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上课不积极举手发言,怎么办?

 淡定的恬妈 2021-12-01
未经允许,请勿私自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正文共:2588字13图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文/图:恬妈

很多家长在和老师沟通的过程中,都会听到“孩子上课发言不积极”的反馈,即便老师鼓励孩子发言,给孩子发言的机会,孩子依然支支吾吾不愿回答,或者很小声的回答,但回答不到问题的重点。

家长们对上课不积极发言的问题各有各的理解和判断。

有的家长认为:老师提的问题我家孩子都会,所以不想回答。

有的家长认为:我家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主动发言,回家作业都能做对,所以不发言并不代表孩子没认真听课。

还有的家长认为:我家孩子很怕回答错误,所以不敢举手回答。

在我去参加学校开放日之前,我对“上课是否积极发言”这个问题并不关注,当然也可能因为我家没有这个问题困扰,所以我自动忽略了。

当我参加了学校的开放日活动后,亲眼看到了“上课积极发言“、”沉默不语“以及“躲闪视线“的区别后,我决定还是跟大家聊一聊上课发言的问题。

一,老师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要认真看待上课积极发言的问题,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老师上课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1,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这一点毋庸置疑,老师只有通过跟学生互动,学生反馈答案,才能整体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教学。

2,提出问题,通过多个学生的相互补充,帮助学生提醒知识点,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最常见的方式是老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多个学生的回答,老师总结归纳,最终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知识点。

3,提出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平台,从而鼓励学生。

课堂上总会有特别积极主动的孩子,老师也需要这些孩子来带动更多的孩子加入积极回答问题的氛围中。所以,老师通过课堂提问,跟所有的学生一个表达的平台,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从而提升自信,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以上三点,是我对老师课堂提问的理解。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孩子的问题。 

二,孩子不敢/不愿举手发言的原因有哪些?

1,害怕出错,害怕嘲笑

别看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但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心智的成熟,他们自尊心变得越来越强,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认可,也更加在意周围同学对自己的看法。

所以,有的孩子会担心自己回答错误,而引来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越是担心害怕,越不敢积极发言,越不积极主动回答,也就越发不确定自己能否正确回答,从而陷入害怕和不敢的死循环。

2,性格内向,胆小谨慎

很多家长习惯于将自己孩子不主动,胆小,不积极的行为归类为“性格内向”,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发现孩子天生气质——揭开天赋密码实现因材施教》。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在通过分析两位美国学者通过长期研究,提供的九个不同的方向的天生气质,建议有兴趣的家长仔细阅读此部分。

读了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孩子在“天生气质”的基础上,性格还在日趋形成,现阶段的胆小或者怕事,是可以通过招数破解的。

了解了孩子的天生气质后,再回到本文的主题,你会发现所谓的孩子胆小,害怕回答问题等现象,或许只是暂时的表现,家长需要努力找到合适的突破口。

3,追求完美,不愿出错

有些孩子喜欢追求完美,凡事都要做到最好,回答问题亦如此。当不确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是否最符合老师的要求时,会斟酌再三,犹豫不决。最终在确认与不确认之间摇摆不定,而错失发言的机会。

这一条与第一条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一个怕被嘲笑,在乎的是面子问题,另一个是怕回答不完美,在乎的是答案本身。所以大家要仔细甄别。

4,无从下手,不会回答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有些孩子不会回答老师的问题。存在这种现象既有孩子不知该从哪个角度思考答案的可能,也不排除没理解老师问题的内核所在。

我们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第四种现象就是:物理的不懂老师的问题,孩子本身的知识量无法支撑其回答问题。

三,孩子不积极主动发言,有负面影响吗?

孩子不积极主动发言,对学习和孩子的性格形成都会产生影响。

1,易影响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课堂的提问与回答,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而孩子自己也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和判断,从而产生想要学习更多知识的动机。

如果不积极主动发言,没有跟教师形成良性的互动,对自己的认知没有清晰的判断,从而无法建立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

2,易形成被动接受的处事方式

积极回答问题是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一味的被动等待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容易让孩子形成被动接受事物的处事方式,从而不利于建立主动思考的思维方式。

主动思考既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也有助于孩子对待问题,能思考的更深入,更有远见。

3,易影响未来的社会发展

孩子过于在意周围人的评价和看法,而不敢勇敢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容易让孩子形成人云亦云的思维方式。

而待孩子步入社会后,不爱发言,不喜欢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会附和别人的观点,在职场也会受到种种制约。 

四,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发言呢?

1,课前做好预习

课堂回答问题,基本都会围绕课本本身展开,不会偏离课本太多。所以,对于不能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家长有必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在预习的过程中,先要判断孩子不能积极发言的弱项是什么,再有针对性的带着孩子预习,帮助孩子梳理思路,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2,正面鼓励为主

家长要清楚短期内需要解决孩子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即改变上课不能积极发言的状态,所以无论孩子回答问题对与错,都建议以正面鼓励为主,肯定孩子的改变。对于错误的答案,家长可以婉转表述,尽可能先保证孩子敢于回答问题态度,其次再考虑如何提高回答问题的质量。

3,日常生活引导

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不局限于课堂内,在课堂外家长也可多加引导,改变孩子不愿和不敢的态度。可以让孩子多参与家庭中的讨论,或就日常生活中某个话题展开陈述,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和老师都喜欢积极发言的态度,认可其勇敢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

我个人认为,上课积极发言与否这个问题从眼前看,仅仅是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但从长远看,是教孩子如何在合适的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家长们还是要严肃对待,用科学的方法调整孩子的态度,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相信孩子一定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畅所欲言。

恬妈的碎碎念:我们不需要孩子过于高调,过于张扬的对任何事物都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但在合适的场合,适合的地点,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勇敢且大胆的抒发自己见解。

愿我的分享,与你有益!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