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追究原生家庭的问题反倒让你更痛苦?

 淡墨书香日子长 2021-12-04

图片



#1


昨天状态不错,就开了个直播跟大家聊天(我直播一向是音频聊天)。然后有个男生连麦上来,问了我两个问题。

他后面的一个问题,他说他自己对心理学也有一些了解。

但是很迷惑的一点,是他每次去讨论自己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一些问题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是在指责自己的父母。

另一方面,他也知道,父母有父母的局限性,他们也并不容易,这样就让他会产生一些自我攻击,反倒让自己更痛苦。

所以他很怀疑心理学总是让大家去讨论原生家庭的问题到底对不对。

#2


因为这个问题,好像还是蛮多朋友给我提过的一个问题。所以我昨天就想着,今天把昨天和他捋的东西,今天写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首先,我觉得讨论原生家庭,父母教育的问题,一定是对的。

这个已经有无数的心理学大师,心理学书籍给大家讲了,原生家庭对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影响。

我就不再在这里反复去讲述了。

但是我个人有一个心得是,许多人在讨论原生家庭的问题的时候,分不清归因和归罪的区别。

而我认为,让探讨原生家庭变得对我们未来更有积极的意义,是必须要明白这一点的。

是要去归因,而不是归罪。

#3


归因,是讨论一件事和另一件事之间的因果关系。

它是一个理性和逻辑的讨论范畴,如果你是在归因的话,你是去理解一个因果关系。

它不管是大事儿,小事儿,性质上终究还就是个事儿。作为成年人,我们就把它当个事儿去解决。

我们知道了,哦,是我家里这样的因,造成了我现在这样这样……

那么我去想办法解决这个事儿,我去改变我这个结果,尽量去做出更好的选择。你就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心态。

#4


但是归罪,则是把人生所有的不幸,都归罪给自己的父母。

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受害者,他们是造成你一生不幸的罪人。罪人不是像因果关系那样是个事儿,它是人。

所以你说你解决问题的话,归罪于某人,你会解决啥?去把你父母当成罪人那样解决了吗?

别说犯法,你自己就会很容易产生自我攻击。因为你再怎么归罪他们,除非是特别极端的变态的例子。

对他们也不仅仅是有归罪,肯定也有感情和依赖。

#5


心理学去探讨原生家庭的问题,去找父母教育我们有那些缺失,是为了归因,然后解决问题,而不是归罪。

而且持归罪论的人,通常也不仅仅是责备父母,他之所以会非常强烈的去谴责自己的父母。

首先是因为他已经完全否定了自己,且不认为自己有机会,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进而需要让自己的父母去完全背下自己人生不幸福的这个锅。

他需要有人能够和自己一起分担痛苦和不幸。这当然不能说是错,但不会改变什么。

#6


再多说两句这个归因吧。其实世间的万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都是一因一果的。

生活中大多数情况都是一因多果,或者一果多因。

举个例说归因的好处,比如从小被家暴长大的孩子,其实有暴力倾向的概率非常大。

原生家庭的家暴是一个因。但是即便是这样的一个因。也可以结出不同的果。

比如同样有暴力倾向的孩子,长大后,有的人去行凶作恶,成了变态杀手。

有的人,知道自己有暴力倾向,他也应该接纳自己的暴力倾向,他可以去做警察,去做军人,运动员,甚至可以去打拳击,练武术等工作,把自己的暴力倾向释放出来。

这就是同一个原因的两种结果。

#7


我们去寻找原因,归纳原因,既不是为了否定我们自己,也不是为了责怪父母,而是为了接受自己,面对现实。

然后去寻找办法,做出一些选择和改变,为了将来把生活过得再好一点。

生命是父母给的,但是人生毕竟是你自己的,你总得自己想点办法对不对?

否则的话,只会反反复复的去怪罪自己的父母,那样的人生,才是毫无指望的人生。

但是完全无视原生家庭的因素,浑浑噩噩的活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也真是对不起自己遭过的罪,受过的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