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米亥诗11首

 置身于宁静 2021-12-01

叶胡达·阿米亥[犹大·亚米该](Yehuda Amichai)(1924-2000),二十世纪著名犹太诗人,先后出版了诗集《诗:1948-1962》、《现在风暴之中,诗:1963-1968》、《时间》等十余部,在欧美诗坛上具有较大的影响,被译成数十种文字。他曾经多次获得国际国内文学奖,2000年逝世。

当我还是孩子时

当我还是孩子时

草和桅杆在海边站立,

当我躺在那儿

我以为它们是相同的东西

因为它们都伸向我头顶的天空。

只有母亲说过的话跟着我

就像三明治,包在窸窣作响的蜡纸里,

我不知道,父亲何时回来

因为林中空地那边,又有一片树林。

一切都伸出手来,

公牛用牛角,把太阳撞破,

在夜里,街灯爱抚

我的面颊和四壁,

月亮,宛似一只大水罐,侧倾着身子

往我饥渴的睡眠中倒水。

母亲为我烘焙了全世界

母亲用甜蛋糕

为我烘焙了全世界。

我爱人把星星葡萄干

缀满了我的窗户。

我的渴望在内心关闭

就像一块面包中的气泡。

我外表平滑、安静、呈棕色。

世界热爱我。

但我的头发忧伤,宛若干燥沼泽地的芦苇——

羽毛美丽、世所罕见的鸟

全都离我而去。

我们俩在一起,但彼此都孤独

“他们俩在一起,但彼此都孤独。”

