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传奇兄弟祭遵和祭肜:一个为刘秀打天下,一个为东汉守天下!

 谏议大夫 2021-12-01

祭(zhài)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在全国来说人数不多,历史上的名人也比较少。但在东汉初年,却出了两个“猛人”,一个叫祭遵,是汉光武帝刘秀麾下的重要将领,为东汉开国立下赫赫战功,后位居云台二十八将第九。另一个叫祭肜(róng),守护北部边疆近三十年,在辽东威名远播,匈奴、鲜卑、乌桓等为之臣服。他们两人都是颍川颍阳人,而且是堂兄弟。下面我为大家讲讲这两兄弟的传奇故事:

祭遵:战功卓著,却又因廉洁奉公而备受后世推崇

一、隐忍少年柔中带刚,从军入伍执法严明

祭遵出生一个相对富庶的家庭,他早年形象是一个文弱的富家公子,很孝顺父母,生活很低调,穿着简单朴素,有点像广州、深圳城中村穿着短裤、拖鞋的隐藏富豪包租公。但可能有点低调过头了,衙门的小吏以为他是软柿子,时不时欺负这个看起来羸弱的小青年,刚开始祭遵选择退让,但当这些小吏越来越过分时候,他出手了。之前,他认识了社会上一些侠士,他将情况告诉他们,那些侠士坐不住了,直接去杀了那个欺软怕硬的小吏。从那开始,在颍川一带没人再敢招惹祭遵。

祭遵后来因为家里原因,也做了县里的官吏。但其实他内心是十分抗拒的,他自己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宏大的志向,不甘于做一名欺负百姓的县吏。当时朝廷动荡,各地爆发各种起义,整个国家乱哄哄,他时刻留意外面的变化,也暗暗对各支起义军的情况作了对比,他觉得由南阳宗室舂陵军和绿林军合并而成的汉军最强,纪律最严明,目标最明确,而刚刚力挽狂澜、率军打败新朝政府王邑、王寻大军的刘秀最具有明主的潜质。

很幸运,昆阳之战之后刘秀路经颖阳,祭遵十分惊喜,马上去投奔,由于刘秀本来也是帅哥,见到同样眉清目秀的祭遵很是喜欢。刘秀将祭遵留在身边,让他做了军市令,就是管军中交易收税等工作。祭遵做了军市令不多久就出事了,还是大事。这个刚从军不久,没什么资历和名气的“愣头青”竟然斩了刘秀的一名家奴,理由是犯了军规。这下惹毛了刘秀,他下令马上拘捕祭遵。幸亏当时有个主簿叫陈副的人救了他,陈副对刘秀说,“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刘秀想想也是道理,他不但不惩罚祭遵,还升了他官,封他做“刺奸将军”(这名气起得挺有趣),刘秀还对众将领表态:“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你们看看,我家奴违法被砍,我也不追究祭遵,你们看着办!)。祭遵这一斩而名震全军!不久后,刘秀继续升他官,让祭遵做了偏将军,跟随着刘秀的主力军平定河北。

二、北讨西征身先士卒,勇冠三军屡建奇功

平定河北不久后,刘秀登基称帝,祭遵也因为有军功封了列侯。但这只是祭遵的事业开端。之后,他得到刘秀的高度信任,获得进一步重用,开启了他北讨西征的辉煌军事生涯。首先是北部战场,在刘秀登基第二年,他被封为征虏将军,与景丹、朱祐、王常、王梁、臧宫等将在河北各地追击残余势力,他开始的对象主要是在河北南部的流民头头张满。征讨张满过程中,祭遵中了箭伤,血流不止,但他毫不在意,带领部下继续厮杀,军中受到他勇猛感染,士气大振。后来,祭遵断了张满粮道,然后又分兵切割其部下,终剿灭了张满。

