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笃定孩子成长进步的“三驾马车”:智力天赋、生活环境、教育环境

 育邻人 2021-12-03

育邻梦

网友提问:为什么许多孩子讲话头头是道,但上学成绩却很不好?

回复:影响孩子学习成长的“三驾马车”:智力天赋、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授人渔,因为,再多现成的鱼都终会被吃完,只有会钓鱼的人才能确保有吃不完的鱼。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为主旨,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自然创造生命物质之时并没有锁死生命的成长轨迹,每种自然生命除了基本成长形态、体貌特质、营养补给途径,真实的生长状况任然需要生命个体诞生之后自主适应。动物不能自己制造养料,它们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属寄生生物,它们要么以辅助植物+动物为生、要么以分解植物+动物遗体为生。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具智慧的高等级哺乳动物,自然生命体系之中唯有人类进化出了成体系的抽象社会文明成果、唯有人类具备通过大规模同类分工协作改造自然物质组合形态的本领、唯有人类通过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改善了自我食物供给结构......但是,人类社会生存并未能突破自然“生存食物链”的束缚,现代人类从婴儿长大成年离不开进食物质营养和补给精神养料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没有种子,再好的土地也长不出粮食、水果、蔬菜;不添加酵母,再多的面粉也不可能成为蛋糕、馒头、油条;不添加微量调料,所有食物都会索然无味......相反,如果没有土地再好的种子也无谷物满仓&瓜果飘香之日、再好的调料没有食材也无法做成美味佳肴。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荀子·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其实,孩子才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大的驽马群体,孩子出生之后练习控制自己的肢体行为实践、武装自己的大脑思维。现如今,人类社会文明知识已经十分普及,而且它们对每个人的态度都一样,只要你乐意与它们做朋友、它们就能为你所有。其实,这良好的童年成长习惯概括起来也就三勤——勤阅读、勤思考、勤实践。

阅读是个人获得知识营养【食物】原料最快的方法,思考等于将食物原料加工成菜品,实践才是真正将知识营养吃下去、消化吸收成为辅助自己成长的养料。找寻食物原料—>做菜—>食用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找寻到的食物原料越多,做成美味可口菜品的可能性越高;做成的菜品越美味可口,吃起来就越有胃口、最终吸收到的养料就越多、对自己的成长帮助就越大;个体生命长得越强壮,找寻食物原料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增长社会阅历就是不断在阅读-思考-实践中轮循。

新出生的孩子犹如宇宙中尚未形成固定运行轨迹的星球,家庭和学校教育辅助他们学习成长的核心目标就是按照既有社会生活秩序引导他们形成属于自己的生活轨迹。因此,教育辅助孩子学习成长类似于做驾驶教练,为孩子们讲授人类社会生存规则、解答孩子们学习成长中的疑惑、及时矫正孩子们学习成长中可能存在的越界违规行为。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成为孩子学习成长路上最好的综合型成长导游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习不比嬉戏玩耍,学习任何人类社会知识技能都需要长时间反复“刻意练习”,比如出生在中国的孩子讲汉语+写方块字+使用筷子、出生在英国的孩子讲英语+写ABC+使用刀叉、商人家孩子从小就研习经营+农牧家孩子从小就练习种植&养殖......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位奥运冠军都是刻苦练习数万小时之后修成的“正果”。

出生之时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什么可以为自己提供营养补给、不知道谁是同伴&谁是敌人<—>成年之后会制作各种生产劳动工具、懂种植粮食、能饲养动物、会加工生活日用品&食品、善探索自然宇宙,人类婴儿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心性可塑性最强者。然而,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都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复杂的行为艺术,因为:

学习是非常复杂的耐力型智力运动

1、观察&模仿是成长进步的基础

出生之时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什么可以为自己提供营养补给、不知道谁是同伴&谁是敌人......人类世界所有刚出生的孩子都几乎一模一样。然而,多年以后出生在中国的孩子学会了讲汉语+写方块字+使用筷子、出生在英国的孩子学会了讲英语+写ABC+使用刀叉、商人家的孩子学会了经营+农牧家的孩子学会了种植&养殖。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家庭犹如一台极低速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则复印件。人类生命最基本的成长能力就是观察&模仿,孩子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大概率就会长成什么样。

观察&模仿父母的样子学走路、观察&模仿父母的声音学说话、观察&模仿老师讲授的要点学文化......每个人学习成长进步的历程就是一部不断通过观察&模仿提升自我生存能力的复杂过程。因此,观察&模仿能力强的孩子学什么都快、学什么都像模像样,而部分观察&模仿能力稍弱的孩子则成长进步迟缓。

2、实践重塑是成长进步的阶梯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达成生命成长目标的唯一可行之法.....如果没有实践,一切学习成果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只能在“纸上谈兵”;如果没有实践,粮食不会自己进仓、动物肉食不会自己上桌、砂石不会自己变成楼房、植物丝线不会自己变成被服。同样,缺乏必要的生活劳动实践,孩子们无法真实地感知劳动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复杂关系,长期与实际生产劳动无缘的孩子甚至会染上“好逸恶劳”的陋习。

鞋子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梨的味道如何只有品尝之后才知道、路是否好走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事务对许多人而言都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为,现代人类社会生活中几乎没有依靠单一肢体功能能够完美完成的生活事务,比如跳绳的技巧就是手脚协同四个字,而想要熟练掌握它则非半月以上刻苦练习不行;打羽毛球的要领只有把球打给对方,但要熟练掌握它却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持续练习;关于如何演奏钢琴的知识,估计一天时间足够任何老师讲完,但要真正成为钢琴演奏行家却不得不耗费上万小时的“刻意练习”。

俗话说:“熟能生巧。”宋·欧阳修《归田录·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人类成长是自然生命史上最复杂的综合行为绘画艺术,家长和老师一遍又一遍对着孩子着色,期待将孩子描绘成最美的画卷。然而,孩子是否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还需要无数次的反复实践练习,需要把长辈和老师教授的知识内容通过实践重塑转化为促进自我成长发育的智慧阶梯。

3、感悟出新助推个人成才

马南邨《不要秘诀的秘诀》:“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意思是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东西。因为,每个人在现实人类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适时情况不同,不可能完全套用他人的方法处置一切生活事务。

《小马过河》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小马过河》告诉人们,同一条河流老牛觉得它是没不过膝盖的小溪、松鼠觉得它是深不可测的天险、而小马却觉得它不深不浅刚刚好。如果把人类文明成果比作智慧的河流,由于个人智慧禀赋、成长发育状态、生活经历的不同,学习同样知识内容的孩子或许有的像松鼠那般吃力、有的像小马那样刚刚合适、有的则如同老牛“轻而易举”手到擒来。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送鱼给别人,不如教会他怎样捕鱼。喻指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人类社会每天都在发展进步、每天都有新事务发生。因此,教育不仅仅是要交给孩子们正确的知识,更需要教会TM学习正确知识智慧的方法、教会TM正确学习生活智慧的方法,教育=授人以渔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