——选自一份租约合同

我的女孩,又一个夏天,已经结束并走远,

而爸爸没来月神公园玩。

不过,所有的秋千仍在继续荡来荡去。

我们俩在一起,但彼此都孤独。

海平线不断把船只弄丢——

抓住任何东西真的都难。

斗士等在山背后。

怜悯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我们俩在一起,但彼此都孤独。

月亮把云锯成两半。

来吧,咱们开始情侣对决。

面对作战的营地,我们在欢爱。

现在还有可能,改变这一切。

我们俩在一起,但彼此都孤独。

我的爱情改变着我,就像把盐海

变成秋天第一场雨的甜甜雨滴。

我落下时,慢慢把自己带给你。让我进来吧。

没有天使会救赎我们,

我们俩在一起。彼此都孤独。

上帝怜悯幼儿园的孩子

上帝怜悯幼儿园的孩子

不怎么怜悯学校里的孩子。

对成人,他早已不再怜悯。

他随他们去了。

有时,他们得手脚并用

在炽热的沙上爬,

爬到急救站

一路滴血。

也许,他会怜悯,他会把影子投到

那些真正有爱的人身上

就像树把树影,投到林荫道边

长椅上睡觉的人身上一样。

也许,我们会把母亲最后赠予的

宠爱之币

花在他们身上,

让他们以祝祷保护我们

在此时,以及其他的日子。

1952年的自传

父亲在我周围营造了一种巨大的忧虑,像座码头

我还没被造好就离开了它

而他带着巨大又空洞的忧虑留了下来。

而母亲——就像海滩上的树

在她伸过来抱我的双臂之间。

1931年,我的手小而欢快

1941年,我的手学会了使用步枪

当我爱着初恋时

我的思绪像一束彩色气球

少女的白手把所有的气球抓住

连着一根细绳子——然后把气球放飞。

1951年,我生命的动作

像奴隶们划船的动作,

父亲的脸像离去列车尾部的灯,

母亲关闭了棕色壁橱中所有的云。

我爬上我的街道,

二十世纪是我血管中的血,

是穿过诸多出口

想去参加诸多战争的血。

它从里面击打我的头

以愤怒的波浪向我的心脏移动。

但此时,在1952年的春天,我看见

更多的鸟回来了,比去年冬天离开的还多。

我也回来,走向山坡

回到房间,屋内女人的肉体沉重

而且充满时间。

我等待我的女孩,但听不到她的脚步声

我等待我的女孩,但听不到她的脚步声。

但我听见枪响——士兵

在接受战争训练。

士兵总是在接受某种战争训练。

接着,我敞开了我的衣领

两片领子翻开,指向

两个方向。

我的脖子从中间钻出——

脖子上是我安静的脑袋

承载着眼睛的果实。

而在下面,在我温暖的口袋里,叮当作响的钥匙

给我一种小小的安全感

感到那些东西还能

锁住,还能保留。

但我的女孩正从大街穿过

装饰着终止时间的宝石

危险恐怖的珠子

就绕在她的脖际。

关于第一波战斗的两首诗

1

第一波战斗催开了

恐怖的爱情之花

亲吻几乎像迫击炮火一样致命。我们城市的可爱巴士

运送着还是孩子的士兵:

12路车、8路车和5路车,都向

前线进发。

2

去往前线的路上,我们在幼儿园睡觉,

我头枕一只毛茸茸的泰迪熊,

陀螺、玩偶和号角,而不是天使

一齐往下

落在我疲倦的脸上。

我脚穿沉重的靴子

撞翻了一座塔楼,那是用色彩明亮的积木

一块块搭起来的,

下面的每一块,都比上面的要小。

而我脑袋一片混乱,都是大大小小的记忆

从中制造着梦境。

窗那边有火焰……

我眼皮之下的眼中也是。

雨落在我朋友的脸上

——纪念迪基

雨落在我朋友的脸上;

落在我还活着的朋友脸上

他们用毯子盖头——

雨还落在我死去朋友的脸上

他们不再用毯子盖头。

我的鼻子闻到了汽油味

我的鼻子闻到了汽油味,

我的手握住你的灵魂,它升起,

像棉花碗里的一只香橼果——

我死去的父亲每年都会这么做。

橄榄树停止了诧异——它知道

一年有四季,时候到了,也该走了。

擦干你的泪吧,我的女孩,陪我站一会儿,

亮出你的笑脸,就像照全家福的时候那样。

我把衬衣和阴郁打包,

我不会忘记你,我房中的女孩,

我最后的窗户,然后是沙漠,然后是瘀血,

那儿没有窗户,那儿只有战争。

你曾大笑,此时,你眼里只有沉默,

这亲爱的国家从不哭泣,

风会在起皱的床上窸窸窣窣——

我们何时才能再次头挨着头睡觉?

在地下,原始矿物留下印记,

不像我们,从沉默和黑暗中被提炼出来,

喷气机在天空为大家制造和平

为我们,为所有那些在秋天恋爱的人。

耶胡达·哈-勒维

他后脖颈上的茸毛

是他眼睛的根。

他的鬈发是

他梦境的续集。

他的前额:一面帆。他的双臂:双桨

能抱着他肉体中的灵魂去耶路撒冷。

但在他大脑的白色拳头中

握有幸福童年的黑色种子。

当抵达他热爱的、干骨般的土地时——

就会撒种。

献给塔玛尔的六首诗

1

雨在轻声说话,

现在你可以睡了。

报纸翅膀的窸窣声,靠近我床边。

没有别的天使。

我会早早醒来,贿赂新的一天

要它对我们好点。

2

你有着葡萄的大笑:

许多圆圆的、绿绿的大笑。

你的肉体充满蜥蜴。

所有这些蜥蜴都热爱太阳。

花,生于田野;草,生于我脸颊,

一切都有可能。

3

你永远躺在

我眼上。

我们一起生活一天

《旧约》就取消它书中的一行?

我们是可怕审讯中能救人一命的证据。

我们要无罪释放所有的人!

