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瓷笔记:看杯子美丑,也需要有资格证?

 孔_夫子 2021-12-04

Image


Image
《前言》

Image

周一上午,我刚上班,就收到了一份需实名签收的法律文件。

我大吃一惊,难道大师们有貔貅发力,这么快就起诉我了?

想想那些曾经幻灭的大师瓷套路出现在了茶器圈,我不禁有些唏嘘起来……

Image

Image

上一篇,有位姓曹的大师留言说:

“你没有知识证明有资格去评论陶瓷就属于诈骗”。

Image

网上公开资料显示,这位曹大师不仅是把宝石烧在杯子上的发明人,还是国际工艺美术大师,国际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景德镇传统山水传承人,景德十二钗之一……

妥妥滴国际范儿,光看名头堪比“国际章”!

话说金陵当年也有十二钗,都是秦淮河上的绝妙人儿,色艺俱佳……

有点歪楼了,言归正传。

拜托,这位曹大师,我只是说你那只杯子丑,难道这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去陶大进修个“成人教育”文凭?又或者是去“联合国”开个“国际陶瓷杯子评论大师”的介绍信?

Image

关于陶瓷,我自然是不懂的,我又不是收费卖文的陶瓷推广博主。

我充其量就是个自费的杯子控加文字爱好者以及曾经的电视工作者,但毕竟受过全日制的高等教育,听过光影构图黄金分割,凑合算懂得分辨美丑吧。

美学家克罗齐说,“审美即直觉,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如果这也要开个资格证明,那抖音凭啥给网红们开美颜?

但凡所有的陶瓷、绘画、雕塑、摄影,如果离开了“美”,就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

有些人的声色俱厉,未必是看不到不美,而是只看到钱。

Image

美是一种直觉,而审美则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

当我们看到出色的茶器时,就跟看到名山、松柏、翠竹、梅花一样,首先会为其中蕴含的美所打动。

至于它是用什么泥土做的,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用的什么釉料,这些问题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脑海里。

这和我们欣赏出色的艺术品时没有丝毫分别,虽然在这之后也会就这些细节问题进行思考。

比如说,我近期收到了在朱清处订制的一款青花五彩金鱼印坯卵幕杯。

Image

甫一打开包装盒,她就让我这老色坯惊艳了:

她是如此地轻薄透光、身材娇小、莹润白洁、吹弹可破。

我将她捧出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可怜佳人轻,湿她白襦裙”……

打住,有点儿邪恶了。

我们是很正经的茶器公众号,不是草榴社区!

但这样的第一感觉而引发联想,进而产生各种情趣,何尝不是基于器物之美而来的快乐呢?

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这种联想好比水流湿,火就燥,稍有勾搭,即被牵绊,未登九天,已入黄泉。

那么,这款器物究竟美在何处呢?

首先,这款杯子真的很轻薄,所谓卵幕便是和蛋壳一般厚薄。映日或灯光照之,背面能分辨正面之笔画彩色,釉白如玉,通体匀净。

Image

在陶瓷审美中,薄胎本是极受古代文人推崇的器物形态。

宋代影青就有“滋润透影,薄轻巧”的说法;明代卵幕杯又有“薄如蝉翼,轻若绸纱”的美誉;清代《陶雅》更是称其“质地之白,白如雪也;薄如卵幕,口嘘之而欲飞。”

Image

其次,朱清笔下的金鱼,愈发地洒脱写意,“翩翩乎致本悠然,挧挧焉态何活也”;

即便是寥寥数笔的青花湖石水藻,亦有金石之趣;加之内壁印坯而成的鱼群,内外观照效果极佳。

Image

一方空间里,茶烟氤氲之下,有卵幕杯绰约而立。

但见,三两兰寿徜徉其外,队率游鱼恣意其内,欣欣然尽享鱼水之欢。

情境若斯,何其美也!



