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部传来好消息,研究生迎来“新局面”,幸福来得太突然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12-01

莘莘学子通过高考进入一所大学,拥有新的发展平台。

他们都想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将多年所学的知识变现,可是现在已经处于知识贬值的时代,大学本科生多如过江之鲫,研究生也不少见。

但是由于社会竞争很激烈,一个人想要脱颖而出就只能让自己变得比别人优秀,所以很多人仍然执着于提升学历,在大四的时候选择考研。

2021年的考研人数已经达到了377万人,从这个数据中心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对提升学历的诉求。

研究生毕业论文乱象

很多网友调侃,研究生生涯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得知自己被录取的那一刻,此后便陷入了研究生生活的各种烦恼中,看文献、写论文、做实验……

因为研究生想要顺利毕业,是需要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而且还需要第一作者的署名。这让很多研究生感到头疼,写论文不仅费时费力,有时候还需要花钱登刊,周期长。

等到他们到了研三,就开始烦恼毕业论文了,此时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可比本科阶段严格了很多。

论文的开题、写作、降重……每一个阶段的压力都让人感到“头秃”,尤其是翟天临事件后,论文合格标准比之前严格了很多,一些毕业生忍不住在社交软件上纷纷吐槽翟天临为他们毕业工作做出的“贡献”,让他们凌晨两点还在忙着改论文。

一些学生选择投机取巧,找人代写或者帮他降重,也有人直接向出版商购买版面。但是这样的论文质量堪忧,除了能凑数外没什么别的意义,而且也扰乱了学术风气,影响恶劣。

如果他们的行为如果被发现,后果会非常严重。严厉的处罚敲响了很多人的警钟,让他们望而却步。

每年都有个别学生因为没有及时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导致毕业时间延长,影响毕业和工作。

教育部传来“好消息”,研究生毕业论文不再是重点,幸福来得太突然

教育部考虑到了广大学子的诉求,迎合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毕业论文乱象进行了改革,提供了明确的解决方法。

教育部提出了十个“不得”的要求,其中一条明确表示学校不得把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当成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不能只将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作为评选标准

教育部的新通知无疑让很多研究生欢呼雀跃, 纷纷感叹幸福来得太突然。

毕竟论文确实是让他们很头疼的一件事,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放松很多,将时间和精力放到其他事情上去,比如做实验、实习等。

研究生将有更多的时间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其他的方面、自己擅长的领域大放异彩。

那些有可能会延毕的学生更是高兴,我国每年将会有更多的学生顺利毕业,进入人才市场,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创造社会效益

研究生想要提高自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生在刚入学的时候就应该做好对未来的规划,并且以此为导向安排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如果你想要进入职场工作,那主要是通过校招的方式找工作。

首先要拥有一个闪闪发光的简历,一个面试官校招的时候会收到很多简历,他会对这些简历进行筛选,如果简历都过不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同学们应该想办法让自己的简历变得更加好看,比如竞赛、项目经历、实习经历等

简历通过后同学们就要着手准备笔试和面试,笔试考查的一般是专业基础知识,所以同学们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打牢基础。

面试考查综合能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实习过程中一定要多思考多总结,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多从网上看看各种面试经验。

如果你想要读博,那就好好学习。博士研究期间需要你耐得住寂寞,还要有很强的创造力和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

笔者寄语:教育部的新通知打破了研究生毕业的“唯论文”法则,让众多学子欢呼不已,让那些想要考研的学生信心更加坚定。大家在读研的期间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学好专业课,拿到各种奖项,对以后有很大的帮助。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教育部的这项新通知?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交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