶路撒冷这座城市给罗马人带来了太多神圣的记忆,他们将那里视为圣城,因此,他们不愿意犹太人返回这座他们由衷热爱着的城市。因此,罗马将这座圣城占为己有,同时,朱迪亚也成为罗马的行省之一。

这一时期,罗马皇帝获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边疆防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第二,帝国政府体系和管理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图拉真修建的新广场就位于这一广场群的西北角,它的规模很大,远远超过了地中海世界以前的所有建筑。在这个广场的一边,新建的巴西利卡商业会堂矗立在那里,而在会堂一旁还有一片空地,上面耸立着高高的功德柱。功德柱上的浮雕带是螺旋式的,活灵活现地呈现了图拉真指挥下的每一场伟大战役。在功德柱的两侧,分别坐落着两座图书馆,一座是希腊文图书馆,另一座是拉丁文图书馆。时至今日,这座功德柱依然屹立在现代罗马城的街道上,而同一时期的其他那些建筑早已消散在历史的烟云里。

图拉真和哈德里安时期的建筑可以说展现了罗马建筑的最高水平,无论是从其气势或造型还是从工艺上来说,都是如此。虽然我们还不太清楚当时的人是如何发现水泥具有凝固性的,但我们知道,早在希腊化时期,人们就已经将水泥用在建筑上了。从哈德里安时代开始,罗马工匠开始越来越熟练地掌握制作大型水泥制品的技术。哈德里安万神殿圆圆的屋顶就是用一整块混凝土搭建而成的,直径足足有140英尺。可见,早在1800年前,罗马人就开始使用我们今天才刚开始模仿的水泥结构了。时至今日,万神殿仍昂然挺立着,仿佛昨天哈德里安的建筑师刚刚将它的支架撤走。同时,几代罗马帝国也都选择了将这里作为自己最后的安息之所。其中,哈德里安的陵墓是罗马最大的。这座陵墓是罗马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如今它仍完好地保存着。

这些纪念建筑上的浮雕堪称是罗马最杰出的艺术品。图拉真功德柱上的浮雕堪比一本精美的画册,从各个角度展现着他的戎马一生,比起罗马其他的艺术品,它都能更充分地展现罗马人的创造力。同时,在人物雕刻方面,这一时期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纯粹在模仿那些杰出的希腊雕刻家的著名作品。当然,正是通过这些罗马作品,现代人才得以了解失传已久的希腊作品。罗马的人物雕刻方面沿袭了希腊的风格,在罗马众多的雕刻作品中,人物雕像堪称珍品。

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油画作品,却只有墙壁装饰画得以完整保存。希腊家庭中悬挂着的那些绘画大师的作品被大量仿制。

肖像画事业十分兴盛。画家走上街头,为人们绘制画像,他们像现在的照相师那样随处可见,快速地在一块木板上给人们绘出栩栩如生的肖像。罗马军队的年轻士兵常常因自己能穿上一身军人的制服而感到无比骄傲,因此,他经常会花一点钱,请人为自己画一张戎装像,然后随书信一起寄给远在家乡的父母。在尼罗河流域上,我们就曾见过类似的画像。

越来越多的罗马人开始热衷于接受教育,他们的数量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国家图书馆面向所有人开放。皇帝为作家和文学家提供资助,鼓励他们进行创作。然而,即使是处于这样开明优越的环境中,罗马也没能诞生一位具有超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天才作家。就像同一时期的雕塑和绘画作品一样,罗马文学也只是在纯粹地模仿旧时的文学名著,而缺乏自己的创造力和独到之处,可想而知,文学也因此进入了停滞期。在奥古斯都时代,短暂的文学黄金时期曾经到来,但文化的中心很快又转移回雅典。雅典的四所学院合并在一起,组成了一所政府大学,并得到了皇帝的关注和资助。然而,罗马文学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生活。长期以来,帝国作家都在不懈地推动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哲学家或修辞学老师将自己的演讲稿编辑并整理成册,他们一般会在书名下标注上“成书于罗马”。

