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中医的感悟 ,益博社会工作志‖益见(一)

 益博社会工作 2021-12-03

寻找中医的感悟 ,益博社会工作志‖益见(一)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21年12月2日,晴,周四

总是忙忙碌碌,似乎有毫无所得,唯有静下心来,看几页书,方觉光阴没有虚度。上善若水老师给我发来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更重要的是一本又一本的书,像找到了知音一样,不厌其烦。人过四十,似乎才明白很多东西,这叫四十不惑。上善若水老师循循善诱,忧国忧民,更怀慈悲与敬畏,中国传统的医书中,潜藏着中国人应对问题的办法与思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有自己的处理方法。

三年前,我曾和机构的伙伴一起去医圣祠和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去探讨中医药社会工作的可能,黄建章教授会见我们,其实那只是一个开始,后来在卧龙岗旧书摊上买回一箱子医书,放在床头柜边,没遇烦心事,就会翻看几页。这些书可以窥探古人智慧,反求诸己而已矣。日积月累,也背诵不少道家经典,去年疫情沉淀在支援武汉的江岸区桃园街道的社区里,因为服务几个老人,一个老人喜欢看道藏,里面的道医,把各种精髓说的辩证而玄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哪里播种,就在哪里收获。

古之学者必有师。上善若水老师应该是民间高手,一如前几天中医学院的一个中医学生要寻找南阳的武林高手一样,他们会武功,当然也会医术,从走路姿势到言谈举止就能找到一个人的状态。老师发来了悠悠洒洒的文章、医书和感悟。之前,老师曾经推荐我去找七里园九中附近的田医生,因为各种原因也凑到一起。

之前,上善若水老师给我分享一个张仲景看病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张仲景治病的故事。跟我说了七八位良医,虽然人在南方,但是一直关心益博社会工作。中间就提到田中医和姚中医,这些老中医躬身实践,自然就有不少的经验。医生都是做人的工作,一个人都涉及一个家庭,每一个家庭里人的病,自带着人情世故,所以他们的人生体悟也是这个社会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

今天分享,上善若水老师给我的分享分享给大家:

1,河南有个桐柏山,有一次,张仲景上桐柏山采药,碰到一个山民请他看病。张仲景摸完他的脉就问:先生,您的手腕上为什么有兽脉?此人如实以对,他说:我本是山洞里的老猴子,这些日子我身体实在不舒服,请你给我看看。张仲景摸完脉,又看了看舌相,从药包里拿出了一丸药给他。谁知老猴子吃了后就好了。

第二天,山中的老猴子,扛了一块大木头,来见张仲景。他说:非常感谢大夫治好了我的病,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回报,这是一块经历了一万年以上的桐木,送给你。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木材,可以做乐器。张仲景就请人做了两把古琴,一把叫古猿,一把叫万年。在中国音乐史上,这两把古琴的名字,就记载在一个名叫虞汝明写的《古琴疏》里。

这样的故事,当然是在赞叹张仲景的高明医术,而把神奇的传说变成梦境并写到书里,更见对张仲景医学成就的赞誉。不管传说讲得多么神奇,但所表达的民意民心,却是真实的。

有个读书人叫冯应鳌,得了重病,身上一阵冷,一阵热,治了好长时间,一直没有治好。那天夜里,他觉得自己神志不清,好像快不行了,慢慢进入梦境。

在梦中,他看见飘飘悠悠地来了一个神人。此人穿黄衣,戴黄帽,用手摸了一下他全身,冯应鳌顿时觉得特别舒服,便问他:您是谁?为什么要给我看病?那人说,我是南阳汉长沙太守张仲景,今天我给你治病,也是有事求救于你,请你帮忙。

在南阳城正东4里路处,有个祠堂,祠堂后面77步是我的墓,过几年,有人要在墓上挖井,请你到那里去阻止他们,不要让他们挖。同时请你把墓和祠堂修整一下,神人说完就飘然而去。

冯应鳌醒后,出了一身大汗,烧也退了,病也好了,非常高兴。梦中神人的嘱托可不能忘记,过了几年,他真的在南阳城东发现一个祠堂,祠后77步有几个人正在那儿打井。他过去一看,挖出一块石碑,上面写着11个字: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

