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主持3000次零失误的“国嘴”罗京,去世7年后,改嫁的妻子怎么样了?

 正经婶儿 2021-12-03

    前段时间,主持人王冰冰晒出了一组央视主持人的合影照片。

    照片中,有如李梓萌、“月亮姐姐”王昊、“绿泡泡”耿晨晨等等。

    作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不少人看到他们都感到十分亲切,但还有一个人,也是很多人的回忆。

    他就是“国嗓”罗京。

    罗京有多厉害?

    1996年以来,他主持《新闻联播》近3000次,零失误。

    1997年,罗京播送邓小平同志讣告,4000字左右,20多分钟的时长,一气呵成,没出任何差错。

    2003年当选全国十佳岗位能手,同年登上春晚舞台。

    只是与这份才华相配的是一颗低调的灵魂,以至于提起罗京,许多人会感到陌生。

    罗京一开始并不是专职主持《新闻联播》,他还主持天气预报。

    1983年,从北广新闻系播音专业毕业的罗京,幸运地进入了中央电视台。

    那一年,他22岁。

    一同被选中的,还有他的同班同学,日后的工作搭档,李瑞英。

    因为那时候新闻联播还是录播,所以罗京更多时候是再主持天气预报。

    而那时候,做一档天气节目太难了。

    当时的天气预报演示图板还是手工制作的,下雨、刮风的效果都是用铁片制作的标志。

    等到录节目时,需要助理先打电话到气象站,然后再口传笔录到演播室,把这些代表不同天气的小铁片放到相应的省份地区。

    但主持时就不能看小纸条了,只能凭借记忆力将天气预报背诵出来。

    为了让观众直观地看到,还需要拿着教鞭似的的小木棍指向相应的位置。

    罗京在天气预报主持了将近一年,他也是中国第一位天气预报先生。

    台里领导寄语说:风华正茂,口齿清爽,是十分难求的播音人才。

    播音人才,四个字给罗京定了性。

    此后大大小小的重要活动都交给了罗京播音。

    央视前台长杨伟光曾说,很多重大的事情交给罗京播音,让人放心。

    比如1984年5月,罗京被外派一个重要的出访报道。

    1987年,罗京主持央视军事节目 《长长短短话海军》。

    1993年,罗京播送北京申奥失败慰问电。

    1994年,罗京去潮州电视台《潮州新闻》指导讲座。

    1997年凌晨两点,罗京播送邓小平同志讣告和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中央电视虽然名为央视,但穷得叮当响。

    一般每个主持人只发一套衣服和一条领带。

    但罗京自己常常准备三条不同领带,他说:“这是针对不同报道环境,而设计准备的。”

    如此细节,罗京的职业素养可见一斑。

    1996年,《新闻联播》开始改为直播,第一场定在了那一年元旦。

    这个重担自然还是交给了罗京。

    为了保证嗓子的平稳状态,担心睡太久醒来嗓子打不开,罗京常常熬夜来减少自己的睡眠时间。

    当罗京一字不漏完成播报后,全部工作人员都起立为他鼓掌。

    也是从元旦第一次直播后,伴随着《新闻联播》的前奏,每晚7点,罗京开始准时出现在屏幕前。

    字正腔圆,端庄稳健地播报每一条新闻。

    台里同事评价他:

    眼睛盯着提示器,嘴里播着新闻,手里拿着稿子,耳朵听着导演的要求,还不受其他人交流的影响。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也有过慌张的时候。

    那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的时候,罗京和李瑞英搭档主持。

    那天的稿子来得很多、很急,有足足12页。

    而且复印得很不清楚,还有很多修改的痕迹。

    甚至在罗京坐在演播台上时,稿件还在进行修改。

    这样一来,主持人完全没有时间预览、熟悉,只能凭着经验读。

    但长达17分钟的稿子,罗京硬是一个字都没有出错,很顺畅地读了下来。

    事后李瑞英大夸罗京是个神奇的人,但罗京心有余悸地说:

    这是有生以来最急、最难的一条稿子。

    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罗京曾长期担任播音组组长,但后来他主动辞去了这个职务。

    他的理由是,自己不善于管理,并推荐李瑞英担任组长。

    领导两次驳回了他的意见,结果第三次,罗京直接写了一份书面汇报放到领导桌上。

    不过辞去职务,并不代表罗京松懈,相反,他有了更多时间关心后辈。

    郎永淳曾回忆说:

    以前有个实习生,觉得罗京高高在上不敢跟他请教,罗京知道后,主动把这个实习生的素材带子找出来,带着他备稿。

    其实关于外界认为他高高在上这个问题,罗京曾解释说:

    首先,我的职业决定了,从我嘴里出去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可笑的事情。

    其次,新闻要求有一个常态,要有相对的客观,所以我必须保持冷静的态度。

    但私下里,罗京是这样的。

    只不过这种专业和冷静,差点让他错过自己的幸福。

    彼时,在老师李钢教授家里做客时,罗京认识了比他小4岁的刘继红。

    两人一见钟情,但是奈何罗京不擅长表达,相识6年,支支吾吾不敢求婚。

    最后,没有办法的罗京站在刘继红楼下,用播音腔朗读了一封“情书”,算是完成了求婚。

    1988年6月,罗京和刘继红在北京举行了婚礼,不过7年后,两个人才有孩子。

    因为在罗京看来,养育子女是需要条件的,先解决时间和住房问题再考虑孩子。

    1995年,34岁的罗京终于解决了这些现实问题,他给爱子取名“疏桐”,选自古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希望儿子能像梧桐树的枝干一样挺拔高远,做品格高洁的人。

    有了孩子,罗京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2000年,罗京加入京剧俱乐部,虽然是票友出身,但唱腔水平并不业余。

    他的京剧表演《甘露寺》还曾登上2003年春晚。

    2004年,罗京又加入央视“东方时空”足球明星队,和新疆媒体联队踢了一场足球友谊赛。

    2008年奥运会前夕,罗京又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第 140 棒火炬手。

    但是谁都没想到,也是在这一年,厄运突然降临了。

    在这次的例行体检上,罗京被查出患有淋巴瘤。

    医生要求他立即入院治疗,但罗京说,一来火炬手选拔并不容易,已经定了的事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更改。

    二来能参加奥运也是自己的一个心愿,机会来之不易。

    更重要的是,他得瞒着家人,不能让人看出异常。

    奥运圣火传递那天,罗京头戴白色运动发带亮相,丝毫看不出是一个患癌的人。

    彼时他也自信地对医生说:“看,没有大碍,完全能康复。”

    但是没想到,播音一辈子,他就说错了这么一次。

    2008年8月31日,罗京主持完《新闻联播》后,病情突然恶化。

    化疗一个疗程后,医院为罗京找到了干红细胞配对者。

    但他的身体已不允许再次进行移植手术,最终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2009年,6月5日早晨7时05分,在和病魔抗争了10个多月后,罗京还是辞世了。

    他的遗体追悼会选在了八宝山举行,灵堂内没有播放哀乐,遗照中的罗京身着蓝衬衫、面带微笑。

    在罗京追思会上,妻子刘继红多次哭到昏厥。

    现场超过上万名粉丝为罗京送行,人山人海的送行队伍迟迟不肯散去。

    在罗京去世后一年,他被追授了“金话筒”奖。

    但沉溺在巨大悲痛的刘继红却不敢看电视。

    她拼命的做家务,照顾公婆,养育孩子,想要掩盖心中的伤口。

    可一旦停下来,悲痛还是会从四面八方涌上来。

    她只能静坐着,幻想等罗京下班回来,一切就会好。

    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夜。

    后来,身边的朋友和家人都劝刘继红改嫁,但与罗京恩爱了21年的刘继红并不同意。

    直到罗京的家人也劝刘继红,为了孩子,刘继红最终在2016年改嫁给了一位富商。

    但这世界的恶意也随之而来。

    先是对刘继红的选择无情口诛笔伐,“既然是真爱为什么还要改嫁”、“爱罗京就应该为他守身一辈子”等等言论层出不穷。

    后来又对她的私生活指指点点,揪着“富商”这个身份,认为刘继红是个虚荣的女人。

    对此,刘继红并没有辩解,也没有再出现在公众视野,而是默默将这份感情传递到了儿子身上。

    2018年,网上曾曝光了一张罗疏桐的照片。

    照片中的他已经长大成人,有些胖乎乎,但也文质彬彬。

    据说在刘继红的影响下,罗疏桐先是赴美留学,后来回国发展,现在也过上了平凡踏实的生活。

    逝去的人安息,活着的人也要继续。

    罗京看到自己的妻儿重新获得幸福,一定也会非常欣慰。

    只是,想到曾与这样的人活在同一时代,有些满足。

    也遗憾时间太短。

    前段时间,有人去罗京的墓地拍了照片。

    墓地在万佛华侨陵园一个静谧的角落,被打扫的干干净净。

    墓碑是用大理石制作,“口”字型设计,另外还请工匠做了一尊半身雕塑。

    黑色的墓碑上还放了一支灰色的话筒浮雕。

    让人恍然大悟,也让人感到温暖。

    罗京,一个功勋卓越的播音员,一个人民的播音员。

    他和麦克风打了一辈子交道,不是一时开放的灿烂而骄傲,而是永远怀着那颗真心,为这灿烂的理想而追逐。

    就像鲁迅说过的一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逝去的人总会留下些什么,当做是给我们继续生活的慰藉。

    罗京不在,回声依旧。

    -完-

    图片及资料来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