在帝国中,诗歌不再流行,散文悄然崛起。

在1800多年间,这部作品深受各代读者的青睐。在同一时期,有一位名为阿里安的希腊作家,他曾在罗马小亚细亚担任过行省总督一职,他搜集并整理了当时流传的所有关于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并模仿色诺芬的《长征记》写成了《亚历山大远征记》。那个时代出现了大批模仿作品,而这部作品是其中最伟大的。阿里安算不上是杰出的散文家,也断不能称之为伟大的历史学家,但如果没有他进行的一系列搜集和整理工作,现代人对亚历山大大帝的了解也不会那么清晰而全面。波萨略则编写了一本内容翔实的希腊手册,他在这本书里详细介绍了当时的雅典、德尔斐和奥林匹亚等希腊主要城市的所有建筑物和纪念碑。他用文字描绘了古代希腊世界的不朽画卷,从精美绝伦的雕像和神庙到富丽堂皇的剧场和公共建筑。

同时,在希腊取得的科学成就方面,罗马人一直扮演着信息的搜集者与整理者的角色。普林尼仕途一帆风顺,闲暇之余一直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整理工作,他搜集并整理了大量散见于各部希腊著作里的科学信息,编辑成一本名为《自然史》的著作,其实这相当于一本百科全书。他将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当维苏威火山爆发的时候,为了观察火山活动,他勇敢地深入灾区,竭力营救庞贝人,最后在当地英勇殉职。然而,因为《自然史》没有属于作者本人的重大科学发现,而且还存在许多科学上的谬误,这本著作的科学价值也因此大打折扣。但是,在现代科学兴起之前,普林尼的著作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一直被欧洲所有受过教育的人视为权威性的参考资料。当时的人们认为,该书的权威性仅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之下。可见,当时罗马人的思想已经变得很迟钝了,他们满足于早期的科学发现和成果,并止步不前。

在哈德里安和安东尼时代,一位来自亚历山大里亚的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托勒密成了古代世界最后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著作等身,尤其是《天文学大成》一书,虽然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介绍前人的各种发现,但这仍不妨碍它成为一部权威性著作,因此,他有关太阳系的错误解释也被人们广为流传。直到400多年前,真正的科学事实才再次被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现,而在他之前,来自萨摩斯的希腊天文学家亚里斯塔克早就发现了这一点。托勒密还撰写了一本著作来介绍巴比伦的天文学,这再次证明当时科学发展处于停滞阶段并逐渐走向衰落。此外,和早期希腊天文学家一样,托勒密也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一点逐渐被后来的欧洲旅行家和航海家所接受,并推动了哥伦布向西航行,进一步探索印度和东方。哥伦布正是在这次航行中发现了美洲。

罗马人将耶路撒冷的犹太神庙摧毁了,犹太人被迫分散至各个城市。就像地理学家斯特拉波所说的:“每一个城市里都有犹太人,他们散居于世界各地,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开始主宰他们所居住的地区。”罗马政府最初是承认犹太教的,然而,犹太人拒绝承认其他任何宗教。这种排他性让他们最终也失去了政府的信任,他们屡屡与政府发生摩擦。

东方宗教精彩纷呈,大部分罗马居民后来选择了皈依其中的某一种宗教。它的传教者说,他们信奉的基督来自希伯来,于奥古斯都时代在巴勒斯坦出生。他带领着最早的几位信徒,在世界各地四处奔走传教,宣传以“世人皆兄弟”为核心的教义,后来,这种宣传甚至比希伯来预言家的预言有更大的影响力。起初几年里,基督用他的母语阿拉米语来传教,但这引起了犹太教的敌视。于是,在提比利乌斯统治期间,他被人们告上了法庭,并被指控犯有政治阴谋罪。他被带到了罗马总督潘狄乌斯·彼拉多面前,最终,总督下令处决了他。

