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学敏老师的人物肖像剪纸

 马尔的视觉 2021-12-05

传统工艺,我一般是先知其人,后识其艺。

有的艺人就成为了好朋友。

几年前相熟了东篱木庵的小宇宙,这孩子自成体系的固执而奇特的认知常常带给我惊奇。说要节食,都饿得没精打采,人成一把皮包骨了还照样不吃或少吃,看得你心疼;再瞅他的泥塑,一群小娃个个吃成了面盆脸。

濉溪县剧团里走出的李建东的群像泥塑,则是了自带了一种气派,它有叙事情节,以戏曲的调式用泥塑讲故事。

几年来,看着杨家香包一天一天成为小城民俗文化符号之一。

工艺与造型上不断创新,加上海玲为人做事的谦和与认真,赢得了更多的口碑与认同。

仔细去想,传统工艺和传统戏剧一样,更注重人与艺的契合性。老话说的“德艺双馨”,就有当今的人设意味,若人设崩塌了,你的技艺生涯也就完结了。

传统工艺立足的根基就是充满着人性的仁善,它的祈福、喜庆、寄愿都是建立在心意的真诚上。

受众没有对艺人建立信赖感,你的工艺就是一堆谎言。

第一次将我与民间工艺紧紧勾住的是职教院谢军老师,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开年会,他将我在会上拿箫助兴一曲的镜头剪成了一幅人物肖像。

以我现在的工艺阅历,当然知道谢老师的这幅是难得的精品。

情境中的人物刻画细致,衣褶、衣扣、发顶皆有妙剪;尤其是神态,与古琴师配搭会意的一瞬,描写得非常精准。

可当初看了真是倒吸一口凉气。

还接受不了自己从中年大步迈向中年后的真实样子。

后来想,可能也与对民间工艺的认知有关,涉及到人物肖像部分,它的祝福、祈愿特性很明确。

谢军老师的作品不同,他是从艺术再现的角度发掘,方向、味道为之一变。

寓意深刻却不讨喜。

前日上午,非遗剪纸传承人韩学敏老师联系我,说是看到了张晨路拍我的一张照片,对人物肖像很有感觉,想剪一张。

我在濉溪老街与濉溪民间工艺首展上见过韩老师两次,他人很喜庆、很随和的样子。

见过一些韩老师的剪纸作品。

注重传统的来路,也剪出了自己的想法;色彩作品的画面构成表现出娴熟的驾驭能力。

他的人物剪纸我见到过几幅,皆简洁明快,特征显明。

他看中的那张照片也是我比较喜欢的,稍有端持,底色却是真性情。

貌相显安宁,心理情绪丰富而饱满。

韩老师将作品剪好后交堂主转给了我。

我端详了半天。

以剪纸的手法,展现影像状貌,韩老师用足了心思。

剪纸线条概括而简化,类似于白描;它抓的对象特征因简而更为明确。

这同样也是它的局限,细腻与丰富性上多少就有些弱化。

韩老师的这幅作品一改他的肖像剪纸的惯性,很细腻的剪出了墨韵,线条更多的讲求柔和,明暗分界尽量细化、淡化。

剪出了人物的神韵。

民间工艺的技法与想法都在趋于多元,以中国文人画的雅来消弭过重的市井之俗,却又始终立足于老百姓的喜闻乐见,以俗托底,存留生活底蕴。

很感激韩老师的用功、用心,我把他剪出的人物肖像,当成很贵重的心意。

作者相关文章

加减法(1)

濉溪石板街上的动人眉眼

体验黑白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