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图书馆这次晒的是它们珍贵的明清版本,本次晒的是13种珍贵的明代刊本。明代刻书,不同时期特征不同。明初至正德:黑口、赵字、继元。嘉靖至万历:白口、方字、仿宋。万历至崇祯:白口、长字、有讳。清代刻书,版式多样,讲究避讳。硬体字横平竖直、字体方正;软体字个性舒展、灵动秀雅,于康雍乾三朝风行一时。(图文来自微信公号“南京图书馆) 农书三十六卷 (元)王祯撰 明嘉靖九年(1530)山东布政使司刻本 王祯(1271-1368),字伯善,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大德四年(1300)任永丰(今属江西)县尹,惠民有为。 此书为中国古代农学重要著作,适用范围广泛。正文凡三十六卷,分《农桑通诀》六集,《农器图谱》二十集,《谷谱》十集。目录中《谷谱》为十一卷,卷十一有《豳七月诗说》、《食时五观》、《备荒》三目,此本卷十后为附刻的《备荒》,未见十一卷内容,应为原缺。 框高24.3厘米,宽15.7厘米。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二字,小字双行同,四周单边,白口,无鱼尾。钤“许焞收藏”、“鸥寄室王氏收藏”、“八千卷楼珍藏善本”、“八千卷楼收藏书籍”、“善本书室”等印。国家名录号01780。 边华泉集八卷 (明)边贡撰 (明)刘天民辑 明嘉靖十七年(1538)司马鲁瞻刻本 边贡(1476-1532),字庭实,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工诗,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正四杰”。 刘天民,生卒年不详。字希尹,号幽山,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正德九年进士,累官至按察司副使。有《幽山集》。 边贡去世后,刘天民于嘉靖十四年开始编纂其诗集。次年,李开先亦着手选辑《边华泉诗集》。李氏先完成,十七年托苏佑刻于山西太原。刘氏书成,由济南知府司马鲁瞻刊行,即此本。司马鲁瞻(1492-?),名泰,字鲁瞻,一字西虹,晚号龙广山人。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济南知府。藏书极丰,致仕归乡后,建藏书楼名怀洛阁,编撰著述终其生。 框高17.3厘米,宽14.1厘米。半叶十一行,每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上单鱼尾。国家名录号11952。 春秋集传十五卷 (元)赵汸撰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金曰銿刻蓝印本 丁丙跋 赵汸(1319-1369),字子常,休宁(今安徽休宁)人。人称东山先生。师从黄泽,习春秋之学。 全书十五卷,以鲁十二公为序,其中僖公、襄公、昭公各分上下。 框高18.6厘米,宽12.7厘米。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四周单边,白口,无鱼尾。钤“平阳季子之章”、“摛藻堂图书记”、“柯庭浏览所及”、“休阳汪季青家藏书籍”、“济阳文府”、“丁氏八千卷楼藏书记”等印。国家名录号10103。 焦氏易林二卷 题(汉)焦延寿撰 明嘉靖四十年(1561)渖藩勉学书院刻本 顾广圻跋并录陆贻典校跋 丁丙跋 焦延寿,字赣,西汉梁(今河南商丘)人。专研易学。治易名家京房为其弟子。 是书将阴阳灾异的占候术引入易学,大量援引《诗经》等先秦经学典籍,模仿并创新《周易》体例而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易类著作亦产生影响。 框高18.7厘米,宽14.5厘米。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四字,小字双行同,左右双边,白口。钤“顾印千里”、“顾涧苹藏书”、“松生”、“嘉惠堂丁氏藏”等印。国家名录号10450。 广舆图二卷 (元)朱思本撰 (明)罗洪先 胡松增补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韩君恩、杜思刻本 丁丙跋 朱思本(1273-?),字本初,号贞一,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地理学家。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嘉靖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罢归。地理制图学家。 本书为明代舆地总图。罗洪先据元人朱思本《舆地图》,实地考查,核实地名并详加记注,又参考李泽民《声教被图》、许论《九边图论》等十四种地图,增补了《九边图》《漕运图》《海运图》等,并添加二十四种图例,使地图更科学实用。逾十年始成,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分省地图集。 框高26厘米,宽17.5厘米。半叶十三行,行二十五字,小字双行同。左右双边,白口,双对黑鱼尾。钤“丁丙”、“八千卷楼珍藏善本”、“嘉惠堂丁氏藏书记”等印。国家名录号04122。 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十卷 (宋)魏了翁撰 明嘉靖安国铜活字印本(卷八十四至八十六、九十九至一百三、一百七配清抄本) 季振宜、丁丙跋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官至同签书枢密院事。 铜活字印刷盛行于明弘治以后,基本集中在江南一带,安国便是其中杰出代表人物。安国(1481-1534),字民泰,江苏无锡人。因酷爱桂花,人称“桂坡公”。安氏铜活字印书,校印皆精,为世人珍视。 框高19.5厘米,宽13.8厘米。半叶十三行,行十六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黑鱼尾。