在塔尔苏斯城里,一个名为保罗的帐篷制作者成了基督教忠诚的信徒,他是一位杰出的演讲者,演讲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为了宣传基督教义,他常年奔波于小亚细亚和希腊的各个城市,甚至还在遥远的罗马留下了足迹。他的传教范围东起巴勒斯坦,西至罗马,通过他不懈的努力,各地陆续出现了许多虔诚信奉基督的社区。他用希腊文给他的追随者写信,这些信件在各地流传开来,信徒们将这些信件视若珍宝。在此期间,人们用他布道期间所使用的阿拉米语记录了他的生活经历。虽然阿拉米语版本失传已久,但希腊文版本却被保留了下来,并在民间四处流传。社会中随之出现了四种希腊文的耶稣传,也就是现在的“四福音书”。后来,“四福音书”、保罗的信札以及其他文章被人们编辑整理成了一本希腊文书,它的英文版就是《新约》。

虽然其他东方宗教凭借着其独到之处吸引了众人,但唯有基督教这种来自东方的宗教让人们开始向往那种崇高、美好的生活,让人们由衷地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如兄弟一般真挚的情谊以及对全人类的爱。他的布道朴实真挚,在罗马帝国的劳苦大众心里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公元167年,这是两百年来日耳曼蛮族首次公然入侵意大利,并且一举取得成功,罗马帝国维系了两百年的和平时期也就此终结。同时,帝国陷入了财政危机,为了武装并维持军队力量,皇帝甚至连他皇冠上的那颗珠宝都卖掉了。后来,马可·奥里略在波西米亚与日耳曼人陷入了一场鏖战,一直持续到公元180年,他战死沙场。虽然他生前多次击败野蛮人,但凭着他一己之力也无力将所有野蛮人赶出帝国。最后,他只好做了一次危险的妥协,让一部分野蛮人作为垦殖者继续留在边疆地区的指定范围内,而这一步将帝国推向了悲惨的深渊。

马可·奥里略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他品性崇高纯洁,这直接体现在统治国家方面和他的私生活中。他坚信自己处于神圣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就必须忠于自己,忠于国家。他醉心于阅读,潜心研读前人留下的哲学经典,常常陷入沉思。即使他后来深陷于国事的烦恼之中,即使他带兵深入蛮人腹地、在波西米亚的森林里指挥着千军万马作战之时,他仍会每天都挤出一些时间记录下他在阅读和研究哲学时的所思所想。

最终,他为后人留下了一卷希腊文的心得集。通过这卷心得集,人们对他的理想与追求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向往着纯洁高尚的生活,希望人们能遵从绅士和骑士的品质。他是最后一位具有高尚品格的罗马贵族,在众多罗马皇帝中,他那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显得别具一格。然而,即便如此,帝国命数已到,无论多么高尚伟大的皇帝都无法阻拦早在帝国中期就开始显露的衰退腐朽的步伐。至此,罗马进入了革命、内战和无政府的混乱状态之中。这是风声鹤唳的一百年,在此期间,帝国一步步走向了衰败。

第二十六章 罗马帝国的分裂——百年革命帝国内部的衰败

在第二个百年和平时期,罗马帝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政府体系也趋于完善,城市里拔地而起的建筑更精致、更气派,教育事业也更上一层楼,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然而,这些发展最终只停留在了表层,罗马帝国的真实情况是腐败越来越严重,这种腐败由暗处转移到了明处,越来越猖狂。这种腐败带来的最明显的负面影响就是,在共和时期结束时本就呈现明显衰颓之势的农业越来越萧条。

哪怕政府向那些土地所有者征收重税,然而,帝国大部分土地仍掌握在富人和权贵手中。在东方世界,土地由国家和少数人集中管理,这一制度也逐渐传入罗马帝国,深刻地影响了当地的土地政策。罗马人还将这种由波斯人创立的土地管理制度在迦太基以南的非洲行省大力推行。尼禄时代,六大庄园足足占据了非洲行省一半的土地,六个大地主牢牢掌控着这些土地,人们将这种庞大的庄园称为villa,即封地。这种大庄园制度也一点点摧毁了意大利自耕农阶层,接着,这种制度在各行省蔓延开来,意大利被分割为一片片封地,高卢、大不列颠、西班牙等所有罗马行省都纷纷效仿,陆续出现了封地。最终,自耕农阶层彻底消失了。此外,帝国农业衰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贫瘠。

