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紫気東來 2021-12-02
概述
概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WHO将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发热门诊、感染科、呼吸内科
临床症状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危害
重症患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危重患者有一定病死率。
并发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
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胸部影像学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抗体检测。
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分析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危重病例应尽早收入ICU治疗。
治愈性
早发现、早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有一定病死率。
饮食建议
均衡饮食,高蛋白饮食,多饮水,肉类和蛋类煮熟煮透后食用。
重要提醒
对于疑似或者接触者,按照要求进行医学观察,不要惊慌,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的随访。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进行排查、诊治等。
病因
流行病学
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病因
本病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时,可能发生经气溶胶传播。含新型冠状病毒的粪便、尿液如污染环境,可能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1周后恢复。
诊断依据
医生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分析做出诊断。诊断标准如下: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一、疑似病例
综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流行病学史
(1)发病期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4)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
(2)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二、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1.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3.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
4.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IgG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
治疗
治疗方针
隔离,密切监测病情。给予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及抗病毒治疗,保护重要器官功能,防治并发症。
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治疗: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利巴韦林等口服。
2.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加强细菌学监测,有继发细菌感染证据时及时应用抗菌药物。
3.重型、危重型病例,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天)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静脉给予血必净;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4.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进行辩证论治。具体方案可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其他治疗
1.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
(2)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必要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复查胸部影像学。
(3)根据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必要时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2.呼吸支持
重型、危重型病例还需采取呼吸支持,包括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必要时采取俯卧位通气、肺复张或体外膜肺氧合等。
3.心理疏导
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应加强心理疏导。
预后情况
早发现、早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有一定病死率。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护理
日常护理
1.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充足睡眠,每天保证睡眠时间。
2.房间经常进行通风换气。
3.注意个人卫生,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者肥皂、清水洗手。
4.用品进行消毒。
5.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度活动、锻炼。
饮食调理
1.每天摄入高蛋白类食物,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
2.每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
3.适量多饮水,每天不少于1500ml。
4.食物种类、来源及色彩丰富多样,每天不少于20种食物;不要偏食,荤素搭配。
5.保证营养充足,在平时饮食的基础上加量,既要吃饱、又要吃好;
6.饮食不足、老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础疾病患者,建议增加商业化肠内营养剂,每天额外补充不少于500大卡。
其他注意
1.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戴口罩;打喷嚏、咳嗽时,用手肘、纸巾等捂住嘴,避免传染他人。
3.轻症者可按照医生的要求隔离治疗。
4.避免去封闭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5.避免与家人共用生活用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