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治中:两女儿听从父亲召唤回国,6子女受父亲影响极深,皆成才

 快乐老年435 2021-12-04

“我父亲是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他被人们称为'和平将军’。”

张治中长女张素我曾无数次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描述父亲,在她的眼里、心里,父亲一直是个英雄。她最自豪的关于父亲的经历便是:他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却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代表国民党同共产党进行了多次谈判。

张素我觉得:父亲的多次谈判,都可以被算作他的革命的一部分,这些都是他为“国家统一”做出的努力。

身为张治中的长女,张素我自认为对父亲最了解,她陪伴父亲的时间最长,和父亲沟通也最多。她和父亲一样信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且坚定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张素我一生受父亲影响极深,她幼年时曾立志像父亲一样做一个“为国为民奉献一生的人”。

张治中:两女儿听从父亲召唤回国,6子女受父亲影响极深,皆成才

张素我与父亲张治中、母亲洪希厚合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年,张素我年已22岁,她正在英国西南大学。当听说父亲要上战场时,她的第一反应竟不是担心父亲的安危,而是替父亲高兴。

很快,张素我在父亲的召唤下回国,并积极参加抗战。

张治中在抗战时被蒋介石委任为了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他参加了淞沪会战,后来又担任了湖南省主席。

父亲任湖南省主席的这段经历,张素我最清楚不过了。父亲曾告诉她,那时候因逼蒋抗日被软禁的张学良正被囚禁在湖南凤凰山。张学良是张治中的知己好友,他自然要抽空去探望他。

那次相聚,两人感慨万千,他们还分析了战争局势。可就在他们分析完后不久,战火烧到了长沙,张学良被迫提前转移,而张治中则因“抗战不力”被蒋介石罢免了职务。

张治中:两女儿听从父亲召唤回国,6子女受父亲影响极深,皆成才

张治中与张学良(左)

父亲的这次被“革职留任”,一直让张素我耿耿于怀,她和张学良一样,觉得父亲是做了蒋介石的“替罪羊”了。张素我为父亲捏了一把汗,她发现,后来的父亲比以前更加沉默寡言了。

张治中被处分后,社会各界议论纷纷,张素我看到报纸上各种对父亲的“责难”心痛不已。她能想象父亲此时的“有苦难说”,在父亲最难的时候,周恩来总理来到长沙给了他热情的帮助和鼓励。

周总理还为父亲在报纸上发表的文告字斟句酌地做修改和补充,这段往事让张素我深刻理解了“患难见真情”的含义。

在周恩来等等革命同志的开导下,张治中的脸上终于不再总是被阴云笼罩着了。

但国家在战乱中一日,张治中和所有的爱国志士便不会心安,所以,张素我在抗战期间极少看到父亲脸上显露轻松神色。更多的时候,张治中总一个人在地图前沉思,看着一片片的国土被日军占领,他的心无比绞痛。

张素我找到真爱并结婚的消息,也丝毫没能缓解他的沉重心情。婚后的张素我到了湖南工作,这片土地曾是父亲率将士奋战的地方,每每想到此,她的心里就热血沸腾。她工作非常认真,她想做一些实事,她得对得起“张治中长女”的身份。

在湖南工作时,张素我当过训练班副主任,也做过外语班教员,在被父亲称作“第一线”的地方,她一直努力宣传、帮助抗日。

张治中:两女儿听从父亲召唤回国,6子女受父亲影响极深,皆成才

张素我摄于湖南(1948年)

到重庆后,她跟着宋庆龄做了很多利于抗日的事。

抗日战争结束后,张治中嗅到了内战爆发的气息。张治中决定努力去争取和平,1945年8月,张治中到延安亲迎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并达成《双十协定》。张素我还惊喜地看到:当年底,父亲和周恩来、马歇尔组成了军事三人小组,进行和平谈判。

张治中:两女儿听从父亲召唤回国,6子女受父亲影响极深,皆成才

周恩来、赫尔利、毛泽东、张治中

从延安返回重庆后,张治中便赶赴新疆处理“伊宁事件”。为了促成和平,张治中在百忙中废寝忘食地写下了“反战万言书”,并递交给了蒋介石,万言书里,他的主张依旧是:力主对“中共问题采取政治方式解决”。

张治中很快发现:他无法阻止内战的爆发。这个结果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挫败感。张素我理解父亲的沮丧,她曾在父亲死后叹道:

“先父半生戎马,始终寄民族复兴之希望于国共合作,因此对反共战争感到十分痛心。哎,可惜……”

