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伯乐治马来看我们的教育 | “庄子的世界”课程作品二

 风雨黄昏后 2021-12-04


文/林俞成(九年级)

在《庄子·马蹄》中,作者写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伯乐治马。那么,伯乐治马到底是成就了马还是摧残了马呢?

我认为伯乐摧残了马。伯乐治马,首先是以“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等较为暴力的手段来初步筛选和控制马,甚至为此不惜残害马。此时马已经死了十分之二三了。接着,伯乐又以“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的方法训练马,把马逼入了生死绝境,不得不服从人类的指挥。但即使如此,最后,也仅有二分之一的马还活着。

但如此筛选出来的一半难道不就是真正的“精英”吗?难道不就能更好的服务人类吗?难道不是让这些马“功成名就”吗?确实,在伯乐的心中,马生来就是为人服务的。但是,对于马来说,它希望自己人被所控制吗?

马的天性,是“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性起时扬起蹄脚奋力跳跃”,本不需要人类“饥之渴之”;它的“蹄子可以用来践踏霜雪,毛可以用来抵御风寒”,也并不需要人类为它们提供什么生存物资。而伯乐所做的这一系列筛选及驯服马的行为,哪一个是顺从马的天性的?因此,伯乐对马肯定是摧残。

不仅如此,马经过伯乐的筛选之后,从原来“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踢”变为了“马之知而能至盗”。一匹本来质朴的马,竟变开始欺诈对抗人类,这不是很悲哀吗?这样的狡诈,对于马而言是幸福还是不幸是不言而喻的。何况哪些没能通过筛选的马连活着的权利都被残忍剥夺了。难道这就是伯乐对于马的成就吗?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有些马就是希望成为一匹战马或者赛马呢?这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在本文中并未表现。这种回应是一种很机智的做法,将话题仅仅限定在本文。但也因此将话题更广阔的空间给限制住了。得失皆有。这群马对伯乐的折磨一直都是很抗拒的,“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生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患”“威”二字就表现出马是多么害怕而抗拒伯乐。

作者绝不是单纯为了写马而写马,而是为了类比“圣人”弃道德而用礼乐仁义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灾难。同样的,我们在也可以将之类比我们的教育。

从《马蹄》的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伯乐治马的方式,其实也是我们所经历的教育。我们从小开始学习,经过中考、高考等等大小考试的筛选,最后只剩下一部分人能成为社会的“精英”。虽说我们筛选的手段不如伯乐残忍,但是那些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没被选上,提前进入社会工作的人,难道不和那些死去的马一样悲伤吗?或许并不是所有人一生出来就适合这样的教育体制,但是教育逼迫我们走上了这条社会化的道路。

但这还只是教育体制上的不足,最引人深思的是教育的内容。我们除了学习知识外,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被老师灌输“通过学习来打败其他人”等的观点。思考:人类的天性是竞争还是合作?渐渐地,甚至很多人为了取得更好的分数而作弊,这不正像“马之知而能至盗”吗?我们不仅达不到“道德”甚至连“仁义礼乐”都达不到。“圣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从我们的教育开始,就推动着我们远离大道天性,追求功名利禄,甚至不惜勾心斗角。

但我觉得我们仍然有机会改正这错误的道路——就从教育开始。虽然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但我想尝试言之。

我认为,教育要顺从人的天性。教育应该顺应的人的天性中的什么?人的天性又是什么?如果能够作出回答,本文会更精彩。首先,人天生有对知识对世界的好奇心,教育如果能顺着人的好奇心,保护它并且发扬它,人自然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次之,人渴望获得自尊并被其他人尊重,所以良好的教育要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以此确立自尊感和价值感;还要能够帮助孩子发现他人的独特价值,引导人去尊重他人。我们永远无法回到《马蹄》中所说的原始社会,但是在顺从部分天性或许依然可以做到。“天性”难以捉摸,但是“兴趣”却可以被找到。教育学、心理学甚至脑科学研究等对此已经有许多研究成果了。你没有阅读过这方面的书籍,也没接触过相关的信息,所以对这个问题不能对症下药。但你显然是有自己的思考的,这就是一切的起点了。兴趣可能会改变,但我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的天性。学生应该学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将知识全部灌输。思考:现实中的教育是出自什么考量的顶层设计?有的人或许喜欢语文,有的人喜欢物理,甚至也有的人喜欢放牧,那就就让他认真学这个。或说一科主科来搭配几科副科来选择,但前提都是学生个人的兴趣。

此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学生的兴趣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学习成绩,而成绩是靠对比才能表现出好坏。你模模糊糊意识到了“成就感”的作用。那么这不就依然是一种追求功名的表现吗?有一种则不,就是和自己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相比于以前有所进步,也可以获得成就感,但这显然很难说是追求功名。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我觉得可以取消考试,把反馈学习情况的方式改为独立问答。老师根据每个同学的进度来编辑问题,并且每个人的问题只能自己看。虽然这样一来依然无法杜绝“对比“,但能很大程度消减这一行为。不过我的方法只是下下之策,将来肯定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或者。由于没有了统一考试,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适合的社会岗位——一般也是自己满意的。

但是,取消考试无疑加大了老师的负担,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工作人数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很高兴你能考虑到人力成本。哈~所以,以上所提出的设想在当前社会均难以被实现。不过在未来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世代或许可以实现。
 



中学文言课程“庄子的世界”
2022年寒假继续开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