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病了,该不该洗澡

 新用户0747a4i9 2021-12-02

勤洗澡是个好习惯。在低纬度高湿度的广东、海南,人们是要天天冲凉(即洗澡)的,不洗不舒服,洗了就舒泰。

勤洗澡的人们注意防止过度搓洗,过度搓洗会使人的皮肤角质层变薄,而皮肤角质层变薄将减弱皮肤的抵御各种微生物入侵的天然机械屏障作用。广东、海南人到中老年后,皮肤普遍变得比较粗糙、色素沉着比较明显、病毒性皮肤病(如老年斑等)更为常见,这些可能都与过度洗浴有关。

一般而言,洗澡是出于健康的需要,也是出于社交的需要。

假如我们生病了,勤洗澡好不好呢?

先说明一下:在生病时应尽量减少人体消耗,这是硬道理。这是通俗的表述,从系统论角度来说,就是要在生病时尽量减少人体与外界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洗澡就是人体与外界发生大面积的能量交换的一种形式。

大家知道,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水是比热容是最大的,所以它携带的热量很大,而且换热效率高。

如果是冷水洗澡,会带走人体大量热量,但病人一般是不会洗冷水浴的,这里就不多言了。

重点谈洗热水澡(特别是泡澡)。在热水的作用下,体表血管扩张,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体表血管扩张越明显。由于水温高于体温,人体以吸收热量为主。

洗完澡后,体表体温已明显高于室温。根据物理学原理,人体的散热(对流、扩散和辐射都存在)开始增强,尽管浴后会穿衣服能减缓这个过程。

由此可见,洗热水浴,人体经历了两个热交换剧烈的阶段,先吸热,后散热。大量的热量交换这对病体有害无益,病情越重,害处越大,甚至致命。

当体温降至正常体温的时候,人就会感到轻微寒意,即略比正常怕冷,大约一天后才恢复正常,这是人体对过度散热的一种保护反应。

综上述,从利于病情稳定或身体恢复的角度来看,对病人来说勤洗澡(特别是泡澡)是不适宜的。特别是一些疾病的极期或重大内脏疾病的发展期,洗澡当属禁忌

在重病状态下,人体通过最大限度自身的调节,使机体内环境处于一个非常脆弱的平衡状态,这时生命体征表现稳定,但一洗澡,体表血管扩张,体内血液重新分布(重要器官的供血会减少),热量的变化还会导致人体的代谢变化。重要器官的供血减少和代谢变化了,这个脆弱的平衡就打破了,病人轻则病情反复加重,重则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病人,洗澡就是致命的。

有较重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长时间洗澡是有风险的,长时间泡澡风险更大。

岂止是重病不能洗澡,就是正常人到特殊环境中,也是不能随意洗澡的。假如在低海拔地区生活的人到高原旅行,常被告诫:到达的第一晚千万不要洗澡,否则可能诱发高原反应,严重的高原反应也是致命的。

民间常有人说,感冒了泡个澡出点汗就好了,真实情况可不是这样的。就拿普通的感冒来说,只能说洗澡或泡澡时人体是比较舒服的,但出浴后,感冒症状不是加重就是迁延。这是因为感冒时,人体对所有形式的散热(特别是冷刺激)敏感性增强,机体的调节围绕减少散热进行。而洗澡完毕后人体的散热是增强的,所以洗澡后感冒症状会重新出现且有加重。水温越高,洗浴时间越长,这种效应越明显。

热量交换较少的洗澡方式是温水洗澡,但温水洗澡有个越洗越冷的问题。这是因为正常状况下,人的体表温度低于体内,室温越低,温差越大。当我们的手感觉是温水时,水的温度常低于体内,洗浴时,随着体表温度升高,我们的感觉是水变凉了。这时,提高水温就会导致体表血管扩张,保持水温就会导致人体肌紧张产热,这两种形式同样会加大人体的热交换。

此外,出浴时,体表水分的蒸发会加重畏寒感,加强肌紧张产热、甚至寒战。感冒症状也会加重和持续。

    综上述,病人即使要洗澡,应该首选温水浴,而且是快洗,千万不要留念或追求那长时间、高水温带来的暂时舒泰;病情重一点的,洗头洗身最好是分开进行;病情再重的,只能是在擦洗的基础上,勤换衣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