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参加湖里区创客决赛,普通家长为孩子准备过什么?

 惠民大叔本叔 2021-12-05



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今天,好早起床。

送小孩去学校,老师说6点40分就得集合。

这么早去干嘛?

参加2021年厦门市湖里区中小学创客大赛的决赛,比赛地点应该是金林湾实验学校。


我找到官网的比赛资料,应该是这样子的。

这个比赛是前期信息老师让学生们报名,自己做个作品上传比赛平台,然后经过筛选,获得推荐的孩子们去参加现场的决赛,我看学校发布的名单好像有好几十个去参加了。

之前惠民大叔说过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建议大家多关注学校、教育局等关于这方面的比赛消息,这样有机会让小孩子获得一点参与学校比赛的机会。

关注信息是不够的,孩子还得有机会获得机会,比赛优秀的孩子太多,你想从众多中取得一个名额,那家长还是得足够的重视才行。

怎么才叫重视?我个人的经验是这样的。



01


“兴趣为王,喜欢了才愿意去做。”

有看过惠民大叔的文章的,都知道,对于小孩的特长或者叫特色培养,都是基于孩子的兴趣本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有兴趣,孩子才愿意去折腾,才愿意去思考,也才能从中获得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02


“打好基础,校外培训非必要选项。”

有些家长说,孩子是有兴趣了,那我们自己又不会教,怎么学?

很多人一下子就想到了送外面的培训班。

我觉得这个有个思想误区,以为外面的培训就一切就续,坐等收获胜利的果实。我觉得思考还不够全面。

我的做法是,把自己手上的资源全部用光了,实在找不出更好的资源来指导孩子了,再去培训,因为培训班也只是你能找到的资源的一种。

一切还是以家长和孩子为主。

比如,最开始的时候,让小孩子学会用电脑。

认识键盘,会打字,会输入,会和朋友聊天,因为打字的效率就影响了小孩子在学会过程的速度,这个基本的要求我相信小孩容易学会。

然后,找到有针对性的网课资源,那种有多少节课,系统化的课程,这样让小孩了解这门学科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概论呀,名词呀,还有学会这些能解决什么问题之类的。

之后呢,学校有课的,积极报名。学校会开设一些类似的课程 ,第一时间报名,我看很多家长给我看她们学校发布的延时服务课,里面就有机器人课,或者编程课。

上次看到金林湾实验学校和龙湫亭实验学校的延时课,太丰富了,简直是一个全方位的机构,这些课程在外面报班得费多少钱啊。我觉得双减之下,不是让大家减学习,而是给大家减学费。大家得珍惜。

学会使用工具了,然后参加学校的延时课,基本上属于入门了。






03


“参与比赛过程,家长得帮孩子一起用力”

之后呢,你就等有机会参与学校组织的一些比赛了。

我看厦门各区的创客类的比赛很多很多,有些学校也有自己的创客节,相当的丰富有趣。

但如果想参加比赛,家长有能力的还是积极配合。因为想要做一个作品出来,历时会比较久,这个过程也是相当枯燥的,在没有出成果出来,孩子中途真的容易放弃,一放弃就白搭了,因为没有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这个y蛮致命的。

我也是看到好多原来报名的孩子,最终也止步于决赛。

家长应该做?

就比如湖里区这个动漫创客比赛,最开始的时候,是和孩子一起听老师讲的网课,然后了解大概的软件的操作,特别是里面有涉及到积木式编程的一些细节。

第二步,和小孩一起想创意,提出创意之后,去网络寻找一些资源,这个属于动漫创客,那需要有情节的,需要把内容做成简单的剧本方式来表现出来。

第三步,就是让小孩自己在电脑操作软件,去做各类的场景和台词,加上一些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碰到不懂的,还得问家长,及时的解决问题是关键。

实在不懂的,让小孩带问题去学校问信息老师,老师会亲自指导孩子,但如果不问,那老师肯定也不会知道孩子哪些不会。

所以,家校配合,利用起老师资源,就很重要!





04


“这有含金量吗,到底有没有用?”

说到这个问题,就很重要了。

做为家长,都喜欢用功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没有用,含金量怎么样,这些对家长很重要,但对于孩子不需要考虑。

我的想法是,多给孩子创造比赛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学科以外的东西。

包括心态、自信、见识和成就感。

心态方面,孩子有时候可能会认为自己很历害了,有时候不可一世,到外面去比拼一下,哦,原来外面还有这么多历害的角,摆正自己的位置很重要。

自信方面呢,有的孩子可能觉得自己在普通的学校,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一到外面比拼一下,发现自己了不弱呀,和他们交流也很顺畅呀,嗯,提升了自信。

对于比赛本身,获不获奖不重要,重在参与。但如果能获得一点名次,那就更有成就感了,能成为孩子未来对于这件事更足的动力所在。

再回头看看含金量和有没有用的问题上,那还叫问题吗?

流行的一句话叫:肝,就完了





05


回顾一下之前的发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