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040】胃息肉

 缘于自然123 2021-12-02

概述

     胃息肉是指由胃黏膜上 皮本身形成的局限性隆起,是良性病变

病理

   胃小凹上皮对胃黏膜炎性病变的过度反应性增生。

   典型的胃腺瘤性息肉在新鲜标本上形似杨梅,形态为圆形,边缘光滑,可有轻度分叶,黏膜面可有凹陷,甚至发生溃疡。多数无蒂,基底宽,但大的炎性息肉可有蒂

    显微镜下特征:组织学上为胃小凹的浅表上皮形成,腺腔不与胃底腺和幽门腺相连, 富的成熟的单层黏液细胞位于基底,增生的腺管扭曲、 囊性扩张,在息肉基底黏膜层如倒“V”形进入息肉,远侧如喷水状向息肉头部放射。 间质有充血、水肿。除炎症区域外,一般 看不到核畸变或核分裂像

图片

分型

    增生性息肉75% ~ 90%

    腺瘤性息肉10% ~ 25%

流行病学

     胃息肉是少见的局限于胃黏膜下的良性病 变,约占胃部肿瘤的3.1%,且多发生于胃 的中部和下部。

    30% ~ 40%的腺瘤性息肉病人同时存在着 胃癌

临床表现

    胃息肉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肿瘤表面糜烂出血或有溃疡形成时,可岀现腹部不适、疼痛及胃出血

    幽门前区息肉如突入十二指肠,有时可出现梗阻症状

    胃息肉癌变与其大小有关,直径越大,不典型增生越明显,大于2 cm胃息肉恶性程 度明显增加

影像表现

    息肉切线位表现为隆起,边界 光滑锐利,从胃壁突向胃腔内的半圆形阴影, 称“草帽征”带蒂息肉呈不规则的蕈伞状影突 向胃腔内,透视下加压或改变体位,肿物形态 和位置可有变化

    部位:多发生于胃的中部和下部,腺瘤性息肉常 位于胃窦部;胃弥漫多发性小息肉可见于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 综合征)、Gardner 综合征、Cronkhite-Canada 综合征等

X线表现 

    在良好的双重对比造影上,可较好的显示 胃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和数目

     息肉正面观表现为胃腔内圆形、椭圆形的 环圈影,也可有轻度分叶状。边界锐利、 光滑,可有“卵石征”或“印戒征”,病变 周围胃小区存在,黏膜皱璧可呈局限性张开

     息肉表面有溃疡形成时,可表现近似“牛 眼征”

     息肉切线位表现为隆起,边界光滑锐利, 从胃壁突向胃腔内的半圆形阴影,称“草帽征”,带蒂息肉呈不规则的蕈伞状影突向 胃腔内,透视下加压或改变体位,肿物形 态和位置可有变化

     幽门前区长蒂息肉可突至十二指肠球,甚 至到十二指肠降部。X线表现为十二指肠 球部或降部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性肿物, 并有一条状透亮带引向胃窦。可随蠕动往 返于十二指肠及胃窦内

     息肉恶变X线表现为肿物较大,隆起边界 不规则,成分叶状,隆起病变表面呈颗粒 或结节状外观

CT

    CT 及仿真内镜( VG) 能够准确检出直径5mm以上胃内隆起性结 节,增强可有强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图片选自以下文件,作者:蒋志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