这块石碑,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现收藏在河南省南阳市的医圣祠。遗憾的是这个石碑上没有署立碑的年代,也没有署立碑人名字。1981年,医圣祠在整修过程中,在发现墓碑处,再往下挖,竟发现还埋着一个碑座。在碑座的一边写着4个字:咸和五年。咸和是晋成帝司马衍的年号。咸和五年,相当于公元330年。离张仲景去世的公元219年,也就是110年左右。如果这个墓碑是真的话,那么,张仲景做长沙太守一事,这碑就是一个物证。

其实,张仲景他做没做过太守,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在张仲景逝世1300多年后,人们把最高的赞誉送给了他,尊他为医圣。传说和故事,充分证明了张仲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晋朝有一个叫皇甫谧的,他写过一本书,叫《针灸甲乙经》,在这本书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张仲景遇见侍中王仲宣,侍中是皇帝的贴身随从,现在叫秘书。他可以出入宫廷,参与政事,是中央领导身边的一个重要官员。当时,张仲景遇见王仲宣的时候,他还不是侍中,才只有20岁。张仲景一看这小伙子,就说你身体有病。20年后,你的眉毛会全部脱落,眉毛掉后半年,你就会死。

王仲宣一听,你是在咒我还在是忽悠我?张仲景接着说:你想要免除这个灾病,可以吃我的五石汤。张仲景随后从药包里拿出五石汤给他,没有收他的钱。王仲宣心里很不舒服,根本没吃他的药。过了三天,张仲景又见到王仲宣:我给你的药吃了没有?王吞吞吐吐地说:吃了,吃了。看你现在的气色,你没有吃我的药。小伙子啊,你对自己的健康,对自己的生命可要重视啊!过了20年,王仲宣的眉毛真的掉了,之后又过了187天,王仲宣真的死了。

2,我们的祖先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说五谷是养命的,人的生命不仅仅靠脂肪、蛋白质来维持,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不论什么民族,哪怕是以肉食为主,他也必须吃粮食,不吃粮食是活不了的。

为什么?种子是什么?种子是生命的延续呀。您看我们从马王堆里挖出来的那个种子,已经上千年了,还能发芽,说明种子是有极强生命力的东西。现代很多人说我天天不吃五谷,我光吃菜,我就为了减肥,那就面有菜色了。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是以纤维食物为主的民族,这和外国人不一样。你看外国人吃饭,一手拿刀子,一手拿叉子,大叉子叉上羊肉一烤,刀子一割,小叉子一叉就吃了。这是外国人的生活对吧?因为他以游牧为主,他们几千年的遗传基因,对肉类的消化能力要比中国人强得多,几千年来他们就是这么吃出来的。

我们祖先在过去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这是几千年遗传基因的结果,和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而今天,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天天去消化什么牛排啦、鸡腿儿啦……或者不是天天吃菜就是天天吃肉,结果不是糖尿病就是血压高。

由于你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去对付那牛排呀,鸡腿呀,你不得代谢病才怪呢!饮食结构不是一代人能改变的,我想这是我们国人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男生以阳气为主,他的数是偶数,是8。女孩子以阴为主,她的数是奇数,是7。《黄帝内经》讲得很清楚,女孩子每7年转一圈,28岁是女孩子的顶峰年龄,28岁以前一直往上走,过了28岁就往下走。35岁阳明脉衰,再美的女孩子也要开始烦恼皱纹的问题了。

很多的女孩子说,我们真倒霉,为什么男人老得就慢?因为他们8年转一圈,你女士7年转一圈,女的28岁相当于男的32岁。男人的顶峰年龄是32岁。过了32岁以后发福了,其实是代谢缓慢了,体内存积的东西多了,看似发福,不是个好现象。

男过了32岁,女过了28岁,这时候要注意了,早上中午的饭要吃得好一点,晚上的饭要尽量少吃,因为代谢的缓慢主要在晚上,老年人尤其如此。

3,好多人喜欢吃瓜子,为什么吃葵瓜子嗓子干,而西瓜子就不干,是因为葵瓜子是向日葵来,火性非常大,而西瓜水气重,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就是同气相求。

