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年450万人患癌!研究公布癌症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基因突变

 恬淡闲适 2021-12-02

传统理论认为,癌细胞的形成是因为细胞突变,即细胞核中的DNA首先发生根本性变化最终导致细胞的癌变。

然而,大量的研究却发现,基因突变不是癌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掌握癌症发生的细胞质,即代谢的障碍才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

癌细胞的形成,代谢障碍是根本原因

看看美国佛蒙特大学的一项实验:将正常细胞中的DNA从细胞移除,把癌细胞的DNA植入这些正常细胞中,然后将这样的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结果经过1年观察仅仅1/68小鼠产生肿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用10只小鼠重复佛蒙特实验,结果没有一只小鼠产生癌症!

再看一项德克萨斯大学相反实验:将正常细胞中的DNA植入癌细胞中使得细胞成为癌细胞质加正常细胞核的形式,再将这种重组细胞移植到小鼠中结果97%小鼠产生肿瘤。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一位德国医生瓦博格发现,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之下,恶性肿瘤细胞葡萄糖酵解非常活跃,表现为葡萄糖摄取率高,糖酵解活跃,代谢产物乳酸含量高。

在这里,我首先需要普及一点医学小知识。我们知道人体是需要能量来进行新陈代谢的,葡萄糖是重要的能量代谢原料,人体的正常细胞的葡萄糖代谢主要包括无氧酵解和有氧代谢两个部分。

无氧酵解用于紧急提供能量,代谢效率低,同时产生乳酸,有氧氧化是在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供应正常细胞能量的方式,供能效率高,是正常细胞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癌细胞则不同,即使氧气充分,其糖代谢的方式依然是糖酵解的方式获得能量,癌细胞的这种代谢方式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改变?这就回到了文章前面的观点:细胞质出了问题,更确切地说是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出了问题。

线粒体位于细胞质内,是人体的能量工厂,它负责细胞的呼吸功能,而研究表明,恰恰是人体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发生了功能的故障导致了线粒体代谢异常,这种异常导致了细胞癌变!可以这样理解癌细胞形成过程:线粒体功能障碍→代谢障碍→细胞突变→癌变

癌细胞代谢不同于正常细胞,拥有无限分裂能力

了解了癌细胞为何形成,不难理解癌细胞的无限分裂能力。一般正常细胞在分裂了50-60次之后会自动凋亡,道理很简单:那就是端粒体,细胞DNA末端的一种物质,它在每分裂1次之后都会出现缩短一点的情况,当端粒短到无法再缩短的时候,细胞的寿命就到头了,这大约是细胞分裂50-60次左右的时候发生。

癌细胞就不同了!由于细胞代谢不同于正常细胞,癌细胞往往具有无限分裂的能力,为何具有这样的能力,很多人通常认为是因为端粒体酶活性较高,可以保持较长的端粒。然而,事实却是恰恰相反,大部分癌细胞的端粒长度比正常细胞还短!

例如,1997年的时候,Mura检测41例卵巢癌细胞的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结果出人意外,正常卵巢细胞中端粒长度为8-13Kb,而卵巢癌细胞中端粒长度小于8Kb;Urabe等检测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24例,正常肝细胞端粒平均长度为7.8±0.2Kb,肝癌细胞端粒平均长度为5.2±0.2Kb

实际上,大量的数据发现,不同的癌细胞与端粒以及端粒酶(调节端粒活性酶)分为3个组合: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很长;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很短;无端粒酶活性+端粒很短。仅仅用端粒体思路考虑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第1种情况最能说得通,第2种情况勉强说得过去,第3种情况如何解释?

具体细节至今还是一个谜。但端粒体变化的信号以及端粒体酶活性变化的信号通过细胞蛋白质对线粒体产生ATP产生影响!换句话说,细胞代谢紊乱导致了细胞突变甚至癌变,这种变化带来了细胞核DNA端粒体酶和端粒发生信号变化,对细胞能量代谢造成影响!这或许是癌细胞糖代谢的方式不同于正常细胞的重要原因,这种代谢方式意味着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需要更多的糖来满足自身代谢需求。

癌细胞以糖为能量来源,生酮饮食或成曙光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政府数据中获得了数据,该数据库包含了33种癌症共11000名癌症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他们发现:癌细胞中一种称为转运葡萄糖的蛋白质-GLUT1普遍很高,这意味着癌细胞可以有更大的能力将葡萄糖转运到癌细胞内

由此,人们自然产生了这样一个联想:假如极大地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同时改为脂肪作为组织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会不会对癌细胞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因为癌细胞是不善于利用脂肪的代谢产物-酮体作为能量的,理由很简单:癌细胞的线粒体出了故障,酮体必须通过线粒体的代谢才能成功。

这就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一种特殊饮食-生酮饮食,它的特点就是高脂肪、中等量的蛋白质食物和极低碳水化合物食物。这样的饮食方式会迫使身体利用脂肪而不是糖作为主要能量,从而达到饿死癌细胞目的

尽管这种饮食模式的临床试验还不是很多,但还是发现了一丝曙光。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抑制肺癌小鼠机体中葡萄糖水平,就可以抑制肺癌小鼠鳞癌的后期生长和进展,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予以小鼠生酮饮食同时服用一种抑制葡萄糖在肾脏将葡萄糖吸收的药物。

进一步对192位非糖尿病肺部或者食道鳞癌患者血液葡萄糖水平进行分析发现,血糖水平与其生存率直接相关,由此作者联想到利用生酮饮食或许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总之,对于癌症来说还有很多的未知,但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最终可以找到攻克癌症的钥匙。


更多癌症、健康相关知识请继续关注【李医生聊防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