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柏祥】自知之明

 西岳文化 2021-12-04

文/祥子

受宠若惊荣幸成为市作家协会会员,这些天来遇到跑友,以及朋友闲聊时告之情,无不惊叹道:“大作家了,文人,真了不起,不简单啊!”有种从未来有过的满足感。可这种感觉一晃而过,自嘲回道:“只是爱好而已,写了两年回忆录,发布若干篇文章于网络,初中文化,徒有虚名啊。离真正有责任,有担当的作家,还距十万八千里。哪配得上作家的称号啊?”特别这些天来,在作家协会群里,我再次重新认识自己。

几日来,密切关注着静悄悄的作协群。昨日,群里发上一篇,用手机拍照模糊不清的作品,它是我进群第一篇实质性的文章,好似饥汉见香喷喷的大馒头,认真一字不漏的阅读了二遍。虽是一篇根本谈不上收获,但领悟到作者写作的功底。竟想不到的事,不一会儿有许多文友纷纷点赞,并有文字交流起来,大家称陈作家还发上红包,群里的气氛活跃起来。又有人问起此文稿费多少,才知道上纸版此作品还有稿费,这让我羡慕不已,同时又深感失落,自怜起来,从未得过一毛稿费,愧对作者的称号,更何谈何作家了。

我暗自思索起来,加入作协好似久旱遇甘露,兴奋不已,增添了自信,有了自豪感,如在外漂泊的游子,有了家的归宿感。我非常的珍惜,于是迫不及待的在群里做了自我介绍,许久才有两位文友打了友好招呼,其中一位是我微信中的好友。紧接着发上自认为不错的两篇文章,还只是此微信好友点了赞,失望之极。无论加什么群,我从未遇到过的尴尬,冷漠,从头冷到脚跟的感觉,为什么会如此情形呢?

静思细想,卑微的我何从不是从冷眼中走过来呢?又有何伤感之有呢?已是家常便饭的事了,自已安慰起自己来。

以我不屈的性格,这本不屑一顾。可难得的机会,成为作协会员,十分的珍惜。我虽有诸多的文学群、编辑好友、文友。可这是本土更接地气文友群,就像参加了长跑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加活动,大家溶入在一起,享受着跑步带来快乐。作协应也同是,多多交流,相互促进,学习,高写作的水平,认识更多的文友,充实生活,丰富生活。于是自信的我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每日在群里发上一篇作品,不但可以让文友了解我,也可以增加群里的气氛。

可万万没有想到,发布了一周的作品,只有二位我微信好友点了赞。于是从不在乎阅读量,特别关注起来,才知少得可怜的增长。还好让我感到欣喜的是,有了谢主席点了赞,虽才三位点赞评语,感到一丝丝的温暖,不再是那么的凄凉。

为了缓解尴尬的场面,只能为自己打气,打圆场。每篇发上的作品,做文字上的说明。群里总是静悄悄的,除了我自己发的一片绿色以外,别无它色,打开群望着一片绿色,我若有所思起,好像个傻人,二百五一样自言自语着,同时又打扰着大家,我不得不自怜起来。

我想从文章的阅读量,可知少有点开,自然无从得知作品观赏性,更无从得知我为何人。或许他们并不像我这样的闲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可昨天发上一篇用照片模糊的作品,出现如此多的点赞与评论,并知还有稿费。这让我突然间明白了许多,看来没有稿费的文章,少了阅读的欲望,哪来的点赞评语。不知我想对否,不然为何呢?

我总算明白了,前几天,关系甚好的编辑。说起来认识纯属巧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某平台,看到她的创作小说,让我感动的连读三遍。写的是一个农村姑娘对美好生活,对爱情的渴望,然后在残酷的现实前面,竭尽全力的抗争,最终不幸带着失望忧愁离世。让我深深的认识到创作的意义与价值。她是省作协,市作协主席。她告诉我,时常到处去讲课,定期采风,请名师讲座,搞文学比赛。说不能在乎别人的眼光,按着真实内心的创作。她时常鼓励着我,不是我文章有多好,你的文章也非常的棒,只是我们的风格不同,你的经历就是写作的源泉,这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近来你的作品在语言上越来越好了。

前不久,让我更不明白的事。某编辑在朋友圈发上一篇文章,其大意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对作者的诸多不满的要求。我极其不悦,回复几句。这下好了,他或她(从网名不知性别)暴跳如雷,说我不懂文学,只是在文字拼凑,并说在这大好形式下,你再乱喊底层工人的苦难,迟早要把牢坐穿。这使我吓出身冷汗,险些失去创作动力。我冷静后,告诉他我不打工仔,是一个从卑微到自信的我。几天后,又让多投稿,把我弄湖涂了什么是文人。

正因为如此,太过在意,有过高期望,又有冲动向同学群N次进出,想让它还存留点念想,不要剥的赤裸裸的伤感,惋惜。

看来创作如早年做生意一样,必须有坚持不懈,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否则会人们的无情语言中、冷眼中消沉悲怨的死去,必须自知之明,摆正心态,抛开一切的杂念,按照内心写出人生感悟,我必须挺起胸膛,坚持不懈的书写出自己的人生,真实的自我。2021.12.2

作者简介:童柏祥,笔名:祥子,71年生,浙江丽水作家协会会员,写有回忆录四百余篇,有六十余篇发布各个网络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