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幼鼠每天离开母鼠15分钟和3个小时会发生什么|心理咨询札记⑯

 新用户1096clAp 2021-12-02

先说西方人做的小白鼠试验:每天将一批幼鼠从它们的母亲身边拿走15分钟,这会让幼鼠产生压力,随后再将它们放回母鼠身边,母鼠会舔舐幼鼠的身体并给他们理毛。重复这种操作两个星期,对比那些从没有离开过母鼠、一直呆在笼子里的幼鼠,前者长大后有更强的韧性。而后者从小就轻松自在,没有经过历练,导致成熟后很难应对压力。

我在上文说慢性压力也是毒性压力,不是说压力都是坏事,有一定压力,对人的成长反而是必要的。上述白鼠实验即是如此。如果把孩子保护得密不透风,规避所有的压力体验,接触不到导致焦虑的情境,往往会在他们遇到焦虑时更加焦虑。从小尝试让孩子学会成功应对或者化解压力,孩子就会增长对压力的耐受性,实际上孩子就获得了应对压力的免疫力。

教育专家们把压力分为正向压力、可承受压力、毒性压力三种。

正向压力能够促进儿童的成长。可承受压力可增强孩子的韧性。毒性压力包括非常严重的侵害事件和日复一日的慢性压力,它会伤害孩子的成长。我们要更多地运用正向压力和可承受压力。正向压力会让孩子收获成功体验和自豪感。可承受压力一定要把握好度,更需要有成年人在旁边及时提供支持,它可让孩子获得更多成长。毒性压力除了孩子慢性压力的积重难返,主要是要充分考虑孩子在成长阶段,有些场合和有些事件应给孩子设置隔离墙。对一些社会和人生真相,孩子还没有做好面对准备。比如上海长宁区中小学校进行的自杀调查问卷,让这样的真相直面孩子,很可能起相反的作用,这就是理当规避的。

有必要特别补充慢性压力是怎样伤害孩子的大脑的。这里主要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讲。对于长期处于压力状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大脑里充斥着激素,这些激素会弱化大脑的高级功能,也会遏制孩子的情绪反应。在压力的影响下,负责记忆、推理、注意、判断和情绪控制的脑区会遭到抑制并承受永久性的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脑区会逐渐缩小,而大脑中负责侦察威胁(负面)的部分则会越变越大。最终,过载的压力系统就会大大提升孩子患焦虑症、抑郁症和其它种种身心疾病的风险。

再回到幼鼠试验上来,如果幼鼠每天被带离母鼠的时间不是15分钟,而是被延长到三个小时,那么它就会体验到极大的压力,以至于被送回到母鼠身边后,这些幼鼠甚至都不会和自己的母亲有所互动,结果是直接影响了亲子关系。与此同时,这些幼鼠今后会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困扰。

这里就蕴含着正向压力或者可承受压力向毒性压力的转化。压力对于孩子的成长,该怎样把握,可从这个实验中获得启示。刚发生的深圳龙岗12岁初中生坠楼,他生前的大脑功能演化,一般地就会是这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其中要么是碰到了我们尚不知的重大刺激事件,要么就是由慢性或隐性压力发展成不可承受之压力,导致悲剧发生。




12040


为何家庭环境优越的孩子也跳楼|心理咨询札记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