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中的“装甲猫”——结构设计及主要技术特点(4)

 不沉俾斯麦 2021-12-01

导语:整个世界曾在纳粹装甲集群的履带下颤抖,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日耳曼人的装甲战斗序列中,专用两栖装甲战斗车辆的位置始终是一个空白(除去少数试验型号外,的确如此)。换句话说,作为曾经首屈一指的坦克大国,德国并没有研制和生产专用两栖装甲战斗车辆的“传统”,这多少让人有些感慨和不解。然而,事情到冷战时开始发生了变化,日耳曼人决定认真地补上这一课——水陆两栖的“山猫”轮式重型装甲侦察车,就是这样一个出手不凡的产物。

文章图片1

“山猫”火力方面偏弱,主武器为一门莱茵金属公司MK20 Rh202型20毫米机炮,俯仰角度在-15°~69°,射速在800~1000发每分钟,备弹375发,有效射程2000米。火炮虽然很好,但是它缺少先进的炮控,使用PERIZ-11A-1瞄准镜,在大仰角对空射击时没有专门的瞄准设备支持。此外,“山猫”还没有同轴轻武器,一挺MG3机枪安装在车长舱口外,备弹1000发,需要车长探出身子操作,多少有点不方便,考虑到主炮的高射速和不多的备弹量,实战中可能会频繁使用这挺机枪,所有“山猫”车长可能都不会满意这个设计

火力、防护性能与侦察作业能力

作为一种装甲侦察车辆,火力性能并非其考虑的重点,主要以适度为主——能够有效击毁同类车辆即可。也正因为如此,戴姆勒-奔驰公司8×8轮式两栖装甲侦察车的主要军械与SPz11-2保持一致,即一门莱茵金属公司的Rh202 20毫米机炮(Rh202 20毫米机炮即莱茵金属公司按许可证生产的“西班牙-瑞士”B20型85倍径20毫米机炮改进型号,起落部分采用气压复进式结构,摇架位于抛壳机构侧面,由一个向左旋转的双弹链供弹机构供弹,备用弹药置于动力舱和战斗舱之间的两个弹舱内,弹药基数375发,其中穿甲弹75发)。该炮初速1080米/秒,发射速度800~1000发/分,高低射界达-15度~+69度,虽然安装有双向稳定器,不但可在行进间对固定目标进行射击,也可进行对空射击,但是由于没有安装对空射击瞄准装置,所以其对空射击精度不高。如果使用DM30钨合金穿甲弹,在100米处以25度弹着角射击时能够穿透48毫米的匀质装甲钢板,如果在1000米以40°弹着角射击,能够穿透25~35毫米的匀质装甲钢板——能够保证在通常的交战距离上有效击毁以BRDM-1/2为代表的华约装甲侦察车辆(也能以DM51A1高爆弹对付非装甲目标或者是杀伤有生力量)。值得一提的是,该炮位于炮塔中轴线上,不使用任何辅助工具即可迅速拆卸和更换炮身主要部件。此外,该车在车长舱盖的滑动座圈上还安装了1挺7.62毫米 MG34A1机枪,发射北约标准口径的7.62毫米弹药,是西德陆军的标准装备。但在操作这挺机枪时乘员需要将身体探出车外进行射击,因此只能在紧急情况时用于自卫。

文章图片2

“山猫”的炮塔细部特写

该车的防护能力同样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首先,构成其防护能力的基础当然有赖于良好的防弹外形和适度的装甲防护。为此,该车采用了全焊接装甲钢板结构,外形防弹性能良好(相对于20吨的战斗全重而言,该车到炮塔顶部的车高仅2.125米,再加上前后装甲板倾角较大,防弹外形相当理想),车体正面可防20毫米弹药,侧面可防12.7毫米弹药。不过,在高强度的战场环境下,仅此而已的防护性能显然是不够的。为此,机动性能和抗毁伤能力同样构成了该车综合防护性能和战场生存能力的一部分。就前者而言,极佳的战术机动性(特别是独特的向后行驶能力)为其战场生存能力加分不少。要知道,高效的撤退能力是装甲侦察车辆防护能力的一种体现,而在这类情况下,倒车而不是掉头可能更有实战价值。然而,对于一般车辆而言,倒车撤离对后部驾驶员的要求比较高,驾驶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发射烟幕弹、操纵车辆、迅速逃离这一连串的动作。但这个问题在戴姆勒-奔驰公司8×8轮式两栖装甲侦察车上却不存在——得益于独特的双驾驶室设计和复杂的传动、转向系统,无论是前向还是后向行驶都一样出色。当然,抗毁伤性能同样是装甲侦察车辆战场生存能力的一种体现。在这个问题上,除了内充填橡胶金属网状结构的防弹轮胎外,还得益于先进的独立悬挂系统,即便在丧失4个轮胎的情况下,该车仍能保持一定的机动能力,从而进一步获得了战场生存能力的增益。除此之外,该车还采用了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来提高防护性能和战场生存能力,比如炮塔两侧各装有4具烟幕弹发射器,可以用烟幕隐蔽自身,车内还安装了换气装置和带气体过滤器的三防增压装置,可以在核生化条件下将经过过滤的空气输送至战斗室,同时在战斗室中形成超压,以阻止受污染的空气进入车内。

文章图片3

Rh202 20毫米机炮及炮塔防盾特写

文章图片4

“山猫”装甲车只有早期红外/白光夜视仪这类设备,限制了其观察能力和火力输出能力。西德在20世纪80年代曾引入热观察系统,升级无线电设备

当然,侦察作业能力是体现一辆装甲侦察车辆战场价值的重点,这一任务涵盖对敌人的位置、兵力、行动和部署情况的侦察,为后续部队的开进提供地形勘察等,对于车辆技术性能的考验相当严酷,因此戴姆勒-奔驰公司在其8×8轮式两栖装甲侦察车项目中采取了多种技术手段和设计方法,以保证该车遂行相关任务的有效性。首先,装甲侦察车可以借助良好的机动性能,快速突破敌人的防线,深入敌后潜伏起来。车长则指挥车辆利用隐蔽地形缓慢前进,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装甲侦察车辆一般要避免参与高强度战斗,但是也要根据情况,实施火力侦察,或者是由几辆侦察车在敌人防线快速来回穿插,以便探明敌军的火力分布情况,这种情况另当别论)。此时,车辆的低噪音对于任务的成败至关重要。为此,戴姆勒-奔驰公司在设计中为发动机提供了良好的隔音措施,并装有较大的排气消音器,车辆噪音小。同时,还设法将废气在排到车外之前和冷空气混合,以降低热信号特征,从而使车辆不易被探测到。遗憾的是,在具体的侦察手段上,可能是样车的缘故,戴姆勒-奔驰公司所提供的全部9辆初始样车可谓相当简陋,并没有安装值得一提的先进侦察装置,主要依靠车长和炮长完成侦察任务——使用潜望镜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身体探出炮塔用肉眼观察周围的情况,并判断是否有敌军的行动、发动机的噪音,附近地形是否适合通过等情况。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当时西德军队的战术理念,装甲侦察部队肩负着“侦察”和“巡逻”两项任务。“侦察”任务是指探明敌军的规模和军事企图,其中包含实施火力侦察。而“巡逻”任务,则是隐蔽地搜索周围潜伏的敌军——在设计意图上,需要由该车承担的主要侦察任务属于后者,而前者则由临时加强给侦察分队的主战坦克、步兵战车等重型装甲战斗车辆来承担,所以戴姆勒-奔驰公司在1968年提供的样车,在侦察设备上的简陋,似乎也能够令人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