罗马在地中海称霸长达400年之久,这段漫长的历史可以被分成三个阶段:奥古斯都建国开始经历的两个百年和平时期,以及这两百年前后各自的一个百年革命时期。因此,这段历史的第一个阶段可以说开始于格拉古兄弟,一直持续到奥古斯都建立帝国之间的第一个百年革命时期,也就是从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30年;随着奥古斯都开始统治帝国,罗马历史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两个百年和平时期开始了,一直持续到马可·奥里略时代,也就是从公元前30年到公元170年;最后一个阶段是第二个百年革命时期,也就是从公元180年到公元284年,这段历史始于马可·奥里略的英明神武统治,一直持续到戴克里先的专制统治。可见,在罗马帝国400年的统治时期里,“专制”成为核心词语,最初始于苏拉和恺撒,经过后来不同程度的个人专制,最终以彻底的专制统治结束。此后,蛮人在这里的统治又被复兴的东方强国摧毁。我们现在来详细了解一下罗马帝国的专制统治阶段是如何被蛮人推翻的。

在刚刚过去的百年革命之中,作为罗马军队最优秀的军团,巴尔干半岛的伊里利亚士兵为好几代皇帝效力过。但如今,出生于巴尔干行省的普通士兵皇帝对罗马没有丝毫的感情,他们认为不应该继续将罗马作为皇帝的居住地,进而将权力的中心转移到了巴尔干半岛地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人们对巴尔干半岛萌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这并不说明人们对东方的尊重又重燃了。事实上,早在哈德里安时代,人们就对巴尔干半岛萌生了浓厚的兴趣,哈德里安还曾斥以巨资,试图重振雅典。在戴克里先去世后,他的几位继承人为争夺皇位大动干戈,最终君士坦丁大帝成为赢家。他将都城迁往巴尔干半岛东部,在那里兴建了新的皇宫。

第二十七章 野蛮人的胜利与古代的结束野蛮人的入侵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那些野蛮人操着印欧语,在地中海文明地区以北的北欧盘踞着,从石器时代开始,那里的文明几乎就停滞不前。这些野蛮人一直威胁着地中海沿岸的文明国家,高卢就曾横扫意大利,进攻罗马,并将触角伸到了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此外,随着日耳曼人第一次南下,罗马人内部引发了大范围的恐慌,尽管最终骁勇善战的马利乌斯指挥着罗马军团打败了他们。

早期,野蛮人并不是罗马人的对手,因为罗马人有着非凡的组织才能,能在特殊时期将大量军队召集起来,在很长时间内维持一支比野蛮人更加强大的军队。然而,在马可·奥里略之后的百年革命期间,罗马军队丧失了组织性与纪律性,再也无力有效抵抗在罗马帝国的土地上恣意妄为的野蛮人了。这时,野蛮人还只是进攻帝国并带走那里的财富,然而,到了戴克里先时代,他们开始在罗马的边疆地区开疆拓土,打算在那里永久居住。一场野蛮人的大迁徙运动缓缓拉开了帷幕,这一过程持续了两百多年,野蛮人不断入侵,逐渐将整个地中海世界蚕食。