4

春天上了我们的身——突然地,

宛如口中尝到了血。

今夜,世界醒着。

仰面朝天躺着,眼睛睁着。

新月跟你脸蛋的轮廓很搭,

你乳房跟我脸颊的线条很搭。

5

你的心,在你的静脉中

玩着采血游戏。

你的眼睛依然温暖,就像

时光睡过的一张张床。

你的双腿是一对甜蜜的昨天,

我来找你了。

一百五十首圣歌

全都在吼“哈利路亚”。

6

我的眼睛想流进彼此之中

宛如两座相邻的湖。

告诉彼此

它们所看见的一切。

我血液的亲戚很多。

它们从不来看我。

但它们死的时候,

我的血会继承。

欧 阳 昱 译

高 启 与 明 初 诗 人

明初的诗人亲身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动乱,亲眼目睹了元末政治的黑暗与人民的痛苦,因此他们的作品多蕴涵着充实的内容,有着恢弘的境界与慷慨的意气,在风格上也表现了雄浑雅正的气度。后世的评论家王夫之从他的文学观出发,称明初为“大神光、大风韵”的时期。当代有学者描述道:明帝国初建立的时候,“老诗人刘基最先在浙东发出沉郁的歌声,继之而起,汪广洋发迹于太平,袁凯振起于华亭,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奋发于吴中,孙接声于岭表,林鸿嗣响于闽东,蓝氏兄弟也以他们简淡朴素的歌唱响彻崇安的山谷。……斗牛之下,群星灿灿”(黄瑞云:《诗苑英华·元明两代诗简论》)。在明初短暂的春光明媚的诗苑中,高启是最为著名、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高启(1336—1374年),江苏长洲人,字季迪,号青丘子。20岁以前,高启在地方上已享有诗名,“一时老生宿儒,咸器重之,以为弗及”(张适:《哀辞序》)。这时,他的家乡还处在元代统治之下。大约21岁时,张士诚的军队开始在他的家乡一带割据称雄。青年的高启,本来也希望能建立功业,他在《赠薛相士》中曾道:“我少喜功名,轻事勇且狂。顾影每自奇,磊落七尺长。要将二三策,为君致时康。公卿可俯拾,岂数尚书郎!”青年才俊满怀雄心壮志、欲乘时而起的形象,跃然于诗中。然而不久他就对纷乱动荡的现实失望了:“请看近时人,跃马富贵场。非才冒权宠,须臾竟披猖。鼎食复鼎烹,主父世共伤!”官场的昏乱和险恶使高启为之感伤,他于是沉浸在诗中。他表白自己不愿“嗜世之末利,汲汲者争骛于形势之途”,只能“日与幽人逸士唱和于山巅水涯,以遂其所好”(《缶鸣集序》)。又有《青丘子歌》自道说:“青丘子,臞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田间曳杖复带索,旁人不识笑且轻,谓是鲁迂儒、楚狂生!”诗中自称是降谪人世的仙卿,又说自己“不肯折腰为五斗米”,显然继承着陶潜、李白的人生格调与自由精神。他闲居无事,终日以吟诗为乐趣,当时与他交游唱和的有余尧臣、张羽等十人,因家居北郭,遂称“北郭十友”。高启又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的军队打败张士诚,次年,朱元璋称帝,建元洪武。这时高启33岁,绮丽年华,风流才调,名声藉藉。朱元璋下诏修《元史》,高启乃被征召入京。修《元史》毕,授翰林院编修,朱元璋又要他在朝中担任户部侍郎,他以“年少未谙理财”的理由推辞不干。后来,他在《效乐天》诗中写道:“功名如美味,染指已云足。……请看留侯退,远胜主父族!”诗中以汉代张良功成身退,得以全身,与主父偃因贪求功名富贵而遭族诛的惨祸相对比,委婉地道出了他的心声。他又藉着咏怀古人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在《咏隐逸十六首》诗中,他描写汉代著名隐者向长(字子平)道:“子平谢累辟,雅志在隐居。……茫茫五岳去,孰得回其车!”又描写隐者周党(字伯况)道:“伯况亦暂起,绡头诣尚书。……士固有本志,圣主焉能拘!”又描写隐者王霸(字儒仲)道:“儒仲有清节,始一应征命。造廷抗高辞,不能臣万乘!”这种高傲的态度便种下了他的死因。洪武七年,他被朱元璋借故腰斩于市,年仅39岁。

