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只有一件事》①| 看见自己

 成长发源地 2021-12-02

这是「成长发源地」第712期分享

---- 总第1016期 ----

今天开始阅读一本新书——金惟纯老师的《人生只有一件事》。

樊登读书APP7月上新樊登老师与金惟纯老师座谈的时候,就知道这本书的主旨内容了。前几天去逛深圳书展,中信出版社工作人员一看到我就推荐这本书给我,于是我决定买来自己仔细阅读一遍。

金老师说,这本书完整地呈现了过去的十年他“学怎么活”的心路历程,他说这本书是他这十一年走来的“心灵日记”,今天我们就开启这一本心灵日记的学习之旅。

今天学习的是第一章“看见我自己”,这一章由11个小篇章组成,这一章内容不少,我挑了几篇比较有感触的来分享。

01
 “看不见”自己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多面的,在家人、朋友、学生以及员工面前的我们都不一样。到底哪一个我们才是真实的呢?

金惟纯老师认为,外面的自己是不真实的。因为在外面,每个人的沟通交流都是带着目的的,不是自己带着目的,就是别人带着目的,只要任何一方有目的,彼此的交往就会失真。

外面的自己都是包装出来的自己,实际的自己是什么样,只有自己心知肚明。毕竟,每个人展现出来的样子,也只是他希望别人看到的样子。很少人能把真真实实的自己展现在大众面前。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渐渐喜欢互联网生活和工作的原因吧,可以很好的包装自己,头像照片是假,文字是假,甚至声音也是假的,网恋奔现的翻车现场数见不鲜。

面对真实的自我需要勇气,展现真实的自我更甚。

02
祸由“想”出

这一章金老师提到了自己对于“想”态度的转变。他说:“过去和现在的我,关键的不同并非想法不同,而是对想法的态度不同。”

过去很重视自己的想法,也重视别人对自己想法的看法,现在则不看重这些了。

因为,当你把生活的重点放在“我执”以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上时,你的生活会因此而被打乱,你自己会因此而不愉快,而你又不能左右别人的看法,这会使得你更难过。

所以,干脆就不去“想”,更不必执着于自己的想法。所谓“想死了”大概就是想的太多,让自己钻进死胡同了。

相反,“干活了”,言外之意就是多做事,少说话,很多事看起来毫无生气,但或许在做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它的生命力。

03
自我感觉良好

人为什么总是会“自我感觉良好”呢?

金老师说原因有二:一、标准太低,二、觉知太浅。而且通常两者兼具,否则不可能继续“感觉良好”下去。

深以为然。

太多人终究只是活在了自己构建的世界里,总是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殊不知,这是人生荒废的第一步。

如果不带着自己走出来,不学会提高标准,提升觉知,那后面的人生也就没什么可进步的了。

正所谓不走出去看看,怎么会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走出去看看,还以为自己就是行业的天花板呢。

04
早就跟你说过了

“早就跟你说过了”大概是我们最讨厌但是又经常说的一句话吧。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要表达“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认为有一种看笑话的清高在里面。

可有些人,包括我自己,有些事、有些道理,明明早就有人提醒了,但就是醒悟不了,直到自己经历了很多事情,接受了很多教训,才能想明白。

当你欣喜若狂地把想明白的道理分享与人,别人来一句:“早就跟你讲过了。”你一定失望透顶,会认为自己怎么能这么蠢。

如果能把“早就跟你讲过了”换成是“太棒了,我为你高兴”,或者“太好了,我们一起学习”,再或者“太佩服了,我怎么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想必更能让人开心,我们开心,听的人更开心。

把“对”让给别人,把空间还给别人,不仅对别人有帮助,更有益于彼此的关系,何乐而不为。

从今天起,不再对别人说“早就跟你说过了”,尤其是对孩子和员工。

05
活颠倒了

世间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自己能做主的就是自己的事,我们如何对待别人,是自己的事。别人过得好不好,别人如何看待我,都是别人的事,我们无权干涉。剩下的都是老天的事。

自己的事要认真对待,别人的事尊重和接受就好,老天的事好好配合就够了。

能想清楚并能活明白这一点,人生才算是没有活颠倒。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