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8年汶川地震,为紧急救援15勇士5000米高空跳下,后来他们怎样了

 泰荣林黑皮 2021-12-03

“跳!”2008年5月14日11时47分,距离汶川8级地震40多小时,四川茂县5000米高空,一声声激昂的呐喊声响彻云霄。

一支由15位空降伞兵组成的敢死队,相继从机舱纵身一跃,跳入苍茫的云海中。

这是一次以生命为赌注的“盲跳”,士兵们要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从5000米高空伞降到地面。这种行动在世界空降史上都前所未见。

15空降兵之所以冒死执行这次任务,只为打开灾区空中救援紧急通道,对震中的十多万群众进行生死营救。

在这之前,伞降兵们个个已经写好了遗书。那么,这支神勇的敢死队,后来怎样了呢?

图片

一、祥和世界顷刻变人间炼狱

时间回到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汶川的天气有些反常,闷焗燥热,红云漫天。但在当地的老百姓看来,这与寻常日子并没什么大不同,就是热气有点逼人.......

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做生意的吆喝声不断;田地间,农民抹着汗水辛勤地耕作着;工厂里,机器轰隆隆运作着,流水线上的工人忙碌而有序地作业着;学校里,传来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正常地行进着。

只是,谁都没有料到,一场惊天灭顶之灾正在朝着他们疯狂地袭来,许多人将会被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

当时钟的指针指到14时28分时04秒时,灾难降临。

这一刻,大地突然怒吼,顷刻间地动山摇、飞石漫天、草木狂啸、楼房坍塌、泥流滚滚.......天地骤然间从一个光明祥和的美好世界,变成昏天暗地的人间炼狱。

图片

老百姓狂奔着、躲避着、呼喊着,然而,这一切撕心裂肺的挣扎与反抗,在地球的狂怒之下,都显得如此得苍白无力。

血肉之躯如何能抵挡大自然的疯狂袭击?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还来不及挣扎,就戛然而止。

震区老百姓的世界在这一刻坍塌了。

地震过后,幸存者还未从恐惧中缓过来,就要面临亲人离去或失踪的悲痛与焦虑;面对家园变废墟,无家可归的惨境;还要面临余震连连、物资短缺等困境。

此刻的他们,亟需外界的救援。

然而,由于地震摧毁力实在太过强大,茂县的通讯设备和交通路线全部被切断,这里俨然成了一座孤城。

陆路救援短期无法进入,唯有采取空援方案。空援方案中,原本采用直升机救援最为方便快捷,不过,震后暴雨连连,浓雾漫天,直升机根本无法成功着陆。

图片

最后,只剩下空降兵伞降救援这个方案了。

二、伞降兵主动请缨参与生死营救

“立即派伞降兵进入震中茂县执行任务!”2008年5月13日凌晨,空降兵某部接到原总参谋部的紧急命令。

早上9时,队长李振波就率领100位空降兵组成的应急部队和40吨物资,登上大型运输机飞往茂县上空。

当日上午一直阴雨绵绵,天气寒冷,运输机爬到8000米后开始下降,寻找适合的空降位置。

不过,飞机降到7500米时就开始结冰,士兵们也开始胸闷缺氧;再降到6000米时更严重结冰,警报响起。飞机开始抖动,如果继续下降,很有可能机毁人亡。

运输机在空中盘旋着,在8次失败的下降尝试后,只能重返机场。

此时距离地震已经过了48小时,已经过了三分之二的“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事态紧急,总部经过商议,决定从100名空降军中选出15名精锐士兵率先行动,并选用更灵便,同时操作难度和危险性更高的翼形伞代替圆形伞。

图片

这是迫不得已却最为合适的选择,因为茂县属强风地带,加上当时天气恶劣,翼形伞面积小,抗风能力强,又可灵活调整方向。

不过,这种伞操作难度也更大,对于空降员的技术、胆识和反应能力要求更高。

此外,翼形伞靠运动制造浮力下降,茂县地形多是狭长的高峰峡谷,如果不小心撞上山崖失去浮力,那么空降兵就很有可能坠入万丈深渊。

可以说,这一次,将是生死一跳;这15名骨干,将是一支敢死队。

然而,空降兵们个个毫不畏惧,主动请缨,最后,符合条件的22名空降兵被选中,组成先谴部队,其中7人担任跳伞引导,15人负责空降茂县。

他们中,年纪最大的48岁队长李振波,已经超过45岁的空降年龄规定,不过,他却坚决要带头空降。

图片

年级最小的李向海,只有22岁,李振波原本不允许他参与,毕竟小伙子还太年轻,李振波实在不忍心让他去冒这个生命危险。

不过,耐不住这小子的软磨硬泡,临上阵前李振波还是答应了让他加入。

士官任涛刚收到妻子传来的噩耗,祖母在地震中遇难,母亲身受重伤,他强忍悲痛,毅然报名,因为他知道,震区还有更多的人需要他.......

