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伟 徐氏谱系较多,仅滕州有老谱相传的就三个:一是洼陡徐氏,属东鲁系,谱系班辈自八世“克”续至35世“高”;二是滕鱼徐氏,祖籍山西,谱系班辈自八世“生”续至37世“安”;三是易石园徐氏,谱系班辈自五世“天”续至36世“光”。 一、易石园徐氏的来历 据1934年《徐氏族谱》,易石园徐氏祖籍已无考,清初其一世由外迁至滕县西郭村;二世徐型迁至县城,开始定居;三世可先;四世徐麟趾,清太学生,在康熙年间从县城复迁居到县衙西的魏家庄,没多久就又迁入县城,子三:徐天佑、徐天义、徐天锡。五世的这兄弟仨也就成了易石园徐氏常说的老三支:长支徐天佑住县衙前,二支徐天义住西南园,三支徐天锡住南门里。从这三支开始,易石园徐氏开支散叶,逐渐向周边各地繁衍起来。 其中三支徐天锡的独生子叫徐缙文,我们之所以单独介绍徐缙文,那是因为易石园徐氏的名号就是从徐缙文建造的易石园得名而来的。 徐缙文,字星衢,号松皋,清朝乾隆十三年(1768年)出生在滕县南门里。嘉庆元年(1796年)举孝廉方正,嘉庆三年(1798年)任光禄寺署正,获赠奉直大夫,嘉庆六年(1801年)以亲老告归故里不再仕,道光二十年(1840年)获推乡饮大宾,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逝世。徐缙文性情豁达豪爽,为人谦谨仁义,能文善画,六艺俱通。他社交广泛,与刘墉、铁保、王鼎、林则徐、尹济源、李佐贤、王廷濬、郑士芳、冯云鹏、冯云鵷等当时有名的官员、书画艺术家以及蔡临、张秉瑞、冯潮、徐霖、王大淮等滕县知县均有交往。 嘉庆八年(1803年)九月,黄河在河南封丘县衡家楼决口,水灾波及滕县。徐缙文响应官府号召,捐出500套棉衣救助灾民,被嘉庆帝赏赐五品衔。嘉庆十八年(1813年),滕县岁祲。徐缙文既想救助饥民,又不愿显露功德名声。滕县东部多山,石头取之不尽,他就想出让饥民用石头换米的办法来“曲线救民”,并贴出以米换石告示。一时间路上饥民络绎不绝,纷纷想法运石到徐家换米。米贵石贱,徐家以米易石的事儿传为当时的奇谈。饥民靠劳动以石易米,度过了难关,而徐缙文就在宅院里用饥民运来的石头建起园林,取名易石园。 徐缙文的苦心和善举,被当时有节操的士大夫奉为胸怀广阔、积德行善、深藏功名的典范。铁保(曾任清朝两江总督)、林则徐(曾任清朝湖广、云贵总督)、王鼎(曾任清朝直隶总督、东阁大学士)、顾皋(曾任清朝侍读学士)、王泽(曾任清朝徐州知府)、王家榕(曾授清朝湖北竹溪县县令)、王金策(曾任清朝黔阳县县令)等30余位名家纷纷吟诗撰文,歌咏盛事。易石园不但是徐缙文淡泊名利、济世救民思想的物化,更无形中承载了当时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士大夫达济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人们感服于徐缙文的义举善行,就把这支徐氏亲切地称为易石园徐氏。素有“鲁南一支笔”之称的民国名士黄以元被徐缙文插柳成荫的善行深深折服,认为自清初以后,滕县能称得上望族的,当首推易石园徐氏,并认为该支以“易石园徐”立世,是独树一帜的。而这支徐氏后人也不再纠结那无从考证的祖籍,都以易石园为家族象征和精神寄托,高树滕县易石园徐氏的大旗,发扬光大先人遗志,传承易石园“淡泊名利、济世救民”精神。易石园徐家发展成底蕴深厚的老滕县八大家之一,更在县城四门四大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高熙喆编撰的《滕县乡土志》姓氏篇,入列滕县10大姓氏之一。因一人之举而成一族之名,以一园之雅而称一氏之号,这在中华姓氏文化里也是不多见的,这就是易石园徐氏的来历。 二、易石园徐氏传承 易石园徐氏分别在1934年、2003年两次修续家谱,班辈从五世开始统一,续至三十六世,分别为:天、文、甲、子、毓、秀、道、祥、承、德、衍、庆、贻、谋、永、长、慎、思、名、教、立、正、行、方、山、河、一、统、九、州、之、光。 据徐氏家谱记载,易石园徐氏从一世单传至四世徐麟趾,徐麟趾因孙获得皇帝封敕。易石园徐氏第五世弟兄仨:天佑、天义、天锡,均因子获得皇帝封敕。 易石园徐氏第六世里,徐缙文行四,其上还有三个叔伯兄徐绍文、徐魁文、徐宪文,这三人都是五世长支徐天佑的儿子。徐绍文是太学生。徐魁文过继给二支徐天义为嗣子,武庠生,候选营千总。徐宪文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考中进士,任内阁中书,嘉庆六年(1801年)时,徐宪文任恩科会试同考官,推荐二十余人中榜,获誉“才子家兄才子弟,状元门生状元师”。