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窥锥指编释我73

 VecentMa 2021-12-04

小雅·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易”“礼”解《四牡》

《四牡》刻画的是保家卫国之志。

《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上驷:最好的驾四马之车;

驷牡:同驾一车的四匹公马;

驷马之门:能容驷马高车通过的大门;

驷介:由四匹披甲战马拉的车;

驷铁:驾一车的四匹赤黑马;

驷骊:驾一车的四匹深黑色马;

驷骐:架一车的四匹骐马;

驷车:驷马所拉的戎立车;

驷盖:驷马所拉的有休息室的安车;

驷黄:驾一车的四匹黄骍马

:中国西南仍有一道特色美食叫“子鸡。”

:就是制作美食的“盬子”坏掉了。

:首先想到的是日本。人,太阳旗。是表示光明的意思。

《乐府诗集·陌上桑》:“头上倭坠髻,耳中明月珠。” “倭”与“明”是对应的。

倭迟:一种解释是光明来的晚,还可以理解成地名。新疆阿克苏乌什县一带,元明时代仍叫“倭赤”。为什么地名叫“倭迟”?因为新疆一带太阳升起的时间因为时区的关系比东部地区晚。

周道倭迟:是指礼仪教化在这个地方还没有得到普及,仍是需要提高警惕的地方。于是人们互相间的提醒之音就成了“WoChi”--->"Watch"

:牲口的喘息声。

戎车啴啴。——《诗·小雅·采芑》。传:“众也。”

王旅啴啴。——《诗·大雅·常武》。传:“盛也。”

啴啴:众盛的样子;

啴哼:形容声音沉重宏大;

啴敦:盛大

,指的是值得倭迟的枭、雕、秦之流的掠夺者。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这段的画面是,成排的乘车向西出发,公卿想回家,但看到礼法被破坏,心中的伤痛就掩盖了回家的念头。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这段的画面是,成排的乘车,随军人员想回家,但看到礼法被破坏,就不谈自身的安居享乐了。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这段的画面是,掠夺者四处破坏礼法,但看到礼法被破坏,就不谈自身的安居享乐了。但看到礼法被破坏,就不谈上侍奉父亲了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这段的画面是,掠夺者四处破坏礼法,但看到礼法被破坏,就不谈自身的安居享乐了。但看到礼法被破坏,就不谈上侍奉母亲了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这段的画面是,跟着军队走,化思念为力量,荡除掠夺者,保家卫国。

毛诗正义49  四牡

“豈不懷歸,王事靡盬,我心傷悲。……不遑將父。……不遑將母”;《傳》:“思歸者,私恩也;靡盬者,公義也;傷悲者,情思也”;《箋》:“無私恩,非孝子也;無公義,非忠臣也。”按《釆薇》之“王事靡盬”,僅感“靡室靡家”,此詩'“懷歸”乃爲養親,故有“孝子” 之説。王符《潛夫論·愛日》篇説此詩亦云:“在古閒暇而得行孝,今迫促不得養也。”後世小説、院本所寫“忠孝不能兩全”,意發於此。《毛詩》中祇一見,《韓詩》則屢見,且加厲而爲悲劇性之進退維谷(tragic dilemma),生死以之。黑格爾謂“倫理本質”(die sittliche Substanz)彼此鑿枘(Kollision),構成悲劇,亦舉家恩(die Familienliebe)與國事(das Staatsleben)不容兼顧爲例 。《韓詩外傳》卷一有楚白公之難,有仕之善者,辭其母將死君一節;卷二記楚昭王使石奢爲理,道有殺人者,追之則父也。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刎頸而死;卷六記田常弑簡公,“石他曰:……'舍君以全親,非忠也,舍親以死君之事,非孝也。……嗚呼!生亂世不得正行,劫乎暴人,不得全義,悲夫!’乃進盟以免父母,退伏劍以死其君”;卷八:“可於君不可於父,孝子勿爲也,可於父不可於君,君子亦勿爲也;故君不可奪,親亦不可奪也。”

【增訂三】《説苑·立節》記白公之難,申鳴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難,非忠臣也;定君之國,殺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兩立,行不可兩全也。”後世“忠孝不能兩全”之語昉此。《全後漢文》卷三○袁紹《上書自訴》亦曰:“誠以忠孝之節,道不兩立。”

