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影里的青岛九中——百廿礼贤,世纪梦寻

 青岛城市记忆 2021-12-03

2020年,青岛九中迎来了她的120岁生日。这座几乎与青岛建置同龄的世纪名校,已离开了哺育她的热土到了西海岸重新扎根。虽说现在的上海路7号的老校区旧址仍在,但还是感觉老礼贤的身影、曾经几代人的标签记忆正在逐渐模糊。但不管怎样,她留给这座城市的都是一部厚重的文化历史印记与无数礼贤学子满满的回忆。

礼贤书院入口

满清学部副大臣、国学大师劳乃宣曾任校长,百年来培养了“两弹一星”功臣王大珩、曲钦岳等八名两院院士、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原航空航天部部长林宗、国家田径管理中心总教练阚福林、著名书法家高小岩、著名诗人纪宇、著名电影演员崔嵬等。礼贤,在青岛教育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贡献。

卫礼贤(1873年—1930年)

礼贤,一个多世纪里已成为青岛市的一座文化地标。她的创始人卫礼贤,原名理查德·威廉(Richard Wilhelm),他是20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汉学家,被誉为“马可波罗第二”。他所翻译的我国著名典籍《论语》和《孟子》,至今在世界各地流行甚广。他是青岛文化教育史,乃至中德文化交流史上的标志性人物,被季羡林等誉为“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和“两个世界的使者”。

卫礼贤1873年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的首府斯图加特,自幼喜欢诗歌、美术、音乐和哲学,毕业于德国图宾根大学。1899年,卫礼贤作为德国魏玛传教会(同善会)传教士由上海辗转来到青岛,自此在青岛度过了他57年人生中的22年。

上课时情形

1900年,卫礼贤在青岛胶州街(今胶州路)他的寓所开办了一所教会学校,名为“德华神学校”(Deutsch—Chinesische Seminar),这是青岛最早的现代教育学校。

礼贤书院旧影


1903年,卫礼贤选择市区大鲍岛东山的一处幽静处所(今上海路)建设新校舍。学校分小学、中学两部,实验器材、地图、动植物标本等教学资源,均从德国采购,与德国学校标准完全一致,这从源头上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学校定名为“礼贤书院”(Richard—Wilhelm—Schule)。此后一个多世纪以来,礼贤书院声名远播。

“我有幸在中国度过了生命中的25年光阴 。像每一个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许久的人一样,我学会了爱这个国家,爱它的人民。”这是卫礼贤在自己的书中写下的一段话 。

1930年3月1日,卫礼贤在德国图宾根病逝,享年57岁。德国外交部和中国驻德使馆的代表,以及两国学术界人士出席了他的葬礼。去世前,他撰写的回忆录《中国心灵》在欧洲出版。

青岛礼贤书院旧影

青岛礼贤书院旧影

青岛礼贤书院旧影

青岛礼贤书院旧影

卫礼贤十分痴迷儒家文化。1913年,卫礼贤在书院内开办尊孔文社。弘扬儒家文化,在校园内建起藏书楼,这座藏书楼也是青岛的第一座图书馆。尊孔文社由旅居在青的晚清名士和德国专业技术人员轮流宣讲,并吸收礼贤书院高年级学生参加,名流群集,成为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一个交汇点。

礼贤书院校长和教师合影

民国期间学校先后几次更名,1919年校名改为“礼贤甲种商业学校”。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正式命名为礼贤中学校,由前清学部侍郎、书法家刘廷琛题匾,另一面题“礼门义路”。1923年改为普通中学,称“私立礼贤中学”,1924年向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注册“青岛私立礼贤中学”,学制为四二制。1928年向南京教育部以“私立礼贤中学”备案。