后来,渔阳一带的张丰作乱,举兵响应之前已叛乱的彭宠。刘秀派祭遵、耿弇、朱祐等人去平叛,又是祭遵率先杀到渔阳,趁势击杀张丰,然后和其他将领合围彭宠,最终平定渔阳,并趁势将流民军残部全部剿灭,河北全境全归刘秀。

在河北战事结束后,祭遵随刘秀开赴西线战场。他们进攻割据陇西的隗嚣,又是祭遵做先锋,他击败隗嚣的部将王元。随后,祭遵与其他将领合兵与隗嚣主力展开鏖战,祭遵多次击败隗嚣。当时,祭遵已经患病了,但他坚持带病作战。后来,公孙述来救援,汉军其他将领都撤退,避其锋芒,只有祭遵坚守不退。

三、天下将定却突离世,克己奉公身无一物

战事在继续,汉军调兵遣将,逐步占据优势,但祭遵带病连续作战,身体吃不消,公元33年春在军中去世。刘秀十分伤心,当祭遵的灵柩运回洛阳,他身穿丧服为到现场哭丧,悲不自已,痛哭流涕,并以最高的太牢礼仪处理祭遵后事,礼同西汉时期霍光丧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以史料没能查到祭遵的具体年龄,但估计去世时候还很年轻,当时他还没有子嗣。祭遵这个看似文弱的儒将,却是刘秀手下作战最勇猛的将领之一,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以他的战功和在刘秀的心中的地位,他应该不止在云台二十八将中仅列第九。

但出人意料,后世很多人对他关注的焦点不在战功,而在他的“克己奉公”的良好品格。《后汉书》赞美祭遵“清名闻于海内,廉白著于当世。”根据史书记载,“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祭遵就是这样品行高尚的人,他清廉正直,自己和妻子都穿着朴素,粗衣布被,封侯拜相后也保持克制,从不为自己谋私利,得到的赏赐都是给下属。甚至将要去世时候,也只是交待家人后事简办,也没向汉光武帝提要求。后来,祭遵成为了一个清正廉洁的清官代表,后人敬仰不已,中纪委也撰文号召广大干部向祭遵学习。

祭肜:兄荫当官,却又因坚守北疆而被辽东百姓立祠

一、身受兄荫从侍左右,外调地方政绩斐然

祭遵死后,因为刘秀对祭遵的感情,他将祭遵的家人都作了妥善的安排,祭遵的亲哥哥祭午当了酒泉太守,而堂弟祭肜安排在身边,担任黄门侍郎。祭肜是一个大孝子,他很早父亲就去世了,他经常去给父亲守墓,由于荒山野岭,时不时还有山贼经过,但山贼看到他这么有孝心,都不忍心伤害他。在担任黄门侍郎之后,祭肜长期跟在刘秀身边,这对他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既在皇帝面前经常露脸,也可跟在皇帝身边学习,这对他成长帮助很大。

果然,不久后,刘秀派祭肜担任偃师县令。偃师县离祭遵墓地很近,祭肜经常去拜祭。祭肜在偃师做了五年,成绩斐然,在县官考核中得了第一,他转而担任襄贲县令,当时襄贲县恶霸、强盗横行,百姓饱受侵扰。到襄贲县之后,他果断采取强力措施,逮捕强盗并将其斩杀,还追击他们余党,一举消灭这些社会恶霸、强盗,县里恢复秩序,社会治安大为改善。因治理地方有功,刘秀专门下诏勉励他并予以奖励。

二、降服夷狄平定北疆,治边卓著百姓安定

由于在地方政绩很好,刘秀决定继续给祭肜压担子。东汉建国之初,虽然匈奴实力已经远不如前了,但鲜卑和乌桓开始崛起,他们经常和匈奴联合在一起骚扰边境,抢掠百姓。由于这些游牧民族机动性,所以给汉朝北部边防带来很大困难,需要长期派驻军队驻防。刘秀鉴于祭肜在偃师、襄贲等地的表现,他决定派他去担任辽东太守。这一次,刘秀派对人了。祭肜在辽东很快展现治边才能。他到辽东之后,迅速着手几方面工作:一是训练士兵,积极做好战事准备。二是加强信息情报,在边境险要位置科学设置探哨。三是安抚百姓,增强百姓对官府抗敌信心,稳定辽东民心。四是采取军事打击和内部分化相结合策略。在军事打击基础上,积极分化匈奴、鲜卑、乌桓,瓦解他们的同盟关系,让他们相互不信任、相互攻击。