大自然赋予中药各种不同的颜色,有绿色、有黄色、有红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偏性。关键的是什么?一个好的医生能用药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把你被打破的平衡调整过来。所以有人说的好,你们外国人没进来以前呀,活在中国的细菌病毒比外国活得轻松,因为它不会紧着变异啊,你老想杀死它,不变异它怎么活下去啊?大自然没让它死,它就要千方百计地活下去。

4,如果血脂、血压、血糖已经高了怎么办?建议吃一点云南的三七粉。在所有的活血药中,只有三七粉活血而不破气。它和人参是同一科属的,一个长在东北,一个长在西南。贫瘠的土地是不长人参的,东北是木气和水气比较重的地方,肥厚湿润的土地其性属阴,长出来的人参是三枝五杈,它那个枝叶全是三和五,三、五是奇数,是阳数。

它是一个从阴引阳的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是把精化成气,如果精不化气的时候,用点人参,马上气就出来了。如果肾精已经很亏损了,你再吃点人参,本拔则木摇。

西南是土气很重的地方,也是很肥沃的土地,三七生在西南,长在地下,所以也是三枝五杈。它外面的颜色是青的,里面的颜色是黄的,青可入肝,肝是藏血之脏;黄可入脾胃,它可以益气统血。很多人把三七当止血药,甚至《药典》上说三七只能吃3g,多了就不行了,因为它止血,多了血就不流了。

5,到了北京,很多人都愿意吃烤鸭,那个鸭为什么要烤?而到了广州呢,要煲老鸭靓汤,为什么不拿嫩鸭子煲?因为鸭子在水中,习性偏寒,你如果不拿火烤,不吃那老鸭,那么吃完就可能拉稀。鸡就不用烤,炖鸡汤时越壮实的鸡越好。

南方人没有北方人那么强壮,他们吃的大米是在水中生长出来的,其性偏寒;北方人天天吃小麦玉米,小麦是冬天种,阴历五月收,它的阳气最重,其性是温性的。

遇到寒性的胃溃疡的人,其实不用吃啥药,回家吃烤馒头片去。烤馒头片坚持吃一年,胃溃疡就好了。虚寒性的溃疡病,你让他吃偏寒性的大米饭,他一吃完就难受。你让他吃馒头片,小麦粉本来就是温性的,在里面放点碱,再发起来,就很容易消化。你再给它烤煳了,它就更温了,温胃散寒。

七八月份出来的茄子下锅就烂,因为紫色的茄子正好是湿热环境下生成的,这时候就应该熟。你要吃反季节,春节时你买大棚里的茄子,怎么在锅里煎都不烂。中医讲不仅要吃其形,还要吃其神,我们现在很多东西只有形,没有神。我们过去讲“冰凌响,白菜长”,冬天是白菜生长最旺盛的时候,现在大棚出的大白菜包铰子吃是苦的。

西方人用两只手吃饭,我们中国人用一只手吃饭。筷子给你的时候,叫一双,这叫“道生一”,用的时候必须一分为二,这是“一生二”,“二生三”,什么是“三”?动者为阳,静者为阴,一阴一阳为之道,这就是“三”。两根筷子这么一动,什么芹菜、韭菜、花生米……你全夹捡起来,这就叫“三生万物”。

6,有人问中医、西医有什么区别?我说,最简单地讲,咱夏天买西瓜,想买一个好瓜,你把那瓜拿起来,不管你会不会,拍一拍,听一听,看看样子,看嘛呢?对瓜望、闻、问、切。对不对?

我说如果一个很有经验的老瓜农,都不用拍,他一看,他就告诉你,这瓜是生的,那瓜是熟的,为什么?观其象,知其数。西医怎么办,要不就切开观看,要不就从根那儿抽点水,从上面抽点水,再从中间抽点水,到实验室化验一下。然后告诉你,这是熟的,这是甜的。你要问他是沙瓤还是肉瓤,那得用X光照一照。老瓜农不用,他把它的产地弄明白,把今年的气候弄明白,他就敢告诉你,这瓜就是沙瓤,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