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内在酝酿着什么新的潮流趋势?当代青年粤菜厨师要具备什么技能?什么样的粤菜餐饮品牌是新时代的引领者?只有身临其境,才会真切体会到一个菜系蕴藏的力量和生机。而生长于广府的知名美食家庄臣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粤菜引领饮食潮流 鲜甜是一种活力 青年厨师要掌握烹饪技艺+科学数据 粤菜要引领潮流,粤菜厨师一定要具备一种学习能力。现在很多资料随手可得,大家都可以平等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烹饪技艺的信息。同时,厨师一定要有敬畏、谦虚之心,如果自视甚高,就只是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去生存。 互联网时代带来传播载体的变革,人们的认知和见识拓展,这就要求厨师在掌握烹饪技法的基础上,懂得科学烹饪,就是说对食材的烹饪原理和菜式的文化背景都要有深入的理解。 优质品牌要争艳而不是斗便宜 一个行业自身的进步,不应该是“内卷”出来的。美食是人民大众都能接触到的,大数据时代之下,是有公道的,有些餐厅推出远低于市场价格的餐品,明显不合理。传统概念中的“平靓正”,“平”永远不应该被摆在首位,至少在粤菜行业里应更加避忌。“食在广州”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把食材的质量和卫生安全的出品摆在首位,宁愿多花精力去想如何更好地服务大众,这才会更有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 同时,餐厅也需要在仪式感的呈现上下功夫。仪式感从何而来?拿北京烤鸭为例,凡是将北京烤鸭做得优秀的餐厅,都有一个富有仪式感的工序:堂切。在这个人均以视频形式分享的年代,即使是一个如此简单的仪式感动作,经由视频的分享,都会被放大很多倍。粤菜的服务形式不是没有仪式感,在粤菜消费的意识里,其实就流传着不少有仪式感的食趣,比如“无鸡不成宴”,但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点可以作为饮食投资人或者经营者的思维方式。 粤菜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是由于“少说多做”的氛围,实际都积淀于一道道菜、一家家餐厅中。 以广府小吃云吞面为例,以前在两顿饭之间,我们会吃一碗云吞面,分量不大,一般是七钱重或九钱重,三只云吞叫“细蓉”。过去,云吞面不是在酒楼吃的,而是那些小贩担着担子穿街过巷地叫卖,为什么有这种状态?因为以前广州的西关小姐都是三寸金莲,她们走不远的,不方便去酒楼或者小吃店里吃东西。她们在家里,听到小贩们路过叫卖,就叫工人去买。午后伴着南音、粤剧,一碗云吞面,吃点点心,泡个茶。后来,很多商家把这种模式搬到小吃店、茶楼里,延续了西关小吃的风味和情景。就在近期,海南省的领导来到广州,由于其中部分人怀念这种西关小吃风情,冲着一碗云吞面莅临我开设的广府小吃体验店——庄臣美食坊现场品尝,云吞面当中的“鲜甜”,让离乡者对这种家乡味道的怀念,正是广府味道能成为记忆载体的标志之一。 这里蕴含的就是一种文化,只不过广东人不说我们的吃文化怎么样,它只是在日常饮食的点点滴滴中呈现出来。类似例子还有很多,粤菜的丰厚积淀和人文情怀形成强大的内核,只要有人在传承并发扬,其内在的应时而变、因地而变始终会引领时代的潮流。 校对|予津 责编|褚宏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