高启的诗,是他身处动荡时代生活与心态的记录。在《娄江吟稿序》中,他说自己“时登高丘,望江水之东驰……与夫草木之盛衰,鱼鸟之翔泳,凡可以感心而动目者,一发于诗”。在《缶鸣集序》中又说:“凡岁月之更迁,山川之历涉,亲友睽合之期,时事变故之迹,十载之间,可喜可悲者,皆在而可考。”透过他的诗篇,可以感受到元明易代之际的社会状况,以及由此引起诗人情感的起伏波澜。

《明皇秉烛夜游图》是高启咏史诗的代表作。这首诗先极力铺写唐玄宗夜游情景之盛、歌舞之乐,又写蜀道归来后如何凄凉的境况。诗中描写太平盛世宫中游乐的场面“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与安史乱后玄宗所历凄凉的景象“可怜蜀道归来客,南内凄凉头尽白。孤灯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萧瑟”,二者形成极为鲜明的对照,很能耐人寻味。诗中又化用聂夷中《咏田家》诗意,用“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来深化主题,又以“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一般行乐未知极,烽火忽至将如何”四句,揭示帝王荒淫误国的普遍意义,诗味深长隽永,十分发人深省。

他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登临抒怀的名篇。这首诗以奔放的气势,描写了钟山龙盘、大江奔涌的山川壮景。诗中既写出了“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了反对割据、向往统一的历史情怀。“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悲壮之气贯注于开阔雄浑的景象描写中。诗的结尾歌咏道: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诗人感叹战争反复导致民众血流如潮,庆幸新的明王朝的建立结束了祸乱,民众得以休息。全诗气势充沛,立意端正,语调刚健有力,有苍茫感。

高启的五言古诗描写战争与残杀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抒发诗人反战的情怀。如下列的诗句:

列藩遏戎乱,驻钺实此州。

如何杀大将,王师自相仇。

……

古戍暗雨雪,旌旗暮悠悠。

野屋闭不守,泽天弃谁收?

居人且奔逃,游子安得休?

逶迤苍山去,泱漭玄云浮。

人虎争夜行,风榛啸岩幽。

——《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

登高望废垒,鬼结愁云屯。

当时十万师,覆没能几存?

应有独老翁,来此哭子孙。

年来未休兵,强弱事并吞。

功名竟谁成?杀人满乾坤。

愧无拯乱术,伫立空伤魂。

——《过奉口战场》

嗟今属丧乱,戎马正旁午。

临危肯捐躯,如公未多数。

独立为悲伤,斜阳下寒楚。

——《谒双庙》

这些作品朴质而沉郁,不假雕饰,是那个动荡纷扰时代人生苦难的真实写照。诗中真实的景象描述、深沉的忧患意识,熔铸为刚劲挺拔的风骨,具有强烈震撼人心的力量。

高启的七言律诗用语雅健,而又兴象丰茂,诗中自然呈现一段丰美的神韵,自然引起无穷的联想。如他描写梅花的诗:

如何天与出尘姿,不得芳名入楚辞?

春后春前曾独探,江南江北每相思。

微云淡月迷千树,流水空山见一枝。

拟折赠君供寂寞,东风无那欲残时。

——《次韵西园公咏梅二首·其一》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梅花九首·其一》

两首诗描写月下的梅花,形容其形象的美丽、品格的高尚,就如雪满山中的高士、月明林下的美人,又写其在春风中独守寂寞,显然寄托了诗人的人格理想。

他的五言律诗同样端庄秀洁,超然脱俗。如以下两首:

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

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

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

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

——《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

俯仰兴亡异,青山落照中。

民归邻树在,兵去垒烟空。

城角犹悲奏,江帆始远通。

昔年荆棘露,又满阖闾宫。

——《兵后出郭》

这两首五律都作于元末的社会动乱之中,前一首勉励刘将军、杜文学树立经济天下之志,像“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一样为国家建功立业。后一首感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民归邻树在,兵去垒烟空”一联可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产生相似的联想。