皆言公義私恩,兩端難執,顧此失彼,定奪取舍(choice),性命節操繫焉;懷歸將父,方此又緩急不可同年而語矣。《外傳》卷六論石他之死曰:“《詩》:'人亦有言,進退維谷’,石先生之謂也!”(參觀《吕氏春秋·高義》、《史記·循吏傳》、《新序·節士》);即引《大雅·桑柔》之什,以示羝羊觸藩之困,《毛傳》、《鄭箋》均訓“谷”爲“窮”,正悲劇中負嵎背水之絶地窮境(limitsituation)也。阮元《揅經室一集》卷四《進退維谷解》深非《傳》、《箋》,以爲:“'谷’乃'穀’之假借字,……'穀’,善也。……謂兩難善全之事而處之皆善也,歎其善,非嗟其窮也”;因謂“漢人訓《詩》,究不如周人訓《詩》之有據”,舉 《晏子春秋》叔向語及《韓詩外傳》石他節爲證。《晏子》吾不知,若《韓詩》此節,則韓嬰亦“漢人訓《詩》”,似與毛、鄭無異。石他固可謂不“舍君”而又“全親”矣;然仍一死自了,則 “全親”而終“舍親”也,進盟而後伏劍,則雖死而不得爲“死君之事”,不免於“舍君”也。蓋折衷斟酌,兩不能完,左右爲難,此所以悲進退皆窮。他之言曰:“嗚呼!”,曰:“悲夫!”,曰:“不得正行!不得全義!”,非“嗟其窮”而何?彼自痛“不得全義”,途窮而就死路,傍人引詩歎之,阮氏遽謂意乃美其 “善全兩難”。有是哉!經生之不曉事、不近情而幾如不通文理也!《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王陽爲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歎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乘此險!’後以病去。及尊爲刺史,至其阪,問吏曰:'此非王陽所畏道邪?’吏對曰:'是!’尊叱其馭曰:'驅之!王陽爲孝子,王尊爲忠臣!’”

【增訂一】《後漢書·邳彤傳》王郎捕彤父弟及妻子,以書招降,“彤涕泣報曰:'事君者不得顧家。親屬所以至今得安於信都者,劉公之恩;公方争國事,彤不得復念私也。’”

《後漢書·馮衍傳》田邑曰:“間者老母諸弟見執於軍。……誠使故朝尚在,忠義可立,雖老親受戮,妻兒橫分,邑之願也”;又《獨行傳》,趙苞母及妻子爲鮮卑刼質,苞率兵“與賊對陣,苞悲號謂母曰:'……昔爲母子,今爲王臣,義不得顧私恩,毁忠節。……’母遥謂曰:'何得相顧,以虧忠義!’”;《晉書·周處傳》西征,孫秀謂曰:“卿有老母,可以辭此也”,處曰:“忠孝之道,安得兩全!既辭親事君,父母復安得而子乎?”;又《良吏傳》潘京答州刺史曰:“今爲忠臣,不得復爲孝子”;《世説·言語》:'桓公入峽,絶壁天懸,騰波迅急,歎云:'既爲忠臣,不得爲孝子,如何!’”;《周書·泉企傳》高敖曹執企而東,企臨發密戒子曰:“忠孝之道,不能兩全,宜各自爲計,勿相隨寇手”;《隋書·高熲傳》受命監兵,遣人辭母云:“忠孝不可兩兼”;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四《定謚》詳記顔真卿、程皓因韋涉謚“忠孝”之争。聊舉數事,以申《毛詩》、《韓詩》之藴。歐陽修《五代史·唐明宗家人傳》:“而世之言曰:'爲忠孝者不兩全’,夫豈然哉?”;一若能解連環,而實罔措,觀《唐臣傳》第一四論烏震可知也。《三國志·魏書·邴原傳》裴松之註引《别傳》云:四九“太子建議曰:'君父各有篤疾,有藥一丸,可救一人,當救君邪?父邪?’衆人紛紜,或父或君;時原在座,不與此論。太子諮之於原,原悖然對曰:'父也!’”亦謂忠孝不能兩全。其舉例大似高德温(William Godwin)著作(Political Justice)中設想:“吾母抑吾妻,或乃愚媪,或則蕩婦(a fool or a prostitute),受傭於一世文章宗主(Fenelon),其家忽遭焚如,吾奮入火宅,孑然隻身,祇辦救一人出,將負載吾母或妻乎?抑拯救此文雄歟?”自答云:“明過之士(a reasonable man)必以斯文爲重,寧捨臵妻、母。”讀者大譁,渠因追易妻、母爲父或兄,易愚媪、蕩婦爲鈍漢或浪子(a fool or a proligate) 。蓋謂若同臨焦頭爛額之危者,一女而一男,則孰棄孰取,尚有猶豫之地;脱二人均爲丈夫身,則棄取立決,可拋父或兄無顧爾。

【增訂一】意大利古有“乘舟問答之戲”(le jeu du navire),既類高德温之設想,復同 144 頁論《谷風》所引《楚昭公》之情景。二男同悦一女,女均羈縻勿絶,無所厚薄;旁人因問女曰:“設想汝三人共駕扁舟出游,中流風浪大作,舟不勝載,必拋一人入水,二人庶得全生;孰棄孰留,唯汝所命。敢問:汝於兩男子中將以誰投付洪流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