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陵位于顺治孝陵迤西二里多地的胜水峪,地宫内葬有乾隆皇帝、孝贤、孝仪二位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这六个人前后入葬时间,经历了四十七年之久。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文物价值,裕陵在整个清东陵中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裕陵选址以及“昭穆”入葬的定制 乾隆登基后,本想跟随父亲,也在西陵选择万年吉地,以示孝敬。他在西陵选好一块吉地后,又考虑到后世子孙对此事如何承继安排。如果子孙们都效法他,眷恋父子之情,相继葬入西陵,则东陵势必香火冷落,园寝荒芜。为兼顾两陵关系,他便在东陵的胜水峪选了万年吉地。乾隆七年遣大学士三泰、果毅公出讷亲、户部尚书海望,会同钦天监监正进爱等相度地势绘图,谨相得胜水峪龙蟠虎踞。星拱云联,允协万年之吉,八年二月初十日兴工营建。乾隆帝继承了康熙、雍正两朝盛世,建陵时正值国家鼎盛、国库丰盈之际,遍选天下精工美料,其木材来自川、广、云、贵及东北原始森林,多次催运楠木。石料取自北京西房山和蓟县盘山的石场。砖料由山东、江苏专门烧造;瓦料由京西琉璃厂运送;土料也是于数十里外选择来的含砂量合适的“客土”裕陵占地面积为四十六万二千多平方米,工程进展数十年,耗银二百多万两。 乾隆六十年时,名义上将皇位让给皇十五子颙琰,改年号为嘉庆,乾隆升为太上皇,但实际上他还牢牢地掌握着大权。皇宫档案就记载着乾隆六十一年(1796年,实为嘉庆元年)十二月二十日的谕旨,这里把东、西两陵的形成及昭穆入葬的规制说得很透彻。“嗣皇帝万年吉地自应于西陵界内卜择。著各衙门即遵照此旨,在泰陵附近地方敬谨先建。至朕孙继承统绪时,其吉地又当建在东陵界内。我朝景运庞鸿,庆延瓜瓞,承承继继,各依昭穆次序,选分东西,一脉相联,不致递推递远。” 自乾隆以后,清朝皇帝形成了父在东陵、子在西陵的分葬局面,称为“兆葬之制”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葬在西陵称作昌陵。嘉庆的道光皇帝应葬在东陵,他在景双妃陵东侧已建好了绕斗峪万年吉地(后改称宝华峪),第一位皇后已入葬,妃园寝也相继建立,全部工程历时七年;可是他竟以地宫浸水为理由,将陵拆迁到西陵龙泉峪,另建了别具一格的慕陵。这样势逼道光的儿子咸丰皇帝只得葬在东陵,即东陵平安峪的定陵。咸丰的儿子同治皇帝,本应葬在西陵,虽然大臣们在西陵、东陵两地各选了陵址,但大权在握的慈禧下令,命在东陵景陵东南的双山峪为她的亲儿子同治帝建陵,即惠陵。同治无子,承继皇位的光绪帝死后,只好又葬在西陵的金龙峪,称为崇陵。 看来东陵与西陵的形成,既有封建帝王宗法的皇祖居中、父左子右的昭穆之制,又有自雍正帝开创实施的父子分葬、选定东西的兆葬之制。道光皇帝旻宁首先破了规矩,出尔反尔,东墓西迁;慈禧又下令将同治皇帝载淳随父相葬,不分东西;如此反复无常,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重矛盾。 裕陵地宫,石雕宝窟、地下佛堂。 裕陵最高的建筑物是明楼,在明楼下的方城前面,有一道栱券式的门洞叫古洞门。进入古洞门,顺坡而下,要经过一条与地面成十一度角的甬道,它进深三十二米,宽四米,平整光滑,是入葬时移入棺木的引路;甬道尽头就是九券四门组成的一个“主”字形的地下建筑。全部无梁无柱的拱券结构。地宫进深五十四米,落空面积三百七十二平方米,所有券顶和四周石壁,满布着佛教题材的雕刻。它不仅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宝库,又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 地宫头道石门前的门楼,是用整块青白石雕琢的,出檐瓦垅,兽吻横梁,都刻得十分精致。门楼上方的月光石半圆形内,雕有佛像、执壶、孔雀翎、法螺等吉祥物。