高启对于诗歌创作态度非常执著,他自说“闲居无事,终日苦吟”。在《缶鸣集序》中又说自己“一事于此而不他,疲殚心神,蒐刮物象,以求工于言语之间。有所得意,则歌吟蹈舞,举世之可乐者不足以易之。深嗜笃好,虽以之取祸,身罹困逐而不忍废。”他广泛地从诗骚、汉乐府、魏晋及唐宋诸家汲取有益的营养,用心学习、效法前代诗人之所长。他打比方说:如果执著于一家,而不能兼师众长,就好像“行者埋轮一乡,而欲观九州之大,必无至矣”(《独庵集序》)。他追求在转益多师、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浑然自成,因此他的诗不时显示出一种昌明博大的气象。高启论诗,主张格、意、趣并重,曾说“格以辩其体,意以达其情,趣以臻其妙也。……三者既得,而后典雅、冲淡、豪俊、秾缛、幽婉、奇险之辞变化不一,随所宜而赋焉”。基于这种认识,他十分重视诗歌的气象神韵和内在才情之美。人们称许他的诗如轻云霁月中的“秋空素鹤,回翔欲下”(谢徽语),“如清风徐来于修篁古松之间,锵然成韵”(高得语),又如“天半朱霞,照映下界”(赵翼语),都是就其气象与才情二者并言的。但是,由于高启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接触面比较狭窄,因而诗的内容受到限制。他的多数作品有自己的精神意象存乎其中,但也不时表露出规摹古人的痕迹。有人说高启“摹拟功多,熔铸功浅”、“才调有余,蹊径未化”,就是这个意思。

明初其他诗人各有优秀的篇章。如以下的作品:

驱车出门去,四顾不见人。

回风卷落叶,飒飒带沙尘。

平原旷千里,莽莽尽荆榛。

繁华能几何?憔悴及兹辰。

所以芳桂枝,不争桃李春。

云林耿幽独,霜雪空相亲。

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

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

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

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

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刘基:《感怀二首》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刘基:《古戍》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杨基:《岳阳楼》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袁凯:《客中除夜》

凉叶坠微风,秋山正萧爽。

天寒独鸟归,日夕百虫响。

偶从桂树招,遂有桃源想。

石磴阒无人,山猿自来往。

——蓝仁:《西山暮归》

这些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那个动荡纷扰、百姓流离困顿的时代,表现了诗人渴求平息战乱、向往安宁隐逸生活的心态。诗风自然,诗意深厚,诗情沉郁,诗语晓畅。

然而明初诗人祸患莫测,多数遭遇凄凉的结局。高启的被杀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从政治态度上说,高启曾一度对张士诚抱有好感,后来则彻底地归于失望。对于朱元璋所创立的新王朝,高启最初虽抱持疑惧的态度,然而当他看到战争的硝烟散去、天下一统的局面时,他的态度便根本改变了。高启在《辞户曹后东还始出都门有作》中说“还乡何事行犹缓,为有区区恋阙心”,在《始归田园》中又说“闻知天子圣,欢然散颜襟”,在《穆陵行》中又说“幸逢中国真龙飞”,他赞美并拥戴朱元璋所建立的新王朝,态度很是分明。然而他最后还是难逃杀身之祸,这是因为蔑视生命、诛灭一切想象之中的异己是极权专制对待文人的常用手段。其实在明初严酷的政治环境下,高启的死并非特例。与他同称“吴中四杰”及“北郭十友”中的成员,张羽为太常丞,被流放岭表,自投龙江而死;徐贲曾任布政使,因为犒军疏缺,下狱而死;杨基曾任按察使,因受谗言,被贬劳役而死;孙 入选翰林典籍,因为党祸牵连被杀;王彝在魏观修府治时,因为写了《获砚颂》,与高启同时被杀;诗人袁凯曾在朝中任御史,他心怀惶惧,“托癫疾辞归”,方能幸免于难;林鸿年未四十,自请归山,得以善终。明初文人遭遇政治迫害,乃至蹈杀身之祸,使得文人失去了积极参政,以及用文学干预社会的外部环境与内心动因。严酷的政治境遇与思想控制,使得诗的精神长期陷于萎靡不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