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症与脉合,症与脉不合?外感、内伤都有症脉的合与不合。外感,出现蒸蒸发热症状,脉象必然洪大浮数,这是症与脉合。如果发热但脉象不洪大浮数,是症与脉不合。常说的:阳症得阴脉者死。此句话是针对伤寒病来说的,如果是伤寒以外的病症,就不能判断为死症,这种情况必定是火邪被遏制,或是胃阴不能充盈脉体,或肾水不能化生为荣血的缘故,这样的就要忽略症状,凭借脉象来治疗。火邪被遏制的,用逍遥散加生地、薄荷来发散,或加丹皮、山栀,引导郁火下降,让郁闭疏通开就可以。胃阴不能充盈脉体的,用四物汤更加熟地、枸杞、人参、麦冬、五味来滋养脉体就可以。肾水不能化生荣血的,用六味地黄汤、左归饮补益就可以。如内伤又没有发热,他的脉象应当是平静的,反而出现浮躁洪大而数的脉,就是症与脉不合。常说:阴症得阳脉者生。这句也是说的伤寒,如果其他病症也是不能就判断为可治的,这种必定是阴液亡失了,或阳明有食积与火邪,或肾虚不能纳气,或过度服用乌头、附子导致下焦津液枯竭。又有一种重按有力,却不弦,从肌肉渗开,脉与肉无界限,类似浮洪豁大,总归是阴性的脉象,是正常阴精亡失。如果阴亡,分别先天后天来救治。有食积与火邪的,健运主兼用清凉。肾虚不能纳气的,用六味地黄汤、都气丸。过度服用乌头、附子的,用六味地黄汤兼用黄柏、知母。脉与肉无界限的,用六味地黄汤加归身、枸杞子、枣仁、白芍合生脉散。凡是病症都有脉症合与不合,可以根据列举的例子,进行引申,触类旁通。。
什么是病症与时令不合?譬如夏月出现恶热而烦燥症状,本不应当用辛热药,但是如果这种恶热烦躁是无根之火,狂越于外引起,不用人参、桂、附、八味丸,就没办法收回这种浮越在外的孤阳,所说的“桂附清蒸热”就是这种情况。这也是要忽略时令因素凭借症候治疗的情况。又如冬月出现畏寒怕冷症状,按理应当用辛热药,然而如果是火郁在里面,火热生风,耗散元气,气被火耗散,所以出现凛凛畏寒症状的,治疗就要或用辛甘来发散,或芩、连、承气来疏通,让火宣透,畏寒症状就可以消除了。所说的“硝黄解寒战”就是这种情况。这也是忽略时令因素凭借症候治疗的情况。
|
|
来自: 新用户0577OgLp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