这时,一支非印欧血统的野蛮民族向帝国发起了进攻,这个蛮族就是匈奴,他们从亚洲远道而来。纵观进攻帝国的众多蛮族,匈奴是其中最强悍、最具杀伤力的。匈奴所向披靡,一路长驱直入,来到多瑙河下游,这时,西哥特人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西哥特人再三请求,于是,朱立安的皇位继承人瓦伦斯让他们渡过了多瑙河,在帝国境内定居。后来,因为与罗马官员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哥特人发动了一场叛乱。公元378年,在亚德里安堡战役中,罗马大军(帝国的日耳曼人军队)败给了仅由1500人组成的哥特军队,瓦伦斯皇帝也在这场战役中被杀死了。此后,罗马帝国走向灭亡的步伐又加速了。在西哥特人的大型西迁和亚德里安堡战役之中,百年大迁徙就这样徐徐拉开了帷幕。罗马帝国在这个过程之中被野蛮人分裂为若干个部分,形成了多个处于日耳曼军事首领统治之下的日耳曼帝国。

在君士坦丁堡,狄奥多西乌斯登上了皇位,他是统治整个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统治从公元379年持续到公元395年。他允许西哥特人在帝国境内任何地方随意定居,也有权参军,他们的首领甚至还能在政府里担任要职。实际上,正是在这些精力旺盛、能力出众的日耳曼人大臣和军事将领的辅佐之下,他才能继续维持帝国的运转。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乌斯同意了他的侄女与汪达尔军官斯蒂利科通婚,还将自己两个年幼的孩子霍勒里乌斯和阿迦狄托付给了这个日耳曼人。

狄奥多西乌斯将帝国一分为二,交给他的两个幼子:阿迦狄统治东方,霍勒里乌斯统治西方。帝国由此彻底分裂。随着这两个年幼的帝国继承人的出现,西部帝国进一步分裂,经过短短两代人的时间,它彻底消失了,皇帝自然也不复存在了。在阿拉里克的率领之下,西哥特人洗劫了希腊,进攻了意大利。公元410年,他们最终攻克了罗马这座伟大的城市。在公元400年后那一代人的时间里,西部帝国的领土一再缩小,最终只局限于意大利本土。这时,西部帝国的皇帝在统治着意大利的同时,沦为了日耳曼官员和军事将领手中的傀儡。当阿提拉率领着匈奴进犯意大利时,他们也被打败了,于是,匈奴帝国也随之分裂,无法继续威胁欧洲。罗马刚解除匈奴人的威胁,汪达尔人又从西班牙出发,一路向非洲挺进,穿过迦太基,长驱直入,抵达西西里和意大利。公元455年,汪达尔人攻克了罗马,在那里大肆掠夺财富,但跟45年前的阿拉里克和西哥特人一样,他们将那些宏伟瑰丽的城市建筑保留了下来。

最后,这种傀儡式的皇帝在西罗马帝国也难以继续维持了。罗穆卢斯·奥古斯都是最后一代西罗马皇帝,又被称为罗穆卢斯、小奥古斯都。他与传说中罗马城的缔造者以及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同名,但讽刺的是,日耳曼人最终废黜了他的帝位。接着,一个名为奥多埃斯的日耳曼人登上了皇位。公元476年,狄奥多西乌斯之后仅仅过了两代人的时间,西罗马帝国皇帝就这样凭空消失了,再无踪迹。于是,在经历了五百余年的风雨飘摇之后,奥古斯都创建的罗马帝国就这样灭亡了。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野蛮人将整个西地中海世界完全包围了,他们在那里肆意地烧杀抢掠,并瓜分了这片地区。从此,就政治意义上来说,曾经统一的地中海世界已经成为历史,许多地区都上演着历史的倒退,它们的处境比希腊、腓尼基人以及后来的罗马人到来前的史前野蛮状态也强不了多少。

东地中海因为地理位置偏远,暂时没有遭受野蛮人的攻击,这时,还处于君士坦丁堡罗马皇帝的统治之下。然而,不久后,野蛮人还是把触角伸到了这里。在狄奥多西乌斯去世后的一个世纪里,在东方文化的影响之下,那些皇帝一代不如一代。直到公元527年,查士丁尼出现。他立志重新建立一个统一的罗马帝国,然而,当他消灭了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后,野蛮人如潮水一般涌入意大利。他的继承人也和他一样,有能力征服,却没有能力维持。