子弟兵们都心知肚明,这次行动是是一次没有演习过的实战,更是一场生死博弈。

平常,他们的训练最多只是几百米高空降落,5000米的高度前所未见。

“我去灾区了,别为我担心......抢险救灾有着一定的危险,如果我留在那里了,别哭,等到那里建好了,去看看我。”一个年轻空降兵给女友发了这样一条短信。

还有空降士兵把自己的银行卡余额告诉了妻子.......

“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实现我们军人的价值。”一句铿锵有力的请愿,表明他们已经作好随时牺牲的准备和决心。

图片

三、15空降勇士5000米高空生死一跳

2008年5月14日临近中午12时,载着空降兵和物资装备的运输机再次飞抵茂县上空后,盘旋下降,寻找合适的空降位置。

当飞机降落到离地面5000米高度时,下方厚厚的云层恰好开了一道口,他们终于等到了最佳的空降时机!

机不可失,15空降勇士紧急集结完毕,准备进行生死一跳。

“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灾情就是命令,灾区的老百姓、灾区的群众正期盼着我们!”机舱内,响起激昂鼓舞的动员号令。

“跟着我!”带队的李振波一声呼喊,率先从5000米高空纵身一跃,离开机舱。

“怎么这么多高压线!”李振波离开机舱后隐约看到地面情况,不由地喊了一声,然而,他的声音很快被耳边呼呼的风声吹散了。

图片

紧接着,队员于亚宾、任涛、李玉山、向海波、雷志胜、赵四方、刘志保、赵海东、郭龙帅、李亚军、刘文辉、王磊、王君伟、殷远……也相继跃入云海。

在降落过程中,他们面临着各种艰险意外,因为开伞器要降到海拔3500米高空才能运作,勇士们首先要经历1500米的自由落体运动。

刺骨寒风、胸闷缺氧、耳痛面麻、极度眩晕.......队员们在空气稀薄的几千米高空急速下坠的过程中,遭受着各种不适,接受着身体忍耐极限的考验。

队员们降到3500米时,队长李振波的翼伞突然出了故障,主伞无法打开。

这是李振波当伞兵30多年来,首次遇到主伞打不开的突发状况,好在他对此已有充分的准备。

“4,3,2......”李振波冷静地数着,4秒后,他利落地将右手的伞环交到左手,然后右手立即将胸前的飞伞手柄拉开。

图片

随着主伞“嘭”一声飞伞成功,备用伞自动打开,他凭着过硬的专业素养,成功地攻克了这一突发险情。

降落点也是埋伏重重,茂县地形复杂,周围都是悬崖峭壁、高耸雪峰、荆棘丛林;下面还有波涛翻滚的岷江、密布的高压电线及残檐断壁等,空降员不幸落到这些地方的任何一处,都会将与死神相遇。

5月14 日中午12时25分,茂县上空,十多个白色翼形伞相继飘荡着降落。地面上,一群老百姓跟随着伞降落的方向激动地奔跑着,哭喊着。

“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有救了......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有救了!”

此时,震中地带茂县已经与外界隔绝近两天两夜,灾区群众陷入了无尽的绝望、恐惧和无助之中。

这一刻,一抹熟悉的迷彩绿神兵突然天降,让这座“孤岛”上的百姓顿时看到了生的希望。

图片

15个空降勇士总算有惊无险,成功着陆。

不过,降落到地面时,不少队员身体都挂彩了。队长李振波的胸撞在树的主干上,大腿被树枝刺穿,鲜血直流;队员殷远悬挂在树上,脸上被刮得稀巴烂;雷志胜撞在石头上,右腿顿时肿胀,无法动弹.......

老百姓看到神兵空降,激动得声音颤抖,本来布满阴霾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而当他们看到血迹斑斑的受伤队员时,又忍不住心疼地直掉泪。

他们迎上去拉住空降兵的手,像是看到了亲人一般,又主动地帮他们搬抬装备。

解放军来了,百姓们的心就安定了。

四、打开空中救援通道营救10万灾民

5月14日下午3点,空降15勇士先谴小队向部队发去第一封情报。由于空降环境复杂危险,他们提议飞机上的90多名空降兵们返航,由他们15人担起引导空援行动的使命。

图片

随后,他们与当地部门取得联系,开始投入紧急救援工作。时下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打开空中救援通道,让空中救援人力、装备和物资能够进入茂县。

他们考察了当地地形,发现那里缺乏平坦、宽阔的地段,不合适大部队伞降和直升机降落。

于是,他们一路沿着岷江朝着汶川挺进,以寻找合适的降落点和空投点;并在经过地点侦查灾情,将灾区情况通报外界。

就这样,他们马不停蹄地奔波了七个日夜。沿途他们不仅要遭受严寒和饥饿,还随时面临着险象环生的恶劣环境。

余震连连让他们遭受身心的不适;飞沙走石不时敲打着他们的头盔;泥流滚滚又挡去他们的前路......

