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当共剪西窗烛?

 室静半枕书 2021-12-03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上了二十多年的学,教了十多年的书,我所读过的诗,不止三百首。但唯独对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情有独钟。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最亲爱的,真的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我何时才能回去与你相见。纵然我爱你如命,思之入骨。然则世事艰难,路途遥远,归期未知,诺怎轻许?对了,我这边下雨了,雷电狂风,大雨如注,屋子后面的小池都漫溢了,向北流,向北流,无尽愁悠悠。

你等着我!等我回去了,我们秉烛夜谈,不眠不休,可好?嘿嘿,我到时一定好好给你讲讲,今天的雨,究竟有几多滂沱。

淡淡的语气,懒洋洋的欲说还休,看似温存平凡的怀念里,有暗暗地,令人心惊的伤感。在那温暖的絮絮叨叨的琐碎里,满怀痛楚而小心翼翼释放出来的深情,化成了一幅极朴素动人的画面。

学生时代,初读此诗,暗暗吃惊,颔联和尾联竟然可以如此循环往复,一抹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轻愁竟悄无声息得镌刻在少女的心里。

高二时,偶然间听到一个男孩在那轻声朗读此诗。我心一惊,莫非粗犷不羁的男生也喜欢咂摸对这样的诗行?我有点怔,不由自主地走近他,大大的眼睛里盛满了清澈的湖水,幽幽地荡漾着。圆圆的脸上铺满了纯真善良的阳光,暖暖地照耀着。就这么一个,矮矮的,胖胖的男生,从此成为了我的哥们。

后来呵,那个小胖,当上了一个国企的经理,又成了一对双胞胎的爸爸;而我则成了一名老师,一个小女孩的妈妈。既为人师,义山的这首诗,被我数十次解读给上千个孩子听过。每每讲到这首诗,我都会不由自主地重复:同学们,这首诗,可是我的最爱呢!没有理由,就是爱。

真正体会到诗人况味是在我和先生婚后的别离。8年前的他从淮安钢铁公司离职,一个人在山东闯荡,而我则在安徽的一个小城教书。虽交通便利,通讯便捷,但所有的思念都抵不过生活的不得已和时间距离的无情隔离。也是一个凉凉的秋天,梧桐更兼细雨,我一个人窝在阳台的摇椅里,呆望着窗外的凄迷。

我拿起电话:你啥时回来呀?

他略带愧疚地说:我也想回去看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但事业刚起步,实在是身不由己呀!

我有点愠色:我只问你啥时回来?

他软软糯糯地回答:很快。

我有点伤心:你总是这样?我这边都下雨了呢!

他沉默了一会坚定地说:这雨不会一直下,天很快就晴了……

天果然很快就晴了。他工作有了起色,我果断离职,带着孩子与他团聚。每当在日常生活琐碎里争吵过后,我们都会坐在一起诉说当年的那场雨!

所有的别离,都是为了相聚。所有的相聚,都是此生割不断的情意。兄弟姐妹的思而不得相聚,闺蜜好友念而不得相见,父母子女爱不得相伴,夫妻爱人痴而不得相守,人世间的哪般想念,无不在“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里缠绵。

漂洋过海一见,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编辑:一叶静好

摄影:齐志斌

微信:15963935979

作者简介:

一叶静好,安徽皖人。热爱文字,细腻纤敏。自创公众号《室静半枕书》,捻墨于尘埃,玩味于己志,感发于生活。愿你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