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多年以来,我读20余遍《资治通鉴》7条阅读方法论之一?

 未来决定现在 2021-12-03

读《资治通鉴》普遍的苦恼

对于现代人,阅读古书易产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心态”,不读实在可惜,毕竟千年智慧精华囊括其中。

读之,脑袋很大,单独拿出来每个字都认得,连贯成一句话,或一段话,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得已,大部分人放弃一切阅读计划,想想实在可惜。

尤其对《资治通鉴》这样的优秀经典,阅读难度陡然增加,细细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

不怪乎从小没有接受过“文言文”的系统训练,对“文言文”的叙述方式不够熟练。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资治通鉴》的叙述体例,决定这部书注定被少数人所通读之。

文章图片1

阅读《通鉴》要面对的具体问题

比如:

第八十卷叙述某人,突然某人消失了,在第八十三卷,某人又跃然纸上,且某人出现在文字中时,没头没尾,如若对《传记史》没有了解,就会一头雾水。

此种事例比比皆是,我在阅读中,亦是在这点上颇费精力,经过十多年有空没空都会阅读打磨《资治通鉴》。

加之查证不同历史资料,算把这部书读一遍又一遍,每一遍对我冲击力都是很大的。

关键是能将这部书很多智慧,实践在日常工作中,受益颇大。

还是那句话“历史在变,人心人性从没变”,如若通读此书三遍以上,我想对于为人处世,建功立业帮助是巨大的。

因为工作关系,只能在空闲时间写写文字,毕竟写文章是比较熬时间的,今天周日,闲来无事,于是乎拟定大纲,想和大家分享7个阅读《资治通鉴》的方法的其中一个,以帮助阅读本书做个借鉴。

最难,最大的问题在这里

怎么消化人名?

如若有一个方法,直接达到阅读最佳效果,莫过于消化人名,为什么?

所谓“事在人为”,历史不过是记录人和事关系的书籍。

为了了解当时的事儿,最好的办法是先了解人,了解人就得先记住人名。

举例说明

如若提起“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孔明”,每个人或多或少,能谈几个和他们有关的历史典故。

如若说“慕容垂”“王猛”“白孝德”“司马道子”“拓跋焘”“李流”“李雄”“李存勖”等人,很多人就不知所云了。

如若不知道这些人的人名,及简单个人小传记,想要读懂《资治通鉴》几乎不可能。

文章图片2

三国史很精彩,其他历史更出彩

事实上,《三国演义》的普及让我们对三国人物颇为了解,实则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英雄豪杰,其能力,谋略不亚于三国时的人物。

例如:

五胡乱华,南北对峙,五代十六国,后三国时代等,真的如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美国大片,其出现的人,或“偷奸耍滑”或“尔虞我诈”或“忠心节义”一点不次于三国。

所以,你要把《资治通鉴》烂熟于胸,不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就得先把人名消化掉。

人名是个大问题

以什么方法来消化呢?

如若你细心读过一遍《资治通鉴》,会发现人物实在繁多,且司马光书编辑此书时,会以一个字来表达某人。

例如:

表述曹操时,可能会出现几个名字,“操”“魏王”等不同名字。

再如:

表述帝王之时,会以“上”“某主”这样的方式进行,如果没有胡三省的注解,你不知道是哪一个帝王。

再如:

表述某帝王的兄弟时,也会以“某王XX”这样的方式进行,如若没有长时间事件梳理,也会云里雾里。

文章图片3

我用这方法,解决阅读“混沌”问题

我自己常用4个小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加以分享。

  1. 记录

最笨的方法,也是最有用的办法,准备三支笔,分别是红色,黄色,黑色。

在准备一个笔记本,在阅读之时,将《资治通鉴》出现的名字,一一加以记录,不要在乎是不是记得住,只要记下来,就是加强一遍记忆。

久而久之,前文贯穿后文,这个人名就会变成一个立体的人,出现在你的思想和想象空间,甚至他的身高,样子,性格等等。

例如:

谈到三国时的关羽,每个人脑海对他都有不同印象和感觉。

记录这个办法就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自己阅读《资治通鉴》20多遍了,除了恒心和坚持之外,就是乐趣驱动着我,有人信,有人不信,阅读这件事儿,信或不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确实做到了,而且基本是精读这部书。

  1. 查证

人名写下来,脑子里有了印象,激发了想象,并能把前后的人物贯穿起来,阅读时就会乐趣无穷。

但是,这还不够,还需要做一件事,需要“查证”。

怎么查证呢?

我基本采取的办法是:

“度娘搜索”简要的了解此人的简介。

“他书攻玉”,我会翻翻《中国通史》(备注:我收藏了不同版本的《中国通史》,能够参考)。

“正反观点”,也就是会和晓得某段历史的某人来攀谈,在交流中获取对历史人物的具象化了解。

文章图片4
  1. 联系

当我们完成记录,查证之后,可以将《资治通鉴》中的人物和不同人物充分联系起来,看看他们如何互动的。

大概上我有一个心得和你分享,可以带着这样五个问题阅读。

第一:某人有什么动机?

第二:某人具有什么知识背景?怎么思考的?

第三:某人怎么做决定的?决定是否是对的?

第四:我是某人,我还有哪些解决办法?

第五:我从某人身上得到什么启发?

以上是我阅读时,经常反复提问自己的问题,如此下去,我们就可以把历史中某人读活起来。

举例说明,怎么做?

例如:

东晋谢安,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人,虽身为贵族,四十才出仕为官,之前是游山玩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但是,当谢安为官后,其冷静待敌,扫灭苻坚侵犯,平衡桓温,司马道子等权利,以动态博弈保护家族,并能通晓诸子,书画,诗文,且全身而退,其智其勇,不亚于张良之后,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读得多了,我就知道谢安是怎么积累自己的?怎么自我要求的?怎么忍耐的?怎么互动于官场的?怎么设计策略的?等等。

文章图片5

要以历史上牛人,为智囊团

这样阅读,就等于以谢安为师,将他身上的优势还原在自己身上,如若遇到任何问题,至少心里多了一个智囊团成员谢安先生。

我大致估略了一下,一部《资治通鉴》写了有名的,没名的,出现一次的,出现很多次的人,不少于2万人。

其中比较牛的人,至少不会少于5000人,如若我们把这5000人全部读活了,等于在脑子里装下了5000多个智囊成员,其中有军事家,政治家,商业家,文学家等等。

你遇到问题,马上可以转化这5000多个智囊军队,这不是件很好的事吗?

  1. 融汇

最后一步,就是“融汇”,以人名为中心,融汇所有和他有干系的“人”“事”“物”。

例如:

以关羽为例,从关羽遇见了刘备,协助刘备打天下,先后由结识张辽,曹操,徐晃,曹仁,张飞,孙权,鲁肃,吕蒙,朱然等人。

我们要以关羽为主线,仔细融汇关羽最后的命运走向,如何受到这些人的影响的。

关羽和不同的人又是如何互动的?

互动过程中,关羽有什么性格?怎么思考?

而以关羽为核心,他身边的人怎么决定关羽的命运的?

如若把这个线贯穿下来,就可以融汇以关羽为核心的所有素材,内化为自己的思考框架,对做人处事都有莫大的帮助。

结语

今天,分享到这里,日后会一一分享另外6个阅读《资治通鉴》的方法,希望对你有一定借鉴。

文章图片6

洪槿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