有一回,他们刚经过一处山体滑波地段,一块半间房子大的巨石就“从天而降”,好在有惊无险,他们再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不过,这一切艰险都无法阻止子弟兵们的前进步伐,只因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拼尽一切努力救援灾民,途中,他们还不顾安危,把自己的头盔让给那些灾民了。

图片

他们翻过了4座海拔高达3000多米的高峰;徒步了200多公里,先后到7乡,50多个村落侦查灾情,向部队上报了30多次重要险情。

在他们的情报引导下,外界的救援部门得以对灾区情况有充分、准确的掌握,进而能作出科学、合理的救援措施。

救援期间,空降兵们总共在茂县、汶川沿途开辟了6个临时机降场,引导机降、空投20多次,保证救援队伍、物资、装备持续向震中地带输送。

在他们夜以继日的奋斗下,十多万灾民的医疗和生活需求得到了保障。

沿途,空降兵还了解到,震后不仅困在震区的灾民们内心焦虑不安,外界与他们切断联系的亲朋,也是同样地万分担忧。

图片

为了让灾区群众能跟外界亲朋保持通讯,队长李振波还贴心地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在侦查灾情过程中,随时记录下灾民亲朋的联系方式,然后帮灾民向外界报平安。

数天下来,李振波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了400多个电话号码;笔记本用完之后,联系方式就写在迷彩服上,只为给灾民的外界亲朋捎去一份安心。

五、天南地北发挥军魂精神

当年第一批进入茂县的15名敢死队员,以那毅然的生死一跃,震撼了无数国民的内心。如今,他们现状如何呢?

15位空降勇士最近一次集体亮相,是在2020年9月17日,中国空降兵成立100周年纪念日那天。

原来,这15空降兵只有李振波、于亚宾、殷远、李玉山和向海波5位勇士还在部队,其他10位均已退役,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继续耕耘着。

年近花甲的李振波大校,依旧奋斗在空降兵训练的一线,负责组织新兵训练、试验新装备等,他的脸上,多了一层风吹日晒后的沧桑痕迹。

图片

汶川地震暴露了中国空降部队的技术短板,震后部队开始不断地升级伞降保障装备和系统。已成为空降兵研究所所长的于亚宾,就持续参与并见证着中国空降装备的升级与迭代。

据他透露,如今我国伞降设备已具备防寒、供氧、导航等功能,还可携带救援犬空降,子弟兵们不用再冒着生命危险去执行高空任务了。

殷远,当上了二级军士长,是某特战旅的伞训总指挥,他致力于培训技术本领过硬的空降员。

李玉山已经当上伞训主任,他的主攻方向是“三无”空降条件下的技术攻关,并且还两次出国交流学习。

向海波,现任空降兵某部连长,空军一级士官,他在2017年还参加“国际军事比赛·空降排”比武。

图片

在现场,他碰见了老战友李振波,俩人回忆起当年那段难忘的空中救援经历无限感慨,并从此建了一个“kj.15”的微信群,将15名空降勇士聚集在一起。

雷志胜,转业后投入到家乡街道办基层管理工作,先后担任环卫所所长和社区书记等多个职位,基层工作琐碎繁杂,但对他这个经过艰苦磨炼的空降兵而言,这些都不是难事。

任涛退役后考了驾照,当起了长途运输司机。他依旧保持当兵时的热血与赤诚。

有一次,他听闻一位司机的钱包不见了,就把身上的200元现金给了对方。“我总觉得,帮助老百姓,是自己的职责。”正所谓,军装不再,军魂依旧。

图片

郭龙帅在交通局任职,负责修路工作。他曾有一次在组装起吊设备时,被压断指骨。为不耽误工期,他在简单包扎后继续留在岗位,导致手指留下后遗症。对此,他毫不后悔,“咱当过兵的人,责任心是第一的。”

王君伟脱下空降兵军服后,穿起了人民警察警服,继续为老百姓服务。疫情期间,他积极奋战在岗位上。“哪怕再苦再累,都绝不能给'空降兵十五勇士’抹黑!”

李亚军在这次行动后,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原来,一位女志愿者得知他的事迹后,对他产生好感,特意到他家乡去探望他的父母,李亚军被她这份诚挚打动,俩人最终走到一起。

图片

......

空降15勇士虽然如今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轨道,但他们身上都同样根植着铁铮铮的军魂;他们依旧是,并将一直是百姓心中可亲可敬的人民子弟兵。

今年春节期间,9位空降勇士受一档电商扶持的直播节目邀请,再次回到汶川,给当地的老百姓送上新年祝福。

当这9位勇士出现在节目现场时,在场的观众顿时沸腾起来,个个激动地“泪崩”了。

汶川老百姓给英雄们献上了一首深情的《多谢了》,还献上寓意吉祥的羌红,表达他们对英雄们的无私和大义精神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图片

距离汶川大地震至今已经过去13年,当年震区满目疮痍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当地居民也早就重回正常的生活轨道,茂县又恢复到震前的祥和安宁。

不过,那些曾经出现在灾区的救援队伍,他们忙碌的身影,温暖的笑容却始终活跃在人们的脑海里。

空降15勇士的惊天一跳壮举,不仅将永远被国人铭记,也必将永远载入史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