张素我没有把“可惜”背后的具体说出来,但世人都知道这“可惜”背后的故事。

1949年4月,国民党败局已定,张治中这位从未对共产党“开一枪一炮”的将军再次为统一奔走。不过,这次,他到的不是延安,而是北京。

最后一次国共谈判中,张治中和双方都尽了很大努力,他们达成了“国共和平协定”。在国共和谈代表进行的第二次会议后,张治中发表了感想,他说:

“我祝愿国共两党过去的一切芥蒂,一切误会,一切恩怨,永远结束。我们还是愿意重新团结合作,来共同担负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我们的眼光要放远些,胸襟要开阔些,重新合作,这才是国家民族之福。”

父亲张治中的这段话,张素我一直默默记在了心里,她心里的父亲形象也越发高大起来。这次和谈的最终结果是:南京方面拒绝批准。

张治中:两女儿听从父亲召唤回国,6子女受父亲影响极深,皆成才

张治中夫妇与孩子们(后排左三为张素我)

和谈破裂后,张治中本打算南返,可周恩来总理一再挽留他,深入思考后,张治中决定暂留北京。

政治从来是残酷的,就在张治中作出“暂留北京”的决定后,国民政府下令免去张治中一切职务,并对他进行大肆攻击。历史再次被重演,这一次,张治中没有选择沉默:他下定了留在北京的决心。

对于父亲的这个选择,张素我予以了坚决支持,她说:“父亲是投入了人民的怀抱了!”

张素我一直坚定地支持父亲的任何决定,他的三女儿张素初也是如此。和谈破裂后,正在美国阿德菲大学英美文学专业读三年级的她,接到了父亲从北京寄来了一封信,信上说:“中美要断交了,你在美国念书有什么用?希望你尽快动身回国。”

收到信后,张素初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北京。

张治中:两女儿听从父亲召唤回国,6子女受父亲影响极深,皆成才

张素我(左一)、张素初(左五)与母亲和姐妹合影

张素初欲回北京前,曾看到有报道说“张治中留在北京是被迫的”。她对于这种说法嗤之以鼻,她和姐姐张素我一样对父亲很了解,她对别人说:

“父亲一生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繁荣、富强为己任,绝对不可能是被迫的,父亲的选择是正确的。”

回到北京后,张素初有了喜欢的工作,她被介绍到国际新闻局所属的外文局(现外文出版发行局)工作。她在外文局,一干就是28年。

姐姐张素我的工作也很稳定,她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最初她在北京外国语学校任教,1953年起,她历任北京外贸专科学校、北京外贸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员。1956年,她就被评定为了副教授。

新中国的发展让张治中欣喜不已,张素我更加坚信父亲选择的正确了。

张治中的其他孩子,如次子张一纯、二女儿张素央、五女张素久也都一直支持父亲,他们一直陪在父亲身边。

张治中:两女儿听从父亲召唤回国,6子女受父亲影响极深,皆成才

张素我与妹妹张素央与父亲合影

张一纯是张治中最小的儿子,他在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北京电力工业局工作,他也是张治中几个孩子中离政治最近的一位,他曾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长期致力于两岸和平统一。

张素我对弟弟的选择很是欣慰,她也一直努力从旁协助。父亲于1969年病逝后,她一直为父亲未能看到“国家完全统一”而遗憾。也是从那以后,在教育儿子时,她经常会提及父亲,并叮嘱儿子,任何时候都要“爱国”“拥护统一”。

张素我的二妹张素央在国家体委工作,而五妹张素久则和她一样,一直在国内从事文教工作。后来的张素久去了美国,但和哥哥姐姐们一样,无论走到哪儿,她都始终不忘自己是爱国将领张治中的女儿。

在美国的日子里,张素久一直努力进取,她还积极团结海外华人。因为她组织能力过人,且热心于国内发展,她还成为了“爱国侨胞领袖”,并出任了中国侨联海外顾问。

张素久和姐姐张素我一样十分看重中国的教育事业,2006年,她创办《北美清华》杂志,她创办这份杂志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清华大学筹措资金。在她的努力下, 《北美清华》杂志为清华大学筹措了140余万美元的资金,资助了34个项目。

张治中:两女儿听从父亲召唤回国,6子女受父亲影响极深,皆成才

张素我、张素央、张素久等合影

每每提及父亲张治中,张素久和姐姐、哥哥们一样总是一脸的骄傲,父亲从小的爱国行为给他们树立了榜样,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当人们问她这一生最大的幸运是什么时,她曾斩钉截铁地回答说:

“生在中国,身为父亲张治中将军的女儿,是我最大的幸运。”

张治中众多子女中,除了张素久外,与美国渊源最深的便是张素初了。

张素初在读到大三时辍学回到了国内,她没想到,时隔30多年后,她竟意外收到了邀请她前往夏威夷大学做报告的“邀请书”。

张素初圆满完成了一场关于“新中国发展”的报告,她在报告中详尽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系列的建设成就。这次报告在引起大震动的同时,也惊动了她昔日的母校阿德菲大学。母校请她的老同学林小姐问她:“大学没有念完,你想不想回来继续念完?”

被问及“要不要念完大学”这年,张素初已经50多岁了。50多岁的人,记忆力早已不如从前,要重新学大学课程更是难上加难。

可张素初却没有丝毫犹豫地做出决定:回母校继续完成学业。

得知三妹的选择后,张素我先是一愣,随后,她给妹妹挂了一个电话。张素我并非不支持妹妹,她是担心“她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她激将一般地问妹妹:“年纪大了读书不易,要是读不下来会丢脸的。”

张素初听完后说道:

“我不看那些虚名,现在我们的国家正是需要知识的时候,我自己没有完成学业,为没有足够的事业知识而感到遗憾。常言道'学无止境’,年龄大了不是理由,只要有毅力,有耐性,没有什么学不成的。”

张素我听到妹妹这话后,彻底放下心来。

张治中:两女儿听从父亲召唤回国,6子女受父亲影响极深,皆成才

张素我(中)与张素央和张素初

除了得到姐姐等人的支持外,张素初出国继续学业还得到了邓颖超同志的支持,她说:“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同意你去,你可以在海外华人中做工作嘛!”

就这样,1979年的秋天,张素初回到了阔别30年的母校,她成了这个学校里年纪最大的学生。

在学校的欢迎会上,张素初激昂地讲了30年后重返母校的感想,也讲了新中国30年来的巨大变化。第二天,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她的照片和讲话。一时间,她成了纽约的新闻人物。

张治中:两女儿听从父亲召唤回国,6子女受父亲影响极深,皆成才

张素初

进入大学后,张素初才觉出姐姐的那些话都是有道理的,那些课程年轻人学起来尚且吃力,何况她一个年过半百的人。

为了尽快完成学业,在“宽进严出”的母校里,张素初将全部的心力投入到了学习上。她将学业视为一场战斗,她知道:这场仗如果打不好,很可能会让父亲张治中都跟着蒙羞。

张素初的宿舍里有炉子,可为了学业,她竟连煮咖啡的时间都挪不出来了:她太忙了。张素初太想给父亲、给中国争口气了……

几年后的1981年5月,张素初以全部功课都是A的成绩毕业。在当年的毕业典礼上,当身穿学士服的她走上台时,教务长突然停止颁发毕业证书,向全体师生介绍道:

“34年前张素初是我校的学生,今天,她有这样的毅力念完大学,她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她是阿德菲的光荣,她是我们学校的珍珠!”

得知张素初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姐姐张素我高兴极了,她觉得:妹妹代表父亲和他们,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勤奋、刻苦、顽强的进取精神。

张治中:两女儿听从父亲召唤回国,6子女受父亲影响极深,皆成才

张治中夫妇

从阿德菲毕业后,张素初又进入了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深造,她用一年时间取得了该校教育学的硕士学位。

张治中一生共有7个子女,除4女儿早夭外,其他子女都活到了成年。张治中的长子张一真后来辗转移居美国,父亲死时,他没能给他送终。这件事,也成了他后来的遗憾之一。

张一真于1990年参加了纪念张治中诞辰100周年的纪念会,那次来北京,他祭奠了父亲,也和兄弟姐妹们团聚了。

张治中:两女儿听从父亲召唤回国,6子女受父亲影响极深,皆成才

张治中在京子女及后代合影

张一真和父亲、兄弟姐妹们一样,一心想为国家做贡献,他在参加完父亲的纪念会后,一直致力于从事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工作,他还多次给家乡修路、修花园。无论走到哪儿,他都一心向着中国。

张治中:两女儿听从父亲召唤回国,6子女受父亲影响极深,皆成才

张一真与夫人金婚留影

“一脉相承”,在张治中子女身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想来,张将军若泉下有知,定会倍感欣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