虽然查士丁尼没能实现自己统一的理想,然而,他伟大的计划还是促成了罗马在司法和立法方面的统一。他很欣赏特里波良的才华,让他搜集并整理了自1000年前12铜表法颁布以来罗马的各类法律。在查士丁尼的命令下,一部大法典被整理出来了,对所有获得成功的统治者的管理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就是罗马的汉谟拉比。于是,罗马法官可以据此解决社会生活与商业活动中的各种纠纷。各种法律裁决被整理收录起来,成为相应的文本,它们被查士丁尼称为法律要览,为后世的立法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查士丁尼的统治之下,君士坦丁堡吸引了世人的注意力,于是,皇帝开始竭力装点这座城市,然而投入的财力物力远不及从前修建古老的神庙、巴西利卡会堂和圆形竞技场时的花费。200年前,朱立安是最后一位推崇希腊文明的罗马皇帝;而作为最后一代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乌斯则严令禁止人们对任何古代神祇表达崇拜之情,还下令关闭所有的古代神庙。从公元400年起,在地中海沿岸和尼罗河谷地区,那些信仰者慢慢遗弃了曾经的古代神庙,并将一些神庙改建为了基督教堂。

在公元6世纪中叶,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成了罗马史上最后一位统治者。他曾多次尝试将帝国统一起来并重振都城,但最终证明他的这些思想和行动都是失败的,并且是灾难性的。当时的当务之急是保存实力来应对新波斯,而他却为了夺取西地中海世界而让整个帝国的元气消耗殆尽。他修建了一大片建筑,尤其是那座富丽堂皇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将国库的储备消耗殆尽,政府也以更快的速度走向破产。之后,东罗马帝国再也没有从他错误决策酿成的苦果中复苏过来。查士丁尼去世后,东罗马加速走向了衰落。

野蛮人这时又发起了一轮新的进攻。斯拉夫人属于印欧语族,他们如潮水一般地涌入巴尔干半岛,向君士坦丁堡逼近,一路向南进军,挺进希腊。斯拉夫人迅速占领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与罗马帝国一脉相承,但它也不复罗马帝国昔日的荣光。就人口成分和文明两个方面而言,希腊、斯拉夫和东方融合在一起,组成了当时的帝国。

闪米特移民很快占领了东罗马皇帝的那一大片东方领土,这些移民与之前提到的萨尔贡或汉谟拉比率领的阿拉伯沙漠游牧民类似,与来自沙漠并迅速占领了巴勒斯坦的希伯来人也有渊源。很快,闪米特野蛮人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迁徙活动拉开了序幕。公元570年,也就是查士丁尼去世后不久,一位年轻的天才——穆罕默德在阿拉伯的麦加城出现了。穆罕默德与其他闪米特牧师一样,他坚信在沙漠中旅行能让人们领悟到来自神的启示。后来,他好像真的得到了神的启示,他认为应该将神谕传达给人民。他对外宣称,他的神是安拉。当地的权贵阶层一开始并不能容忍穆罕默德四处传教,甚至有几次他差点因此丧命。后来,他通过不断努力,终于拥有了一批虔诚的信徒。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当时,他为阿拉伯人缔造了一种新的宗教,并命名为Islam,意思是“顺从与和解”,预示着与唯一的神安拉达成和解并无条件地顺从于安拉。他称信徒为Muslims或Moslems,也就是“和解者”的意思。在穆罕默德去世后,穆斯林领袖们将他生前宣传的教义搜集整理起来,集结成册,也就是著名的《古兰经》,它是穆斯林的圣经。

