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厉害的是,她加盟了李冰冰的经济公司,正式成为合伙人。离婚事件,就像是她参与的一个剧本,辗转剧组,重新出来,又是一个新生。其实能够掌握“一手幸福”的女人,都离不开这三种能力。出身农村,没背景,学历也不高,很长时间被大众嘲笑“太土”。但她硬生生靠着“勤奋”给自己拼出了“逆袭”的剧本。拍摄《楚乔传》,角色要求减肥,她能在20天瘦下8斤。曾经,她被马甩下背,伤了脊骨,最害怕骑马。但楚乔有非常多马戏,包括被马拖着在沙地上翻滚的戏,危险又可怕,但她二话不说直接上。虽然这是演员该有的职业素养,但能做到不用替身,确实很难。两人都事业有成,冯家家境又好,按理说,她没必要再那么拼,但产后4个月,她就进了《有翡》剧组,又是有诸多打戏的剧本。但我从来没有停下脚步,我想实现自我价值,我想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我想让自己过得更好。我希望在这时代留下属于我的印记。”这种韧性,让赵丽颖在演艺圈脱颖而出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也让她在离婚后,依旧拥有掌控自己人生的资本和底气。我也遇见过很多来访者,很多人的痛苦源自于没有自我价值感。当遇见人生的重击后,便容易一蹶不振,将自己的人生价值挂靠在老公和孩子身上。可这样,便是把自己人生的一手幸福挪让了出去,万一婚姻有个风吹草动,自己便如浮萍一般,无依无靠。离婚固然是件牵一发动全身的伤心事,连号称“马司令”的马伊利都坦白,即便她做了那么多准备才离婚,刚离婚那段时间,低落的情绪还是把她扯入低谷,做什么事都打不起兴趣。某种程度上,结婚离婚都只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女人不管处于什么模式,如果始终能具备让自己安身立命的本事,也就大大提高了自己扛事的能力。除了保证经济独立,始终保持内在力量,也是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拿赵丽颖来说,她曾在婚前吃了太多苦,但庆幸她并未在婚后失去警觉,放弃事业回归家庭。理智的情感观背后,能感受到,她能够掌控人生的力量。她曾说:“我情绪起伏特别大的时候,我会给自己一个提醒。你应该收住了,然后把这个感觉用在之后的戏里。”正是靠着这股清醒,赵丽颖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渐渐改变。从“农村姑娘”逆袭为“一线花旦”,她凭借自我的力量转变了大众对她的看法。很多时候,我们不懂,为何一个怯怯的女生突然变了,变得自信、光彩照人,活出了生命的价值?这是因为:当一个人把力量收回在自己的中心时,她就可以转变外界的凝视。当你一步一步突破内在的束缚之后,那些困扰你的课题也会随之转化。就像赵丽颖,曾经的她觉得自己出身不好,拼尽全力用勤奋来抓住机会,努力学习时尚改变自己的土气,可当她在这条路上积攒起越来越多的勇气,当她的内心开始笃定:她开始坚定圆脸演员也有自己的春天,她更坚定自己是独立的有力量的。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所有朋友都觉得现在的她,比5年前的她,更年轻漂亮有气质。曾经的她总是怨天尤人,遇到事情总喜欢问为什么,凭什么是我?但后来,她开始学会自我接纳,不再自我攻击,慢慢的,她突然觉得自己的内心强大了不少,不再被外界所左右。现在的她,不管遇到什么问题,第一反应都是顺遂当下的缘分,无论发生什么没,都是自己要面对的课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当内心越来越笃定自己能应对一切时,她的内在也就越绽放,这种能量透过外在传递出来的精神和能量场,也就能带着相应的光芒。能很快从离婚阴影中走出来的人,大多是能从心理上真正和过去说再见的人。比如通过拉黑,删除,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愤怒,匆忙的结束。事实上,这种“结束”在情绪能量层面是无法释放的,它会停留在你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你的关系。甚至会让当事人在潜意识里紧紧抓住这段关系的各种回忆,迸发出的各种负能量不光对自己身心有影响,可能还会影响自己未来的情感经历。37岁时,她发现丈夫出轨,她花了10年时间去跟踪丈夫。之后,终于离婚和丈夫分道扬镳的她,看似结束了上一段关系。她成立了“女子侦察团”,免费帮其他女人找丈夫出轨证据,打小三。她离婚多年,头脑却依旧被仇恨的念头来回牵扯,心里被复杂的情绪时刻纠缠。她,从未和过去做真正的完结,自然,也就很难开启新的人生,活在痛苦的轮回中。如果我们不跟过去的关系做告别,它的负能量是卡在生命里的。我们所有的和过去的负面关系,会直接影响我们以后的关系。事实上,当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纳的态度,和过去的关系说再见,真正从心理上和旧关系告别,当事人也就才能真正不念过去,不畏将来,重新开启新生活。离婚代表的是一段亲密关系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两人从此成为仇人,老死不相往来。夫妻不再是亲密恋人,但永远是孩子的父母,也因为孩子也就成为永远的亲人。犹如德芬老师所说,我们应该带着经历的心态来过人生,经历被爱,也经历不被爱,经历幸福,也经历悲伤,我所遇到的的是我需要成长的修行。这样,我们才能学会坦然接受,坦然说再见,坦然重新开始!可以有被老公宠爱的福气,但始终也有别人拿不走的内心的笃定,安身立命的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