Image

器物之美,自然也包括工艺之美。

这款青花五彩金鱼印坯卵幕杯,撇开青花五彩,最大的两个特点是薄胎和印坯。

Image

首先,从陶瓷成型及烧成工艺来说,将难易程度以十分制计,所谓“十碗九曲”,薄胎的工艺肯定是九到十分的(灌浆器除外)。

薄胎瓷最核心问题在于解决成型和成瓷时的变形问题。

除了要选用质量最好的瓷土外,坯土配方中还要加大氧化铝的含量以提高坯体硬度,这又不得不提高烧成温度,可是温度越高瓷器越容易变形。

因此,薄胎器坯的配方含量以及温度控制需要耗费大量的实验才能掌握。

Image

利坯,是薄胎器中最考究功夫的工序,要将厚约十毫米的粗坯修成一毫米左右的蛋壳胎,用刀的过程中力度必须平稳均匀。

用力轻重的感知,全凭艺人手摸耳听,甚至连呼吸也要随利坯刀的运用来控制,真正达到“心手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Image
Image

反之,力度稍有不匀变会坯破器毁、前功尽弃。这是耐心与技巧的双重考验,没有数十年的磨砺难以达到如此心境。

另外,朱清在这款薄胎器的装饰上,还加码运用了一种传承自元代的阴模印坯方式。

这种阴模印出来的杯体纹饰是凸出的,而石膏模具里的凹面鱼纹亦是手工绘刻而成。

Image

Image

这种印坯工艺是将水作坯套在石膏模具上,双手轻轻拍打,从坯肩拍下并擒死模子,大体成型后用木巴掌打平。

因为需要一直用力拍打,也被戏称为“拍死人头”。

待坯体表面光洁、厚薄一致时,用阴劲缓缓脱模。如果这阴劲把握不好,整个坯体或印花就会脱坏。

(印坯卵幕杯制作过程)

其实,随着制瓷工业的发展,薄胎或者印坯成型早已经被灌浆和干粉压制的工业化生产所替代。

而此类手工制瓷工艺又脏又累又耗时,已经很少有年轻人去学艺,出现了传承危机。

Image

就像朱清这款器物,由于杯体太轻了,即便没有重量下压还是容易变形。

他用了覆烧法,烧了好几窑也没几个好的,加上釉下彩绘和印坯工艺,成本非常之高,因此也只接受了少量铁粉的定制。

但我发现,即便是变形的器物看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挑战变形器物的用法)

在工艺之美中,有些是挑战材料的呈现,有些是考验人力的极限……当然也不排除有狗尾续貂或鱼目混珠。

但想来,只有真正热爱瓷器,能够沉下心去创作的手艺人才愿意去付出情感、心血、时间与金钱来不断试错吧。

这才是手工的温度,而非哗众取宠的概念。

Image

“看杯子美丑需要持证”自然是个笑话,我们大可哂然一笑。此类“大师”的套路,大家看得多了或者学费交足了,自然能够分辨。

但对美好器物的追求,则是一个不断累积审美情趣经验的过程,这也需要更多地观摩与学习,没必要因为一时跑偏而失去兴致,否则就是因噎废食了。

做为杯子控,我们为爱好买单,本来就是人生最有乐趣的事。

与其说是收藏杯子,不如说是珍藏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Image

差点忘了提一句,开头提到的法律文件是一份起诉书。

有一些财经自媒体用负面敲诈勒索企业,被天津警方抓捕了,涉案金额约500万,其中还有刚毕业没多久的女大学生(十分可惜)。

而我是作为受害单位的代表,收到了检方告知的起诉书罢了……

Image
Image

所以说,天理昭昭,莫做坏事!

最后是不烦推荐时间

南京军粮供应站出品的茅台镇酱香美酒《虎踞路八十号》。
真正纯粮酿造,不含香精防腐剂,入口酱香浓郁,犹如臻珀,越陈越香。
南京军粮,品质保证,仓库直发,假一罚十,破损包赔,绝不欺诈。

Image

Image

朋友们喝了都说好。
有需要的朋友可加我微信(fengwuxie32)订购。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请点赞转发,谢谢支持!

Image

这是我的茶器故事

我是陈不烦

我在这里,和你一起

玩茶器

Image

陈不烦原创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