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风清杨 11-07 来自话题 #世界读书日 3.6万篇 周围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喜欢历史。前几天,美篇朋友大嫚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大师易中天先生的公众号,热心的推荐给我。易中天先生对我等来说无疑于神一样的存在,于是,加了易中天先生的公众号点了进去。 大师果然是大师,里面的文章新颖独特,文字中充满着易氏独有的幽默感,文章读来不仅轻松,而且深有启发。 有一篇文章是易中天老师在世界读书日时的访谈录,叫《易中天读书日感言:我有“三不读”》,文中就先生读书谈了自己的看法,一个人怎样读书,应该读什么书。其中有一段话“我坚持认为,一个从来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的人,都难免死心眼。最好是什么书都读,不忌口,文雅的说法叫博览群书,也叫开卷有益。”喜欢这段话,先生的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确实如此,因为我读书就没有一定的章法,什么书都读,不忌口,原则就一个,对这本书感兴趣,而感兴趣的先决条件就是自己喜欢这本书。 易中天老师说了,这叫博览群书,心里有点小得意。 先生说“我读书,不问有用没用,只看有趣没趣。”前几天刚好写了一篇《闲人读闲书》,我把这些自己认为有趣的书归纳为闲书。先生还说自己有三种书不读,一、一本正经的不读,二、不知所云的不读,三、装腔作势的不读。如此坦率,易中天先生是真性情。 问题来了,读书不读什么?易中天先生文章中有一段话,原文摘录如下: 这事搞不得问卷调查。 一问,十有八九会说低级庸俗的不读,思想反动的不读,黄色下流的不读等等。这些话,也十有八九靠不住。 你看地摊儿上,低级庸俗的无聊小报无聊刊物无聊图书何其多也。书商报贩兜售这些玩意,并非自己无聊,不过是为了赚钱。但倘若这些东西是没人读的,他们哪有钱可赚? 先生的这段话,让我想到了美篇中的一些现象,其实这种现象也不光是美篇中独有,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如文章中大凡有美女图片,文字好不好先不说,阅读量一定是非常高的。前几天,在美篇看到了一位作者的一首诗,诗没有读出个所以然来,但吸引我的首先是封面上风情万种的女郎图片。一首小诗有几万的阅读量,真心佩服作者的良苦用心,给作者留言两个字“佩服”,并且点了一串赞。 我不懂诗,作者的诗词写的好不好不敢妄加评论,但作者抓住了人的天性“好色”,成就了这篇诗词十几万的阅读量。每一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东西,男人好色,其实女人也好色,《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这句话现代人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有些行为是人的天性,原本无可厚非。孔夫子也在《礼记》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闲暇时候,我就喜欢翻看欣赏美篇中优秀的摄影爱好者镜头中的美女和文章中的美女图片,这很正常,最不济养养眼也是好的。 一定有人对我嗤之以鼻,不以为然。但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我的性格特点是不装。我也不像有些人,偷着看完美女图片以后就开骂,这就有点不仗义了。 易中天老师说:“正经不是人的天性,所有的正经都是“装”出来的。”这句话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先生引用了邓晓芒教授的话,大概意思就是一个人的“装”,只不过是在“表演人生”(《灵之舞》)。可惜,大多数人都不肯承认这一点。结果,越是不肯承认,就越是要刻意去装。 前年,在美篇上写了几篇《品读金瓶梅》读书随笔,反响非常好。可也有几个读者看到这几篇文章为我的堕落感到惋惜,留言中带着同情的口吻“中国文学那么多典籍,为什么非要写《金瓶梅》呢?”有的则表现的深恶痛绝,给我留言“这种书也写,恶心……”无语。 看起来,这些人充满了正义感,问题是我不认为写几篇《金瓶梅》的文章就是歪门邪道,他们用他们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绑架我,他们“装”成自己认为的正人君子形象来指责别人。不过,所有的这一切在我看来,一个是他们真心不懂,其次就是“装”,况且,我不认为他们就是所谓的正人君子,他们的这个“装”,易中天老师说了是根本靠不住的。 精辟至极,我也最烦那些道貌岸然不懂装懂、用道德的外衣包装起来的伪君子们,拉大旗作虎皮,以艰深饰浅薄,既是装神弄鬼,也是装腔作势。那些喜欢装的人,不一定是道德高尚的人,不装的人,肯定不是低级趣味的人,而且还活出了自己的真性情,不累。 网络世界,让我们有机会隔着屏幕聆听大师的教诲,前几天,在网络上还发现了连环画家王万春先生,他以一己之力完成了《水浒传》四十集的连环画创作。试着给先生发消息,能不能给连环画上签个字,没想到,先生爽快的就答应了。 心情真爽,这个世界无疑是美好的。 读了易中天先生的这篇文章,有感而发,不知所云,诚惶诚恐,如有冒犯之处,还请各位海涵为盼。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读书学习治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