我们只要翻开一张世界地图就会发现,在君士坦丁堡统治下的罗马帝国原本应该是世界的中心,然而,这时只剩下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了。而西罗马早就灭亡了,野蛮人从北方长驱直下,占领着那里,并建立了一系列日耳曼王国;东方也处于巴格达哈里发的统治下,成了东方帝国的一部分。东方王国摩尔王国由穆斯林统治,位于当时世界的最西端;东方国家君士坦丁堡则信奉基督教,位于世界的最东端。在它们之间,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日耳曼王国,后来,这些王国陆续被统一了,成了查勒玛涯帝国,在帝国的东边盘踞着许多斯拉夫人。还有一些日耳曼部落零零散散地分布在遥远的不列颠岛上。以日益衰落的罗马帝国和北方新建国家作为基础,近代的欧洲国家产生了。拉丁语在法兰西、西班牙和意大利半岛等地逐渐演变为了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盎格鲁-萨克逊人占领了不列颠,他们所使用的语言融合了日耳曼语、拉丁语和法语,并逐渐演变为了今天的英语。我们现在使用的所有罗马字母则是从希腊、腓尼基和埃及字母演变而来的。

罗马文字对欧洲各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语言上面,也体现在其他各方面,尤其是立法和行政这两个方面。罗马法堪称是众多罗马天才思维的结晶,长期影响着近代各国政府。罗马的另一项伟大成就就是将由希腊文明和东方文明融合而成的国际文明传播开来。这种文明是由罗马人发扬光大的,而不是希腊人。最终,这种文明促成了东方式的专制统治。但是,它延绵不绝,持续了五个世纪。希腊世界就是依靠这种文明才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抵挡住来自北方蛮族的入侵,否则,当时已是一盘散沙的希腊世界,可能早已被北方蛮族撕得粉碎。罗马帝国发祥于地中海文明,它是保卫地中海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奋力阻止印欧语族野蛮人入侵。虽然最终他们突破了这道防线,但这并非因为他们自身的强大,而是因为帝国内部正在逐渐腐化衰落。

罗马帝国并未完全崩溃,在东方还保留着帝国的残余力量。君士坦丁堡的皇帝们继承了奥古斯都,仍统治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君士坦丁堡坐落在希腊东部,是在一个古希腊城的基础上建立的。那里的人们普遍使用希腊语,并为希腊文明如痴如醉。后来,虽然东方形式的文明在那里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也并未因此而被遗弃。虽然那里的学术古板而苛刻,但一直没有完全消亡。同时,在艺术方面也没有明显的倒退现象。随着罗马城日渐式微,君士坦丁堡成为最大的、最雄伟的城市,这让西方蒙昧世界的所有游客都欣羡不已。这是帝国唯一得以保留的与罗马有着直接继承关系的一片土地,它沿用了罗马帝国的称号,直到一千年后,来自西方的日耳曼人才征服了那里。公元1453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至此,这座伟大的城市成为了他们的领土。

地中海文明的整体回顾

在罗马帝国的最后几百年里,内部不断走向腐败,基督教的队伍不断壮大。此外还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野蛮人的入侵。野蛮人的侵略让地中海文明以更快的速度走向衰落。受基督教堂的影响,文明逐渐传入北方,在北方平原上,那些野蛮人的生活也因此改变了。要想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要先回顾一下前面提及的西欧和北欧。在那里,我们先祖的发展历程开启了,石器时代的纪念性建筑被基督教堂取而代之。欧洲北部从地中海沿岸引入了大量书籍与文明。于是,基督教的尖顶教堂在石器时代古挪威人杂草丛生的坟地上出现了。人类文明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

这本书对地球上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50多万年前,在第三纪的末期——冰川期即将来临之际,人类开始制造工具,还能取火、用火了。我们现在正处于哺乳动物时代的尾声阶段,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祖先是几百万年前的爬行动物时,恐怕就连最冷静的人也会深感震惊。今天,哺乳动物时代即将过去,我们对人类及其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回顾。