钤“董印其昌”、“季印振宜”、“沧苇”、“吴城”、“纶音嘉惠艺林”、“嘉惠堂藏阅书”等印。国家名录号02084。 郑端简公奏议十四卷 (明)郑晓撰 明隆庆四年(1570) 项氏万卷堂刻本 郑晓(1499-1566),字窒甫,号淡泉,海盐(今属浙江)人。嘉靖二年进士,抗击倭寇有功,官至刑部尚书。谥端简。 卷前首有隆庆辛未(五年)项笃寿《端简郑公奏议叙》。正文凡十四卷,卷一至十淮阳(扬)类,卷十一兵部类,卷十二至十四刑部类。 牌记:“嘉禾项氏/万卷堂刊”、“隆庆庚午年秋九月雕工毕”。 框高18.7厘米,宽13.9厘米。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左右双边,白口,无鱼尾。钤“八千卷楼珍藏善本”、“嘉惠堂藏阅书”、“善本书堂”等印。国家名录号07816。 茶书二十七种三十三卷 (明)喻政编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刻本 丁丙跋 喻政,生卒年不详。字正之,江西南昌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任南京兵部郎中,出知福州府,升巡道。 明代茶文化开始复兴,相关专著大量问世。此书为作者在福建时所编,分仁、义、礼、智、信五部。仁部收《茶经》《茶录》《东溪试茶录》等六种;义部收《茶谱》《茶具图赞》《茶寮记》等八种;礼部收《茗笈》《茗笈品藻》《煮泉小品》等三种;智部收《茶录》《茶考》《茶说》等八种;信部收《茶集》附《烹茶图集》二种。 据万历四十一年喻政自序称“方付杀青”,知此本刻成于万历四十一年。与日本内阁文库等藏万历四十年刻十八种本相比(据布目潮沨撰《中国茶书全集解说》),前三部版相同,此本多“智部”八种及《茶集》中“茶事咏”数叶,且《烹茶图集》内容齐全,则此本实为万历四十一年增补刊行本。 框高20.9厘米,宽14.8厘米。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左右双边,白口,上单白鱼尾。钤“八千卷楼珍藏善本”、“八千卷楼藏书之记”、“善本书室”印。国家名录号11766。 战国策十二卷(明)闵齐伋裁注 元本目录一卷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闵齐伋刻三色套印本 闵齐伋(1580-1662),字及武,号寓五,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明诸生。明末著名刻书家,与凌蒙初齐名。 此书闵齐伋选取历代各家对《战国策》的注文及评语而成,故称“裁注”。全书有正文夹注及天头处墨朱蓝三色批语,正文圈点用朱蓝二色。正文后为《元本目录》,收录三十三卷四百八十六章之元本目录。 框高21.6厘米,宽15.4厘米。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钤“齐伋”、“闵十二”、“闵”、“齐”、“伋”等印。国家名录号03818。 乐律全书三十九卷(明)朱载堉撰 明万历郑藩刻本 朱载堉(1536-1611),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九峰山人。明太祖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谥号端清。 是书为乐舞律历类综合论著。正文凡十一种三十九卷:律学新说四卷、乐学新说一卷、乐经古文一卷、算学新说一卷、律吕精义内篇十卷外篇十卷、操缦古乐谱一卷、旋宫合乐谱一卷、乡饮诗乐谱六卷、六代小舞谱一卷、小舞乡乐谱一卷、二佾缀兆图一卷、灵星小舞谱一卷。 框高25.5厘米,宽20.2厘米。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五字,小字双行同。四周双边,上下粗黑口,双对黑鱼尾。钤“梦鸥仙馆”、“黎阳”印。国家名录号03334。 甘氏印集四卷(明)甘旸篆刻 明万历刻钤印本 甘旸,生卒年不详。字旭甫,号寅东,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甘氏出生官宦之家,屡试不第,遂隐居于南京鸡笼山,以书刻自娱。篆书负有盛名,精于刻印,尤好秦汉玺印,为明万历年间著名篆刻家。是书共分四卷:卷一官印,卷二斋堂馆阁印,卷三至四名印。前有明许令典撰《甘氏印集叙》及甘旸自序。 框高20.7厘米,宽14厘米。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四周单边,白口,无鱼尾。钤 “王绍颐印”等印。国家名录号01844。 今古舆地图三卷 (明)吴国辅 沈定之撰 明崇祯十六年(1643)刻朱墨套印本 吴国辅,生卒年不详,字期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沈定之,生卒年不详,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全书共收地图五十九幅,前有今古舆地图说,称“天下弈枰也,彼其离合沿革而不可穷者弈也,而图则弈之谱也”,说明地图之重要。正文首列“古华夷区域总要图”,后为大明肇造图、大明万世一统图、九边图,其后为历代地图。文中多数地图附有图说,以说明历史沿革。所印地图以墨色明朝地图为底,其他时代的疆域、郡县名称以朱色套印于上,以显示古今地理的沿革变迁。这也是现存最早朱墨套印历史地图。 框高25.1厘米,宽16.2厘米。半叶十行,行二十四字,小字双行同,四周单边,白口,上单黑鱼尾。钤“太原王氏”等印。国家名录号04126。 中兴实录不分卷(明)冯梦龙撰 明弘光刻本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子犹等,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全书不分卷,依次收录了史可法《大臣议建中兴奇策》、彭汝亨《定中原奇策》、陆炎《上阁部书》、文震亨《功臣迎接福王登极实录》、《监国福王诏赦天下廿八款》等有关明末政局的策论。 框高21.8厘米,宽14.1厘米。半叶七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左右双边,白口。国家名录号01537。 
|