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说阴阳

 新用户0747a4i9 2021-12-02

漫谈阴阳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的古典哲学。在中医学的发展进程中,阴阳五行学说深深地融入了中医学之中。现在认为,阴阳五行学说只是古典哲学的一个流派,现代哲学里早已没了它的踪影。然而它却在中医学里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而且意义非凡。是阴阳学说指导着中医学?还是阴阳五行学说附会于中医学,才得以残喘至今?这个还真有得一说。

我们常说,阴阳五行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极大程度上指导了中医学发展。细想却不然,要知道阴阳五行学说在古代是人们认识所有事物的钥匙,且运用于或指导着许多社会实践活动。到了今天,阴阳五行学说除了在中医里和风水先生那里还有应用之外,在其它领域,阴阳五行已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问题来了。在现代科学各个领域里,又有哪一门学科不需要哲学和方法学的指导呢?阴阳五行学说在那里怎么没有地位呢?怎么就没有了生存空间呢?唯独在中医学里显得至关重要呢?

可以这样说,是中医学保护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则以中医核心指导理论的形式绑架了中医学。

医学从来就不是完美的科学,医学从来都是充满遗憾的科学。

现代医学是靠因果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反馈控制、逻辑推理等来说明的,并在实践检验中不断更新理论。或者说现代医学理论更多地是面向初进医学殿堂的学生和基层医生,资深专家、教授则只是根据新科技在临床上的应用和临床上的一些追踪结果建立、修正或否定某些既有理论。也就是说,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是互动发展的

中医则不然,中医是借助阴阳五行学说实现了推理演绎功能,弥补了感性和顿悟的不足,并实现了形式上的完美。换句话说,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最重要的功用是弥补中医学的不足,用哲学上的完美体现中医学的全面,全能和永不过时最明显的是,中医理论和中医实践缺乏互动,走的是纯碎的单向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路子。假如这理论有缺陷或错误,问题就大了。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要分清哪些内容是哲学的,哪些内容是医学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管实际情况怎么样,有一个特点值得注意,即中医看病是既要分析病情,还要演绎哲学。

在面对病人繁复多变的临床表现时,古代医家可能为了使思路明晰,于是采用扩大病证概念内涵的方式来进行简约繁复多变的临床症状。中医病证概念正是在简约的过程中,实现了医学向哲学的过渡。

阴阳学说现已广泛融入中医学体系之中,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于是我们就有了这样的问题:在中医里,阴阳学说是具体医学的一部分,还是医学里的哲学,医学的不足可不可以用哲学来弥补。换句话说,阴阳学说是形而上的东西,用来指导形而下的东西还勉强说得过去,代替形而下的东西则是于理不通。可恰巧阴阳学说在中医里既是形而上的又是形而下的,随心所欲。清楚一点的,就来形而下(假如中医的脏腑也算形而下的)的,不清楚或搞不定的,就来形而上的(只谈阴阳),这样医者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正如现今人们常说的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技能强于对手,就是运动员,技能不如人,就是裁判员。

中医哲学化是中医的特色,也是中医的悲哀。

阴阳五行学说只能部分地粗略地解释这个世界,尽管在形式上是完美的,但它还不足以和现代哲学相提并论,所以充其量只能是古典的、朴素的辩证法。最重要的是阴阳五行学说也不是纯碎的哲学,它也具有实体物质的属性(又是裁判员兼运动员)

在中医里,阴阳学说里的阴阳到底有哪些常见属性呢?

1.     哲学属性  按照阴阳学说,太极分两仪(两仪即阴阳。这句话假如可理解为事物都可分为两方面的话),涉及阴阳的基本概念有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等,这就是阴阳学说的哲学内容。

2.     阴阳的指代或标示功能:如天为阳,地为阴;又如上、左、表为阳,下、右、里为阴等。显然天地、上下、表里是不能相互消长和相互转化的。

这是一个最充满争议的功能。

3.     运动趋势 运动趋势:向上为阳,向下为阴。此外脏腑之间为了达到阴阳平衡,会产生升降运动。如肝肾之气上升,心肺之气下降,脾气主升,胃气主降等。

4.     表状态、程度或强度等 强壮的、活泼的等为阳;瘦弱的、少动的等为阴。运动强度:加强为阳,减弱为阴。

5.     描述症状    阳性症状:幻觉、幻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

               阴性症状:迟钝、淡漠、自闭、少语等

总之,阴阳学说里的阴阳的全面属性很难说清楚,主要原因是阴阳的定义过于宽泛,可以说几近随心所欲。如阴阳学说认为,向上的、活泼的、明亮的等为阳,向下的、安静的、晦暗的等为阴,显然概念内涵的增加减弱了概念的明确性,增加了概念的模糊性。

除了书上(就是前述)所给出的那些以外,几乎每个临证者都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新的解释。如一方面说阴阳互为根本,强调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一方面又强调儿童是纯阳之体(没有阴);又如按五行学说,心阳下行,肾阴上行,如按阴阳学说,心阳应是向上、肾阴应下降才是。只要临证者名气足够大,就能把自己的一己诠释强加进阴阳五行学说之中。

这样做,中医学说就通吃了,但通吃的同时,也就注定了要失去中医的科学严谨性,故一些目不识丁的老农或家庭主妇都可来几句阴阳,你还不容易说服。

存在和联系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两个属性。其实,西医的强势在于存在,中医的强势在于联系,有联系才有整体。

阴阳学说主要说的是哲学上的所谓的普遍联系,所以中医里讲具体联系的是五行学说,而不是阴阳学说。

首先五行学说里有一个生循环,也有一个克循环,这两个循环与控制理论里的反馈环相似。假如我们要中断一个恶性循环,确定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之后,可以从生我、克我两方面切入;同样,假如我们要促进一个良性循环,也可以从生我、克我两方面切入。只不过应用于两者的方式有所不同。

五行学说里的乘、侮是生、克现象在疾病时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们实际上是一个医学变量过于强或弱时,它与其它医学变量正常时的的相互关系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沿用它们原来的正常相互关系来考虑和分析问题。

我们一方面要沿用和继承生、克、乘、侮概念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因为人体内相互制约的因素太多,我们必须坚决去除“五”数的限制(有多少是多少)。也就是说,我们要的是N行学说,而不是五行学说,因为N行学说更符合实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