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书中贾府在凤姐那里抄出来几箱子当票背后的财富转移逻辑联想

 子鱼3599 2021-12-02
红楼之联想,洗钱自古一样。中国古代是典当,现代世界则卢森堡是当今全球著名的私人银行所在,全球洗钱的中心,而在红楼书中,若看不懂其中的洗钱规则,是读不懂红楼的。
《贾府抄出几箱子当票真相》

在贾府抄家当中,抄出来了几箱子当票,对典当和当票该怎么理解,很多小白根本不能理解,包括现在很多搞文学的人,不了解古代的经济运营的状态,也不能理解。普遍的认为这些当票说明了贾家已经很空虚了,说明了王熙凤的高利贷放黑债,因为放债破产,说明他们的腐败腐朽等等,而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首先读一下书里的情节,先梳理其中的内容,然后给出不一样的分析,只有了解古代的典当背后的很多潜规则,才可以明白书中的深意。勋贵典当洗钱搞明白了,整个书的理解就要又上一个层次。

书里把他们的行为叫做重利盘剥,在书中第一百零五回:一回儿又有一起人来拦住王爷,就回说:“东跨所抄出两箱房地契又一箱借票,却都是违例取利的。”老赵便说:“好个重利盘剥!很该全抄!请王爷就此坐下,叫奴才去全抄来再候定夺罢。”

然后就是第一百零五回王爷对贾政的质问了:只闻两家王爷问贾政道:“所抄家资内有借券,实系盘剥,究是谁行的?政老据实才好。”贾政听了,跪在地下碰头说:“实在犯官不理家务,这些事全不知道。问犯官侄儿贾琏才知。”贾琏连忙走上跪下,禀说:“这一箱文书既在奴才屋内抄出来的,敢说不知道么。只求王爷开恩,奴才叔叔并不知道的。”两王道:“你父已经获罪,只可并案办理。你今认了也是正理。如此叫人将贾琏看守,余俱散收宅内。政老,你须小心候旨。我们进内复旨去了,这里有官役看守。”所有抄到的当票等,都被说成了重利盘剥,不过中国古代,高利息和典当是合法的,重利盘剥怎么来的才是问题的关键。而且若真的已经破产,也就没有什么好抄家的了。

被抄的财富是谁的?很多读者分析的财物是甄家的,此分析应当没有错,在第七十五回贾母八旬大寿,甄府厚礼庆贺。“贾母歪在榻上,王夫人说甄家因何获罪,如今抄没了家产,回京治罪等语。”尤氏要找王夫人,跟从的老嬷嬷们因悄悄的回道:“奶奶且别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作什么机密事。奶奶这一去恐不便。”尤氏听了道:“昨日听见你爷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怎么又有人来?”老嬷嬷道:“正是呢。才来了几个女人,气色不成气色,慌慌张张的,想必有什么瞒人的事情也是有的。”对前八十回的情节,各派都是比较公认的,也就是甄家转移资产,财富转移到了贾府。

王夫人转移家产应当非常保密,家族里面也是如此。第一百零六回贾政问重利盘剥谁干的,看看贾琏的回答。贾琏跪下说道:“侄儿办家事,并不敢存一点私心。所有出入的帐目,自有赖大、吴新登、戴良等登记,老爷只管叫他们来查问。现在这几年,库内的银子出多入少,虽没贴补在内,已在各处做了好些空头,求老爷问太太就知道了。这些放出去的帐,连侄儿也不知道那里的银子,要问周瑞旺儿才知道。”转移资产的事情,没有经过贾琏的手。当初找王夫人,王夫人给贾母汇报了,贾政对家里的事情也是大撒把,所以去粮道任职才会被蒙骗。能够多达几箱子的房契地契如此数量,下人谋私也到不了这个数量级,而此事一定越机密越好,即使是家庭成员,没有必要的时候也少知道,知道了反而担罪名。最后罪名贾赦全部承担,贾政安全了,不能全家都被株连。贾琏要是知道,就不是“贾琏着革去职衔,免罪释放”的处理了。

在后来改编的版本当中,对抄出来的当票,还有如此说的:贾雨村对忠顺王说道:当年江南甄家,史家被查抄的时候,都给荣国府送了很多金银细软过来,我愿当先锋,帮助王爷查出这些东西来。不过此内容在通行本里面没有,是改编的结果。抄家抄到这几个箱子,以为查到了甄家的财富,结果是当票,以此来说明贾雨村的落井下石以及贾家的败落。改编者借此告诉观众,当年甄家,史家存放在贾家的东西,全部被贾家送到了当铺换成了银子花出去了。

不过改编者是一个外行。通行本里面抄家者说“两箱房地契又一箱借票”以及贾琏说“一箱文书”有房契地契在,显然不是被典当了出去。因为典当的规矩,典当出去的资产,肯定房契地契要押给当铺。贾家没有钱了,把财产典当出去给别人,当然也不会是通行本所说的“重利盘剥”了,属于别人给贾府放了高利贷,贾府是被重利盘剥的对象,变成受害人了。以贾府的勋贵身份,没有倒台之前,有钱的人也不敢盘剥贾家啊!

