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禽论祀爰居》

 月牙儿s 2021-12-04

《展禽论祀爰居》是春秋时期创作的散文,作者是左丘明。记述臧文仲叫国人去祭祀海鸟“爰居”,引起展禽的一番大议论。这番议论反映出:祭祀是当时国家的大事,但只有为人民建立了功劳的人以及有益于人民的事物,大家才把它当作神来祭祀。虽然有迷信的色彩,但主张“仁者讲功,智者处物”,反对“淫祀”,在古代却是颇有见地的。


展禽论祀爰居(1)

佚名 〔先秦〕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1),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词句注释

(1)越:指越礼。展禽,即柳下惠(季),鲁大夫。


白话译文

名叫“爰居”的海鸟,停在鲁国国都东门外已经两天了。臧文仲命令国都里的人都去祭祀它,展禽说:“臧孙治理政事太越礼了!祭祀,是国家的大法,而法度,则是政治成功的基础。所以要慎重地制定祀典作为国家的常法。现今无故增加祀典,不是治理政事的正确方法。


展禽论祀爰居(2)

佚名 〔先秦〕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2),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3),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yu4也(4),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5),故祀以为社。


词句注释

(2)烈山氏:即神农氏。

(3)弃:传说为周之始祖,尧舜时农官。

(4)共工氏:传说不一,一说为水官。九有:即九州。

(5)九土:九州的土地。社:土地神。


白话译文

 “圣明的先王制定祀典的准则是,对百姓执行法度就祭祀他,努力王事而死就祭祀他,安定国家有功就祭祀他,能防止重大灾害就祭祀他,能抵御重大祸患就祭祀他,不是这一类的,不在祀典之内。从前神农氏拥有天下,他的后代名叫柱,能种植各种谷物和菜蔬;夏朝建立以后,周的始祖弃继承了柱的事业,所以作为谷神祭祀他。共工氏称霸九州,他的后代担任土官之长,称为后土,因能治理九州的土地,所以作为土神祭祀他。


展禽论祀爰居(三)

佚名 〔先秦〕

黄帝能成命百物(6),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7),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8),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9),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10),冥勤其官而水死(11),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12),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


词句注释

(6)命:名。成命:定百物之名。

(7)颛顼:音专须,即高阳氏,黄帝之孙。

(8)帝喾:音酷。即高辛氏,黄帝之曾孙。三辰:日、月、星。固:安定。

(9)单:通“殚”,尽。仪:善。

(10)契:传说为商之始祖。辑:和睦。

(11)冥:契六世孙,夏时水官。

(12)稷:即弃。


白话译文

共工氏称霸九州,他的后代担任土官之长,称为后土,因能治理九州的土地,所以作为土神祭祀他。黄帝能替各种事物命名,使百姓了解事物的名称,供给所需的财赋,颛顼又能进一步加以修定;帝喾能序列日、月、星辰以安定百姓,尧能竭力平均刑法以为百姓的准则,舜努力民事而死于野外,鲧堵洪水而被杀,禹能以德行修正鲧的事业,契任司徒而百姓和睦,冥尽水官的职责而死于水中,汤以宽大治理百姓并替他们除掉邪恶的人,后稷致力于谷物种植而死在山间,文王以文德昭著,武王除掉百姓所唾弃的坏人。


展禽论祀爰居(四)

佚名 〔先秦〕

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13);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


词句注释

(13)禘、祖、郊、宗、报:均为祭礼名。帅:遵循。


白话译文

所以有虞氏禘祭黄帝而祖祭颛顼,郊祭尧而宗祭舜;夏后氏禘祭黄帝而祖祭颛顼,郊祭鲧而宗祭禹;商朝人禘祭帝喾而祖祭契,郊祭冥而宗祭汤;周朝人禘祭帝喾而郊祭后稷,祖祭文王而宗祭武王。幕是能继承颛顼的人,有虞氏为他举行报恩祭;季杼是能继承夏禹的人,夏后氏为他举行报恩祭;上甲微是能继承殷契的人,商朝人为他举行报恩祭,高圉、太王是能继承后稷的人,周朝人为他们举行报恩祭。总共有禘、郊、祖、宗、报,这五种,是国家的祭祀大典。


