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香豉(淡豆豉) 香豉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以(黑色为优)大豆与桑叶、青蒿的煎液蒸透后发酵而成。) 性味归经:凉;苦、辛;归肺、胃经。功能主治: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禁忌:胃虚易呕者慎服。 香豉(淡豆豉)与经方6首介绍 1.栀子豉汤 组成服法:栀子9克(劈),香豉4克(绵裹)。以水400毫升,先煮栀子,得250毫升,纳鼓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治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懊憹,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按之软而不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质红,苔微黄,脉数。 备注:方中栀子味苦性寒,泄热除烦,降中有宣;香豉体轻气寒,升散调中,宜中有降。二药相合,共奏清热除烦之功。 2.栀子甘草豉汤 组成服法:栀子9克(劈),甘草6克(炙),香鼓4克(绵裹)。以水400毫升,先煮栀子甘草,取200毫升,纳豉,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功能主治:治栀子豉汤证,兼见少气者。 3.栀子生姜豉汤 组成服法:栀子9克(劈),生姜15克, 香鼓4克(绵裹)。以水400毫升,先煮栀子、生姜,取200毫升,纳豉,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功能主治:治栀子鼓汤证兼见呕吐者。 4.枳实栀子豉汤 组成服法:枳实6克(炙),栀子3克(擘),豉9克(绵裹)。上药三味,以清浆水700毫升,空煮取400毫升,纳枳实、栀子,煮取200毫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分二次温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纳大黄2~3克。 功能主治:治大病愈后劳复者。 5.栀子大黄汤 组成服法:栀子9克, 大黄3克 ,枳实12克 ,豆豉10克。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功能主治:治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 6.瓜蒂散 组成服法:瓜蒂一份(熬黄),赤小豆一份,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和匀。每服3克,以香豉9克,用热汤700毫升,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 功能主治:涌吐痰食。治痰涎宿食填塞上脘,胸中痞硬,烦懊不安,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舌苔厚腻,寸脉微浮者。 注意素体血虚及出血患者忌服。 备注:方中瓜蒂味苦性升而善吐;赤小豆味苦酸,与瓜蒂配合,有酸苦涌吐之功;香豉轻清宜泄,煎汁送服,以增强涌吐的作用。本方药性较峻,宜从小剂量开始,不吐,逐渐加量,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