再看看曹家的历史,根据《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中记载,当时抄了483间房子,查处19公顷零67亩田地,人数总量为140口。家具、旧衣和零星物件数份,当票一百多张,查有曹頫的外债3.2万两(别人欠的),同时,曹家欠朝廷亏空3.1万两。红楼的原型之一曹家也放债很多,查到的曹家也是放债和当票,也有与通行本类似故事。曹家1967亩土地当时价值就是一万两左右,房子价值也类似,这些资产才价值五万两,外债3.2万两亏空朝廷3.1万两,已经是资不抵债啊!就如红楼书中贾府财务竭蹶一样的状态,为何曹家还是巨富?皇帝抄家发财了?真正的财富大头在当票里面藏着呢!七十四回写贾琏借当庚辰本夹批:“盖此等事,作者曾经,批者曾经,实系一写往事,非特造出,故弄新笔,究竟不即不离也。

古代要转移财产怎么干?金银很重,银票与现在的纸币还有区别,流通能力不足和风险很大。古代要实物财产的转移,能够写字据么?字据不是凭据是罪证!还有大量的不动产怎么转移?房产地产田产才是资产的大头,简单的把房契地契交贾府么?皇帝官府查抄你,只要资产还在罪臣甄家名下,房契地契都可以作废,把房契地契交给贾府也转移不了资产。古代要转移洗白资产,真正手段就是典当。红楼续书有和珅参与,和珅对此真是太清楚了,和珅就是开当铺的,而且类似的事情应当没有少干。

图片               

在中国古代家族遇到政治风险,就要把自己的资产放到当铺当中避险,此时的典当与老百姓一般的典当不同。因为在抄家的时候,房契地契及其所代表的房产地产无处可逃,但如果放到当铺,则变成了带有当铺权益性质的资产,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典当规则与现在中国的抵押规则不同,死当以后财产直接归当铺,因此典当给当铺的财产不能被抄家没收,而典当的价格如果大幅度低于资产价值,当票也有巨大价值。

做法在西方也类似,广为流传的一个西方的故事:某犹太商人把他的巨额财富抵押贷款了1美元,银行为了以后做他的大生意就同意了。但他最后的解释:依靠抵押,实际是银行给他保管了资产凭证。行为背后是为了风险而不是为了利益。无论是王熙凤的典当还是犹太人的贷款,都要额外支付利息和手续费,但费用支出换取了安全,对于面临巨大政治风险的贾家和身处歧视环境下的犹太人,更多的都要考虑风险。还有类似的在中国革命之时,富人就把财产抵押给洋行,所有的军阀都不敢不认洋行的账。不过最后党和伟人不认,但现在台湾发行的全中国的产权证,依然是中华民国合法的权证,大多数在美国财团手里,因此台湾问题比普通人想象的要复杂。

中国古代还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更有意思的是在典权,典当,典与当还不同。对房产土地田产等不动产,更多的是用典的方式,而对动产,更多的是当!当是短期的,典则是长期的。当票期限一般只有一个收获期,春耕到秋收,利率也基本固定,是九出十三进。也就是价值当十成的东西,当铺扣除一成的手续费,到要归还的时候要给十三成,半年多的时间利率是44.4%,利率非常高。到时候不赎当而死当,财物归当铺。一般当给的是实物价值的50%算十成,若当铺丢失,按照十成的一倍赔偿,把当的东西压低价格故意说丢失了,也是当铺里面黑暗的潜规则,所以当铺的朝奉很厉害。

对典权,则一般期限有一句话:叫做一典千年,也就是当年不算,典期是999年。这么长时间各个王朝早灭亡了,所以典权某种意义上就是无限期。但典权随时可以赎回,赎回的时候,赎价是当初典价的一倍。典权下的财物可以随典权不断的转让,典权与当物的不同,财产的孳息在期间归典权人。也就是说房子由典权人居住,土地的出产、耕种、地租等归典权人。古代大量的财产属于祖产,规矩不可以买卖,那么典当以后,归属权名义上不变,可以给祖宗一个交待。把典过来的资产拿着,或者转让都可以,但价格不会太高,因为随时可能被赎回,转让价格高于赎回价格,一般没有人要,因此古代的大量土地房产的产权都是典权,不会价格暴涨是受到了典权当年出典时价格限制的缘故。

转移的财产可以是出典甄家的田地房产,但设立了一个极为低价的典权,甄家随时可以低价赎回;还可能是别人家的财产,原来典给了甄家,然后甄家交给了贾府,典权文书没有转移。所以皇帝抄家,甄家名下的已经被典出了,抄家也改变不了典当的状态,同时其他人财产典权在甄家的,皇帝根本查不到也就抄不到。所以皇帝抄家甄家,拿不到相关房契、地契和文书,就抄不到甄家真实的财产。