1923年在卫礼贤等人提议下,刘铨法担任礼贤中学校长,他担任礼贤中学校长三十年,是青岛知名的教育家和建筑师。


1929年,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礼贤书院按教育部规定改为“三三”制,即高、初中各三年,正式开设了高中班。1929至1930年再次扩建校舍。校长刘铨法治学严谨,建立了一整套组织条例,学则等各项制度,调整充实了教师,使礼贤书院成为青岛乃至全国名牌中学。1933年青岛市第一届初中毕业生会考,礼贤书院第一榜通过60多人占总人数的85%。南京政府从全国选拔8名学生赴意大利学习飞机专业,而礼贤书院即考取了2名。1934年学校改名为“礼贤中学校”。

礼贤中学校足球队合影

1931年礼贤中学开设高级工程科,后称土木工程科。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相当于中等专业学校。工程科课程除国语、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外,还开有房屋工程学、测量学、力学、机械原理、工程绘图等课程。1935年又设高级德文科及初级制图科。高中设普科、工程科、德文科。与同济大学签订教育协议,优秀毕业生直接升入同济大学。   


1949年·普三班全体同学合影


1945年战争胜利以后,工程科招收两个班,报考生源踊跃,又培育出众多人才,礼贤中学向教育部申报,呈请成立青岛礼贤土木工程专科学校(大专),原礼贤中学作为附属中学。因国民党政权无暇顾及教育事业,未予备案。

九中城阳路老校门

195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接管礼贤中学,更名为“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

六二楼

1953年高级工程科独立,成立青岛建筑工程学校(现为青岛理工大学)。

1959年·初三5班毕业留念

59届初三5班荣获“红旗班”称号的合影。1958年摄于九中花园,背景建筑为礼贤楼

60届高中学生自建的“五一亭”

1961年·高三1班毕业留念

1962年高三1班毕业留念

1962年·高三6班毕业合影

1963年·初三4班毕业留念

1964年·部分学生在校门前合影

1964年·初三1班毕业留念

1964年·初三2班毕业留念

1964年·初三4班毕业留念

1965年·共青团青岛九中教工支部全体团员及超龄团员合影

九中学生在上课

71届运动员合影

1971年·初三7班毕业合影

1974年·九中文艺宣传队合影

1974年·初三16班毕业留念

1975年·高二3班毕业留念

部分师生在校园雕塑“向科学进军”前合影

1976年·初三8班毕业留影

1977年·初三4班毕业留念

九中学生在六二楼和盥洗室楼前合影

九中校园里的黑板报

青岛九中校徽

九中师生在自建的花园水池前合影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连续三次改造校舍,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有很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校有了飞跃式的发展。1978年山东省教育厅确定青岛九中为首批省重点中学。

1980年·高二5班毕业合影

1982年·高二4班毕业留念

1983年·初三4班毕业合影

1995年·初三4班毕业留念

1996年·初三6班毕业留念

1997年·高三1班毕业留念

九中毕业季

1989年青岛九中加挂“青岛外语学校”校牌,1998年与日本关西语言学院协议联合开办日语班,2000年完成高、初中分离,不再设初中部,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2011年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厅合作办学开设“中加高中课程双学历文凭班”(简称“中加班”),2013年与纽约州立大学纽博分校合作办学,开设“美国大学学分先修课程班”(简称“中美班”)。

学生在操场锻炼

九中老校门

2008年11月,青岛市政府决定,将原青岛第十一中学(原崇德中学)和青岛第八中学(原文德女中)划归青岛第九中学。

2017年新校区建成使用。2月,青岛九中整体迁移,离开了这片已扎根110余年,桃李满天下的家园,开启了在黄岛校区办学新篇章。

2018年9月1日,青岛37中从原来的镇江路迁往上海路7号,正式入驻青岛9中老校区。

上海路7号礼贤书院旧址

上海路校门前重新挂起的牌子......

我们从未远离礼贤,但礼贤却已远离了我们。

九中旧影

九中旧影


九中旧影

无数次走过“礼门”、“义路”,感受百年名校厚重历史。
再次编辑九中的图文,感怀一百二十年厚重历史的同时,心情还是有些压抑,谨以此篇献给曾经的青岛九中上海路7号老校址,献给永远的礼贤!
本组图文编辑参考源自青岛九中校友会、青岛新闻网、青岛档案馆、青岛良友书坊、青岛市志等。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