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喜马拉雅,回听直播音频】 今天我们学习分享的是甲骨文台历上的节字,说到节字大家都很熟悉,在我国的节日挺多的,比如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甲骨文台历上对节的解释: 形声字,从竹,即声,说文:节,竹约也。段注,约缠束也,竹节如缠束之状。 【甲骨文台历,节】 节是一个形声字,从竹,节的上面是竹字,是形符,表明节和竹子有关,下面是即是声符。说文解字中说:节,竹约也。指的是竹节,竹子是一段一段的,各段连接处有环状突起,这个突起的部位就是竹节。竹节把竹子区分为一段一段就有了一个一个的节点,竹节对竹的缠束是适时而得宜的。 【竹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竹子的生长,竹子是通过根部发芽生长成竹笋,在竹子没有长出地面之前,都是通过竹笋的方式在生长,而且在地下时长的非常慢,我们看到冬天的笋叫冬笋,不是很大,竹在土中就有节了。到了春季竹笋破土而出叫春笋,慢慢的外面的壳会脱掉,然后从中间抽出竹枝开始拔节,那种大的竹短短几个月就能长到十几米的高度,而且长的非常的直,一般情况下,竹子在钻出地面后只会不断地升高,不会再变粗。 【竹子和竹笋】 节的本义指竹节。后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又指段与段之间的连接的地方,比如人身上的关节,还有动物身上的关节。还有我们坐的火车或者高铁,车厢与车厢之间连接,从几节到十几节车厢都有。还有文章段落之间的划分,上学时的课程表,比如几节课,还有故事情节等等。 在古人看来,生命必须生长,而恰到好处的缠束,是生命生长之必须,适时得宜的约束给生命规范了正确的方向和形状,节于是便引申有了约束、节制之意,比如说好廉自克曰节,还有生活节俭,节约等等。 自古以来,中国人最看重气节和操守,把气节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比如南宋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代文学家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近代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二十四节气】 节也引申指一年时间的分段,比如季节,二十四节气,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就是一年中的二十四个时间节点,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体现了自然的节奏,古人从中领悟到,人的生活,也应与自然的节奏相呼应,于是就有了众多节日,也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比如前面提到的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外,还有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节日比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等。 在古代节还指符节,是朝中大臣的一种凭证,又特指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指使节。 在古代有种官名叫节度使,是指在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节度使,同时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 下面我们来看节的文献引用和出处。
这里说的是竹的本义。竹子从外看,有一个个节,每个节与节之间的距离都是有规律的,而且竹子是挺直的,但是它的里面却是空心是虚的。 自古至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我国的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长特征赋予人格化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文化象征。竹子有着不一般的中国传统文化含义,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竹的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而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而且竹、松、柏被称为岁寒三友,指的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还有植物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国传统观念认为,这些花草具有高尚的品德,好比人中“君子”。君子是具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 【四君子图】
这里也说的是节的本义,指在木有坚硬多节的现象。
《庄子.达生》是《庄子》外篇其中之一,谈论修心养生的道理,庄子以道家思想,阐发人生命追求的本质,世上大多数人都是受各种杂念驱使,起心动念耗尽了精力,大多数人终生无所成事。而通晓生命真谛的人,不会去追对于生命没有益处的东西;通晓命运天理的人,不会去追求于命运无可奈何的事情,而是把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从而达到至高的境界。这种最高境界的人大概就是《黄帝内经》中说的真人至人。 这里的节指的是人的骨节。说的是酒醉的人从车上摔下来,虽然摔的很重,但不会伤了性命。他的骨节与正常人相同但所受伤害不同,就因为他喝醉酒是无意识状态,没有想问题反而是专注的。他乘车时不知,从车上摔下来也不知,心里也没有死生恐惧的念头,所以与地面碰撞也不害怕。很多人都有过醉酒的经历,喝醉了脑袋一片空白,什么也不知道了,人处于一种短暂的失忆状态。醉酒的情形类似于“忘我”的状态,在酒精的麻痹下,人感觉混混沌沌,完全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自我消失了。也有很多人碰到烦心解决不了的事,就想喝酒来发泄,一醉解千愁,就是因为醉了的那个时候可以不管不顾,啥也不记得了。
这里的节指季节,冬去夏来换季,表示一年又过去了。 【列子】 最后一个文献:
这里的节指的是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以牦牛尾作装饰,用作信物。 这里说的是苏武牧羊。苏武年轻时任掌管皇帝 鞍马 鹰犬射猎工具的官。后来被汉武帝派遣出使匈奴,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他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在去到匈奴后,匈奴发生了内乱有部下投汉,牵扯到苏武等一群去的人。于是单于扣留了他们,并劝他们归降,苏武宁死不屈,后来就把他放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牧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的时候才放他归汉,尽管环境非常艰苦,苏武都没有归降于匈奴,他每天持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甚至连睡觉的时候旄节都不离身,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直到汉昭帝登位几年后与匈奴达成合议,几经周折才被匈奴送还回长安,苏武被扣留在匈奴整整十九年,当初出使是壮年,归来时胡须头发已经全白了。 【苏武手里的使节】 我们知道陆上的车辆以及江河船舶,它们速度计量单位多用千米或者是公里每小时,而海船(包括军舰)的速度单位却称作“节”。后来,延伸至航空方面,相当于船只或飞机每小时所航行的海里数。后也用于风及洋流的速度。 节是个多音字,读jie(一声)时,比如结骨眼,指在关键的时候。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