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女能不能跟妈妈的姓?我们在姓氏问题是否存在歧视?

 慨文 2021-12-02

广州的陈先生和妻子是海归学者,他们有一个女儿是在美国出生,入了美国籍。

最近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陈先生对女儿的婚姻问题,说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婚嫁观念太陈旧了,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了,必须要进行改变。

下面是陈先生的看法,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第一,男娶女嫁都是老观念了,单单这个词就体现了不平等,还有什么“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更是庸俗不堪,观点谬误。“嫁”“娶”这两个字都存在不平等,以后最好不用,就用“结婚”。

女人结婚就是为了穿衣吃饭吗?
女人不需要自己工作?
女人不需要开创自己的事业吗?

第二,男女双方结婚为什么必须要到男方家?为什么要和男方父母一起居住?其实完全没必要到谁家,也没必要跟双方的父母在一起生活。

女方的户口都没必要迁到男方家,迁户口这种形式其实就像是把女儿卖给男方了,表示这个女人归某个男人所有了,这就是一种歧视,是一种封建家庭观念。

父母也没必要指望儿女来养老,去养老院快乐生活不好吗?万事不求人,只要有钱,怎么不能养老?看看美国的老人,绝大部分都是在养老院养老。



第三,结婚后子女的姓氏问题也存在歧视,孩子跟谁姓完全可以协商,跟谁都可以,甚至将来孩子成年了,可以自己另起一个姓。只有抛弃这种封建的姓氏传承观念,才能真正做到生男生女都一样。

第四,彩礼嫁妆这些结婚礼仪,都是封建观念,男女结婚应该注重心灵间的契合,而不是这些外在的仪式。有了彩礼、嫁妆婚姻就能幸福了吗?这些东西对婚姻幸福完全没有帮助。

第五,对双方父母的称呼也不合理,不要分什么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应该统一叫爸妈。生了孩子也不要叫外公外婆,一个“外”字,凸显了多少不平等?都是封建思想作祟。看看英语,一个“grandma ”统一解决了奶奶和外婆的称呼。

第六,婚后在家庭中的地位,谁能干谁就做主,什么“女主内,男主外”的说法就是胡说,谁的事业好就以谁为主,不能强求女方牺牲事业照顾家庭。

陈先生认为,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改变了社会运行模式,那些传统的东西,很多已经不能适应现实了,就该坚决地抛弃,我们的男女平等不应只停留在口号上。

以上言论是陈先生的个人观点,只能代表一家之言,虽然他的想法有些过于偏激和片面,但也提供了一种思考方法。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说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也不能仅凭着满腔激愤就将其一概否定。中华文化能够长存几千年而不断绝,成为人类历史中唯一的强大传承,自有其合理之处。

对于这位陈先生的婚姻观念,大家有什么看法?希望有识之士能够提供理性的分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