其后历任福建龙岩、永春、延平、邵武同知,补授台湾海防南路里番同知,政声较著,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循例晋升知府候选时辞官返滕定居张汪。徐缙文非但好义乐输,还敢于担当: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天理教反清,攻占定陶、曹县,计划攻打滕县,滕县城人心惶惶。应知县徐霖所请,徐缙文毅然出资,募集乡勇,筹措器械、粮草,并亲自带领子侄辈族人,分班登上城门,白天瞭望守备、夜晚巡逻打更,协助官府守护县城,稳定人心,时间长达三个月之久。 易石园徐氏第七世里,徐甲荣、徐甲桂,均是从九品。徐甲本,太学生。徐甲椿,廪贡生,在吏部司务厅任职。徐甲权,庠生。徐甲榜,太学生,助修清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徐甲杬,县丞候选,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徐甲森,增生。徐甲相,庠生,任兵马司副指挥加五品衔,获推乡饮大宾,创族谱世系图,协修清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宣统三年《滕县续志稿》先正篇有载,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徐甲梧,庠生,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 易石园徐氏第八世里,徐煊,江苏候补典史。徐燉,太学生。徐燿、徐煐、徐之烈,都是从九品。徐芝田,入清朝孝子祠,并在宣统三年《滕县续志稿》通纪篇有载、人物篇有传,1934年徐氏族谱收录高熙喆撰写的《孝子徐华谷公碑文》。徐曰焘,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徐子炜,咸丰己酉科拔贡、咸丰戊午科举人,宣统三年《滕县续志稿》选举篇有载,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徐子熉,太学生,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继配孔氏获建节孝坊,1934年徐氏族谱有节孝孔孺人传。徐子煌,从九品,候选典史,1934年徐氏族谱有与原配杨氏的和传。徐子烺,增生,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徐子燦,候选盐大使,参与嘉庆《滕县志》绘图,主绘《滕志图考》,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徐子炤,廪贡生,候选训导,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徐子焯,叙六品衔。徐子煇,登仕佐郎。 易石园徐氏第九世里,徐凤堦,从九品。徐凤墫,庙员。徐凤城,候选州吏目。徐凤坤,从九品。徐凤壂,吏员。徐凤元,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徐凤霖,迁至齐村居住。徐毓壎,迁至微山县夏镇居住。徐毓堉之妻柴氏,获褒节孝,1934年徐氏族谱收录高熙喆撰写的《柴孺人节孝碑文》。徐毓墀,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徐毓埰,太学生,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徐毓基,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徐毓墉,庠生,参与清朝宣统三年《滕县续志稿》编修,并纂修1934年徐氏族谱,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徐毓均、徐毓坽,均是太学生。徐毓坊,任河南晰川厅巡检,宣统三年《滕县续志稿》杂途篇有载,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徐毓坪,监修1934年徐氏族谱。徐毓埏,例封奉直大夫,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徐毓坚,太学生,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徐毓境,登仕郎,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 易石园徐氏第十世里,徐金钊,从九品,迁羊庄镇杜屯村居住。