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的《奇葩大会》上,马东曾对高晓松、何炅和蔡康永分别做出过非常精准的评价:
然后他又对蔡康永这样说道:
这段话我琢磨了一会,发现实在是太精妙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明明蔡康永看上去让人如沐春风,怎么会看上去恶毒呢? 我觉得这个“恶毒”非常准确。正是因为他相处起来让人“如沐春风”,别人才很难看出其中的“恶毒”之处,如果他认同你,他会拍手叫好,送上真诚的祝福,如果不认同呢,他不会戳穿你,而是远远看着你,躲在旁边偷偷地笑。 早年蔡康永在台湾做一档节目,那一次节目的嘉宾是成龙。 蔡康永问了成龙七个字的问题,成龙在节目上哭了整整十五分钟。(我去找了视频,没找到,可能是太久远了) 蔡康永问的什么呢?他问成龙大哥说:“拍电影累不累啊?” 成龙大哥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强大的、坚韧的,我们在下意识里就会觉得“他这么能打,难道不是应该的吗”,我们看这些成功的人,会带着一层滤镜,在这样的滤镜下,我们看不到他们身上普通人的特质,觉得他们“本应如此”。 蔡康永不一样,他一上来就没有把成龙当作明星或是“大哥”,而是把他当作普通人,问出了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做那么多高难度的动作,那么拼命,你会不会累啊?” 哇,这样问问题的方式我实在佩服,仅仅是轻轻一点,对方就彻底展现了真实的自己,露出了“普通人”的样子。 当我们面对那些成功的人、优秀的人,会习惯性地摆出一副崇拜者的姿态。要知道,每个人都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会经历生活的柴米油盐。 当然,他们一定会有过人之处,不然也不会取得现实层面的成功,我的意思是你要能够多元地看待一个人,而不是一味把对方当作“偶像”或是“明星”来看待。 我们经常会忘记这一点,我的朋友打趣我说:“恐怕只有认识你的人才会知道你有多懒,别人看你日更文章,估计会以为你是一个很自律的人吧。”我也没反驳:“我也没说过我自律啊,我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作为“普通人”的烦恼,所以也请你记住这一点,越成功的人,可能越需要被当作普通人一样对待。 说不定,等到哪一天,你坐在偶像的身边,也能够跟他谈笑风生,像普通朋友那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