纵观地球生命的进化历史,拥有极高智慧人类的出现是一个巅峰时期,但这一点无法在某一个确定的地点得以佐证。然而,我们可以确定人类崛起、发展出高度文明并最终征服了我们现在所继承的文明的地点,这一点我们在上文已经介绍过,就是古代世界西北地区那一大片扇形区域。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在这之后才开始出现,这一点并不会影响我们得出的这个结论,欧洲殖民者将西半球非文字文明消灭掉的事实也不会改变这个结论。在西北那片广阔的扇形区域内,白人种族与其他种族一样,与自然界的各种灾难和危险抗争着,最终摆脱了愚昧与野蛮,石器时代持续了数十万年,最终也走向了终结。我们回顾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正如我们所知,白人种族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那场大灾难,就是那场全球性的冰川灾难。正是这场灾难将人类赶出了辽阔的北部平原。冰川在欧洲肆虐,但并没有侵袭西北大扇形区的东南部,这里条件适宜,孕育了人类最早的文明。

接着,处于石器时代的爱琴人将先进的尼罗河文明带到了东方的边疆地区,并缔造了璀璨夺目的文明。后来,希腊人这支印欧蛮族攻克了爱琴海世界,欧洲最早、最璀璨的爱琴文明也从此走向衰落。南欧曾有文字、艺术、建筑和造船等诸多文明成果出现过,但它们也随之消失了。如果东方世界的文明起源地没有将这些文明保存下来,那么,人类文明可能早已毁于一旦。在希腊人的统治下,南欧新的文明发展历程开始了,希腊人又一次汲取了东方的文字、艺术、建筑和造船术等其他一切推动文明进步的条件。欧洲文明在经历了1000年的断层后,希腊人最终走出了野蛮和蒙昧,创造了一种高雅、独具韵味的文化,将人类文明推向了又一个巅峰。后来,来自北方平原的印欧语族野蛮人越过了高山,不断向南挺进,一直抵达地中海沿岸。这时,因为罗马人的出现,人类文明再次避免了毁于一旦的厄运。大部分由东方人和希腊人缔造的文明都得以幸存。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衰退期后,欧洲文明又一次崛起,并发展成为了我们现在的文明。

在之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文明不断发展,不断扩张,早已超出了西北大扇形区的范围。随着文明的不断传播,各地区的野蛮民族也相继走出蒙昧,走向开化,成为一个个文明民族。人类在这时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类彻底战胜了除微生物之外的其他所有生命形式。然而,人类的斗争从最初起就包括了与自己的同类、同胞自相残杀。从人类创造出石斧并开始挥舞它的那一刻开始,人类的社会斗争阶段就徐徐拉开了序幕,这种转变最早是在埃及出现的。人类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也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危害。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开始控制并利用各种自然因素来努力避免灾难的发生。世界大战是人类自相残杀最极端的形式,但是如果就整个人类历史的角度而言,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危害并不算是最大的。因为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在冰川面前根本微乎其微,冰川能将三个大洲的北部地区都淹没,很多自然科学家认为这是危及人类生存的灭顶之灾。

虽然历史学家并非预言家,但是,在探讨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后,我们会发现,迄今为止,地球上生命的巅峰仍是文明人,文明人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最高级的生命形式。我们一边回顾历史,一边会不由自主地展望未来。现在,我们正面对着人类漫长的生命和文明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冰川时代,法国河床卵石下掩埋着石斧;瑞士湖形式。我们一边回顾历史,一边会不由自主地展望未来。

现在,我们正面对着人类漫长的生命和文明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冰川时代,法国河床卵石下掩埋着石斧;瑞士湖村人将工具沉入湖底;在尼罗河畔,金字塔象征着最光辉灿烂的文明;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畔的废墟中,黏土板以及最早的账簿静静躺在那里;还有曾经俯瞰大海的克里特和迈锡尼宫殿的残骸,标志着欧洲最早的文明建筑。罗马大道从罗马出发,翻山越岭,直抵肥沃新月,这些璀璨的成就无不彰显着《罗马法》的完备与罗马政府的权威;各地基督教的尖顶教堂高高耸立着,向世人传颂着“世人皆兄弟”的新潮思想,佐证着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生命不断进化与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是历史长河之中不可忽略的一座座丰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