祭肜本身作战也十分勇猛,史书记载他能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在敌人入境侵犯时候,他带头上阵杀敌,战士受到他鼓舞,士气旺盛,汉军在边疆经常打退敌人。有一次,鲜卑有一万多名起兵气势汹汹入侵,祭肜临阵不惧,他沉着冷静,只带领几千士卒迎战,他带头冲锋,势不可挡,鲜卑骑兵竟然被他的气势吓住了,全军慌乱撤退,后被追到河边很多人跳河被淹死,剩余的四处逃散,被祭肜追杀数千人。从那以后,鲜卑、乌桓都不敢去招惹祭肜,并且接受了祭肜的招安,鲜卑、乌桓对汉朝称臣朝贡。祭肜还通过用钱奖励方式,引导鲜卑、乌桓攻打匈奴,匈奴被打得北遁而去。后来,赤山乌桓作乱,鲜卑还帮助讨伐。

经过祭肜努力,西起武威郡(现在河西走廊一代),东到玄菟郡以及乐浪郡(朝鲜北部),包括之前已臣服的鲜卑、乌桓,其他各少数民族部落也来归附汉朝。北部边疆安定下来,朝廷屯驻边境的军队也全部撤走,可见祭肜对守护边疆功劳之大!祭肜的人品还很好,他真诚待人,庄重刚毅,又体魄相貌超群,边疆各少数民族都对他又怕又爱,全都服服帖帖,不敢造次。

三、蒙冤入狱忧愤而死,人民纪念建庙立祠

祭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功劳,但他结局却不太好。他守护北部边疆差不多三十多年之后,这时的皇帝已经是刘秀的儿子汉明帝刘庄,汉明帝考虑他年纪大了,让他回到朝廷任太仆(九卿之一)。汉明帝看到清廉的祭肜很是感动,他重重嘉奖祭肜,还赏赐了很多金钱和马匹、布帛。

但祭肜是个闲不住的人,汉明帝也很倚重他。几年后,还派他去带兵打匈奴。但这一次,他遭到奸人陷害,没有到达原来作战指定的位置,导致他回朝后被判了逗留畏敌,被罢官入狱,后来虽然被放出来,但性格刚毅的他觉得这是人生奇耻大辱,出狱不久后吐血而死。临死前还对儿子说“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义不可以无功受赏,死后,若悉簿上所得赐物,身自诣兵屯,效死前行,以副吾心。”他竟要求将朝廷赏赐全部上缴,儿子要继续到前线作战,为国尽忠。汉明帝得知后,感动不已,更加敬佩祭肜。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十分怀念祭肜,他们每次到洛阳去朝拜时候,都会抽空去祭肜的坟墓拜祭。辽东的百姓和官吏为了纪念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专门为他建庙立祠。他的功勋和精神永留史册。

后世的祭姓宗祠会采用这四言联:颍阳图像,辽左立祠。上联是指祭遵颍阳”指他封的“颍阳侯”,“图像”指的是他的图像被刻在云台阁上,有着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下联指祭肜“辽左”指他曾担任辽东太守,“立祠”指的是边境人民为了纪念他专门立了庙去拜祭,他活在边疆人民心里。从这简单八个字,高度概括了这对英雄兄弟的传奇人生。一门两英烈!无论是为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的祭遵,还是为东汉皇朝守天下的祭肜,他们都是国之栋梁,都是传奇英雄,他们的故事流芳百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