在地宫的四道石门上,按照皇陵地宫石作的规制,浮雕着八尊菩萨的立像。八扇石门均选用高三米、宽一米半、厚十九厘米的整块青白石制成,每扇门近三吨重。由于设计得巧妙,门上安装着一根重一万多斤的方形整体铜管扇,沉重的石门在开关时,运转十分灵活自如。 门上所雕刻的菩萨立像,身高一米五十许,各个都妆扮得异常优美。她们头顶莲花瓣佛冠,梳着高高的发髻,长发披在肩上,两耳佩环,袒胸露臂,下身着羊肠大裙。四道石门上的八尊菩萨均采用高浮雕的手法,肌体丰满,神态自若。背光装饰珠纹、蔓草,四周边缘布以卷云纹。菩萨脚下,水波涟漪,芙蓉怒放,活灵活现,观之似有香气扑来。有这八尊端庄美貌、法力无边的菩萨护佑着宫门,真可使地宫中的亡灵安然自得地进入“极乐世界”了。 金券,是地宫最后的堂券,是主要墓室。在室内宽达十二米的艾叶青石床上,原停放着六具棺椁,即乾隆帝与他的两个皇后、三个皇贵妃,现有四具。金券顶部刻有三大朵佛花,外层为二十四个花瓣,花心由梵文和佛像组成。佛花周围簇拥着珊瑚、火珠等吉祥器物。金券东西壁平水墙上,半圆的月光石里,刻着佛像和八宝图案。平水墙下,所有围墙上都刻满了梵、番两种文字的阴刻经咒。有白伞盖心咒、三字咒、金刚手心咒、六字大明咒等等,共六百四十七字;所刻梵文,均为梵文注音的经文,计有二万九千四百六十四字,可谓洋洋大观。这些阴刻的经文编排列严密、端庄整齐,刀法遒劲有力。 金券宝床正中,停放着乾隆帝的棺椁。棺下有一口“金眼吉井”,相传这口井不管天气多旱,井水也不干涸,无论天气多涝,井水也不外流,所以被称为不竭不溢的金眼吉井。实际上这口井的直径只有十多公分,只是一个“穴”位,井中并没有水。其中曾随葬了一些乾隆皇帝生前喜爱的珍宝。 乾隆帝棺椁左右为两位皇后的灵柩,其余为三位皇贵妃的棺木。为什么在乾隆帝四十一位后妃中,唯有这五位后妃与皇帝合葬在一座地宫中呢?首先的一个条件,她们都必须死在皇帝之前;待到乾隆帝死时,金棺入了地宫,放置在宝床正中的穴位之上,棺木四角卡上雕花的龙山石,亦称卡棺石,方形,石上刻有云龙纹,一组四块,各卡棺木一角;一切停当之后,放下顶门的“自来石”,封闭四道石门,砌死金刚墙,填平墓道;地宫便永世也不再打开了。第二个条件,随葬的后妃必须是皇帝喜欢的;如果是皇帝不喜欢的后妃,尽管死的再早,也要另立陵寝,享受不到这一特殊的“恩泽”。 乾隆帝的入葬穿戴 乾隆帝棺椁内壁,衬以五色织金梵文陀罗尼缎五匹,各色织金龙彩缎八匹,共十三层。乾隆帝棺椁中究竟随葬了多少奇珍异宝,尚未见记载。仅从他入葬时所穿戴的衣物来看,已十分惊人了。 据史册载,乾隆帝薨时,头戴天鹅绒绣佛字台正珠顶冠,上饰珠顶一座,珠重三钱七分,金托重二钱九分。身穿绣黄宁绸绵金龙袍。石青缎缀绣金龙补子绵长褂。鱼白纺丝小绵袄。鱼白素绸绵袄。灰色素绸绵中衣。鱼白春绸中衣带。佩雕珊瑚嘛呢字朝珠一串,上有青金石佛头塔、金镶砢子、背云上嵌砢子各一块、小正珠八颗、砢子大坠角、松石纪念、蓝宝石小坠角、加间三等正珠十颗、珊瑚蝠二个。铜镶砢子四块瓦大鞓(ting)带一副,上拴飘带一副,随铜镶砢子飘带。蓝缎拓金银线珊瑚云大荷包一对。绣黄缎三等正珠豆子荷包一个,计珠四颗。绣黄缎火燫一把,饰三等东珠压豆。红缎拓金银松石豆小荷包一个。红缎拓金银四等正珠豆小荷包一个,计珠四颗。青縀拓金银线珊瑚豆小荷包一个。牛角商丝鞘花羊角靶小刀一把。牛角商丝牙签盒一件。鱼白春绸绵套裤。白布绵袜。青縀凉里皂靴。 随着梓宫装去的有:天鹅绒朝冠一顶,随朝冠顶一座,大正珠顶重二钱六分七厘,东珠十五颗,重六钱三分六厘,金重七钱九分。金镶红宝石松石青金鞘花羊角靶小刀一把。伽楠香朝珠一盘,珊瑚佛头塔纪念,上有金镶蓝宝石背云,碧牙幺大坠角,蓝宝石小坠角。金镶红宝石松石青金鞘花羊角靶小刀一把。金镶红宝石青金牙签盒一件。青缎拓金银线火燫一把,饰珊瑚压豆。洋铜珐琅鞘花羊角靶小刀一把。洋铜珐琅牙签盒一件。石青缎绣八吉祥西番九如莲三宝珠当头黄缎绣九龙绵被一床。绣黄缎万字如意边五彩九龙虞书十二章大褥一床。红雕漆长方朝珠盒一个。黑漆金花长方带盒一个。 |
|
来自: 新用户8926AVU2 > 《《清帝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