贾府替甄家典权转移怎么得利呢?不仅仅是甄家可能彻底完蛋,永远不可能来赎回,更多的利益体现在持有典权期间,房产土地的孳息自然就归了贾家,而且到甄家有机会来赎回之时,赎回的款项也归属贾家。因此在转移后不长的时间,抄家时拿着房契地契和文书的王熙凤那里,从贾琏的嘴里说出已经有了几万两银子了,应当是甄家资产的孳息。贾家帮助甄家转移资产也有暴利。皇帝抄家抄到了地契和文书,典当的价格明显低于市价,当然皇帝可以把典当贱价,叫做“重利盘剥”予以没收。皇帝的没收,真的发了一笔横财。古代皇帝抄家得到的财富,大都放在内务府而不是户部,进入了皇帝的小金库了。

红楼书里面后来王家危机,王家的财富也可能由薛家当铺转移过来,所以贾府里集中了王家、甄家、史家、薛家的财富,几箱子当票和地契房契,要多少土地房产他们的所有权凭证才可以装几箱子?肯定是巨额财富。皇帝通过抄家是吃饱了。

再看看皇帝对此的处理:惟抄出借券,令我们王爷查核,如有违禁重利的一概照例入官,其在定例生息的,同房地文书尽行给还。皇帝收走的,就是转移的资产。皇帝以违规重利盘剥收走了,甄家、王家、史家、薛家也只能是吃哑巴亏,做低价格典当转移财产是不可告人!贾家当时已经很缺钱,其他财物有限,剩下的皇帝也看不上,就家产归还了。皇帝抄家得到各家转移财富已经很满意了,荣国府只治罪了贾赦一个人。

此处还有证据和举证的问题。房契地契是甄家等人的名字,那么他们出典的文件是关键,甄家自己不会有文件的复制品。古代没有复印机,原件一般只有一份。而且要转移资产,甄家拿着这些文件是转移财产的物证,被抄到了肯定没有好处。以后甄家找上们来,说土地是他家的,不需要举证,只要官府档案文书里面记录的土地在他名下即可;典种他土地的人,要拿出来证据,此时甄家按照当票金额赎回即可。但若被皇帝收走,那可就另外的样子了,敢让皇帝拿出证据么?敢说故意低价典当转移资产么?抄家的时候转移资产,皇帝不给加罪就已经算是便宜了,因此皇帝抄家得到当票等文件以后,甄家等人只有吃哑巴亏。

转移财富失败,凤姐担当了罪名,贾母分私房钱的时候说:只可怜凤丫头操心了一辈子,如今弄得精光,也给他三千两,叫他自己收着,不许叫琏儿用。贾母知道,王熙凤收藏甄家和史家转来的财富,是贾家的公事,不是凤姐小家的私事,所以专门给孙媳妇凤姐,不给嫡亲长孙贾琏。分配方案很特殊,贾母对凤姐的损失给了补偿,贾母知道王熙凤承担了重大损失。

抄家和当票转移资产,都被皇帝抄走,受到损失的在原来几家以外,还有王熙凤、王夫人、薛宝钗的嫁妆了,她们的嫁妆资产要与甄家等家族的资产混同变成当票典权,也就是说她们用妆奁钱典当了这些家的财产,当铺则是办理的中介机构,她们的嫁妆当然与这几家家族财富不对等,因此被皇帝说成是“重利盘剥”,因此一并都给抄走了。当铺是办理和执行的机构,当然也是被抄走或者查封了,当铺的资本金当然也涉及其中,薛家财富也被抄走了。所以王家薛家在贾府的财富,在抄家中也彻底被清零。再看皇帝的处理:所封家产,惟将贾赦的入官,余俱给还。并传旨令尽心供职。惟抄出借券令我们王爷查核,如有违禁重利的一概照例入官,其在定例生息的同房地文书尽行给还。贾琏着革去职衔,免罪释放。贾府里面涉嫌给甄家等勋贵洗钱的资金给没收了,其他资产也给没收了,皇帝很清楚,号称就收了贾赦。本来贾赦在荣国府就没钱,还欠中山狼钱呢,其他资产归还了,为啥还回来后贾府还极为穷困?就是王夫人等人的私房钱和妆奁,都在里面洗钱去了,一起被皇帝没收。

综上所述,看清楚了古代典当洗钱的规则,才能够明白其中洗钱转移资产的故事,也就明白了皇帝抄家怎么发财了。雍正当政的时候,就是抄了几大家族弥补亏空,包括曹雪芹的曹家,而且前面看到公开的曹家财富也是银子不多,有债券当票等等,为什么雍正抄家曹家等人,曹家财富看似资不抵债就能够缓解雍正皇帝的财政危机?曹雪芹显然是知道其中的故事,对其他读者则需要看懂典当的潜规则,才能够懂得里面的故事。

未完待续!
斜体字为引用通行本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