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生殖工作室看中医馆专科建设

 医馆界 2021-12-02
中 医 馆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口述| 易振策、撰稿 | 五加皮

公立医院科室的精细化拆分进展得如火如荼,并建立良好的会诊机制进行辅助。科室细分对医院来说可以更高效地接诊病患,提高医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门诊和病房的流转率。对于民营医馆而言,分科明确使得导诊、就诊、治疗三个流程更加高效便捷,尤其是减轻前台导诊压力。分科之路尚在摸索,但路的前方肯定是更加广阔明亮的。

于医生而言,专业的精准定位可以使其在接诊时形成专科思路,更加熟练地给予病患诊疗方案,病例归纳整理的条理性强,针对性复盘的效果也相应有大幅度提升。

对于青年医生,需要快速提升的技术、显著的疗效来积累口碑的“第一桶金”;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医生,也可以通过专科攻研寻找突破职业瓶颈的缺口。

离开公立医院,寻找更好的专科平台


在成都的承启堂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生殖工作室,工作室王雪楠医生原先在妇幼保健院的生殖中心工作了五年,在各个科室轮转,了解整个治疗流程、用药和生殖相关化验单判读,充分发挥中医诊断的优势,以西医检测技术和治疗手法为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一批十分信任她的患者。

当时的王医生还不到三十岁,生殖中心每天的工作紧锣密鼓,但是心中的遗憾和不甘也越来越清晰。在被西医诊疗几乎全面覆盖的公立医院里,“不被西化”的年轻中医更是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日常工作中她发现中医对很多生殖方面的疑难杂症都有帮助,希望有机会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让更多病人知道中医也可以解决这些生殖问题。

无奈体制内的工作日复一日,一个人既要看诊又要扎针,没有团队合作,在生殖这一需要医患紧密联系的领域里,也缺乏患者管理。所以,她决定离开。

在专科门诊大展拳脚


在王雪楠医生因为辞职一事焦虑时,她遇到了承启堂创始人易振策先生,了解医馆理念和规划后,她意识到只有同道者的相互支持,路才可以更好走,于是她在201811月加入了承启堂。

坐诊大概四五个月,王雪楠医生针对卵巢反应低下、卵巢早衰等独创“梅花三弄”针法,并研制出茶包、敷贴等多种产品,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也越来越多。

王医生坐诊时面对的很多病人都是35-45岁,并且难以进行试管婴儿手术的女性,这些病人通常都是拿着一堆检查报告来敲门,希望通过中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报告上这些愁人的数值,所以以前在生殖中心轮转时积累的经验也使得王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病人,并与之进行顺利沟通。

专科团队建设


生殖问题的问诊十分耗时,再加上其他治疗的话,一个医生一天能接诊的病人数量十分有限。于是,医馆开始加聘人手。先是加了扎针、艾灸等工作人员,以助于完成多元化的治疗方案,减轻坐诊医生的负担,生殖科室的团队也开始有了雏形。

随着团队人员的加入,团队管理也必须提上日程。专科团队的搭建,要求每个成员都具有专科意识和专业知识,于是医馆安排了工作室其他工作人员轮流在王医生出诊时跟诊,即使是理疗师也都必须跟诊学习。

工作室也有自己的聊天群,群上每天都会有大家关于工作问题的探讨。每周一晚上还会有一场线下的交流会,对平日里零散的问题和反馈进行整合,或者进行专题学习。

各种大课堂小课堂的学习组成了工作室背后强有力的支撑,即使医生在孕期请假数月,其他人员也可以接手现有业务,尽量避免客户流失。

后来,工作室逐渐壮大,也有男科专长的医生加入,增加了生殖工作室病种的补充。

工作人员数量在增加,业务范畴也在扩大。患者群的建立,让患教形式变得更加简便,每个月会有一次公益群微课,平时也会有医护人员在群内回复患者的各种咨询。工作室已经不再把目光锁定在生命诞生的前期,而是放眼于生育全程,包括孕期保胎、产后护理甚至是幼儿养护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发展新业务,医馆还支持生殖工作室二级医生团队的搭建,提供机会让团队成员前往在生殖、产后康复、男科等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其他医院及机构跟诊学习。

承启堂创始人易振策先生认为:“年轻人除了工作和成长之外,还有一些情感的链接”,于是医馆还会定期举办聚会,让年轻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交流生活、沟通情感,增强团队黏度。

就是这样一群年轻人,每日接触着许多因为“和孩子没有缘分”而痛苦不堪的患者,他们希望可以对这个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群体伸出援手。于是承启堂中医馆携手王雪楠生殖医学工作室发起公益活动关爱失独家庭。

他们征集了五个失独家庭,免费为这些父母进行治疗,让这些父母与遥远的孩子之间,牵上一根纤细却坚韧的丝线,用中医药把缘分接起来。纤细是因为失独父母本身的体质条件,坚韧是因为这群医护人员对中医药坚定的信念和温暖世间的爱心。目前已有失独家庭经调理后再次受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对于承启堂来说,目前的生殖工作室是个很好的开始,专科团队的组建和培养还在路上。未来如何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如何对人才进行更高级的培养,如何让团队有凝聚力和信念感,这些都是尚待探索的。

专科的医生和理疗师招聘要求更高,且因科室存在差异化,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承启堂在面试时有个前提是必须达成“以患者为核心”“患者至上”的共识,这是一个医生的职业素养,也是医馆用人的必备条件。若是一名医生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在患者,那即使医馆在人文和技术培养上对其投入再多,也终是有去无回。

专科建设,在民营医馆是一个明亮且长远的方向,但这对医馆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专科团队的搭建,无异于是医馆的一把好武器,如何让外界了解这武器的强力、如何发挥其最强力量也有门道需要钻研。

医馆是科室的平台,是科室人员往外拓展的阶梯。医馆只有做好了科室的学术培训、人文熏陶,将实力、凝聚力和信念感牢牢筑在团队之中,才能有平台引流的基础。与此相应的引流带来的效益是滚雪球效应的,对医馆来说,源源不断的顾客敲开专科诊室的大门,也就是这个科室打造成功最有力的体现。

I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