<扩展资料>:禘祭、祖祭、郊祭、宗祭

①禘:(di弟)周代一种五年一次的极为隆重的祭祖典礼,只有天子才能举行。周成王在周公旦死后,因他对周朝有重大贡献,特许他的后代对他用禘礼祭祀,因此鲁国沿此惯例。但到春秋时期,鲁国国君在禘礼时有越礼行为,故孔子不想看。《左传·闵公二年》:“夏,吉禘于庄公,速也。”《论语·八佾》:“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礼记·中庸》:“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②祖:(zǔ组)《诗·大雅·烝zheng1民》:“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管子·侈靡》:“不称而祀谭,次祖。”《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记·乡饮酒义》:“亨狗于东方,祖阳气发于东方也。”《战国策·韩策二》:“秦王必祖张仪故谋。”《广雅·释诂一》:“祖,法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皆祖屈原。”这里用为承袭之意。

③郊:在国都郊外祭祀天地,且以祖先配祭的典礼。(jiāo焦)祭祀名。《易·需·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郊。”《诗·小雅·出车》:“我出我车,于彼郊矣。”《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礼记·中庸》:“郊社之礼,所以祀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荀子·礼论》:“郊止乎天子,而社止于诸侯。”《史记·文帝本纪》:“朕亲郊祀上帝诸神。”《字汇·邑部》:“郊,祭名。冬至祀天南郊,夏至祀地北郊,故谓祀天地为郊。”这里用为在郊外举行“郊祭”之意。

④宗:天子祭祀开国次祖的典礼。(zōng枞)《诗·大雅·云汉》:“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老子·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论语·学而》:“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楚辞·招魂》:“室家遂宗。”《荀子·成相》:“宗其贤良,辨其殃孽。”《吕氏春秋》:“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仪礼·士昏礼》:“宗尔父母之言。”《史记·孝文帝本纪》:“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这里用为尊崇效法之意。


简单概括:

①禘:祭天或天子祭祀祖先的大典。

②祖:天子祭祀开国之祖的典礼。

③郊:在国都郊外祭祀天地,且以祖先配祭的典礼。

④宗:天子祭祀开国次祖的典礼。


展禽论祀爰居(五)

佚名 〔先秦〕

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民质也(14);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15),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今海鸟至,已不知而犯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知矣。


词句注释

(14)质:诚信。

(15)五行:金、木、水、火、土。


白话译文

加上土神、谷神、山川之神,都是对百姓有功绩的;还有,前代有智慧和美德的人,是百姓所信赖的;天上的日、月、星辰,是百姓所仰望的;地上的金、木、水、火、土,是万物赖以生长繁殖的;九州的大山川泽,是赖以出产财富的。不是上述这些,不在祀典之内。现在海鸟飞来,自己不懂而去祭祀它,当作国家的大典,这就难以算是仁爱和智慧了。


展禽论祀爰居(六)

佚名 〔先秦〕

夫仁者讲功,而知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问,非知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而避其灾也。”

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文仲闻柳下季之言,曰:“信吾过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书以为三策(16)。


词句注释

 (16)策:古代写字用的竹简或木板。


白话译文

仁者善于评价功劳,智者善于处理事物。海鸟无功而祭祀它,不是仁;自己不懂又不问,不是智。现在这一带海上恐怕将有灾害吧?大江大海的鸟兽,总是预先知道并躲避即将到来的灾害的。”

这年,海上多大风,暖冬。文仲听了柳下季的话说:“确实是我的错啊!季先生的话,不可不当做原则啊!”让属下写了三个竹简分送给司马、司空、司徒 。


作品赏析

臧文仲叫国人去祭祀海鸟“爰居”,引起展禽的一番大议论。这番议论反映出:祭祀是当时国家的大事,但只有为人民建立了功劳的人以及有益于人民的事物,大家才把它当作神来祭祀。虽然有迷信的色彩,但主张“仁者讲功,智者处物”,反对“淫祀”,在古代却是颇有见地的。


<扩展资料>:五行

五行,也叫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源头是上古时代“万物有灵”图腾观念和祖先崇拜。孔子的五行思想见于《礼运》篇,其中记载了孔子向子游传授礼的运转之道。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土(代表融合)。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