徐金鑑、徐金铭、徐金镒,均迁羊庄镇杜屯村居住。徐金钜,典籍。徐金钿、徐金钟,均是太学生。徐金铠,八品职。徐秀崧、徐秀峄,均迁张汪镇徐集村定居。徐秀峥、徐秀岭,1934年徐氏族谱均有传。徐秀嵣,定居济南。徐秀嶙继配陈明礼,1934年徐氏族谱有节烈传。徐秀岗,山东省省立第七中学毕业。徐秀澂,山东省立第七中学、山西斌业中学毕业,曾任陆军步兵上尉。徐秀㟨,清贡生,补用知县,曾任陆军步兵工厂工务科主任,炮兵少校,山东省政府民政科科员、建设厅视察员、工商厅监印员。徐秀峤,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 易石园徐氏第十一世里,徐汉滨、徐淮滨、徐渭滨、徐清滨、徐澍滨、徐洛滨、徐江滨,均迁姜屯镇张孔庄村居住。徐继汶,1934年徐氏族谱有传。徐继灏、徐继渭,都是太学生。徐继源,登仕佐郎,迁至大坞镇石楼村居住。徐继奎、徐继深、徐继沆、徐继漳,迁至大坞镇石楼村居住。徐继亮、徐继绍,迁张汪镇大宗村居住。徐道亮,居上海。徐道彰,定居济南。徐道玖,居陶庄煤矿。徐道恩,定居西安。徐道济,定居北京。徐道清、徐道伟②,均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徐道镕,中华民国军政部航空署第三队少校技士,杭州航空学校工厂螺旋股长,1948年去台湾。徐道源,省建设厅视察员、天津车站稽主任。徐道河,定居安徽淮南市。徐道新③,定居菏泽。 易石园徐氏第十二世里,徐祥瑾,又迁杨庄南村居住。徐祥彬,定居天津市。徐祥菊①,在抗日战争长沙战役中牺牲。徐祥芷,烈士。徐祥理②,居新加坡。徐祥雨②,居成都。徐祥东,1985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烈士。徐祥环,居天津市。徐祥霭,参与1990版《滕县志》审定工作。徐冲,居北京。徐征,居内蒙古临河。徐超①,居沈阳。徐祥淦,去黑龙江。徐祥继,去江郾。徐祥方、徐祥志④,均居宁夏咀山。徐祥贵,居沛县大屯。 易石园徐氏十三世里,徐承铭①,居邹城市。徐承祐、徐承祯①,居台湾。徐承祜,居重庆市。徐承礼,居枣庄市。徐承顺①、徐承禄① ,均居济宁市。徐承福②,去徐州。徐承祯②,居外地。徐承敏,迁铜山县利国小楼村居住。徐承骏、徐承骥①、徐承驹,均居天津。徐承琪①,居法国。徐承正、徐承广,定居呼和浩特。徐承厚①,居青岛。徐承凡,居天津市。徐伟,居湖南稽首。徐承国② ,居枣庄市。 易石园徐氏族人已延续至十七世,族人遍及各地。因族繁人旺,自十四世后资料不暇搜集,暂未考证,以俟来哲。 三、易石园及易石园文化 清末以后,滕县人已经习惯称呼易石园为徐家花园,而易石园徐氏族人则自称祠堂院,在易石园徐家大院出生的族人则习惯说自己是祠堂院长大的。徐家花园规模最大的时候东至南门里大街,南至书院街,西接高翰林宅院,北到西门里大街。徐家花园里徐家祠堂、敦睦堂、存俭轩、一分屋、藉山亭、双石笋、清渠和花草树木如在眼前,廊壁石刻上社会贤达、文人骚客的墨宝龙飞凤舞,1934年徐氏族谱收录易石园徐氏27位族人事迹,这一切无不提点、激励易石园徐氏后人牢记先辈“淡泊名利、济世救难”的善行义举,秉承家训,继美先型,始终饱含家国情怀,于国尽忠、于家尽孝,为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尽心尽力。 易石园成园之后,不但是易石园徐氏的精神图腾,更成为滕县的名园,加之易石园主人热情好客,易石园成为当地以及路过滕县的官员、文人、学子都要驻足怀古的首选之地,也无形中成为文化艺术交流的一个平台,坊间学子中更是流传着“何处开莲社,相约易石园”的佳话。民国乡贤陈名豫曾留恋易石园景物迟迟不愿离去,并发出“徵君丘壑载胸,以济人之术,而收山川之效”的赞叹。书法家王学仲小时候就随表哥慕名到易石园临摹易石园石刻,观看桂馥等书家的字画。1931年10月,中共滕县特别支部委员会在徐家花园(滕县人对易石园的惯称,易石园徐氏族人则自称祠堂院)成立,又让易石园沾染了滕县共产党人“敢为人先、不怕牺牲、勇于奉献、赤胆忠心”的红色基因,既丰富了易石园文化的红色内涵,又激励和鼓舞着易石园徐氏后人开拓创新,奋发向前。 (注:凡姓名后标识①②③......的,是重名族人在家谱谱系的区分) 附:作者谱系易石园徐氏一世祖→二世徐型→三世徐可先→四世徐麟趾→五世徐天锡→六世徐缙文→七世徐甲梧→八世徐子煇→九世徐毓境→十世徐秀峤→十一世徐道襄→十二世徐祥霖→十三世徐承伟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