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十大名方——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经方人生 2021-12-04


图片

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的代表作《医林改错》,他的学术精华在于重视气血辩证,开调气活血之法。

图片

图片

血府逐瘀汤在中医界的地位非常之高,那么这个方子究竟治疗什么病呢?

在《医林改错》书中,列举了如下病症:头疼、胸疼、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心跳心忙、夜不安……

图片

1、头痛:头痛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有气不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

2、胸疼:胸疼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疼,用栝蒌薤白白酒汤可愈;在伤寒,用栝蒌、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应,用此方一副,疼立止。

3、胸不任物: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副痊愈。

4、胸任重物:一女二十二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二年,余亦用此方,三副而愈。设一齐问病源,何以答之。

5、天亮出汗: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论。竟有用血府逐瘀汤,一两副而汗止。

6、食自胸右下:食自胃管而下,宜从正中食入咽。有从胸右边咽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后,仍由肺叶之下转入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将胃管挤靠于右。轻则易治,无碍饮食也;重则难治,挤靠胃管,弯而细,有碍饮食也。此方可效,痊愈难。

7、心里热:(名曰灯笼病)

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副血活热退。

8、瞀闷: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三副可好。

9、急躁:平素和平,有病躁急,是血瘀,一二副必好。

10、夜睡梦多:夜睡梦多,是血瘀,此方一两副痊愈。外无良方。

11、呃逆:(俗名打咯忒)因血府血瘀,将通左气门、右气门归并心上一根气管从外挤严,吸气不能下行,随上出,故用气汤、都气汤、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生姜泻心汤、代赭旋覆汤、大小陷胸等汤治之,无一效者。相传咯忒伤寒,咯忒瘟病,必死。医家因古无良法,见此症则弃而不治。无论伤寒、瘟疫、杂症,一见呃逆,速用此方,无论轻重,一副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12、饮水即呛: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此方极效。古人评论全错,余详于痘症条。

13、不眠: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14、心跳心忙: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15、夜不安: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副可除根。

16、俗言肝气病: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

17、干呕:无他症,惟干呕,血瘀之症。用此方化血,而呕立止。

18、晚发一阵热: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一副可愈,重者两副。

图片
图片
图片

气血和胶囊,一款现代科研技术与中医理论精髓相结合研制而成的新药,是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血府逐瘀汤重在调气活血,上百年的临床验证,治疗作用非常广泛,气血和胶囊在此理论基础上,沿袭了调气活血化瘀作用,同时增强了组方的行气调气功效。理论上来讲,凡是气滞血瘀证型的疾病,都可以选用气血和胶囊作为基础用药。

图片

【功能主治】

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用于妇女月经过少、经期后错,行经不畅,经色黯红有血块、小腹或少腹疼痛,经前乳房胀痛,或伴有黄褐斑等面部色素沉着。

图片图片
(未完待续)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